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启动实施了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青海省牧区草原实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草地生态退化的趋势得到缓解,草地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为了巩l古1草原生态保护,达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牧”的目标,要加强饲料种植和加工基地建设,增加畜牧业基础设施,发展半舍饲、舍饲圈养和规模养殖,实现生态有效保护,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草地生态经济研究的重点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战略、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县域可持续发展、草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机理以及生态经济建设工程和措施效应评价等5个方面进行研究,分别对草地生态经济研究的重点内容进行探讨,系统地阐述了目前草地生态经济研究的重点任务:①在我国的草原区域布局上,应实行分类建设和分类管理,划分生态保护区、基本草地等各种类型区域,明确不同区域生态保护的级别;②如何确定草原地区县尤其是牧区县的发展定位是草原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基;③在3个界面研究草原生态系统系统耦合是目前草地生态经济建设和发展研究的重点;④以工程推进草原建设是取得良好效益的科学之策,如何科学地结合生态经济学思想和工程项目的高效管理模式将会极大地促进草原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草地的生产力状况及生态服务功能,对玛纳斯河流域草地进行生态功能区划,为区域草地资源的优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以及植被调查监测数据,借鉴前人构建的草地生产力指数、草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指数和草地生态功能分区模型,对玛纳斯河流域的草地进行生态功能区的划分。【结果】(1)草地生产力指数水平最低的为温性荒漠类(沙质荒漠)、温性草原化荒漠类和温性草甸草原类,最高的为山地草甸类和高寒草甸类和温性荒漠。(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最重要的主要是高寒草甸类和山地草甸类。(3)玛纳斯河流域草地从空间上可划分为3种功能区,生态保护功能区主要包括温性草甸草原类、山地草甸类和温性荒漠类(沙质荒漠);经济功能区面积最大,包括温性荒漠草原类、高寒草甸类、温性荒漠类和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混合经营管理功能区主要是温性草原类。【结论】不同的草地类型其生产力状况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有所差异,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经济发展,对草地进行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草原地区的环境容量不仅是维系草原生态平衡的关键问题,也是影响区域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以地处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为例,在构建草原生态环境容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影响草原生态环境容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依据各指标的贡献率,第一产业总产值、总人口数、草地围封面积、人均可利用草地面积、国内生产总值和可利用草地面积是草原生态环境容量评价中贡献率比较大的因子,是影响草原生态环境容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卓尼县退牧还草工程的显著效益与后续建设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尼县在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中,通过禁牧、休牧、舍饲圈养、建设人工草地等措施的实行,退牧还草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了实现天然草原永续利用,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提出了退牧还草工程后续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草地资源具有重大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何分析、评价、管理及建立自治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意义特殊。为系统、科学地剖析内蒙古草地资源利用与草原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借鉴耗散结构理论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开放的复合生态系统角度,讨论草地资源复杂巨系统在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平衡模式,尤其是草原环境保护在负熵流的引入及降低系统内部不可逆熵增的重要作用,有助于从理论上探讨内蒙古草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方式以及维持社会—经济—生态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河西走廊草原生态置换条件和潜力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草原面积、产草量、水资源、草原灾害发生频率、草地质量方面,分析了河西走廊草原生态置换的必要性,以及河西走廊具有发展草地农业条件优越、牧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牧区自然资源丰富、城乡一体化基础较好等进行草原生态置换的条件和潜力。提出了河西走廊草原生态置换的对策:即养殖方式舍饲化、牧民生活定居化、经济增长工业化、牧业经营产业化、公共服务社会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把扶贫工作作为党和政府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职责,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设作为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载体,坚持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良性循环,坚持“接二连三”三产融合、协调发展,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转变草地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新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机制为重点,以实现草原保护、牧业增效和牧民增收为目标,以探索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为核心任务,在体制机制、发展模式等方面探索实践,生态畜牧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从根本上构筑了实现牧民脱贫致富的现实载体,成为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典型国家的草地生态系统管理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洁 《世界农业》2007,(5):48-51
本文对天然草原资源大国和人工草地发达国家的草地生态系统管理经验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草地资源管理的趋势是向集中统一管理过渡;草地管理应建立在生态学规律基础上,管理目标不仅包括生态目标,还应考虑经济和社会因素;好的草地管理应统筹规划和管理草地资源的所有用途;草地管理制度的建立要因地制宜,不宜于单一化。  相似文献   

