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华北地区自50年代开始至今年代大面积推广的19个代表性冬小麦栽培品种为材料,对其春生第1,3,5,6叶的叶片细胞形态进行了系统观察。主要结果表明,随品种由远及近的更替顺序,同一叶位叶片叶肉组织中多环细胞的频率逐渐提高,叶肉细胞变小,旗叶叶肉厚度增加,叶肉细胞层数增加,这表明,随品种更替,叶片细胞的形态和组成有逐渐复杂化的趋势,而这种变化可能是和光合能力的提高有关的。  相似文献   

2.
以华北地区自50年代开始至今各代大面积推广的冬小麦代表品种为材料,对其旗叶的光合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接品种的更替顺序,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衰老过程中下降较慢,表现为光合速率高值持续逐渐延长,叶片功能期有所延长,平均光合速率有所提高,因此,反应叶片一生中碳同化能力的叶源量逐渐增大。进一步的分析证明,平均光合速率的提高,叶面积的增大和高光合持续期的延长都是品种更替过程中性能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华北地区自50年代开始至今各年代大面积推广的冬小麦代表品种为材料,对其旗叶的光合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按品种的更替顺序,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在衰老过程中下降较慢,表现为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逐渐延长,叶片功能期有所延长,平均光合速率有所提高,因此,反应叶片一生中碳同化能力的叶源量逐渐增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平均光合速率的提高、叶面积的增大和高光合持续期的延长都是品种更替过程中光合性能优化的因素;光合性能的优化具有内部解剖结构的基础;光合性能的优化与产量构成因素的优化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5.
新疆冬小麦品种更替中库源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采用源、库、流的概念分析新疆冬小麦品种更替中产量提高的原因.结果表明,在产量选择压力下,品种的源、库、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反映源库比值的克草粒数和克草粒重随品种更替显著提高.由于籽粒库增加的反馈作用,光合产物向籽粒的分配率得以提高.草重系数的逐渐提高,说明株高下降,茎秆粗重,较抗倒伏和畅流.旗叶多环叶肉细胞频率和粒叶比随品种更替协同提高,意味着小麦产量提高有其细胞学基础.今后小麦产量育种,在主攻每穗粒数和每穗粒重的同时,应特别注重把收获指数、克草粒重和草重系数作为选择重点.  相似文献   

6.
7.
江苏省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1950~2006年间种植过的312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江苏省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种子产量随年代呈线性增加.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从1952年的765 kg/hm2增加到2006年的4714 kg/hm2,56年来增加了3494 kg/hm2,平均每年增加73 kg/hm2.随着产量的增加,株高显著降低;千粒重显著增加,且在35~52 g的范围内波动;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显著上升;湿面筋含量变化不显著;生育期有所提前,中早、中熟品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春冬性有所加强,形成了淮南麦区以春性、偏春性品种占主导地位和淮北麦区以弱冬性品种占主导地位的格局.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为我省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9.
新疆冬小麦品种更替源,库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山东省小麦主栽品种共实现七次大的品种更替,从中选取20个有代替性的品种,测定其株高、各节间长度、上三叶(旗叶和倒2、倒3叶)面积。结果表明:七次品种更替,株高降低显著,第七次比第一次的株高降低了39.3 cm,仅是第一次的66.2%;小麦旗叶与倒2、倒3叶的叶面积,每推进一个更替次数,旗叶面积平均减少5.2%,倒2叶面积平均增加1.6%,倒3叶面积增加1.1%。  相似文献   

11.
用叶片形态鉴别葡萄品种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相似文献   

12.
卜庆龙  蒿云霞  张恒利 《农技服务》2011,28(9):1258-1258
综述了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的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的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小麦品种整个生育期光合特性以及灌浆期光合特性的日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渭北旱塬小麦品种的改良,不同品种生育后期旗叶净光合速率(Pn)呈递增趋势,现主推品种长旱58灌浆期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都处于较高水平,日均Pn达11.58 μmol·m-2·s-1,较40年代品种五指麦提高了3....  相似文献   

