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该文通过对闽粤栲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分生物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Ⅱ类立地条件下,10a生闽粤栲林分生物量为72.01T/hm2,其中乔木层为71.67T/hm2,占林分生物量99.52%。在乔木层中,干、枝、叶和根的生物量分别为35.99T/hm2、12.72T/hm2、7.05T/hm2和15.91T/hm2。经树干解析,胸径、树高于第4年进入速生期,材积于第8年进入高速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2.
人促米槠、闽粤栲速生丰产林调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顺昌县郑坊乡榜山村14.9hm~211年生人促米槠速生丰产林的树高、胸径蓄积量及生物量(干重)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07m·a~(-1)、0.66cm·a~(-1)、18.0m~3·hm~(-2)·a~(-1)及10.78t·hm~(-2)·a~(-1);顺昌县际会乡谢屯村13.1hm~210年生人促闽粤栲速生丰产林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31m·a~(-1)、0.88cm·a~(-1)、23.5m~3·hm~(-2)·a~(-1)及11.64·t·hm~(-2)·a~(-1)。本文还对其林分起源、树相、树种组成、径阶分布等进行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不同封山育林阶段闽粤栲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福建南平不同封山育林阶段闽粤栲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幼龄期闽粤栲群落乔木层物种数、总个体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均比封山育林近熟期闽粤栲群落的大,但生态优势度却相反;封山育林幼龄期闽粤栲群落灌木层物种数、总个体数、生态优势度均比封山育林近熟期的大,但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却相反;封山育林幼龄期闽粤栲群落草本层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均比封山育林近熟期闽粤栲群落的大,但总个体数、生态优势度却相反.  相似文献   

4.
以封育28 a较好立地、一般立地及封育8 a较差立地闽粤栲群落为对象,分析主要药用植物种群数量特征。在较好立地上,乔木层主要药用植物为山杜英、老鼠刺、幌伞枫等;在灌木层,主要药用植物为山杜英、毛冬青、老鼠刺等;在草本层,主要药用植物为狗脊、杜茎山、菜蕨等。在一般立地上,乔木层主要药用植物为山杜英、南酸枣和山乌桕等;在灌木层,主要药用植物为山杜英、老鼠刺和朱砂根等;在草本层,主要药用植物为狗脊、芒萁及朱砂根等。在较差立地上,乔木层主要药用植物为杉木、杜鹃和山杜英等;在灌木层,主要药用植物为芒萁、白花苦灯笼及朱砂根等;在草本层,主要药用植物为扇叶铁线蕨、毛冬青及芒萁等。  相似文献   

5.
研究林隙结构对天然林更新演替具有重要意义,以闽北闽粤栲天然林林隙的基本特征及干扰状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闽北闽粤栲天然林中的28个林隙进行调查,进而分析其林隙大小结构、年龄结构、形成方式、形成木特征及干扰规律.结果表明,在闽北闽粤栲天然林中,冠林隙中10-20 m2所占的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都是最大的.扩展林隙个数以<50 m2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以50-100 m2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林隙年龄以10-15 a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林隙形成方式主要是折干与掘根风倒共同作用,占总株数的57.14%.林隙多由1-4株形成木形成的,平均每个林隙有4.04株形成木,形成木的径级以10、20cm为主,占与82.30%.林隙的线状密度为12.84个·km-1,冠林隙和扩展林隙的形成速率分别为2.08和7.02 m·km-1·a-1.林隙干扰的周期为476.19 a  相似文献   

6.
卢招雄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5):110-111,133
分析了不同封育时间闽粤栲群落的凋落物特征随不同立地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封育时间闽粤栲群落每hm2凋落物干重、每t干物质持水量及每hm2凋落物持水量随立地因子变化较小,t检验结果表明:每hm2凋落物持水量达到显著水平.从不同封育时间来看,封育20年后闽粤栲群落的凋落物每hm2凋落物干重、每t干物质持水量及每hm2凋落物持水量比封育10年后闽粤栲群落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其中封育20年后凹形每hm2凋落物干重、每hm2凋落物持水量与封育10年后凹形每hm2凋落物持水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凸形每hm2凋落物干重、每hm2凋落物持水量则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闽粤栲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林分特征及涵养水源能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探讨马尾松林套种闽粤栲后形成的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林分特征和固土保水能力,恢复与建立针阔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揭示马尾松与闽粤栲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林分特征、土壤肥力、涵养水源功能及林内物种多样性,以闽粤栲、马尾松人工纯林为对照,测定了异龄复层混交林中各林木生长状况、林分各层的生物量、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涵养水源能力。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内套种闽粤栲,上层林马尾松保留密度为450~600株/hm~2建立的异龄复层混交林林分各林木生长良好,提高了林木生长量得到提高,土壤肥力得到得以改善,林分的固土保水能力提高。总结出马尾松林套种闽粤栲的更新技术,为马尾松纯林改造与经营管理、指导针阔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和马尾松大径材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闽粤栲人工林的生长及木材制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Ⅱ类地15年生闽粤栲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立木材积分别为24.3cm、16.5m和390.5574m3hm-2,III类地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立木材积分别为19.5cm、13.2m和199.9418m3hm-2。Ⅱ类地与III类地比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立木材积分别增加24.6%、25.0%和95.3%。闽粤栲在Ⅱ类地生长迅速.闽粤栲化学组成比较合理。木素含量平均为25.72%,戊聚糖平均为21.91%,纤维素含量36.81%。平均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分别为0.63mm,22.4μm,长宽比28.1。与马尾松比较纤维长、宽度、长宽比都不及马尾松。但闽粤栲可以作为一般的纸浆原料林。闽粤栲粗浆得率52.06%,为马尾松的106.33%,两者硬度分别为18.6Kuppa和17.8Kuppa,残碱分别为4.88g/L和59.3g/L。闽粤栲残碱少,硬度大.其单位体积木材所获得的纸浆比马尾松多,闽粤栲可以作为造纸工业原料林。  相似文献   

