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研究干旱区林果业中杏树覆盖全生物降解膜的调温保墒效果,在吐鲁番市亚尔乡上湖村杏树林设置覆全生物降解膜区和无膜区,分别对覆膜区与无膜区土层深( H)0<H ≤20 cm,20 cm<H≤40 cm,40 cm<H ≤60 cm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进行观测,同时对各处理分3个径级观测其杏树生长量。结果表明:覆膜可以增加3个土层的含水量,但0<H≤20 cm土层覆膜区较无膜区差异性不显著。20 cm<H≤60 cm土层覆膜区较无膜区差异显著。4月份覆膜区各土层温度高于无膜区,5、6月份覆膜区各土层温度较无膜区均降低且差异性显著。观测显示,覆膜作用下杏树基径、新梢长度、新梢叶片数的生长量较无膜区均有所增长,差异性显著。覆膜对叶面长、宽的生长及叶质量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较无膜区差异性不显著。生物降解膜在干旱区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蓄水保墒、调节土温,促进果树的生长。可以在干旱区林果业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快生物降解膜的应用,以葡萄扦插苗为材料,在吐鲁番市二堡乡设置覆膜区和无覆膜区,其中覆膜区采用生物降解膜节水种植技术和3种不同膜(完全生物降解膜、半生物降解膜、普 通膜)处理,持续观测90 d,以无覆膜及覆膜区内普通膜为对照,分析生物降解膜作用下沙砾土壤含水量及葡萄幼苗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覆膜区比无覆膜区节水可达到60%;覆膜作用下可明显增加10~40 cm沙砾土层含水量,保水性能均高于无覆膜对照;覆膜区完全生物降解膜作用明显增加了葡萄幼苗的发芽数、叶片数、叶面积、新梢宽度生长量、新梢节数生长量;半生物降解膜明显增加了幼苗的发芽数、叶片数、叶面积、新梢叶片数生长量,但叶片多为展开的新叶,叶面积较小;普通膜明显增加了幼苗的发芽数、新梢节数生长量。覆膜对幼苗基径、新梢宽度、新梢长度、新梢节数及新梢叶片数、新梢长度生长量影响不显著。研究认为覆膜区完全生物降解膜不仅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还能促进大部分幼苗生长指标,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在临夏北塬灌区进行了玉米不同起垄覆膜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平作栽培较半膜覆盖栽培(CK)生育期10 cm土层平均地温提高0.2℃,0~20 cm土层平均含水量增加33.3 g/kg;植株生长量和茎粗分别增加6.6 cm和0.1 cm,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增加52.5粒和10.0 g;折合产量和纯收入最高,分别为...  相似文献   

4.
甘肃小陇山林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水分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陇山林区栎类阔叶混交林、锐齿栎林、日本落叶松林、油松林及无林地5种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2011年对9个样点土壤水分长期定位观测,研究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气降水和蒸散量是引起土壤含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土壤含水量季节性变化趋势十分明显;坡位对林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影响;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土层深(H)O≤H<20 cm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较为剧烈,但总体上其含水量大于20 cm≤H<60 cm的土壤含水量;各个时期阔叶混交林、锐齿栎林土壤平均含水量较高,具有较强水土保持能力和显著水源涵养作用.  相似文献   

5.
