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产纳豆激酶之菌种的分离与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豆激酶(Nattokinase)晃从日本传统食品纳豆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具有溶血栓功能的酶。从市售纳豆中分离出一株能产NK的菌株,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液体培养生长曲线呈S形,6~48h为指数生长期,48~96h为稳定生长期;产酶高峰期为稳定性长前期;大豆渣、豆浆、大豆蛋白胨及胰蛋白胨4种氮源中以大豆蛋白胨的产酶量最高,最高产酶量为610.7尿激酶单位/mL发酵液 相似文献
2.
灰树花的培养特性与液体菌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从河北省迁西县购入的灰树花菌株迁西二号,分别在PDA培养基、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和MEA平板培养基上研究灰树花菌丝体的培养特性,并在哈尔滨地区对其进行了用液体菌种代替固体原种的栽培技术研究,包括一级种培养基的筛选、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栽培种制作与培养及出菇管理技术。培养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灰树花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宏观和微观培养特性各有不同:菌体在PDA和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都能够产生细胞外酚氧化酶,说明灰树花是一种白腐菌;菌丝在PDA和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生长旺盛,浓密,白色,绒毛状至絮状,菌落厚;在MEA培养基上生长较弱,气生菌丝体较稀疏。菌体在3种培养基上产生的微观特征包括多数为简单分隔、少数为节状分隔的薄壁菌丝、厚壁的纤维菌丝、圆形至椭圆形的厚垣孢子以及八面体形的晶体等结构。灰树花液体菌种栽培的结果表明:一级试管斜面菌种,灰树花在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丝粗壮;二级液体菌种在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较好,10d时菌丝长满培养液,菌丝量也较多。由于采用了液体菌种的栽培模式,从制种到采收的整个过程共需要75~80d,生产周期比二级种为固体原种的常规方法缩短了40~50d,能显著地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松乳菇菌种分离及菌丝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5种培养基配方,对2种不同颜色6个不同来源的松乳菇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发现分离松乳菇较好的培养基是PDA培养基,筛选出8株生长较好菌株。对菌株A1进行生长特性研究表明:菌株A1碳源利用范围广,蔗糖最好,葡萄糖次之,果糖最差;对氮源的利用,有机氮单一氮源优于复合氮源,其中尿素不能利用;无机氮源铵态氮优于硝态氮,以硫酸铵效果最好,亚硝酸盐不能利用;对盐浓度适应能力很强,在盐浓度为14g·L-1条件下也具有生长能力,适宜生长的盐浓度范围为0~6g·L-1。生长温度范围为7~37℃,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5~30℃,最佳生长温度是27℃。喜中性偏酸性环境,适宜生长的pH值为5~7,最适pH值为6 5。图2表4参7 相似文献
4.
为给野生食用菌开发利用提供候选菌种资源,以采自杨树树桩上的野生大型真菌JC423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学鉴定、出菇试验、ITS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明确其分离地位。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pH值和温度对JC423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集的野生食用菌依据子实体形态初步鉴定为金针菇。ITS序列分析获得773 bp目的片段;BLAST序列比对显示,目的片段与Flammulina filiformis strain F007相似性最高,为99.34%;下载部分相似性序列,用MEGA 7.0构建进化树,JC423与序列号为MN337400.1的F.filiformis strain F007聚为一支,结合形态学特征将JC423鉴定为金针菇。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JC423菌丝生长适宜碳源为果糖,适宜氮源为蛋白胨,适宜pH值范围为9~10,适宜生长温度为25℃,无机盐和维生素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该研究明确了野生金针菇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和条件,研究结果可以为金针菇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6.
食用菌菌种分离与保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的菌种制作是食用菌栽培的前提,纯度高、生命力强的菌种是食用菌栽培取得丰产优质的先决条件。概述了目前食用菌菌种分离培养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如组织分离、孢子分离以及基内菌丝分离法等。建议依据分离的环境与材料的生理特性选择适合的分离方法,并将获得的优良菌种进行妥善保藏。 相似文献
7.
8.
9.
研究以油松外生茵根真菌浅黄根须腹茵(Rhizopogonluteolus)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通过采用组织分离方法获得纯菌种。以菌丝体生长速度和生长状况为参照标准,将菌种接种于不同培养基,筛选出茵丝体生长最适基础培养基为PACH,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pH值,碳源,氮源等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丝体生长最佳pH值,碳源及氮源分别为6.0、葡萄糖和酒石酸铵。通过pH值、碳源及氮源3个较优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在(pH5.0+牛肉膏+蔗糖)组合中茵丝体生长速度最快,而在(pH6.O+牛肉膏+葡萄糖)组合中茵丝体生长状况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高效秸秆发酵剂优良菌种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SL选择性培养基从青贮饲草中分离出10株乳酸菌,并从革兰氏染色特性,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等方面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明串株菌2株,片球菌2株,植物乳杆菌3株,发酵乳杆菌3株,按不同菌株搭配制成发酵剂,经发酵剂处理的秸秆喂牛增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利用油菜秸秆栽培白金针菇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开发金针菇栽培的新原料。以油菜秸秆为主料,设计6种培养基配方(A、B、C、D、E和F)进行金针菇的栽培试验,研究不同培养基配方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发育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A、D配方菌丝长势最强,B较弱;与CK相比,6种配方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均显著增加,以配方E最快。配方D催蕾期和出菇时间均较短。配方D的平均产量最高,与配方E、F间差异极显著。最适宜金针菇生长的配方是D配方(66%油菜秸秆、22%棉籽壳、10%麸皮、1%蔗糖和1%过磷酸钙),其菌丝长势最强,产投比高达32。用油菜秸秆栽培金针菇,可缩短菌丝的培养期和子实体的催蕾期及出菇时间,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13.
