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系统分析自1976年开始,截至2019年10月底的国内绿盲蝽研究主题大数据,结果显示:国内绿盲蝽研究中文论文发表于202种期刊上,共846篇。主题论文数量总体保持逐年递增趋势。发文量最多的是《中国棉花》和《昆虫学报》。在全部作者中,发表绿盲蝽论文数量最多的是王丽丽,论文被引频次最高的是陆宴辉的一篇名为"绿盲蝽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的文章。截至目前,绿盲蝽研究论文热点领域排名前2的依次为防治研究、生物与生态研究。  相似文献   

2.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2005-2009年间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亚洲玉米螟研究论文的数量、发表时间、研究主题、期刊分布、作者单位和资助课题等,探讨我国亚洲玉米螟近年的研究动态.结果表明,玉米螟研究是我国近年的热点课题.2005-2009年间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约62篇,其中2007年发表的论文篇数最多(21篇),其次为2009年(17篇);研究关注亚洲玉米螟的生物化学与分子遗传学(32.26%)、防治理论与技术(29.03%)、种群与繁殖行为(16.13%);发表相关论文最多的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15篇)、沈阳农业大学(11篇)和扬州大学(8篇);论文主要发表在《昆虫学报》(10篇)、《植物保护学报》(9篇)和《玉米科学》(6篇);标注项目资助的论文为56篇,而标注国家自然科学资金资助的论文为25篇.分析结果有助于多角度为读者和作者展示我国亚洲玉米螟研究的现状,为今后深入系统开展玉米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总库为统计源,调查了农业科技栏目中582种农业科技期刊2003-2007年间刊登的641 587篇论文的被引频次,了解中国农业科技类期刊发表论文总体学术水平.结果表明:2003——2007年间被引用频次超过50次的文章共229篇,占0.038%,而未被引用的期刊占68.93%.刊登高被引频次(被引频次在30次及以上)论文较多的期刊多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农业部主管,中国行业协会主办的期刊.生态学方面论文引用频次较高.被引频次较高论文作者集中在高校,地方科研单位较少,数量最多的是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对2005—2015年江西省1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发表科技论文文献数量最多(42篇),且显著高于其他保护区;主要研究方向的分布极不均衡,绝大多数集中在生态系统生态学和动物生态学;文献的平均影响因子除鄱阳湖外均小于1;高等院校在自然保护区学科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1900~2010年肠道菌群研究状况。[方法]以美国ISI Web of Science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引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检索1900~2010年SCIE收录的有关肠道菌群的文献,分别对不同国家、机构、著者的发文量、被引频次、文献来源期刊及论文学科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00~2010年共有肠道菌群文献8 838篇,分布于490多种期刊,载文量居前10位的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3种期刊分别是Gastroenterology(12.899)、Gut(9.357)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6.307);主要学科分布为Microbiology(1 509篇,17.07%)、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935篇,10.58%)和PharmacologyPharmacy(894篇,10.12%);发文量居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2 005篇,22.69%)、日本(1 031篇,11.67%)和英国(688篇,7.78%),中国发表文285篇,占总量的3.22%,居世界第10位;发文量居前3位的作者分别为韩国的Kim,DH(118篇)、瑞典的Nord,CE(102篇)和英国的Gibson,GR(89篇);发文量居前3位的机构是KAROLINSKA INST(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185篇)、INRA(法国国家农业研究所,168篇)和KYUNG HEE UNIV(韩国庆熙大学,118篇),中国研究机构中发文量最多的是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DA SCI),发文45篇,其次是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均发文20篇。[结论]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肠道菌群领域的研究居领先水平,中国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处于相对前列,但与领先国家和机构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6—2015年Web of Science收录的生物炭相关论文(以biochar为主题词检索),利用数据库提供的出版年份、论文数量、国家/地区、研究机构、资助基金来源、作者和高被引论文等条件,分析生物炭发展态势。结果表明,生物炭相关论文发表数量逐年增加,美国和中国发文量领先,但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作者发表的生物炭论文篇均引用频次远高于中国作者。美国和中国的生物炭相关研究机构数量较多,但美国的论文质量较高,影响力更大。在中国的科研机构中,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发文量和研究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2000~2015年全球关于蓝莓研究的文献类型和发文量,分析了这一领域影响力较高的国家/地区、科研机构、重点期刊以及蓝莓研究的热点。结果表明,2000~2015年世界蓝莓发表文献数为3 874篇,文献类型以学术论文为主;论文的产出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发文量最高,是2000年的4.84倍。