同心县秋季覆膜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不同时期覆膜与露地各土层土壤含水率的比较表明,秋季覆膜具有显著的保墒效果。秋季覆膜比未覆膜土壤含水量提高3.8%,而且春季土温上升快,能提前20天解冻。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地膜覆盖材料对旱区谷子的增产效果和机理,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地膜覆盖(白色聚乙烯地膜(WP)、白色可降解地膜(WD)和黑色可降解地膜(BD))对土壤水温、谷子叶片和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CK,露地)相比,各覆膜处理均使0~20cm土层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0~100cm土层的蓄水保墒能力有所增加。其中WP处理的地温日较差最大,增温效应最明显,WD、BD处理依次减弱。WP处理的0~20cm土层保水效果最好。各覆膜处理均使谷子生育前期0~100cm土层的蓄水保墒能力提高,为谷子的需水关键期提供了保障。2)各覆膜处理均较CK使谷子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其中,BD处理的叶片和群体水分利用效率表现最佳,WD较WP处理水分利用表现略差。3)各覆膜处理较CK均使谷子产量显著提高。BD处理产量最高,WP与WD处理产量相当。4)各覆膜处理中,BD处理的杂草防除效果最优,WP与WD处理效果相当。综上,在谷子田间生产中,黑色、白色可降解地膜具有替代普通聚乙烯地膜的可行性,黑色可降解地膜在水分利用和杂草防除方面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可降解膜的增温保墒和增产效果,为可降解膜在甘薯覆膜栽培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淀粉型甘薯‘漯薯15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了可降解地膜、普通PE膜和不覆膜(CK) 3个处理,每隔40 d,调查其对甘薯田0~10 cm、10~20 cm、20~30 cm 3个不同土层温、湿度,以及甘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降解地膜在收获后期已降解;土壤温度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降低。栽后40 d,不同土层的温度均表现为可降解地膜<不覆膜<普通地膜;栽后80、120、160 d,3个不同土层普通地膜温度最高,可降解地膜温度略高于不覆膜处理;覆膜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前3个调查时期普通膜处理含水量最高,收获期可降解地膜土壤含水量最高;覆盖可降解地膜与普通膜相比,显著降低了收获时期的甘薯蔓长、地上部茎秆鲜质量,其根冠比在120 d时分别是普通地膜和不覆膜处理的1.66倍和2.55倍;在160 d时,根冠比是普通地膜和不覆膜处理的1.45倍,对甘薯生长无其他不良影响;可降解地膜的产量比不覆膜处理高33.8%,与普通地膜差异不显著。因此,可降解地膜可以代替普通地膜在本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高产油茶成林地适宜保墒措施,调查观测不同保墒措施下油茶林地的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夏季林地0~20 cm层与20~40 cm层的土壤含水量分别只有春季的75.2%与83.3%,夏、秋季土壤0~20 cm层的含水量波动幅度最大;4种保墒措施中各季节均以茶壳覆盖的土壤水分含量高,比对照增加12.24%;覆盖稻草可明显提高夏季、冬季土壤0~20 cm土层水分含量,春、秋季滴灌能显著改善林地20~40 cm的土壤水分,比对照分别提高25.03%与19.12%;秋、冬季生态膜覆盖的林地20~40 cm土壤水分较高;稻草覆盖可显著提高0~20 cm层土壤水分。油茶试验区上半年降雨量占到全年的68.29%,春季降雨占近一半,降雨量季节分布不均与林地土壤含水量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覆膜方式对陇东春玉米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春玉米的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设置Aa全膜双垄沟播冬前覆膜、Ab全膜双垄沟播顶凌覆膜、Ac全膜双垄沟播播期覆膜、Ba半膜冬前覆膜、Bb半膜顶凌覆膜5个处理,通过测定0~200 cm土壤水分,探明不同覆膜方式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5个处理播种期耕层土壤含水量最高,15.99%~21.26%,平均18.81%,Aa、Ab土壤含水量分别达到21.26%、20.33%,较Ac 15.99%增加33%和27.2%,Ba、Bb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8.41%和18.04%,低于同时期全膜覆盖,比Ac分别增加15.1%和12.8%。影响土壤水分的因素依次为,覆膜时期>覆膜方式。冬前、顶凌覆膜是旱作玉米蓄水保墒的有效措施且效果显著。苗期各处理耕层土壤含水量最低,土壤含水量处于10.42%~13.95%之间。5个不同覆膜方式与覆膜时期下,播期土壤含水量>苗期土壤含水量>孕穗扬花期土壤含水量>乳熟蜡熟期土壤含水量,5个处理中20~40 cm土层含水量最低,土壤水分递减率表现为:半膜顶凌覆膜>半膜冬前覆膜>播种全覆膜>顶凌全覆膜>冬前全覆膜。Aa 667m产量969.02 kg,667m产值1 807.2元, 667 m纯收益1 129元,较Bb增产22.43%,667 m增收307.3元,产投比2.17。综上,通过分析不同覆膜方式对陇东春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揭示了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10.
