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鸭瘟病毒强毒株在感染鸭实质器官内的增殖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瘟病毒(DPV)CHv强毒株经皮下注射、滴鼻和口服3种途径分别感染20日龄天府肉鸭,于攻毒后10、30、60、90min以及4、12、48、72h和9、15d每组分别剖杀2只鸭,采集心、肝、脾、肺、肾、脑、胸腺、法氏囊、哈德氏腺等实质器官,应用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对DPV在这些器官的分布和增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DPV分布到具体器官的速度与感染的途径、鸭的解剖结构密切相关,其中皮下注射是DPV分布到各实质器官速度最快的途径。30min于皮下感染鸭的肝、脾、胸腺、法氏囊、哈德氏腺、肺、脑、肾,口服感染鸭的肺和法氏囊,滴鼻感染鸭的心脏和哈德氏腺均检测到DPV-DNA;90min所有受检样品中检测到DPV-DNA。鸭抗DPV感染的免疫器官的重要性依次是脾、胸腺、法氏囊和哈德氏腺,30min内DPV-DNA分布到脾、胸腺、法氏囊的速度和数量决定了DPV感染的潜伏期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途经感染鸭的相同器官在同一时间内的DPV-DNA拷贝数大多以皮下感染鸭为最高。DPV致死鸭的法氏囊和肾是DPV-DNA含量最高的实质器官。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鸭瘟弱毒苗诱导鸭局部黏膜和系统免疫中抗体发生的规律,将鸭瘟病毒Cha株弱毒苗皮下注射免疫20日龄樱桃谷鸭后60 d内定时随机剖杀5只鸭,采集血清、胆汁、气管和消化道(食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分泌液,应用间接ELISA检测抗DPV的IgA、IgM和IgG滴度(以Log10表示).结果表明:①血清:抗体滴度由高到低为IgG、IgM和IgA,相应的检测到的时间段分别为免疫后6~60,3~15,12~36 d.②胆汁:抗体滴度由高到低为IgA、IgG和IgM,相应的检测到的时间段分别为免疫后9~21,15~27,3~12 d.③分泌液:气管和消化道分泌液中抗体滴度由高到低均为IgA、IgM和IgG,其中IgA抗体滴度由高到低为十二指肠、食道、气管、空肠、盲肠、回肠和直肠,相应的检测到IgA的时间段分别为免疫后3~60,9~60,3~60,9~60,12~60,12~27,6~36d;IgM由高到低为气管、食道、十二指肠、空肠、盲肠、直肠和回肠,相应的检测到IgM的时间段分别为免疫后3~12,6~15,3~12,6~12,9~12,6~9,6~9 d;IgG由高到低为食道、十二指肠、气管、空肠、盲肠、直肠和回肠,相应的检测到IgG的时间段分别为免疫后9~36,12~27,6~36,9~36,12~36,9~21,15~21 d.综上,鸭瘟弱毒疫苗皮下免疫鸭后,IgM和IgG分别是系统免疫中体液免疫的先锋抗体和主要抗体;IgA是气管、消化道和胆汁中的主要抗体.  相似文献   

3.
鸭瘟病毒弱毒株在免疫雏鸭体内的分布和排毒规律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鸭瘟病毒(DPV)弱毒Cha株经皮下、口服和滴鼻3种途径免疫1日龄雏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病毒在体内分布和排毒规律。Cha株免疫雏鸭后,对血液、心、肝、脾、肺、肾、十二指肠、直肠、法氏囊、胸腺、胰腺、延脑、大脑、小脑、舌、肌肉、骨髓、粪便和食道共19种组织PCR检测结果如下:(1)皮下接种雏鸭后4h,即可在心、肝、脾、肾、法氏囊、胸腺、胰腺、延脑、大脑和小脑共10种组织中检出DPV的DNA;8h后,所有采取的组织器官均可检测到DPV的DNA。(2)口服接种雏鸭后4h,可在舌和食道中检测到DPV的DNA;8h后,可在心、肝、脾、肾、胸腺、胰腺、延脑、大脑、小脑、舌、食道和血液共12种组织器官中检出DPV的DNA。(3)滴鼻接种雏鸭后4h,未能在各种组织中检出DPV的DNA;8h后,可在心、肝、脾、肾、胸腺、延脑、大脑、小脑、舌、食道和血液共11种组织中检测到DPV的DNA。(4)在3种免疫途径中,检出时间最早和检出率最高的组织器官为肝脏、脑(大脑、小脑和延脑);3种途径免疫的鸭,从免疫后12h至21d均能从所有采集的组织中检测出DPV DNA。  相似文献   

4.
