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烟草花叶病毒(TMV)是番茄病毒病的主要毒原之一,NS-83可钝化TMV,并抑制其侵染,用100倍水稀释后喷定植前后的番茄苗,能诱导激发番茄抗、耐病性增强,和刺激番茄生长。4年来,已在晋、冀、豫、辽、川、内蒙等6省、自治区的10个生产品种上试用,都取得了防病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B8菌株对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抑制作用及对番茄的促生长作用。结果表明,菌株B8及其发酵液能抑制蜡状芽孢杆菌和TMV,发酵液与TMV体外混合后接种心叶烟对TMV的抑制率为87.52%;B8无菌发酵液喷施烟草NC89对其TMV的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分别为62.40%和58.91%。番茄预先喷施无菌发酵液、灌根和种子浸泡处理后接种TYLCV的处理,均能减轻TYLCV的侵染,其中灌根处理对TYLCV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抑菌蛋白粗提物与TMV混合后接种心叶烟对TMV的抑制率为42.50%;用发酵液稀释20倍液处理番茄种子能促进种子提早发芽、生根和番茄幼苗生长。菌株B8在培养过程中可分泌吲哚乙酸(IAA)。推测抑菌蛋白和IAA是菌株B8抑制病毒和促进番茄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NS-83对桃蚜传播芜菁花叶病毒(TuMV)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NS-83乳剂喷布饲毒毒源芥菜(Brassica juncea)病株与检测植物油青菜(Brassica chinensis)植株,桃蚜传播TuMV受到了显著抑制,抑制效果为39.0%左右,但用乳化剂处理的植株未表现抑制作用。NS-83的抑制效果随使用乳剂中NS-83浓度升高而增加,随接种压力(每株传毒蚜虫数)增大而降低。桃蚜在传毒前、饲毒时和传毒时口针接触NS-83后,传播TuMV分别受到了41.8,29.4和14.1%的抑制。NS-83以不同方式处理饲毒株与传毒株,抑制效果不同,结果表明NS-83在TuMV一桃蚜复合关系中起作用。用1% NS-83乳剂涂抹芥菜叶片6、12、24、48小时后,桃蚜在上面的探食(试探取食)行为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表现在所观察的探食时间的缩短及两次探食间爬行时间的延长。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从水母毒素中获取抗植物病毒物质的应用前景,采用半叶枯斑法、整株法和漂浮叶圆片法,对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 Kishinouye刺细胞毒素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白色霞水母刺细胞毒素对TMV具有很强的直接钝化作用,枯斑抑制率随钝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0.99 mg/m L毒素体外钝化TMV 30 min,枯斑抑制率达98.85%,将TMV与0.80 mg/m L毒素体外混合后立即接种,枯斑抑制率仍达89.57%;20~70℃之间,毒素对TMV的钝化作用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但又表现出一定的高温耐受性,70℃下处理30min,1.33 mg/m L毒素对枯斑的抑制率为61.73%。毒素对病毒初侵染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并可抑制TMV的增殖;1.93 mg/m L毒素处理接种TMV的叶圆片2 d后,对TMV的增殖抑制率为49.41%;但该毒素对TMV所致病害的治疗效果不明显。该毒素还具有较强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可能与其抗TMV活性相关。表明白色霞水母刺细胞毒素抗TMV作用明显,其抗植物病毒活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西芹醇层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枯萎病是黄瓜栽培过程中较为严重的真菌病害,目前对该病防治非常困难。生产中发现西芹与黄瓜轮作能够降低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率。