14.
据小麦叶片形态结构的变化,研究了小麦叶片的分化、成长、建成过程,并进行了分期,进一步探讨了小麦叶片建成的肥水效应规律。在分析小麦叶片形态结构分化进程的基础上,将小麦叶片建成过程分为:幼叶奠基、原形成层分化、叶肉细胞分化、组织开始成熟、组织完全成熟六期。诸分化期转折的形态结构指标分别为原套平周分裂,中脉原形成层分化,表皮毛和叶舌分化,叶肉细胞分化,叶片伸长达终长的50~70%和805以上。肥水对叶片形态结构的效应主要为促进纵向与横向的细胞分裂,增加了细胞数目,对细胞大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6种园林植物的叶片形态及光合生理,为兰州市园林植物的筛选和配置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兰州市常见的6种园林植物旱柳(Salix matsudana)、紫丁香(Syringa oblata)、木槿(Hibiscus syriacus)、金叶女贞(Ligustrum×vicaryi)、红瑞木(Cornus al...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下游地区小麦品种更替中源-库性状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长江下游地区50年代以来先后推广的17个代表品种和3个新品系的源-库和产量性状的变化进行了两年研究。结果表明,随品种更替单茎叶面积增加,叶面积重心上移。近期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和A/B高于地方品种,但光合速率差异不大。单穗、单粒库容和收获指数随品种更替而增加,但株高和单位面积穗数减少,单位面积生物量没有明显增加。地方品种前期光合生产力高,近期品种后期干物质积累多。在现有品种基础上提高产量潜力,需在增库的同时增源。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冬小麦叶片的分化、生长、形态与结构。小麦胚叶数在不同品种及生育条件之间均为3-4个,但3或4胚叶籽粒的比例却有明显差异,主要决定于籽粒建成过程的持续时间及其相应的生育条件。成熟籽粒的胚叶均处在建成过程中,尚未最后建成,其中第4胚叶处于奠基期。建成叶片的长、宽主要决定于轴向细胞数和横向细胞数及叶脉数,与细胞大小无关;厚度决定于叶肉细胞高度,脉间叶肉细胞均为四层。确定了小麦主茎叶片分组(胚叶、近根叶、茎生叶)的形态、组织结构标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建国以来宁夏平原春小麦4次更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研究表明,宁夏平原春小麦籽粒和生物产量有了明显提高,随着品种的更替,收获指数、每穗粒重、每穗粒数均呈上升趋势,株高则明显下降.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生物产量、收获指数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对籽粒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产量构成因素对籽粒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因此,宁夏平原高产品种的培育主要应考虑提高生物产量,适当增大收获指数,在稳定现有群体(穗数)的前提下,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氮素吸收和运转分配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142上在不同时期推广的冬小麦品种进行试验,发现各时期品种氮素的吸收累积幼态一致,在开花至成熟期,早期品种(40年代和50年代品种)氮素的吸收量较近期品种少,开花期内氮素在穗中的分配比较早期品种低于近期品种,成熟期内滞留在营养器官中的氮素量高于近期品种,随着品种演替,旗叶,茎秆和中鞘中的氮素输出率增加而输出氮的贡献率则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小麦品种资源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1950~2006年间种植过的312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江苏省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2a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种子产量随年代呈线性增加.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从1952年的765 kg/hm2增加到2006年的4 714 kg/hm2,56 a来增加3 3 494 kg/hm2,平均每年增加73 kg/hm2.随着产量的增加,株高显著降低;千粒重显著增加,且在35~52 g的范围内波动;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显著上升;湿面筋含量变化不显著;生育期有所提前,中早、中熟品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春冬性有所加强,形成了淮南麦区以春性、偏春性品种占主导地位和淮北麦区以弱冬性品种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