推广秋季覆膜保墒技术,实现秋雨春用,是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提高农业效益的有效途径.宁夏同心县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其抗旱、保墒作用十分显著,目前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秋季覆膜技术.推广秋季覆膜技术是提高宁夏中部干旱带旱作区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经测定:秋季覆膜田块0-20cm土壤含水量达10.5%.未覆膜的对照0-20cm土壤含水量仅为5.1%,覆膜后土壤含水率增加1倍多.秋季覆膜田块春季土温上升速度快.据测定,秋季覆膜比不覆膜土壤提前20d解冻,膜内温度提前达到了作物播种的适宜温度,适于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生物降解膜和PE地膜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增产效果,解决PE地膜在土壤中残留带来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加强生物降解地膜推广使用,以大西洋3号为供试品种,试验了生物降解地膜和2种PE地膜对马铃薯产量、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生物降解膜处理的马铃薯产量高于覆盖PE地膜处理的产量,处理4(覆盖生物降解膜)马铃薯亩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分别为2 824.5 kg和79.8%,不覆盖地膜的处理1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最低。在马铃薯生长前期生物降解膜的增温保墒性能优于PE地膜。覆盖生物降解膜与PE地膜相比,土壤脲酶、蔗糖酶、β-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微生物碳氮含量以生物降解地膜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覆膜可显著提高马铃薯土壤温度及含水量,进而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黄土高原旱塬区垄膜集雨措施对苹果根系及土壤性状的影响,以9 a生苹果树为试材,结合田间调查和室内测量的方法,研究垄膜集雨保墒条件下果树根系分布及土壤性质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垄膜和清耕处理苹果根系水平分布特征相似,垂直分布有明显差异。清耕条件下,富士苹果根系主要分布在距离主干30~150 cm内的20~80 cm深土层中,以40~60 cm土层分布最多;而垄膜集雨处理根系主要集中在 0~20 cm 土层中,占根系总量的48.18%,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根系生物量减少,表现出根系上浮现象;垄膜和清耕处理土壤体积质量与总根长、根系生物量、根系表面积、根长密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土壤含水量与根系各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垄膜处理下,0~40 cm土壤体积质量明显降低,而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杨丽  王宗胜  刘杰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4):37-42,52
比较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胡麻生长的影响,为选择高效、环保的覆盖地膜材料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选用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转光膜、黑色地膜4种材料,对胡麻全生育期进行平膜全覆盖,以不覆膜露地条播为对照,比较不同材料覆盖对土壤含水率、胡麻经济性状、根系、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在土壤水分、根系指标、生物量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方面较露地处理表现出优势,苗期0~20 cm土层,转光膜、普通地膜、黑色地膜、生物降解膜处理的水分含量分别较CK高16.67%、15.29%、14.85%、7.75%.普通地膜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548.52 kg/hm2,显著高于CK,各覆膜处理间没有差异,且转光膜、生物降解膜、黑色地膜处理与CK间无显著差异.普通地膜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7.25 kg/(hm2·mm),其次是转光膜处理,为6.60 kg/(hm2·mm),转光膜处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地膜材料,为覆膜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材料的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及其对番茄产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南疆对比分析了PBAT型全生物降解地膜(降解膜)和普通聚乙烯地膜(CK)的降解性能及其对土壤温湿度、土壤养分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膜的降解过程为先出现裂纹,然后裂纹变长,覆膜100 d左右50%膜面无肉眼可见地膜。6-7月降解膜降解率较小,介于4.92%~17.99%,8月较大,为63.03%;而CK在整个生育期未出现降解。降解膜处理的番茄产量较CK减少941.67 kg·hm-2,减产率2.60%,但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整个生育期,降解膜膜下5、15 cm和25 cm土层平均土温分别较CK低0.73、0.60℃和0.5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膜下5 cm和25 cm土层降解膜处理平均土壤含水率分别较CK高2.84个百分点和3.54个百分点,而膜下15 cm土层较CK低13.15个百分点,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0~20 cm和20~40 cm土层,番茄生育期两处理的土壤养分差异均不显著。研究表明,降解膜降解性能良好,对番茄产量和土壤养分等指标的影响与CK相当,以降解膜代替普通地膜应用于番茄生产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在北方旱农区寿阳县,对不同覆盖耕作措施条件下土壤水分和硝态氮运移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露地种植而言,地膜、秸秆二元覆盖、宽膜覆盖和窄膜覆盖的0~40 cm土层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高于播种期,40~120 cm土壤含水量变化较为剧烈,而12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相对平缓,其中,保墒效果表现为二元覆盖宽膜覆盖窄膜覆盖,说明二元覆盖能够更好地蓄水保墒、减少径流和蒸发、补充土壤水分;抽雄期和灌浆期虽进入雨季,但土壤储水量仍处于下降趋势,作物生长耗水是土壤储水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从各处理土壤硝态氮剖面分布看,地膜覆盖能有效地促进玉米对土壤硝态氮的吸收,窄膜覆盖、宽膜覆盖和二元覆盖累积的硝态氮主要分布在0~100 cm土层。  相似文献   

16.
