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近百年来北半球的显著增温,已经对农业生产的产量、熟制和种植结构等产生深刻影响。本研究通过河湟谷地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和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面积的调查,并运用快速聚类方法进行分析表明:近20年河湟谷地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结构变化显著,薯类种植面积大范围增加,小麦种植面积快速下降,其种植范围在地域空间上向东退缩,玉米播种面积增加显著,并向西部和高海拔地区扩展。河湟谷地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由小麦-薯类作物,逐渐向玉米-薯类-小麦等多样化、喜温作物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疏勒河双塔灌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双塔灌区灌溉用水供应量、农作物种植面积、作物类型、作物用水定额等资料,建立线性规划模型,研究在不对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当地农作物种植结构将如何调整,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结果表明:在现有种植总面积不发生明显变化的基础上,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应适当增加,使小麦占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9.1%,玉米占4.3%;经济作物中,应大幅度增加棉花的种植面积,减小油料、蔬菜、瓜类的种植面积,使油料、蔬菜和瓜类种植面积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1.0%和4.8%;若按规划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当地农作物总产值将增加0.18倍.  相似文献   

3.
基于遥感数据的新疆开-孔河流域农业区种植结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种植结构是农作物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以新疆开―孔河流域农业区为研究区域,综合利用作物物候信息和2016年的MODIS NDVI时序曲线,获得不同作物生长差异明显的关键期,选择关键期的Landsat 8 OLI影像,构建主要作物提取知识规则,基于决策树方法开展农作物的分类识别。开―孔河农业区2016年主要作物种植面积为5.07×10^5hm^2,其中棉花种植面积最大,为1.97×10^5hm^2,玉米、小麦次之。博斯腾湖和开都河农业区以辣椒、玉米和小麦为主要作物,种植结构比较零散;孔雀河农业区种植结构比较单一,以棉花和香梨为主要作物。与仅利用时间序列的MODIS数据进行作物分类识别的结果对比表明,综合利用MODIS和Landsat数据的作物识别精度有显著提高,总体分类精度从62.58%提高到88.37%,kappa系数从0.53提高到0.86。该方法综合利用了MODIS数据的时序特征和Landsat数据较高的空间分辨率特征,有效地避免了MODIS数据空间分辨率不足而导致分类精度较差的情况,又避免了Landsat数据时间分辨率不足所引起的时相选择盲目性或数据冗余,在干旱区农业种植结构的提取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虫情测报灯在测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冶市位于鄂东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常年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红薯等。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作物布局有很大变动,大豆、芝麻、高粱、瓜类、葡萄、甘蔗、中药材、蔬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小麦、苎麻等作物的种植面积缩小;棉花、茶叶  相似文献   

5.
2019年3月13日-15日,湖北省植保总站组织区域测报站和相关专家对2019年全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根据各地监测的病虫基数,结合主要病虫发生规律、农作物种植结构、品种布局及气象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9年我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两夏”作物方面:小麦赤霉病、小麦条锈病、油菜菌核病、马铃薯晚疫病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新疆水资源消耗最大的产业。本研究应用水足迹理论对新疆83个县市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水足迹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不同作物之间生产水足迹的差异,探讨新疆农业生产水足迹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全疆2014年主要农作物生产水足迹总量为355.47×108m3,其中主要为蓝水足迹,所占比例高达91.31%;绿水足迹极低,所占比例仅为8.69%。7种主要作物生产水足迹由高到低分别是棉花,向日葵,小麦,水稻,玉米,苜蓿以及甜菜。水足迹空间分布在不同区域差异显著,南疆以及伊犁地区的生产水足迹总量相对较高,二者总量为243.46×108m3,东疆和北疆地区水足迹总量相对较低,二者总量为112.01×108m3,总体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7.
黄淮海平原主要农作物全生育期水分盈亏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57-2013年黄淮海平原40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FAO推荐的作物系数计算冬小麦、夏玉米、夏大豆、棉花全生育期需水量及有效降水量,利用线性趋势、M-K检验、GIS插值分析黄淮海平原主要农作物水分盈亏的分布特征及其演变。结果表明:4种作物全生育期均处于缺水状态,小麦全生育期水分亏缺值1974年前存在波动,之后下降;玉米、大豆、棉花水分亏缺持续下降,大豆、玉米在2007-2103年下降显著,棉花在1985-2013年下降显著。4种农作物全生育期水分亏缺呈阶梯状分布,北部、东北部为水分亏缺最严重区域,向南部、东南部逐渐递减。小麦、玉米、大豆、棉花亏缺值分别为386.5mm、251.5mm、191.3mm、437.6mm。  相似文献   

8.
我省地形复杂,气候条件差异较大,种植作物种类多,适宜多种病虫发生。统计发生面积的病虫有80多种,总发生面积3亿亩左右,年发生面积100万亩以上的病虫有32种,作为预测预报对象的有27种,主要发生在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五种作物上。年发生面积约2.5亿亩,占总发生面积的80%左右。这些病虫害防治的好坏,对保护农作物丰产丰收起决定性作用。随着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这些病虫发生危害程度和发生面积也有明显的变化。现将其演变过程和原因及今后发生趋势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针对鄂尔多斯市农牧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从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节水的基础理论研究出发,运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建立了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模型.结果表明:小麦种植面积增加1.1%,玉米种植面积减少40.5%,豆类种植面积增加16.5%,薯类种植面积增加18.3%,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减少5.5%,蔬菜种植面积增加4.2%,牧草种植面积增加5.9%,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料的比例由50.0∶11.7∶38.3调整为27.1∶28.7∶44.2,农牧业种植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FAO-PM公式,参照毗邻地区的灌溉试验成果和当地群众的灌水经验,结合土壤供水量和不同作物对地下水的利用量,根据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区域2005年的作物种植面积,计算该区农作物的总需水量.结果表明: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农作物需水量总计8.01×108 m3,农作物需水量占河道来水量的28.49%.作物总需水中粮食作物需水量占37.22%,经济作物的占59.35%,饲料作物的占3.43%.粮食作物需水定顿较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高,就具体作物而吉,水稻、蔬菜、冬小麦、棉花、苜蓿、油菜等需水定额较高,玉米、瓜类和薯类等较低.各县单位面积需水量差异不大,平均值为5 890.35 m3/hm2,库车县最高,为6 035.32 m3/hm2,沙雅县最低5 746.37 m3/hm2.农业需水量与作物结构密切相关.农业用水浪费严重,使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农作物实际用水量远高于其需水量的理论计算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