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以沈阳地区杨树白粉病为对象,观察记录病害发生的时间及症状,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林下地表越冬的闭囊壳进行越冬力测定。结果表明,2018年该地区杨树白粉病于8月中旬至9月中旬发病,且同一派系内不同品种的发病时间存在差异;病原菌的有性型为杨球针壳,无性型为拟小卵孢属(Ovulariopsis sp.);自然条件下闭囊壳越冬成活率达30.77%,首次得出闭囊壳的越冬力与其含子囊孢子的数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此外,在室内-40℃下处理7 d,闭囊壳的成活率为1.55%,-30℃和-35℃下处理15 d,闭囊壳的成活率分别为33.29%和31.83%。综上所述,杨球针壳具有较强的抗低温能力,可保证越冬后存活大量菌源,为侵染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
3.
为了探明河南商丘地区车前草白粉病病原菌的系统进化关系,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形态学、致病性、分子系统学鉴定方法对该地区的车前草白粉病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商丘地区车前草白粉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呈近柱形或桶形,无纤维体,大小为(25~36)μm×(13~17)μm,3~5个串生;分生孢子梗稍弯曲,无分枝,大小为(149~215)μm×(11~16)μm,其脚胞呈柱状,大小为(45~64)μm×(10~15)μm;病原菌接种叶片与自然状态叶片的病症相似,均为不定形的污白色斑。2)对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获得594bp目的片段(GenBank登录号:JQ 845878),经MEGA3.1软件序列分析发现其与来自污色高氏白粉菌(Golovinomyces sordidus)的AF 011309、AB077658序列聚为1枝,而与来自同属另3个种的ITS序列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河南省商丘地区的车前草白粉病病原菌为G.sordidus。 相似文献
4.
为了鉴定河南省商丘地区感染枸杞的白粉菌,采用形态学鉴定、致病性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该地区感染枸杞的白粉菌病原菌及系统进化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生孢子梗直立,大小为(82~172)μm×(10~25)μm,分生孢子串生,呈圆柱形、长椭圆形,大小为(20~36)μm×(10~18)μm,附着胞呈乳头形;病原菌接种叶片病症与自然状态一致,形成薄而边缘不明显的白色斑片;对其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获得594 bp序列(Gen Bank登录号:JX546296.1),经BLAST比对分析发现,该序列与ITS序列同源性100%;用MEGA5.1软件分析其与来自穆氏节丝壳(Arthrocladiella mougeotii)的AB022380.1、AF455748.1、AB329690.1、AF073358.1白粉菌的系统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商丘地区感染枸杞的白粉菌为穆氏节丝壳。 相似文献
5.
采用形态学鉴定、致病性鉴定和分子系统学鉴定方法对中国广东地区首次发现的鬼针草白粉病进行病原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分生孢子梗直立,圆柱形,没有分支,大小为100~160 μm×11~13 μm,包含1个足细胞,2~4个短细胞;分生孢子串生,圆柱形,大小为20~50 μm×10~20 μm(长/宽为1.25~3.0);病原菌接种叶片病症与自然状态一样,形成薄而边缘不明显的白色斑;对其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序获得528 bp序列(GenBank登录号:KJ920100),经MECA 3.1软件分析,其与来自二孢白粉菌(Golovinomycescichoracearum)的KF453969序列聚为一枝,与其相似度达到99%.本研究表明,广州地区的鬼针草白粉菌为二孢白粉菌(G.cichoracearum). 相似文献
6.
艾草白粉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农业科学》2016,(8)
为了研究周口地区出现的艾草白粉病菌的种类和系统进化关系,为其防治及系统进化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显微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艾草白粉病菌分生孢子长度平均约为34.57μm,宽度平均约为18.36μm,以约3~8个分生孢子串生在分生孢子梗上,附着胞少裂片对生。根据病原菌的r DNA-ITS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KF056818)建立进化树分析可知其与来自韩国、日本的Golovinomyces artemisiae聚在1支上,登录号分别为KJ136112、AB077654,而与同属的另外1个种亲缘关系较远。分析认为,河南周口地区的艾草白粉病菌为G.artemisiae。 相似文献
8.