Flammulina velutipes is an edible fungus with the largest amount of factory-like cultivation yield in China.In this study,based on many years of cultivation experience,2 kinds of factory-like high-yield cultivating techniques of F.velutipes in China were summarized.One way is bag cultivation,and the other way.is bottle cultivation.The cultivation process of the 2 methods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including mixing material,bagging or bottling,sterilization,inoculation,spawn running,and mushroom fruiting. 相似文献
14.
作者系统研究了金针菇丰产栽培技术措施:通过品比试验,筛选出适合本省栽培的7个品种,它们是8901、三明1号,8902、8903,沪金1号,洛金1号,89016,均属浓色菌系,分枝类型为细密型,具有出菇早,分枝多,产量高等特点。其中8901不论在产量和经济性状上都超过全国推广种植的优良菌株三明一号。我省金针菇的适宜播期为9月中旬至10月下旬,以10月中下旬播种产量最高。栽培材料除棉籽壳和木屑外,还可用酒糟、豆秆、花生蔓、废棉、玉米芯等,用纯酒糟产量低,加入等量的棉籽壳后,产量明显提高。废棉籽含有较高的水溶性醣和可溶性氮,用来栽培金针菇生物效率可达84.2%;豆秆、花生蔓粉碎后加入10—20%麦夫皮或玉米粉,生物效率最高可达118%。用液体菌种栽培,具有生产周期短,出菇早,经济性状好的特点,比用固体菌种增产13.4%。 相似文献
15.
以金针菇颜色控制位点纯合白色品种和杂合黄色品种为亲本,选择强生长势单核菌株单-单杂交,利用双重荧光染色法鉴定单核菌株和杂交菌株真实性。从真实性杂交菌株中筛选生理生化特性差异较大及农艺性状优良杂交菌株。结果表明,多数杂交菌株同工酶谱带与亲本不同,少数与亲本相同但迁移率不同。杂交菌株与亲本相似系数在0.80以下时,生育期或产量更易表现超亲遗传。杂交菌株子实体颜色分为白色和浅黄色两类,其中白色杂交菌株产量表现超双亲遗传较多。筛选出商品性状优良且早熟6 d、增产4.7%白色杂交菌株HB17;商品性状良好且增产15.1%白色杂交菌株HB47;商品性状良好且增产14.4%浅黄色杂交菌株HB13。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改变金针菇生产周期长、常规消毒药剂残留量大、对人体的刺激严重等缺点。[方法]试验设置臭氧消毒+液体菌种、甲醛消毒+液体菌种、臭氧消毒+固体菌种、甲醛消毒+固体菌种4个组合处理,以甲醛消毒+固体菌种为对照研究比较了臭氧和液体菌种的应用技术。[结果]臭氧+液体菌种组合比对照菌丝长满培养袋时间短10 d左右,产量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污染率下降。[结论]液体菌种和臭氧消毒在金针菇生产上是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生产金针菇的各环节进行总结,得出了一套较佳的再生法栽培金针菇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按照该工艺进行出菇,利用木屑、麸皮、玉米面的常规培养基,袋内干料在360 g时,出菇产量在450 g左右,生物学转化率可达125%~128%。该法生产出的金针菇品质优良、货架期长、培养原料广泛,推广市场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18.
鲜、干金针菇根可溶性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5℃低温热风干燥工艺制备干金针菇根,对鲜、干金针菇根可溶性蛋白质进行提取、盐析分离及回收率测定,以期为金针菇根的蛋白质类产品研发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鲜金针菇根干制后,总蛋白质含量稍微降低,鲜、干金针菇根干基总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8.36%、26.23%;干基可溶性蛋白质提取得率及盐析回收率基本未发生变化,鲜、干金针菇根干基可溶性蛋白质提取得率分别为5.07%、4.78%,鲜、干金针菇根可溶性蛋白质盐析分离最高回收率分别达90.66%、89.78%.表明在进行蛋白质提取利用时,可以将鲜金针菇根采取低温热风干燥工艺制备成干金针菇根保存备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金针菇发酵过程中菌丝产量、还原糖、总糖、pH、氨态氮与发酵时间的动态关系,并在选定条件下确定了最佳发酵时间。结果表明,在发酵前期,总糖含量下降,72h后总糖含量有所回升;pH值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变化不大;还原糖第60h下降到37mg/mL;氨态氮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上升均势,菌丝产量发酵到48h最高,为12.47g/L;由此确定最佳发酵时间为48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