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重庆市5个县(区)领春木的群落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TWINSPAN分类的结果显示了领春的7个群丛:领春木-山矾-鸢尾群丛;领春木+杉木-三颗针-大百合群丛;领春木-山茱萸+尾叶樱-贯众+紫堇群丛;领春木+灯台树-短序荚蒾-紫花地丁+蛇莓群丛;领春木+腊莲绣球-沿街草群丛;领春木-构树-冷水花群丛;黑壳楠-领春木-蝴蝶花+贯众群丛.利用DCA对32个样方和91个物种进行排序结果均显示:海拔1 200m左右为领春木分布较广的区域.随着海拔降低,领春木分布也在减少,低于800m就难以找到它的踪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领春木的特征特性,并从采种与种子处理、选地与做床、播种、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领春木春季播种育苗技术,以期为领春木的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军红  田胜尼  丁彪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41-11443
采用样方法对安徽天堂寨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领春木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在领春木群落样方中,共有高等维管植物77种,隶属于48科71属;领春木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群落中领春木的重要值为131.65%,显著高于其他树种,为群落中绝对优势种;其物种多样性指数不高,群落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群落均匀度分别为0.8466,2.4974和0.7099,应加强领春木自然群落人工保护和管理,以防该物种生态系统再度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领春木的特征特性入手,介绍了其特征特性、采种、选地与做床、种实处理、春播育苗及苗木管理进行了简述,以期为领春木的采种及春播育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领春木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河西林场的分布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制约领春木生长和种群繁殖的关键因素,并采取了跟踪监测及引种推广利用,使这一种群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a)不同播种材料萌发特性的差异,采用种子、果实及去翅果实在20℃光照条件下进行播种试验,探讨温度、光照、播种基质对其去翅果实萌发特性的影响,在不同温度、光照和播种基质条件下进行播种试验,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果表明,采用种子播种,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59.33%、46.67%、2.51,均显著高于果实和去翅果实,果实与去翅果实间无显著差异。温度对领春木去翅果实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有极显著影响,15~25℃和20~30℃变温条件下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95、0.93,为最适萌发温度。光照对领春木去翅果实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无显著影响。泥炭土、沙子、珍珠岩、蛭石4种播种基质中,泥炭土中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42.67%、26.67%、0.81,隶属函数值最高(0.76),为领春木最佳播种基质。  相似文献   

7.
多子领春木RAPD反应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濒危植物多子领春木进行了RAPD反应体系的研究.以多子领春木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其基因组DNA,进行RAPD反应条件的优化.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了模板DNA用量、Mg2 浓度、dNTPs浓度、Taq酶的用量和引物浓度对RAPD反应的影响,建立了适于多子领春木RAPD分析的有效稳定的反应体系,即在25μL总反应体系中,模板DNA的最适用量为10 ng、Mg2 的适宜浓度为2.0 mmol·L-1、dNTPs的适宜浓度2.2 mmol·L-1、Taq酶的用量为1U、随机引物的浓度以2.5 μmol·L-1为佳.  相似文献   