应用PCR检测成年鸭体内鸭瘟强毒的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鸭瘟病毒(DPV)强毒经人工接种和同居感染100日龄鸭后,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病毒在鸭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动态分布。试验结果表明,DPV强毒经肌肉注射进入鸭体后6h可在肝、脾、血液和粪便中检测到DPV DNA;DPV强毒经肌肉注射到鸭体后各受检样品被检测到DPV DNA的先后顺序为:肝、脾、血液和直肠粪便(6h)→肺、脑和腿肌(12h)→肾和胸肌(24h);同居鸭于混群后48h在肝、肺、血液和直肠粪便中检出DPV DNA;DPV强毒经同居感染鸭后各受检样品检测到DPV DNA的先后顺序为:肝、肺、血液和直肠粪便(48h)→脾和脑(72h)→胸肌和腿肌(96h)→肾(120h)。  相似文献   

5.
鸭瘟病毒强毒株在急性人工感染成年鸭病例体内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5 6只 3月龄四川麻鸭经皮下接种鸭瘟病毒 (DPV)强毒 SC1株 ,成功建立了 DPV感染的急性病理模型 ,并应用PCR方法检测了不同时间 DPV在感染鸭体各组织器官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接种 2 h后 ,即能够从脑、肝、脾、法氏囊、胸腺中检出 DPV DNA;12 h,可从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十二指肠、直肠、法氏囊、胸腺、胰腺、脑、胸肌、食管、腺胃、血液、舌、口腔分泌物、皮肤、骨髓和粪便等检测到 DPV的 DNA。检出时间最早和检出率最高的组织器官为肝脏和脑组织。本试验为阐明 DPV的致病机理和应用 PCR方法检测感染鸭体组织中的 DPV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已建立的间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鸭瘟病毒(DPV)gC基因疫苗(pcDNA-DPV-gC)免疫雏鸭后其表达蛋白在雏鸭体内的表达时相和分布规律,为DPV gC基因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将不同剂量(50、100和200μg)DPV gC基因疫苗免疫3周龄天府肉鸭,于免疫后不同时间点(4h、12h、1d、3d、5d、7d、2周、4周、6周和10周)分别随机宰杀2只雏鸭,采集肝、脾、肺、肾、胰、脑、胸腺、哈氏腺、法氏囊、十二指肠、盲肠、直肠以及注射部位肌肉,应用间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DNA-DPV-gC在雏鸭体内的表达时相和分布规律。结果显示:①各剂量免疫组第1天在肝、十二指肠、盲肠、直肠和注射部位肌肉检测到DPV gC蛋白,其中注射部位肌肉的阳性信号最强;第2周时各组织中的抗原表达量达到高峰,随着时间推移,阳性信号以不同速度逐渐衰减;第10周时各剂量免疫组仍在肝、脑、十二指肠、盲肠和直肠发现持续表达DPV gC蛋白;而胰在所有时间点均未检出阳性信号;②pcDNA-DPV-gC在不同组织的表达量也存在差异,肝、脾、法氏囊、脑、十二指肠、盲肠和直肠是DPV gC蛋白主要的分布器官;阳性信号主要出现在肠黏膜固有层细胞、脾白髓或红髓区的淋巴细胞以及脑皮质神经胶质细胞等部位;③根据各组织的阳性信号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情况,得到pcDNA-DPV-gC在雏鸭各组织的总体表达规律:十二指肠、盲肠、直肠肝脏法氏囊脾脑注射部位肌肉胸腺肺哈氏腺肾脏胰脏;④不同剂量pcDNA-DPV-gC免疫雏鸭后各组织中抗原表达量和持续时间的总体规律依次为200μg组100μg组50μg组。结果表明不同剂量pcDNA-DPV-gC免疫后1d即可在雏鸭体内发现阳性信号,持续存在10周仍可检测到DPV gC蛋白,预示pcDNA-DPV-gC免疫期可持续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7.