美国、加拿大、中国发文量居世界前3位;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中心(USDA ARS)论文数量最多;最具学术影响力的是美国《Acta Horticulturae》,农业科学、食品科学、植物科学及化学是目前世界研究蓝莓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WOS)平台的SCI-E和CNKI数据库中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条锈病相关研究的文献数据,从文献年代分布、文献学科分布、主要刊文期刊、核心作者、主要研究机构和高引论文等方面着手分析,并结合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Ⅲ绘制小麦条锈病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分析和总结其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WOS数据库中,小麦条锈病研究文献近年来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其中,发文量前5位的国家为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和加拿大,发文量占比均超过5%,中美两国发文量则分别超过30%,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发文量前5位的机构中,华盛顿州立大学发文量位居榜首,其次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悉尼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墨西哥国际玉米与小麦改良中心。发文学科主要分布在植物科学、农学、遗传、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以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发文量前10位的期刊累计发文量高达47.809%,其中植物病理学(11.264%)、理论与应用遗传学(9.286%)和荷兰植物育种杂志(7.653%)发文量遥遥领先。从CNKI数据库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发文数量居绝对主导地位,分别占24.786%和13.579%,而发文量前10名的期刊则囊括了47.659%的发文量,发文量最高的为《麦类作物学报》,占总发文量的9.031%。在小麦条锈病领域研究中,无论发表论文绝对数量,还是排名靠前的核心作者占比、核心机构占比和近期高突现度论文占比等方面,中国和美国都居于主导地位。小麦条锈病研究在分子标记和品种IR34两大聚类发表论文最多,研究持续时间最长;最近的热点则体现在尖端坏死、序列分析和生物防控3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根据SCI-E数据库2008年—2012年收录石河子大学文献情况,利用Histcite和Excel软件对年度文献收录数量、文献类型、来源期刊、学科分类、高频词汇、作者、合作国家及引用情况进行分析。石河子大学2008年—2012年被SCI-E收录607篇文献,分布于365种期刊,其中93.4%是研究论文,化学学科的发文量最多,与美国合作发表的文献占国际合作发表文献数的46%。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世界苹果研究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2001~2012年全球发表的关于苹果研究的文献类型,年度发文量,居世界前20名的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和学科归属等情况。结果表明:2001~2012年间全球发表的苹果文献共17 699篇,文献类型以学术论文为主;论文的产出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发文量最高,约是2001年的2倍;美国、中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发文量居世界前5位,美国发文量最多,为4 578篇;中国的苹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中心、康奈尔大学、加拿大农业和农产品研究所、华盛顿州大学和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苹果论文数量多,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和浙江大学分别居第八、第十二和第十五位;最有学术影响力的作者来自美国;主要的发文期刊是《HortScience》、《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Phytopathology》、《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和《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主要的学科是农业、食品科学技术、植物科学、化学和昆虫学;农业和食品科学技术方面是其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1.
仲华  敖可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358-4360
利用文献分析法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07~2011年发表的关于"农家书屋"的文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农家书屋"研究的论文随年代的递增而增加,也产生了一部分高质量的论文;有24种核心刊物刊载了"农家书屋"的文章,共97篇;"农家书屋"研究论文2人及2人以上合作完成的篇数为63篇,独立完成的有230篇;研究论文作者分布在28个省(市、自治区),地区分布比较广泛;2008年发表的论文被引篇数最多,11篇高频被引论文中有9篇发表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认定的2008年的核心期刊上。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01~2010年我国板栗核心期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结果表明,我国板栗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10年论文达128篇以上,发文期刊达50种。研究领域主要为种植培育、产品加工和营养物分析等方面,对板栗的储藏保鲜、选育品种和综合利用也有所加强。有15种核心期刊发表板栗研究论文在10篇以上,发表论文最多的为《中国果树》发表论文39篇。并确定了李云雁、鲁周民等一批核心作者。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文献的国内外水稻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利用文献数据库,客观地分析国内外水稻的发展动态,为国内外水稻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促进水稻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方法】基于Scopus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全球及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和印度发表于1998—2009年的水稻文献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析,并分析了此期间水稻文献发文量居世界前20名中国前10名的核心作者、科研机构及文献累计引用篇次居前的文献。