为探明西芹鲜根中对黄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 f.sp.cucumerinum有抑制作用的化感物质成分,利用连续柱层析法对西芹鲜根乙醇浸提液进行了4次柱层析,每次层析后获得的流分与黄瓜枯萎病菌共培养,测定菌落直径并计算其化感效果,以化感抑制效果筛选最佳流分;然后将最佳流分与黄瓜枯萎病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共培养,测定其菌体分泌的镰刀菌酸的含量;最后对第4次层析最佳流分进行GC-MS检测。结果表明,第4次层析最佳流分作用于黄瓜枯萎病菌后,对其菌落生长及分泌镰刀菌酸的能力均产生抑制作用;化感效果分别达到了54.59%、52.35%、51.55%和50.97%,镰刀菌酸含量下降到38.09%、59.54%、36.78%和36.65%;第4次层析最佳流分中,共鉴定出酸类、酯类、酚类、醇类及含氮化合物等5类16种化感物质,分别为十六烷基胺、16-甲基十七烷酸甲酯、十六酸、2,4-二甲基-苯并[b]喹啉、D-异薄荷醇、2,6-二叔丁基对甲酚、α-阿拉伯呋喃糖苷、硬脂醇乙酸酯、9,12-十八碳二烯酸、2-羟基丙酸、顺-9-十六(碳烯酸)、月桂酸乙酯、芴-2-偶氮-2,4-二羟基苯、甘露糖醇月桂酸酯、薄荷呋喃、4-甲氧基水杨酸。研究获得的结果可为西芹提取物防控黄瓜枯萎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15种植物的单宁提取物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测定了15种植物的乙醇粗提物对TMV的体外抑制作用,其中11种具有明显效果,这11种植物粗提物经水/氯仿萃取,水萃取物具有明显抑制TMV效果,而氯仿萃取物抑制效果差。水萃取物用明胶去除单宁后,基本失去抑制TMV的能力,表明单宁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从杠板归与假槟榔种子中提取的总单宁对TMV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病毒粒体样品在分别加入这2种植物总单宁后,电镜下表现为聚集结合;TMV分别与这2种植物的单宁混合后,通过透析,可恢复大部分侵染力,表明单宁对病毒并无直接毒害作用;TMV外壳蛋白(CP)与单宁混合后,在蛋白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表现为结合现象;单宁对TMV体内抑制复制效果不明显;单宁在接种TMV前后施用并没有降低TMV侵染力;这些结果表明这2种植物单宁对TMV抑制作用可能是与TMV-CP结合而引起病毒侵染力下降或影响病毒CP对侵染位点的识别。  相似文献   

7.
油菜对千金子的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油菜茎根水提液对后茬稻田中恶性杂草千金子的化感作用,并分离鉴定了化感物质。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菜的水提液对千金子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对幼苗生长无影响,同时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安全。利用室内生测及GC-MS方法鉴定抑制千金子种子萌发的化感物质为有机酸,抑制率达100%。其主要成分为油酸、棕榈酸、芥酸、亚油酸、硬脂酸、二十碳烯酸及山嵛酸。  相似文献   

8.
采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方法测定了Ba33胞外蛋白对烟草花叶病毒RNA在叶片内积累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与接种TMV+PBS对照相比,Ba33蛋白与TMV混合接种、接种TMV前24h喷雾Ba33蛋白及接种TMV后6h喷雾Ba33蛋白,均能显著抑制叶片内RNA积累,其中以接种前24h喷雾Ba33蛋白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抗病毒剂,以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活性为指标,利用半叶枯斑法对13种常见中草药进行了抗病毒活性筛选,并对筛选到的中草药进行了抗病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马蓝、玉簪、鸦胆子、白薇和苦木5种中草药的30μg/mL醇提取物抗TMV活性较好,抑制率均达70.44%以上,且高于8%宁南霉素水剂1 000倍液的抗病毒活性,其中马蓝醇提取物抗病毒活性最佳,抑制率可达90.70%。对马蓝醇提取物防治烟草花叶病毒机理的研究发现,0.5μg/mL马蓝醇提取物能够保护TMV侵染的烟草原生质体细胞形态完整;经马蓝醇提取物处理后,烟草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比清水对照组明显提高;20~50μg/mL浓度的马蓝醇提取物能明显抑制TMV病毒外壳蛋白的表达。推测马蓝醇提取物可能是通过保护植物细胞而起到抗病毒作用,可进一步开发为植物源抗病毒剂。  相似文献   

10.