10.
国外草地保护措施对新疆草原保护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6):867-870
草原的合理有效利用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开展对国外草地保护建设政策的研究,综合社会环境、草地类型和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分析,得出国外草地保护措施对新疆草原保护建设的启示,提出新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新疆畜牧业"转方式、调结构"减少资源环境压力和促进草食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广义系统下中国草地资源的退化成因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必然要求。在广义系统的视角下重新审视中国草地资源禀赋及其利用现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草地退化问题一方面由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另一方面人为原因造成的破坏更为严重。经验证据表明,单从草业科学或生态学的角度不能为草地治理提供满意的答案,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内在的统一于草原地区的经济持续增长。因此,在跨学科和广义系统论视角下,应重新审视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为实现草地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将草地治理的主体赋予草原当地居民,为适宜性制度的演进创造条件;政府同时需要在基础设施、教育等方面对草原地区进行必要投入。  相似文献   

12.
阿勒泰地区地处新疆西北边陲,草地可利用面积为约72.4万公顷。由于传统的环境破坏性产业使得草原生态破坏日益严重,这不但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对当地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该地区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将从阿勒泰地区草原生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相应有效解决措施,以此来促进当地草原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元阳县第一轮(2011~2015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建设工作在元阳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耐心指导下,通过县乡两级畜牧部门5年的共同努力,于2015年12月圆满地完成预期目标任务。元阳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建设从草原的确权、承包、两证的颁发和补助奖励资金的发放及实行草原禁牧、草畜平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元阳草原生态逐年得到恢复和改善,草原退化有所缓解,草地保水、保土、保肥的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导致生态破坏,草原退化的问题来至多方面且历经多年的因素,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建设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就此,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建设草原生态系统和保护独特自然景观的迫切需要 我国现有草地面积4亿公顷,占世界草地面积的13%,居世界第二位。我国草地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7.1%,是耕地面积的3倍。林地面积的4倍。草地是资源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陆地生态的重要屏障,列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将草地资源视为“绿色黄金”“立国之本”。据统计,我国目前有90%的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草地生产力逐年降低,单位面积草地产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严重影响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同时草地“三化”也危及到农业和人们的生存条件。草地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发展国民经济、保护和改善人民生存条件的极大障碍。然而,长期以来,草地的生态作用和经济地位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对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采用粗放的、掠夺式的经营方式,特别是滥垦滥牧,造成了大面积草地退化、沙化.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15.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草原面积广阔,牧草资源比较丰富,但是近年来草场"三化"严重,可利用草原面积减少,草地生产水平降低,草原生态遭到破坏。这一现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随意开垦和非法占用草原;草原利用不合理,严重超载过牧;对草原建设投入不足,补偿不够。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提高对草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加草业建设投入;增强《草原法》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做到依法治草;加强草原建设,对草地实行多渠道投入;采取有效手段和多种机制,恢复草地植被。  相似文献   

16.
《中国畜禽种业》2008,4(13):89-89
6月29日14时.举世瞩目的2008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变化中世界草地的多功能性”。来自7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名代表按照草地资源与生态、草地生产系统、草地经济与政策3个主题,24个专题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大会所征集的近1800篇学术论文将以墙报的形式展示。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地资源丰富。由于受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草地退化严重、草原面积锐减、系统服务功能下降。对黑龙江省草地生态系统现状以及保护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同时探讨了黑龙江省草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的策略。提出:树立“立草为业”思想,加深对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加强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建立;健全草地生态系统开发利用保障体系;明确草地生态系统保护、建设目标,建立草地恢复建设技术;切实加强法制管理,坚决制止各种非持续利用形式的草地生态系统保护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不完善的牧区土地制度对内蒙古草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牧区普遍实施草畜双承包的经济政策,充分借鉴农区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草牧场落实“双权一制”的土地制度,由于草原牧区的特殊性及“双权一制”的不完善,在实施的20多年里,逐渐暴露出对草地可持续利用的不利影响。通过深入分析,揭示这些不利因素,为从经济学、生态学以及社会科学等方面入手,完善草原牧区土地制度、全面深入研究内蒙古草原生态问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国家启动实施了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青海省牧区草原实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草地生态退化的趋势得到缓解,草地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为了巩固草原生态保护,达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牧"的目标,要加强饲料种植和加工基地建设,增加畜牧业基础设施,发展半舍饲、舍饲圈养和规模养殖,实现生态有效保护,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是为了保护和发展草地而提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长远政策,对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统一、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综述了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并且结合塔城市实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情况,对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