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摘 要:【研究目的】本文为了获得藏灵菇嗜热链球菌Tx菌株胞外多糖(EPS)的纯品,探索了EPS粗品的纯化方法;【方法】利用Sepharose CL-6B进行凝胶分级纯化,并对EPS纯品采用紫外全波长扫描、凝胶色谱鉴定及EPS纯度测定;【结果】最佳纯化条件:采用0.05~0.06 mol/L氯化钠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样品上样浓度为1.0 mg/mL,上样量为1.0 mL;【结论】在最佳纯化条件下得到的EPS纯度为98.01%,是纯化前的1.4倍,为今后进一步研究EPS结构与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5.
为提高乳酸菌胞外多糖(EPS)产量,促进其开发及应用,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HDL-03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菌株产EPS的发酵条件,提高EPS产量。结果表明,L. plantarum HDL-03的最佳产EPS发酵条件为:蔗糖70 g/L、蛋白胨6 g/L、牛肉膏8 g/L、酵母浸粉7 g/L、乙酸钠1 g/L、硫酸镁0.3 g/L、磷酸氢二钾1 g/L、柠檬酸铵3 g/L、初始pH 6.5、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20 r/min、接种量3%,优化后L. plantarum HDL-03的EPS终产量为80.0 g/L,相比于优化前的EPS产量提高了2.3倍。本研究提高了乳酸菌EPS的产量,有助于其分离纯化及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能够合成具有多种功能特性的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其通常具有改善乳制品的风味,抗癌、抗氧化和益生特性等功能。然而LAB EPS的产量较低,限制了EPS的工业化生产应用。为了提高EPS的产量,促进其商品化发展,优化菌株产EPS的发酵条件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优化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J1发酵产EPS的最佳条件。研究表明:菌株在70 g/L蔗糖、14 g/L牛肉膏、3.5 g/L柠檬酸铵、4 g/L无水乙酸钠、4.00%接种量、培养温度35℃、p H 5.5和160 r/min摇床转速条件下,EPS产量最高,为(72.66±0.02)g/L。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显著提高了P. acidilactici J1的EPS产量,是优化前的4.76倍,为乳酸菌EPS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乳脂链球菌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 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碳源、接种量、起始pH、发酵温度、镁元素和发酵时间对乳脂链球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三个重要因素乳糖添加量、pH和接种量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最佳发酵条件: 乳糖添加量为20g/L, 发酵培养基初始pH5.5, 接种量5.0%, 发酵温度为37℃, 发酵时间24h, 胞外多糖最高产量可达499.81mg/L。 相似文献
8.
影响乳酸菌胞外多糖提取效果的因素较多,采用Savage法去除蛋白,发酵上清液浓缩到原体积的1/3,加入3倍体积的无水乙醇进行醇沉,选择8000r/min作为醇沉溶液的离心速度,离心2次,透析12h以上,对保加利亚乳杆菌产胞外多糖进行提取,达到了较好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了乳杆菌L-110产L-乳酸的碳源、氮源和最适pH值,运用正交试验对摇瓶发酵条件做了初步的研究,确定了发酵培养基中影响产酸率的主要因子的配比,优化发酵培养基为(g/L):葡萄糖100,豆粉40,磷酸氢二钾2,吐温801,硫酸镁0.1,硫酸锰0.05;培养条件为:一次性添加碳酸钙50g/L,装液量为250mL瓶装50mL培养基,静置培养,温度为37℃。其摇瓶发酵L—乳酸产量可达80g/L。 相似文献
10.
利用恒定磁场处理黄芪多糖和黄芪甙,进行鸡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磁场处理条件下,对ConA诱导的鸡T淋巴细胞增殖和LPS诱导的鸡B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促进作用;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最优磁化条件不同。磁化强度和时间与效果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关系,呈现“窗口效应”。 相似文献
11.
摘 要:探讨蔵灵菇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菌株胆盐水解酶的特性及其发酵动力学原理。采用单因素多水平试验,在pH4~8、温度31~43℃、底物浓度4~8 mmol/L及不同化学试剂(SDS、EDTA、尿素、Cu2+ 、Mg2+、Ca2+、Fe3+、Al3+、Mn2+)的条件下,胆盐水解酶与底物反应30min,检测酶活力。胆盐水解酶最适反应条件:pH为6.0、底物浓度为7 mmol/L、温度为37℃,Mn2+、Fe3+、Ca2+金属离子对酶活性有较大提高作用,其他化学试剂对酶活性影响不大。胆盐水解酶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常数Km为2.60 mmol/L。M3菌株在18~21 h进入稳定期,18h对数生长期时酶活性达到最高,表明其胆盐水解酶发酵动力学类型为生长偶联合成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方法,对马铃薯淀粉发酵生产L-乳酸的培养基主要因子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发酵马铃薯淀粉生产L-乳酸的种龄为12h,培养基碳源质量浓度为120g/L,MgSO4·7H2O含量为0.30%,MnSO4含量为0.05%;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发酵培养基中氮源的最适质量浓度分别为酵母粉5g/L,蛋白胨5g/L,牛肉膏5g/L;在此条件下L-乳酸质量浓度为108.3g/L,得率为90.3%,L-乳酸产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通过优化培养条件提高植物乳杆菌Zhang-LL发酵培养液中的菌体浓度,为获得高活菌数的益生菌产品奠定基础。对植物乳杆菌的发酵培养基中的氮源进行单因素筛选,选取501油菜籽蛋白胨作为MRS培养基的替代氮源。基于优化的培养基成分,采用单因素及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501油菜籽蛋白胨含量为3.0%、温度34℃、p H 6.5、接种量7%,发酵罐流加15%Na2CO3,转速为150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液活菌数可达1.07×1010CFU/m L。 相似文献
14.
纳他霉素(Natamycin)广泛应用在医药、食品和保健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高效的广谱抗真菌剂,它能有效的抑制真菌及真菌孢子的生长。为了提高纳他霉素的发酵水平,通过摇瓶分批发酵试验的方法应用纳塔尔链霉菌(Streptomyces natalensis)生产纳他霉素,重点研究了种子质量、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的优化等单因素条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单因素变量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葡萄糖40g/L,大豆蛋白胨20g/L,酵母粉5g/L,初始pH7.0;最佳发酵条件:培养至48h的种子液以6%的接种量接种于装液量为25mL发酵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28℃,220r/min进行发酵。纳他霉素的产量在此最优工艺下可达1.472g/L,比优化前提高了150%,为相关的试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5.
植物乳杆菌发酵法制取香菇柄膳食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菇柄为原料,植物乳杆菌为发酵菌种,以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液比和初始p H对水溶性膳食纤维(SDF)产率的影响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植物乳杆菌发酵法制取香菇柄膳食纤维的工艺,分析发酵前后香菇柄中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和理化性质差异。结果表明,发酵法制取香菇柄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植物乳杆菌接种量1.5%,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7℃,初始p H 6.5,料液比1∶12(g/m L)。在此条件下得到香菇柄SDF产率为(3.64±0.08)%,所制取的香菇柄膳食纤维的膨胀力、持水力、持油力和阳离子交换力分别为(15.55±0.07)m L·g~(-1)、(14.16±0.12)g·g~(-1)、(6.22±0.19)g·g~(-1)和(0.16±0.01)mmol·g~(-1),与原料相比,膳食纤维的纯度和理化性质均得到一定提高。利用乳酸菌发酵法提取香菇柄中的膳食纤维,能有效提高膳食纤维的品质指标,具有较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