孔银亮 《植物保护》1991,17(4):29-30
近年烟叶生产因烟草花叶病越来越严重,引起烟叶减产、绝收,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也对该病毒进行防治研究,但迄今没有筛选出较理想的制剂。北京农大病毒研究室研制的NS-83耐病毒诱导剂(83增抗剂),在防治番茄病毒病方面首试成功。平顶山烟草专卖局在中国烟草总公司、北京农业大学的主持下,自1987年以来,开展了“83增抗剂”防治烟草花叶病的应用研究,已取得显著效果。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些植物抽提液对西红柿花叶病毒(TMV-T)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37科90种植物进行了番茄花叶病毒(TMV-T)病治疗物质的筛选,发现小藜(Chenopodium serotinum)和玉簪(Hosta plantaginea)两种植物抽提液对番茄花叶病毒(TMV-T)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中小藜抽提液效果较好。当番茄幼苗在接种前用此抽提液喷洒2—3次,接种后再喷1—2次,对病毒病治疗效果在60%以上。本文对8种植物抽提液进行了植物病毒的体外钝化试验,发现其中6种对病毒TMV-T有较强的体外钝化作用,而其中2种即萹蓄和芍药反而有协生作用。结果表明,小藜抽提液的治疗作用并非完全由于对病毒的体外抑制或钝化作用,而其中存在着诱导寄主产生抗耐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耐病毒诱导剂NS-83生理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种生物测定系统中对比TNS-83与萘乙酸、赤霉酸和激动素的生理活性,证明NS-83确实具有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某些生理功能,但又不完全相似于这些激素.在它的组分中可能存在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控制物质,值得深入研究.对于这些生理活性与植物病毒病害控制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从市场出售的甜菜(Beta vulgaris)种子中首次得到了直径约30毫微米的等轴病毒粒子的分离物。接种试验证明,它不能由摩擦接种传病,也不能由桃蚜(Myzus persicae)传播,但可由种子传毒,种子带毒率高达87.5%。受侵染的甜菜植株不表现症状,体内含毒量很低,病株汁液须经部分提纯并浓缩后才能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粒子和用琼脂双扩散法检测到病毒。在病株叶片的超薄切片中,未发现病毒粒子和细胞学的变异。在氯化铯溶液中,病毒粒子的浮力密度为1.37克/毫升左右。该分离物能与甜菜潜隐病毒抗血清产生沉淀反应,但与黄瓜花叶病毒无血清学关系。根据上述基本性状,该分离物归属于甜菜潜隐病毒(Beet Cryptic Virus)。  相似文献   

14.
 TMV与YMV15在系统感染寄主——菸(Nicotiana tabacum)上的相互干扰作用是很微弱的。同时接种二病毒时,在感染的早期(接种后2-3天) YMV15占优势,在此时间以后TMV的浓度就超过YMV15。二病毒以相同的侵染力同时接种心叶菸(Nicotiana glutinosa)时,则大部分的局部斑点是由YMV15形成的。上述结果表明,YMV15竞争侵染点的能力较TMV为大。试验并证明完整的YMV15及其蛋白都能干扰TMV侵染菜豆(Phaseoluss vulgaris),因而这种干扰似决定于病毒蛋白质部分对于侵染点附着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了不同抗性番茄等基因系GCR-267和GCR-267的叶片可溶性蛋白组成在接种TMV番茄O株后的变化。实验发现敏感品系GCR-26的叶片可溶性蛋白的组成,与健株相比较,TMV侵染株发生显著的变化。接种后7天,除一部分蛋白质含量减少外,还有四种为健株及抗性品系TMV接种株所没有的新蛋白质产生,它们在10%凝胶上的迁移率分别为Rf0.31、0.33、0.39和0.45,其中Rf0.38和Rf0.39两种蛋白质含量极大。接种后10天Rf0.31和Rf0.45两带趋于消失,但Rf0.33和0.39两带继续积累。经电泳和免疫双扩散试验证明Rf0.33蛋白带是TMV外壳蛋白:Rf0.39蛋白带与TMV外壳蛋白无关。该蛋白也不具有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酯酶、苹果酸脱氧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或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活性,分子中不含有糖类物质。SDS-PAGE测定其分子量为14,200道尔顿。