8.
珍稀濒危植物领春木愈伤组织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世海  陈娜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69-69,71
以领春木茎段为外植体 ,成功地诱导出了愈伤组织 ,将获得的愈伤组织用于适宜增殖培养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 :MS和 1/ 2MS作为愈伤组织诱导基本培养基较为适宜 ;愈伤组织增殖培养以MS培养基 +NAA 2mg/L + 6 BA 0 .1mg/L ,pH值 5~ 6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极小种群圆叶玉兰(Oyama sinensis)的生态位特征,以期为圆叶玉兰野生资源的保护和种群扩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川镇圆叶玉兰分布区域的7个海拔梯度布设21个20 m×20 m的样地,进行群落调查,研究群落中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研究区内圆叶玉兰在各海拔分布均匀;贴毛箭竹(Fargesia adpressa)、圆叶玉兰、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川莓(Rubus setchuenensis)、蜡瓣花(Corylopsis sinensis)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907、1.870、1.778、1.746、1.697,在群落中具有种群优势;圆叶玉兰和领春木、贴毛箭竹、红花悬钩子(Rubus inopertus)等主要的伴生树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较高,生态位重叠值均在0.5~1之间。【结论】目前,圆叶玉兰生存状况良好,生态适应能力较强,在群落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RAPD标记对重庆5个县的濒危植物领春木居群作遗传多样性分析,扩增出总多态位点百分率为 87.18%,经Shannon指数和Nei指数估算的这5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排列次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城口、南川、开县、 巫溪、万盛,其大部分的遗传分化存在于居群之内,均达到80%以上.遗传矩阵和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遗传距离的 大小和地理距离的远近一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沐川县森林经营所柳杉、杉木人工林的材积生长率调查资料为例,分别用7个龄阶的材积生长率数据,建立材积生长率计算的GM(1,1)模型,用以模拟并预测材积生长率,获得了满意的预测效果,不仅预测的精度高,而且符合林木生长规律。在林业生产实践中,用灰色系统模型预测人工林材积生长率有其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庆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177-6178
[目的]探讨遮光率对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f.)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其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遮光率分别为0%、50%、75%、90%.[结果]种子播种后7d和展开第1对子叶以前,遮光率对八角幼苗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在子叶展开(开始光合作用)后,不同遮光率对八角幼苗生长有明显的影响;随着遮光率的提高,八角幼苗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明显升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也大幅提升,叶片呈现较深的墨绿色;植株的木质化程度则因光照减少而相对变弱.在无遮光条件下,因为光照度较高,八角幼苗株高、茎粗与不同遮光率进行遮光的植株有明显差距.[结论]在八角幼苗期,遮光率对其生长明显的影响,因此应根据需要进行遮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推进流苏石斛产业发展,该文对流苏石斛的种质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用功能及繁育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以后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5个不同坡位对7年生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3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坡位对杉木3个生长性状存在真实影响;坡位对材积性状影响最大,对胸径性状影响次之,对树高性状影响最小;中下坡和下坡位的生长最好,显著优于其它3个坡位,上坡位的生长最差;中下坡和下坡位的保存率也最高,上坡位的保存率最低。  相似文献   

15.
密度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10年生不同造林密度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长状况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随杉木人工林造林密度增大,林下植被高度、覆盖度和生物量减少,土壤物理性质不良,土壤养分含量降低.杉木人工林生长过程中要经常调整密度以促进林下植被生长,从而改善土壤理化状况,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6.
杉木不同育苗密度对苗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水利 《安徽农学通报》2012,(19):145-146,165
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通过5个不同育苗密度的对比试验,研究杉木不同育苗密度对苗木生长量和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幼苗随着育苗密度的增大,苗木生长会出现不良的趋势。其中以育苗4万~5万株/667m2生长较好,育苗6万株/667m2以上便出现程度不同的被压苗和徒长苗,并且苗木下部有枯枝现象。  相似文献   

17.
GC-MS法测定藏木香栽培品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藏木香栽培品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藏木香栽培品种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联用仪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并确认了37种成分,其主要成分是桉叶油二烯5,11(13)-内酯-8,12,异-榄香烯,异-喇叭烯,桉叶油二烯4,11(13)-内酯-8,12。[结论]分析获得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功效为藏木香这一天然药用植物资源的人工规范化栽培和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杀虫植物雷公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公藤是一种良好的杀虫植物 ,具有胃毒、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等杀虫活性。从雷公藤资源分布、化学成分、杀虫活性、合成及提取工艺等方面论述了雷公藤的研究新进展 ,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利用3种曲线模型拟合蝇蛆体质量的生长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蝇蛆的生长发育规律,以12 h为周期,测定1.0~4.0日龄蝇蛆的体质量数据,共采集到7个时间点数据,采用3种(Gompertz、Logistic、Bertalanffy)非线性生长模型对7个时间点的体质量进行生长曲线拟合。结果表明: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均具有较高的拟合度(R2>0.970),其中Bertalanffy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R2=0.988),但其拐点与实际测量值相差甚远;Logistic模型与Gompertz模型拟合的拐点分别为(1.75 d,13.64 mg)、(1.53 d,10.30 mg),能较好地反映蝇蛆体质量的生长规律,但Logistic模型拟合度(R2=0.978)小于Gompertz模型的(R2=0.986),且整体标准误偏大。可见,在本研究条件下,Gompertz模型最适合用来拟合蝇蛆体质量的生长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