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正定县政府自1998年出台“秸秆还田机械补贴办法”后,以玉米秸秆为主的还田机械的应用,成为这两年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重心。两年来累计推广36.76kW(5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464台,玉米秸秆还田机1197台,1999年完成玉米秸秆直接还田1.97万hm2(29.5万亩),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92.2%,彻底解决了秋季玉米秸秆焚烧问题。我县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成功经验,给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必须与农民需要相一致一项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必须有广阔的市场,这就要求该技术…  相似文献   

2.
秸秆直接切碎还田技术是目前有效利用秸秆,解决烧秸秆问题的重要途径。1998年,我们积极研究秸秆还田技术工艺,并与行政措施、资金扶持相结合,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市推广玉米秸秆直接切碎还田2.5万hm2,占种植面积的80%。但在推广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  相似文献   

3.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主要是通过农用机械将玉米整株秸秆或者粉碎后的秸秆,进行地表覆盖或者埋入土中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中最简单、便捷和高效的利用方式,是东北地区重点推广的技术。秸秆直接还田,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地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东北地区主要的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模式有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翻埋还田和秸秆碎混还田。系统阐述了三种还田技术模式及配套机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秸杆机械化直接还田技术,就是在谷物收获后,采用秸秆还田机械将收获果穗后留在田间的作物茎秆就地直接还田的一项农机化实用技术,它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持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近20年来,山西省在玉米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方面已经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技术模式,小麦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技术也已日趋完善。现就2种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介绍如下。1.高秆作物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的3种主要模式及工艺(1)直接粉碎还田模式和工艺。①技术原理。采用秸秆粉碎机直接将收获后…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运城市坚持不懈地推广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小麦休闲期旋耕覆盖还田技术和玉米秸秆粉碎旋耕覆盖还田技术,全市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实施面积逐年增长,2011年全市小麦秸秆直接还田面积已达27.2万hm2、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面积已达16万hm2,分别占种植面积的80%。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是指将摘穗后的玉米秸秆就地用秸秆粉碎机直接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随即灭茬深耕翻埋的一整套技术。这项技术的推广还是解决玉米秸秆焚烧和浪费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快捷途径。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情况下,玉米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工艺路线是:人工摘穗→机械直接粉碎抛撒→补氮→重耙或旋耕灭茬→深耕整地→播种。  相似文献   

7.
随着小麦高留茬玉米免耕覆盖技术的普及推广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小麦机械收获高留茬还田与玉米鲜秆机械直接还田已得到普遍应用。2008~2011年,陕西省扶风县农机与农技部门联合,连续3年结合小麦、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推广与实施,进行了有机无机肥料定位示范试验,对作物秸秆机械还田后的增产效应、培肥土壤效果、改善土壤环境等方面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玉米秸秆还田机具的推广,平原地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基本得到了普及。但在丘陵山区,由于沟壑纵横,道路崎岖狭窄,多数地块秸秆还田机进不去,加之地块较小,还田机具作业不合算,直接制约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普及推广。到了秋季玉米收获季节,路边堆的、路上铺的全是玉米秸秆,使本来窄小的道路无法通行,有的不顾禁令干脆放火偷烧。  相似文献   

9.
3种秸秆还田机系列(1)4Q系列锤爪型秸秆切碎还田机。该系列机是在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研制成功的(见图1),它与功率为18.4kW~73.4kW拖拉机配套,全悬挂作业,可将田间直立或铺放的玉米、高粱、棉花和麦类秸秆粉碎铺撒。其中4Q—15B型增强型秸秆切碎机采用了高密度锤爪排列,粉碎效果更好,作业效率更高。该系列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名列榜首,是秸秆还田的理想机具。主要技术数据见表1。(2)4QR系列秸秆切碎还田机。该系列机是一种既适于切碎麦稻类软质秸秆又适于切碎玉米等硬质秸秆的秸秆还田机…  相似文献   