甘薯垄作覆膜的增温保墒效果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4):494-497
以淀粉型甘薯品种晋甘薯5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不覆膜(CK)、栽前白膜、栽后白膜、栽前黑膜4个处理,研究垄作覆膜对土壤水热状况及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方式的垄作覆膜都有较好的提温、保墒作用,栽后30 d内,在5~10 cm表土层,栽后白膜处理增温效果显著,在15~20 cm土层,栽前黑膜增温效果最佳;栽前黑膜处理较其他处理保水效果显著,土壤容重也显著降低;地膜覆盖增加了单株结薯数和单薯种,最终显著提高了产量,鲜薯增产幅度在28.26%~35.89%。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材料地膜覆盖对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材料地膜覆盖的集雨效果,为选择高效集雨保墒、环保无污染的覆盖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08-2009年于渭北旱塬选用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3种材料,在玉米不同时期进行覆盖(生育期覆盖和周年覆盖),以不覆盖的传统平作为对照,比较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含水量、温度及玉米生长发育、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覆盖处理,5~10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分别增加了1.6和1.3℃,0~2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增加了7.8%和7.3%,玉米生育期普遍提前,株高和生物量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液态膜覆盖表现不稳定。2年试验中,玉米生育期覆盖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处理的籽粒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9.96%,19.67%和4.77%,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30.67%,29.69%和7.36%;周年覆盖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籽粒产量比对照分别提高23.75%,23.90%和5.3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2.06%,31.59%和8.44%;生育期和周年覆盖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的增产作用均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覆盖生物降解膜和普通地膜均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因此生物降解膜可以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冀西北寒旱区不同地膜类型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水分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了宣化区旱地不同地膜类型(白色、黑色)和覆膜方式(半膜覆盖、全膜覆盖)与露地栽培方式下主要生育期内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收获期随机测量不同处理方式的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容重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覆膜效果,白膜覆盖黒膜覆盖无膜,全膜覆盖半膜覆盖无膜,覆膜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和产量。苗期黑色全膜土壤含水量最高,较其它覆膜处理分别增加了0.72%、1.35%、1.36%、2.63%;成熟期白色全膜土壤含水量最高,较其它覆膜处理分别增加了1.36%、0.1%、2.13%、2.91%。白色全膜产量最高为1 219.4 kg,较白色半膜、黑色全膜、黑色半膜和对照分别增产20.8%,11.7%,16.5%和22.9%。覆膜显著提高春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且白色全膜覆盖适宜在冀北寒旱区推广,是旱作区进一步挖掘降水潜力和高产田创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陕北旱作区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玉米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陕北旱作区春玉米生育期降水利用率,设置了不同覆盖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全膜覆盖产量最高。覆盖后深层土壤(80~100 cm)含水率较露地减少,各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动规律相似,秸秆覆盖处理方式土壤含水量变动幅度相对平稳。水分利用率各处理耗水量随着玉米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全覆膜的水分利用效率为最高,较露地平作增加了28.77%,平膜、秸秆较露地分别增加了19.34%、13.5%,双沟覆膜和膜测种植水分利用效率相对露地种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春小麦膜侧沟播栽培试验表明,蓄水保墒效果明显,0-60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提高1.77、3.92、2.79个百分点:覆膜膜侧沟播使土壤耕层温度明显提高,生育阶段日平均温度提高0.5-3.1℃。膜侧沟播比露地增产24.6%。并总结出了小麦膜侧沟播选地、整地、施肥、品种选择、起垄覆膜、种植规格以及田间管理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