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稻纹枯病是我省、亦是南方稻区主要病害。随着栽培水平的提高,其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为害愈来愈重。根据全国有关病虫会议要求,我们于1981年以来组织了9个单位对纹枯病较系统地进行了试验研究。经早、晚稻45个品种,88.847亩稻田,药剂防治示范面积636,275亩,分别测定了各级发病株率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并推算制定了由病情严重度(级数)确定病株率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2.
稻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在施肥水平和密植程度较高的稻田中为害更为严重。为了制定合理的防治标准,许多人研究了其为害的损失情况。但是对不同时期发病及不同病情发展所造成的为害损失情况,研究较少,对如何正确估计为害损失和提出合理的防治指标造成一定困难。为此,  相似文献   

3.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为害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中、后期 ,玉米纹枯病 (RhizoctoniaSakakii)曾在我国南方一些夏玉米种植地区严重发生。近年来 ,随着玉米高产栽培措施和高产品种的推广应用 ,山东省枣庄、曲阜、泰安、滕州等地玉米纹枯病日趋严重。1 998年调查 ,一般病田的病株率为 1 0 %~ 50 %,重病地块高达 70 %以上 ,可导致减少产量 6%~ 1 0 %。1 玉米纹枯病的病原及为害该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solani)中的第一菌丝融合群 (AG 1 IA、AG 1 IB) ,禾谷丝核菌 (Rhizoctoniacerealis)中的第三…  相似文献   

4.
在植保工作中,笔者发现:稻飞虱与稻纹枯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特别在早稻大胎至乳热期相关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湖北房县稻水象甲发生为害规律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是近年传人湖北省的外来有害生物,属鞘翅目、象甲科、象甲属。2009年5月在房县首次发现。此虫寄主范围广泛,成虫能取食8科98种植物,幼虫能在6科30余种植物上完成生活史。就农作物而言,主要危害水稻、玉米等。据房县大面积普查,2009年已传播蔓延到主要公路沿线的城关、红塔、军店、化龙、窑淮、青峰、榔口等7个乡镇,发生面积达133.3hm2,发生程度较重,达3级,其中有0.4hm2水稻绝收。  相似文献   

6.
通过1993~1994年对稻水螟的田间调查,黑光灯诱集和药剂防治试验,表明该害虫在吉林稻区6月上旬始见幼虫,6月中、下旬为幼虫盛孵期;黑光灯下7月下旬为成虫高峰期。药剂防治可选用3%呋喃丹颗粒剂1.5kg/667m,加15kg细土,或50%辛硫磷乳油0.15kg/667m,加10kg细土于田边深水处幼虫筒密度大的地方撒施,能有效地控制该害虫  相似文献   

7.
纹枯病是我县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由于各社、队采取增氮、密植等高产措施和换用矮秆多穗型的高产良种以后,稻株生长茂密,病情不断发展。近两年我们在早,晚稻  相似文献   

8.
大稻缘蝽大发生为害大稻缘蝽*(LeptocorisaacutaThunberg)近年在广东梅州市一带时有发生。1996年在该市的大埔、丰顺等县部分地区大发生,当年晚稻期间,大埔、丰顺两县21个镇发生大稻缘蝽,面积达1808.2hm2,严重发生为害的面...  相似文献   

9.
通过1997~1998年2年系统观察,初步探明抛栽稻纹枯病具有:发病迟,前期病情发展缓慢,中、后期病情激增,危害重的特点。经不同用药次数、时间(组合)试验表明,用药3次(水稻分蘖末期+拔节期+破口期)、用药2次(分蘖末期+拔节期)、用药1次(分蘖末期),其平均产量分别较空白对照增加71.5%、57.5%和36.5%。按其发生特点,提出“前压、中控、后保重点”的防治对策,便于结合其他病虫,开展总体防治,降低成本,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水稻螟虫发生为害现状及控制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稻螟虫发生为害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变化。其总的趋势是:2、3代螟交替发生,混合为害,二者主害代别增加,主害代发生时期拉长,全年为害时期延长,为害面积扩大,为害损失加重。其主要原因;一是冬季油菜面积扩大,有效虫源田增加;二是气候变暖;三是杂交稻及优质稻面积增加;四是抛秧技术的推广;五是杀螟药剂单一,防效不理想。主要治理对策:捡拾稻桩,灌水灭蛹,压缩混截面积,科学用药,加快治螟药剂品种的研究推广步伐。  相似文献   