1日龄雏鸭肌肉接种强毒株鸭肝炎病毒(DHV)后,经Dot-ELISA检测,在显现临床症状和死亡鸭的肝脏及直肠粪便中可测到DHV,无症状或未死雏鸭体内测到DHV的顺序为:心→肾→肺→胸肌→脑;DHV强毒进入成年鸭体内后44h可在直肠粪便中测到DHV,其体内测到DHV的顺序为:心→肾→肺→肝→肠,而胸肌和脑均未测到DHV;同居感染成年鸭体内测到DHV的顺序是:肺→脾→肝→心→肾→肠。此外,还讨论了鸭病毒性肝炎(DVH)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8.
鸭坦布苏病毒对雏鸭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7,(2):211-217
为研究鸭坦布苏病毒(DTMUV)对雏鸭免疫系统的影响,本试验对5日龄雏鸭静脉接种DTMUV,并于接种后不同时间取雏鸭脾脏、胸腺、法氏囊进行组织病理学、抗原和凋亡检测。结果显示,DTMUV感染雏鸭的脾脏、胸腺、法氏囊均严重受损。接种DTMUV后4d,脾脏淋巴细胞减少,胸腺可见严重细胞崩解和大面积坏死区域,法氏囊滤泡轻度萎缩;接种后6d免疫器官病变最为严重,其中胸腺静脉严重栓塞,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空泡化也更加严重;接种后8d免疫器官病变均有所减轻,至16d,免疫器官结构基本恢复正常。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感染雏鸭的脾脏、胸腺、法氏囊中均检测到DTMUV抗原;细胞凋亡试验显示DTMUV能够显著引起脾淋巴细胞凋亡。综上所述,DTMUV可严重损伤雏鸭免疫器官,且这种损伤常发生于感染早期,并于感染后8d出现好转。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鸭瘟弱毒苗诱导鸭局部黏膜和系统免疫中抗体发生的规律,本研究将鸭瘟病毒Cha株弱毒苗经口免疫20日龄樱桃谷鸭,60 d内定时随机剖杀5只鸭,采集血清、胆汁、气管和消化道(食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分泌液,应用间接ELISA检测抗DPV的IgAI、gM和IgG滴度(以Log10表示)。结果表明:①血清中检测到IgA、IgM和IgG的时间段分别为9-36、3-15和9-60天,滴度由高到低为IgG、IgM和IgA;②胆汁中检测到IgAI、gM和IgG的时间段分别为6-15、9-12和12-36天,滴度由高到低为IgA、IgG和IgM;③气管中检测到IgA、IgM和IgG的时间段分别为6-60、3-12和9-27天,滴度由高到低为IgAI、gM和IgG;④食道中检测到IgAI、gM和IgG的时间段分别为3-60、3-27和9-60天,滴度由高到低为IgA、IgM和IgG;⑤各肠段抗体滴度由高到低及相应检测到的时间段:十二指肠中为IgA(3-60天)I、gM(3-15天)和IgG(9-27天);空肠中为IgA(6-60天)I、gM(6-12天)和IgG(9-36天);回肠中为IgA(9-60天)、IgM(6-9天)和IgG(15-21天);盲肠中为IgA(6-60天)I、gG(12-36天)和IgM(6天);直肠中为IgA(3-60天)I、gG(12-21天)和IgM(6天)。结果显示,鸭瘟弱毒疫苗经口免疫鸭后,IgM和IgG分别是系统免疫中体液免疫的先锋抗体和主要抗体;IgA、IgG和IgM在胆汁中存留时间短;IgA是气管和消化道中的主要抗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鸭静脉接种或眼-鼻-口腔-泄殖腔接种禽流感病毒A/duck/Guangdong/220/2004(H5N1)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病毒核蛋白抗原,探讨了该病毒在组织器官中的定位与分布.结果表明,病毒核蛋白抗原主要存在于鸭的心肌细胞、肝细胞、枯否氏细胞、胰腺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血液吞噬性自细胞;在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上皮,脑组织,肠黏膜上皮,胸腺、法氏囊、脾脏和肺脏的巨噬细胞或组织细胞以及坏死的细胞碎片中也可检查到少量病毒核蛋白抗原;而在食管、胃、睾丸、卵巢、甲状腺、肾上腺、哈德氏腺、骨骼肌等未检查到该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