9.
闽粤栲天然林种群数量与结构的林隙边缘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林隙对闽粤栲天然林种群数量与结构的边缘效应,为闽粤栲天然林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更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线及样方调查法对闽粤栲天然林林隙样地进行调查,运用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计算边缘效应强度值,分析不同面积大小林隙的边缘效应变化趋势。【结果】用物种多样性拟合的边缘效应强度值ED为0.796~1.711,平均值为1.124;用生态优势度拟合的边缘效应强度值EC为0.327~1.444,平均值为0.818。不同大小林隙的边缘效应ED表现出的变化趋势为50~100 m~2(1.219)0~50 m~2(1.179)100~150 m~2(1.068)150~200 m~2(0.969)。边缘效应EC的变化趋势为50~100 m~2(0.692)0~50 m~2(0.752)100~150 m~2(0.920)150~200 m~2(0.977)。【结论】闽粤栲天然林林隙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优势度的边缘效应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闽粤栲天然林林隙边缘区具有增大物种多样性、降低生态优势度的作用,总体表现为边缘效应的正效应。面积为50~100 m~2的林隙其边缘效应强度ED最大,EC最小,表现出最强烈的边缘效应,而随着林隙面积的增大,边缘效应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
选择福建省建阳范桥国有林场16 a生杉木—闽粤栲混交林与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坡位不同林分养分循环特征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杉木—闽粤栲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养分存留量差异明显,混交林中坡和下坡分别比杉木纯林高28.16%、19.39%;各个坡位养分归还量均表现为:混交林〉杉木纯林,混交林下坡的养分归还量最大,其次是上...  相似文献   

11.
17年生人促米槠林林分结构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Ⅱ类地17年生人促米槠林分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218.2t/hm2,年均净生长量12.835t/(hm2·a);林分平均胸径12.3cm,平均树高16.1m,蓄积量357.8m3/hm2,蓄积平均生长量达21.0m3/(hm2·a);林分叶面积指数8.938m2/m2,叶对树干净同化率117.7g/(m2·a).  相似文献   

12.
为了缓解和根本上解决"林菌矛盾",进行食用菌原料林培育研究,开展天然阔叶林伐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培育花菇专用林试验,结果表明:立木蓄积量净增76.8m3/hm2,林分年平均生长量达15.36m3/hm2,收获期提前5~10a,蓄积量比同期人工林高3倍以上,为解决目前"林菌矛盾"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盛  梁机 《安徽农业科学》2015,(3):222-223,235
文章对大叶栎生物学特性、遗传改良、繁育及造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展开综述,提出今后应加强遗传测定、良种选育、材性改良及森林经营管理等研究,以期有效地开发其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闽粤栲萌芽林分结构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Ⅳ类地14年生闽粤栲萌芽林分生物量(地上部分)58.2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51.7t/hm2;林分年均净生长量5.582t/(hm2·a),其中乔木层年均净生长量3.693t/(hm2·a);林分平均胸径9.7cm,平均树高9.1m,蓄积量111.2m3/hm2,萌芽木株数占全林株数的78%;林分叶面积指数1.67m2/m2,叶对树干的净同化率203.6g/(m2·a).  相似文献   

15.
模拟酸雨对闽粤栲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闽粤栲种子和幼苗置于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条件下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pH2.0的模拟酸雨严重抑制了种子的萌发,伤害了幼苗的叶片,降低了叶绿素的含量,增加了细胞的透性,使叶汁液酸化,从而阻碍了幼苗的生长.pH3.5的模拟酸雨尽管对幼苗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但却增加了幼苗的生物量.pH5.0和pH6.0的模拟酸雨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第一代知识管理和第二代知识管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第一代知识管理和第二代知识管理的概况做了介绍,并从不同的角度对两者进行了比较,指出其中的联系和区别,最后说明了比较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韦龙宾  黄惠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393-5395
于2005~2006年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施肥对大叶栎幼苗进行了盆栽施肥试验研究。分析了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大叶栎幼苗叶片营养元素氮、磷、钾含量相关性,建立了大叶栎生物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回归方程模型,对模型进行最佳施肥配比分析。结果表明,大叶栎苗期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与氮、磷、钾肥都具相关性,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钾肥呈极显著相关。不同施肥配比对大叶栎幼苗生物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施肥方案最佳配比为处理⑧,即:N0.899 8P2.206 8K1.084 8(g/盆),按此配比施肥,当年幼苗平均生物量最高达19.72 g/盆,比最低的处理高出15.47 g/盆。  相似文献   

18.
闽粤栲群落凋落物持水量与其结构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南平市郊林场封山育林近熟期不同坡位闽粤栲群落凋落物持水量与其结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每公顷凋落物干重、每公顷凋落物持水量均与乔木层和群落优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均与灌木层优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均与草本层优势度关系不密切,均与乔木、灌木和草本层(各层)和群落物种数、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关系不密切;每吨凋落物持水量与乔木层物种数、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乔木层生态优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关系不密切,与各层和群落优势度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