抗性品系GCR-267的TMV接种株的叶片可溶性蛋白组成未出现象感病品系GCR-26那样的变化。
讨论了这种变化与番茄抗、感病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京郊大蒜病毒病的研究及其鳞茎中病毒的脱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京郊大蒜病毒病发生普遍,主要症状为条纹花叶、矮化和叶片扭曲畸形。病体细胞中含大量线状病毒粒体和风轮状内含物。线状病毒粒体长度范围为250-1875nm,以长度550-800nm粒体居多。其中长700-800nm的粒体被鉴定为大蒜花叶病毒(GMV),回接脱毒大蒜叶片产生条纹花叶症状。血清学鉴定表明GMV与洋葱黄矮病毒(OYDV)有近缘关系。长度500-600nm的粒体可能为大蒜潜隐病毒(GLV),回接脱毒大蒜不产生花叶症状。下述两种病毒为京郊大蒜的主要病毒。此外,个别标样含烟草花叶病毒,但不是大蒜的主要病毒。对800nm以下线状病毒粒体归属尚待研究。
应用营养茎尖、生殖茎尖和根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脱去上述主要病毒,获得脱毒大蒜。  相似文献   

17.
我国马铃薯青枯菌菌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了分离自我国8个省市马铃薯青枯病株的43个细菌菌株的致病性,并研究了它们对3种双糖和3种己醇的氧化能力。人工接种表明,所有菌株对马铃薯、番茄和茄子均具有微弱到很强的致病力。试验证明,供试的绝大部分菌株(38/43)属生化型Ⅱ,基本上来自一些马铃薯主要产区,有少数菌株(5/43)属生化型Ⅲ和Ⅳ,主要来自城市近郊蔬菜区。这一研究对马铃薯抗青枯病品种的培育以及设计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人工接种发病的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株茎叶的榨出液,以低速离心(4000rpm)结合聚乙二醇(PEG)的方法所得部分提纯的病毒,进行家兔免疫注射制备抗血清,结果以注射后3~4周的效价最高,可达1:4096,α-最适比值为1:13。应用这种方法制备成的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RRSV)的抗血清,进行了水稻矮缩病毒(RDV)病株与RRSV病株的鉴别诊断和RRSV毒源寄主的检测。结果证明,具卷叶、缺刻的RDV病株确非RRSV复合感染所致。毒源寄主测定表明,在供试的7种田间常见杂草中,有5种表现为阳性反应;经生物学回接证实,5种中有蟋蟀草、水蜈蚣和游草3种能成功地将RRSV传给水稻而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19.
 在完整植株上,利用喷叶法测定中草药抽提物,以及少量微生物代谢产物,对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的辣椒花叶病的治疗效果。以处理组病指与对照组病指减少百分率表示疗效,用ELISA检测植株体内病毒浓度。根据提纯病毒浓度(X)和吸光值(Y)之间的回归关系,得标准方程:Y=0.437lgx-0.28,相关系数r=0.97。从112个材料中发现,连翘(Forsythia suspensaVahl)大黄(Rheum officinalle Bail)和板兰根(Isatis tinctoria L.)具有比较稳定的疗效。在接种前72小时和接种后24小时喷施抽提物,三者疗效均在90%以上。接种24小时后喷施大黄板兰根疗效均在70%以上。在大黄板兰根治愈的植株内检测不出病毒,在显症植株内,病毒浓度分别下降60%和70%。大黄在接种72小时后喷施.或稀释100倍时仍具显著疗效,并引起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谱显著变化。大黄对植株生长具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板兰根引起植株黄化,侧芽提早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