10.
<正>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就是在玉米收获后,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直接将留在地里的玉米茎秆就地粉碎并抛撒地表,或人工喂入铡切后抛撒地表,补氮后翻耕入土。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积极推广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到2009年底,全市拥有拖拉机近24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小麦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机械收割已成为小麦收获的主要方式,但联合收割后的小麦高茬秸秆全部滞留在田间,给复播机伏耕带来了困难,用常规方法无法耕作,农民往往点火焚烧加以解决。1998年,运城地区农机部门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推广了小麦高茬秸秆还田先进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高麦茬问题,实现了小麦高茬秸秆全部还田。1999年,高茬地复播还田16.67万hm2,休闲地还田6.67万hm2,再次实现了小麦高茬秸秆全部还田。1.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模式和作业方法解决小麦高茬秸秆问题,必须把…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秸秆机械直接还田技术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省工、省力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近年来,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极为重视,采取购机补贴、技术推广、广泛宣传和行政推动等多项措施,大力推广玉米秸秆机械直接还田技术,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从目前农村实际情况看,堆放和焚烧玉米秸秆的现象仍然很普遍,并未从根本上使这一先进技术得到全面普及。为此,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玉米秸秆机械直接还田的耕作方式直接影响着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传统玉米秸秆机械直接还田的农艺规范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1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机械化秸杆还田技术是在作物收割后 ,土壤经灌水软化和施肥后 ,使用水田埋草旋耕机、反转旋耕灭茬机等水田埋草整地机械将秸秆、瓜藤、绿肥和田间杂草等埋压还田 ,以达到水稻栽植的耕整要求。2优点1)增产。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 ,梅州市兴宁、蕉岭、梅县等县(市)推广了“水稻机械化秸秆还田沃土技术” ,实施面积2 07万hm2(31 12万亩) ,经省、市、县有关部门专家验收 ,平均(1/15)hm2(1亩)增加产量36 4kg。2)沃土。经省农科院土肥所测定 ,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土壤肥力 ,比…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分析了秸秆还田机械的发展现状和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进一步加快我国秸秆还田机械化的发展步伐,现阶段、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各级政府部门对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的重视,为秸秆还田机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秸秆其实也是一种资源.利用得好可以变废为宝,带来经济效益。现在从政府到科研机构.都在想方设法解决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比较可行的有秸秆种菇、秸秆饲料、秸秆燃气、秸秆板材等.而最实际的做法是把秸秆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如机械粉碎还田、堆沤还田、发酵还田、过腹还田等。机械粉碎还田技术是利用秸秆还田机将果穗收获后的玉米秸秆粉碎、抛撒还田。秸秆机械粉碎直接还田与人工粉碎秸秆还田相比。提高工效50-120倍。连续还田2-3年,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148-0.2%.增加速磷33-45%,增加速钾25-30%。增加含氮量1.06%,一般能提高单产20-30%,此外。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不仅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极大地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而且能促进文明生产和社会进步。希望农民朋友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方式,利用好秸秆这一宝贵资源。莫再一烧了之。  相似文献   

16.
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有关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的原因、优点和增产机理,指出了做好玉米秸秆的基本条件和农艺要求,揭示了当前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的技术问题和现状,提出了改变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多年秸秆禁烧工作的开展,河南省焦作市广大农民普遍接受了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这一作业方式。目前,焦作市玉米秸秆还田机保有量已经达到5910台,平均20hm^2玉米种植面积就有1台还田机,每年机械还田面积都占玉米种植面积的85%以上。为了解决玉米秸秆还田给养牛业的饲料贮存带来的难题,焦作市的玉米秸秆青贮机械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运城市坚持不懈地推广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小麦休闲期旋耕覆盖还田技术和玉米秸秆粉碎旋耕覆盖还田技术,全市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实施面积逐年增长,2011年全市小麦秸秆直接还田面积已达27.2万  相似文献   

19.
2013年,陕西省岐山县农机技术推广站以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项目实施为重点,以玉米秸秆利用技术宣传培训推广为抓手,依托本县秸秆综合利用合作社,结合实际情况,大力推广玉米秸秆还田和青贮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县玉米秸秆还田面积达到6.5万亩,玉米秸秆青贮达8万多吨。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侯马市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条件和现状,探讨了推广该项技术的主要措施,提出了玉米秸秆还田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