【结果】检索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在1998—2009年间发表的水稻文献42 307篇,及每篇文献的被引频次,每个国家、机构或作者的H指数。【结论】全球水稻研究论文的产出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水稻论文占全球总发文量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尤以中国的水稻发文量增加最为明显。水稻文献的质量在统计的5个国家中,以英美最好,日本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和印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日本、中国和美国的高产活跃作者最多;国际水稻研究所、中国的浙江大学、日本的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和美国的康奈尔大学等机构的水稻研究论文影响力较大;水稻研究的热点是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世界粮农组织、汤森路透公司Web of Science等公开数据库,系统分析了2000年以来全球茶(Camellia sinensis)与咖啡(Coffea arabica L)的生产和研究情况。结果表明,2000—2013年,累计产茶与咖啡最多的国家分别是中国(总量的29.1%)和巴西(总量的30.6%)。2011年至2015年茶与咖啡的研究论文数量年增长率分别是4.3%与5.6%。美国茶与咖啡的研究论文无论总量还是质量上为最高,自2011年起中国的年产论文量已超过美国;茶与咖啡研究领域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性;热点研究领域是生物化学、营养学以及与医学交叉的学科。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中国猪圆环病毒病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以2005-2015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SCI、EI、核心以及 CSSIC来源期刊的论文数据为对象,对中国猪圆环病病毒病研究的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猪圆环病毒病研究相关论文主要集中于畜牧与动物医学、生物学等学科;猪圆环病毒病研究相关论文发表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08年;核心期刊《动物医学进展》载文最多,畜牧兽医、动物相关期刊是猪圆环病毒病研究论文发表的主要期刊;主要研究学者大多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其中论文数量发表最多的研究机构是南京农业大学;猪圆环病毒的流行病学、检测技术和疫苗的研制是目前猪圆环病毒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上述结果为了解我国猪圆环病毒病研究现状提供了科学参考,也为研究人员进行课题申报、学术交流、论文发表等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我国大麦白粉病病原菌群体毒性的研究状况,采用文献计量学等统计方法,以百度学术为数据源搜索2010—2019年我国大麦白粉病群体和毒性相关文献为研究方向的文章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也统计在不同期刊的载文分布和收录状况,经过分析,直观了解在核心期刊文献发表量为638篇,占总期刊数的73.08%。从不同年份发文量来看,2019年发表的文献量最少,仅13篇,占1.40%; 2012年最多,达124篇,占14.20%。在所搜集的873篇文献中,学位论文280篇,占32.07%;会议论文45篇,占5.15%;期刊491篇,占56.24%。研究方向涉及白粉病致病基因相关研究文章为330篇,占37.80%;植株抗病基因表型研究355篇,占40.66%。研究病原菌毒性频率153篇,占比为17.52%,其它类为4.00%。因此运用科学的文献计量分析该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数量及趋势,为后面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被引频次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论文学术影响力的大小,本文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被引期刊查询功能,检索"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至2017年刊登论文共2092篇,结果显示所有论文总被引16027次,篇均被引次数为7.66次,其中,前100篇高被引论文(占全部发文的4.78%)的总被引频次为5080次,篇均50.8次(占总被引数的31.70%),也就是说,占全部发文4.78%的高被引论文产生了31.70%的被引频次。我们对排名前100位的高被引频次论文的栏目分布、时间分布、作者群、基金论文状况以及研究主题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总结该刊高被引论文的选题特点,为今后期刊约稿组稿、加强重点栏目建设以及作者队伍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2002—2011年所收录的以金丝猴研究为主题的论文进行了分类整理,从论文数量与分布年代、论文发表期刊、核心来源期刊、高频被引论文、高频被引作者、论文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以展现我国金丝猴研究的成果和水平,为今后我国金丝猴研究提供方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综合分析新疆农业大学在十二五期间的科技论文产出。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选择CNKI数据库检索新疆农业大学在2011-2015年间已经发表的论文,通过整理、统计、分析,以期刊类别、学院、学科等为计量指标。经统计,5年共计发表学术论文7 107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共计3 730篇,占论文总数的52.48%;水利学院、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农业大学是发文量前3的单位。发文最多的学院和学科分别是水利学院、园艺。通过该研究能够客观地反映该校科学论文产出,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全校教师奋发工作,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撰写科学论文。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撰写的论文(截至十月底止)达500多篇,数量和质量都大大超过往年。这批论文中有120余篇参加了全国及国际性学术会议,110余篇被本校学报及校外学术刊物选登,94篇向国外交流,引起国外学者的关注或被国外学术刊物选载。如俞汝勤教授的“有机分析试剂”被英国主办的《塔兰塔》选登,现已寄来校样。姚守拙副教授有11篇论文在国内各种刊物上发表,另有一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