11.
刘士旺 《植物保护》1979,5(3):10-11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稻眼蝶(Mycalesis gotama Moore)在我县的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为害有所加重。部分晚稻发生严重的每亩幼虫数18500头,被害株率达89.7%,叶片几乎吃光,已逐渐成为部分地区晚稻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确保晚稻高产丰收,从1972年6月起,对其发生世代、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2.
沿江混栽稻区二化螟近年发生为害特点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二化螟种群迅速上升。据宿松县30a螟虫发生为害测报调查资料分析,水稻二化螟近年发生特点是越冬场所广,基数大;发育极不整齐,蛾峰多,盛发期长;为害时间长,转株为害严重,被害症状多;三代发生为害加重。据此提出了防治对策。明确减少越冬虫源、秋收灭茬、科学管水、合理施肥等农业措施的防治作用。提出药剂防治一代二化螟应改一次施药为一次重点,重发区补治、挑治。明确在新的发生情况下,各代的防治对象田、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1981年开始在氏沙东郊进行稻纵卷叶螟为害穗期水稻的种群密度与产量损失及经济阈值的研究。三年的摸索,对试验及分析方法产生一些想法。一、有关试验方法方面我们试用过田间小区,网室小池,盆栽笼罩方法,采用了接虫与剪叶,受害穗分级考种及小区产量实测等方法。感到从同一田块不设空行过道的田间小区比笼罩或网室处理更真实;建立幼虫密度——累积为害量——稻谷减收量的相关关系比虫量——减产的直接关系好;实测产量比考种推算好;使用叶面积损害指数比卷叶百分率好。1.关于虫量维持单位水稻上一定虫量直至化蛹,例如接同期二龄虫,中途死亡则补足是常用的基本方法。不过实际上,卷叶螟着卵稻株后,种群受气候、天敌、水稻等影响,密度  相似文献   

14.
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近2a江苏各地小麦播期普遍偏迟10~20d。各地调查表明,迟播田小麦纹枯病发生为害明显减轻。小麦适期晚播可减轻病害,降低草害,防止春季冻害,且对产量无明显影响,可试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稻纵卷叶螟是广西全州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在早稻发生为害重,晚稻发生为害轻,常年晚稻为轻发生,个别年份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在1万hm^2以内,占种植面积的35%以下。2003年全州县晚稻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稻纵卷叶螟,全县晚稻种植面积2.12万hm^2,发生面积1.31万hm^2,占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6.
稻水蝇是钻心为害水稻上的一种蝇类害虫,自七十年代以来,该虫上升为我县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多年来对该虫定名较混乱,发生规律不太清楚,防治比较被动,在生产上往往受害较重。现已确定我县的稻水蝇与上海昆虫研究所范滋德先生最近鉴定的菲岛稻水蝇相同,为国内一种新害虫。属双翅目、水蝇科、毛眼水蝇属,种名为(Hydrellia philippinaFerino),中文名称:菲岛稻水蝇,亦称菲岛毛眼水蝇(以下简称稻水蝇)。该虫除为害水稻  相似文献   

17.
井岗霉素控制稻纹枯病效果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岗霉素防治早稻纹枯病,其控病效果与施药时病情基数和控病时间有关,早稻纹枯病的防治以施药1~2次为宜,一次施药适期为孕穗至抽穗期,其控病效果为63%~74%,两次施药适期为孕穗至灌浆期,控病效果为86%~93%,不同施药措施对纹枯病控制效果与经济效益都有显著影响,用药次数一般不必超过两次。  相似文献   

18.
小麦纹枯病(Rhizoctonia cerealis)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在世界各产麦区均有发生,我国自七十年代以来,各冬麦区普遍发生,特别是江淮冬麦区有日益加重的趋势。我省在七十年代中期发生面积为60万亩左右,多集中在威海、烟台、临沂、潍坊等地,但发病程度轻。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扩展加快,1989年淄博、济南、泰安、济宁、枣庄等地已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病面积增到178万亩,近两年病情迅速发展,遍及全省各地,面积大、为害加重,1990年375.6万亩,1991年骤增到  相似文献   

19.
水稻秸秆还田方式对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水稻秸秆还田方式对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为推广水稻秸秆还田提供科学的防病依据。在不采取防病措施的情况下,对4种方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稻纹枯病发生从轻到重次序是:秸秆还田翻压一秸秆还田免耕一秸秆不还田翻耕一秸秆不还田免耕。  相似文献   

20.
分析总结了在浙江省嘉善县不同耕作制度下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特点,发现耕作制度的改变不仅影响稻纵卷叶螟繁殖率和种群数量的消长,而且各代为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也随着改变。当前直播单季晚稻模式十分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发生和为害,大发生频率高,且为害期长,稻纵卷叶螟为害状明显,农民非常重视防治,用药量大,防治次数多,容易造成盲目和过度用药。总结并提出了在不同耕作制度下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