对宁夏银川市收集的番茄白粉病病叶上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分别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银川市番茄白粉病病原菌分生孢子单生,呈卵圆形或腰鼓状;其顶端位置萌发出芽管,芽管末端生有乳突状附着胞,附着胞亦着生于菌丝上;分生孢子梗直立不分支;未发现闭囊壳。对病原菌的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进行比对,其与新番茄粉孢菌(Oidiumneolycopersici)的一致性达99%以上。形态学鉴定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银川市番茄白粉病的病原菌为新番茄粉孢菌。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杨树腐烂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 identify the pathogens causing poplar stem rot in Hohhot of Inner Mongolia.Tissue isol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isolate fungi from poplar trees in Hohhot.The pathogenicities were verified based on Koch’s rule,morphological,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methods were then used to identify the pathogenic fungi.Eight fungi were isolated,and 3 isolates named YSFL1,YSFL3 and YSFL4-2 were found to cause the typical canker symptoms.According to the colony characteristics and sporogenetic morphology,ITS and β-tubulin sequences,they were identified as Cryptosphaeria pullmanensis (YSFL1) and Cytospora chrysosperma (YSFL3,YSFL4-2).This study proved that the pathogens of poplar canker in Hohhot area belonged to C.pullmanensis and C.chrysosperma.This result enriched the diversity of poplar canker pathogens in China,and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oplar pathogens in Inner Mongolia. 相似文献
10.
11.
《宁夏农林科技》2018,(10)
本试验采用离体叶片接种、人工接种和形态学鉴定方法对宁夏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的病原菌进行了种类鉴定,并采用悬滴法等研究了4种保存方法对2种病原菌孢子(囊)的萌发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宁夏黄瓜霜霉病的病原菌为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PerketCurt) Rostov],黄瓜白粉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瓜类单囊壳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 (Schlecht) pollacci]。明确了黄瓜霜霉病菌适宜的保存方法为10%二甲基亚砜+5%脱脂乳保存法;琼脂粉保存法次之,保存条件为-20℃冷冻24 h,再放入-78℃低温保存,其孢子萌发率较高,致病力较强。黄瓜白粉病菌适宜的保存方法为10%蔗糖+12%甘油+7%二甲基亚砜+8%脱脂牛乳混合液保存法,保存条件为-20℃冷冻24 h,再放入-78℃低温保存或直接放于-20℃冰箱保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小麦白粉病及其防治Ⅱ.小麦白粉病的病原菌何家泌何文兰宋玉立张忠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1病原菌的分类地位与形态1.1白粉菌的分类地位小麦白粉菌学名为ErysipheqraminisD.C.f.sp.triticimarc... 相似文献
13.
黄瓜白粉病病原菌及抗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文章概述了黄瓜白粉病病原菌的种类、特性、寄主范围及其分布,Sphaerotheca fuliginea和Erysiphe cichoracearum的致病力类型和生理小种的分化,黄瓜抗白粉病鉴定接种方法,生物技术在瓜类白粉病病原菌研究中的应用以及黄瓜抗白粉病的遗传基础,并提出了今后黄瓜白粉病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紫花苜蓿白粉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甘肃定西县一年生紫花苜蓿白粉病蜡叶标本上的白粉菌的显微观察和计测,该菌闭囊壳直径85.5~128.3 m,平均直径95.7 m。每个子囊壳附属丝平均数量为27条,多数为20~30条。每个子囊壳含子囊6~8个,多数为6个,子囊大小为85.5m32.1 m。子囊内有子囊孢子2~4个,绝大多数为2个。167个子囊孢子计测结果,大小为32.1~21.4 m。附属丝褐色,多数基生,少数侧生,菌丝状,长度为子囊壳直径的0.6~1.6倍。经鉴定苜蓿上的白粉菌为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 DC.)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黄瓜白粉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和大庆等5个城市的11份黄瓜白粉病病样从分生孢子形状、大小、纤维体的有无、芽管着生位置、闭囊壳的特征以及鉴别寄主反应等方面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分生孢子内均可见明显的纤维体,萌发管叉状,从分生孢子的侧面长出;闭囊壳内含1个子囊,每个子囊内有8个子囊孢子;均可侵染鉴别寄主Lagenaria leucantha。由此可知,引起黑龙江省黄瓜白粉病的病原为Sphaerotheca fuliginea。 相似文献
16.
毕节地区小麦白粉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毕地区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至少由1,5,7,15,115,311,313,315,347,377,715等11个生理小种组成,其中315号内为优势种,其生理小种的毒性及组成复杂性不亚于全国小麦白粉病鉴定中心兴义,但县与县之间差异较大,历时4年从2500份国内外的原始材料中共鉴定出35份在田间和室内诱发接种条件下表现高抗-免疫的抗源材料,其中贵农19,贵农21等18个已知,未知抗性基因抗源材料的的毒 相似文献
17.
威县地处华北平原南部,属冀南低平原区,大部分属于沙壤土,杨树资源较多.近两年,杨树病害发生频繁,部分林地已出现连片死亡现象,如不及时防治,树木死亡率会逐渐增高,给威县林业经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均造成一定损失.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采自不同生态区域的8株Erwinina herbicola菌株对寄主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获得两株强毒菌株。实验结果表明,用6号、8号菌株接种的杨苗,14d后其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了71.5%和76.3%,同时也证明了接种植物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可作为测定菌株毒力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