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盐胁迫对茅苍术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茅苍术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盐浓度(0.0%、0.2%、0.4%、0.8%、1.6%)胁迫后茅苍术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浓度盐胁迫(NaCl浓度≤0.2%)对茅苍术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不明显,但随着盐浓度增加,茅苍术叶绿素含量、光下最大荧光(F_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o)、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逐渐下降,初始荧光(F_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逐渐升高;尤其在0.8%和1.6%处理组茅苍术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有显著变化。综上可知,在低浓度盐胁迫(NaCl浓度≤0.2%)土壤中茅苍术的生长发育基本正常,但在高浓度盐胁迫(NaCl浓度0.4%)土壤中其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2.
叶色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光合系统结构与功能、叶绿素生物合成与代谢以及叶绿体发育的理想材料。该研究以黄瓜黄绿叶突变体C777及其野生型CCMC为试材,对其苗期叶片的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体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以及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光合特性方面,突变体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野生型,而胞间CO_2浓度显著高于野生型,表明突变体对CO2的利用率较野生型低;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体的F_o、F_m、F_v/F_m、F′_v/F′_m、Φ_(PSⅡ)、qP、ETR和NPQ均显著降低,说明光合色素质量分数的降低导致PSⅡ反应中心捕光能力较弱和光化学转化效率较低,使得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试验为进一步阐明该黄瓜黄绿叶突变体的叶色突变机制和该种质的合理利用提供相关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芒萁对酸铝胁迫的耐性机制,以玉米为对照,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低pH值(3.5、4.5、5.5)和铝胁迫(0、50、100、400μmol/L)对芒萁和玉米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加铝条件下,随着pH值下降,芒萁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总体均无明显变化,而玉米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qP明显下降,胞间CO_2浓度明显升高。在相同pH值条件下,随铝浓度增加,芒萁和玉米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F_v/F_m和qP均逐渐下降,但玉米下降幅度远大于芒萁。芒萁和玉米NPQ随铝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升高幅度表现为芒萁大于玉米。此外,随铝浓度的增加,芒萁胞间CO_2浓度逐渐下降,玉米则逐渐升高;芒萁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先升高后降低,玉米则总体逐渐下降。综上,芒萁耐酸和耐铝能力强于玉米,铝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大于pH值,但低pH值会加剧铝毒害效应。  相似文献   

4.
通过"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研究氮磷钾肥对龙脑樟矮林光合特性的影响,以确定其生长发育最佳的施肥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氮磷钾肥单一施肥量的增加,龙脑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Chl)、净光合速率(Pn)和胞间CO2浓度(Ci)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适宜的氮(N100 g/株)、磷(P2O5140 g/株)、钾(K2O 60g/株)用量及其配施能够明显增加龙脑樟的Chl和Pn,其中Pn受氮肥施用量的影响更大;氮、磷、钾肥之间交互效应不明显。通过龙脑樟光响应曲线拟合分析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肥量增加,龙脑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光饱和点(LSP)和表观量子效率(AQY)均升高,而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均降低,有利于龙脑樟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加快龙脑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水分和养分胁迫对尾叶桉无性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以19个尾叶桉无性系为材料,采用2因素(水分、养分)3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水肥胁迫6个月后尾叶桉苗木生长、叶形和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19个尾叶桉无性系间叶绿素荧光参数F_o、F_m、Φ_(PSⅡ)、qP、NPQ、ETR和F_v/F_m均有显著差异,说明不同无性系在不同水分和养分处理下具有不同的光能吸收和利用能力。在不同水肥胁迫处理6个月后,尾叶桉无性系苗木的树高、地径、冠幅分别与F_m、F_v/F_m、Φ_(PSⅡ)、ETR呈显著正相关,叶周长、叶面积与F_o呈显著负相关,同种类型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较大(最高0.99),而不同类型间的相关性虽达到显著水平但相关值较小(最高为0.21)。26个性状可以综合为4个主成分,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3%,表明这些性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根据最短距离和欧式距离聚类法将19个尾叶桉无性系划分为4组。【结论】尾叶桉无性系5(LDUA10)和10(LDUA24)生长表现好且具有较强的光化学特性,可作为优良无性系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寻找适宜本地区的玉米水肥供应模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在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下氮肥的最佳用量,为发挥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增产节本效果,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的目的。试验选用平玉8号为材料,设置N_0(0 kg/hm~2)、N_1(82.5 kg/hm~2)、N_2(165 kg/hm~2)、N_3(247.5 kg/hm~2)、N_4(330 kg/hm~2)、N_5(412.5 kg/hm~2)、N_6(495 kg/hm~2)7个氮肥用量,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叶绿素相对含量、荧光参数。研究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荧光参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N_5处理下的最大荧光(F_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综合性能指数PI高于其他处理,而初始荧光(F_o)、热耗散量子比率(F_o/F_m)、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小,而N5处理的产量最高。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最佳施氮量为N5处理,施氮量为412.5 kg/hm~2,在此条件下光合性能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模拟受控酸雨喷淋方法,研究了在重度酸雨(pH=2.5)、中度酸雨(pH=4.0)和对照(pH=5.6)处理条件下,山核桃幼苗在不同季节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酸雨胁迫下山核桃植株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潜在活性(F_v/F_o)、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受酸雨胁迫的影响显著,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不显著。随着酸雨胁迫时间的延长F_v/F_m、F_v/F_o和Yield值出现降低后逐步增强的现象,而且对照(pH=5.6)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说明山核桃在酸处理条件下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2年生红砂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通过喷施浓度为0.1、1、10、100μmol/L的脱落酸(ABA)溶液,研究外源ABA对红砂幼苗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旨在为荒漠区植被恢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叶面喷施ABA后,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和净光合速率(P_n)都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好的抑制,但是当ABA喷施浓度为100μmol/L时,P_n下降,G_s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主要与气孔因素有关,说明适度的ABA浓度(100μmol/L)有助于红砂更好地适应逆境,超过此浓度,则不利于红砂进行光合作用。对照的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PSⅡ的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o)、最大荧光/初始荧光(F_m/F_o)、可变荧光(F_v)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F_v/F_m0.8,外施ABA后,F_v/F_m、F_v/F_o、F_m/F_o、F_v均不同程度地降低,随着ABA浓度的变化,各处理的变化趋势一致;随着ABA胁迫时间的延长,F_v/F_m、F_v/F_o、F_m/F_o、F_v均低于胁迫初期。外施ABA对红砂光合生理机能的影响表现为多个指标的相互作用,并受ABA胁迫浓度、胁迫时间共同影响。综合分析表明,喷施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可以维持红砂生长季叶片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从而有效控制叶片的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9.
以酸柚二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进行0%、0.3%、0.6%、0.9%浓度的NaCl处理,研究在NaCl胁迫下酸柚苗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使酸柚叶片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T_r)、最大荧光(F_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光化学反应猝灭系数(q_P)下降,初始荧光(F_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逐步上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先升高后降低,胞间CO_2浓度(C_i)先降低后升高。0.3%、0.6%NaCl处理对酸柚苗造成了光抑制,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气孔限制;0.9%NaCl处理对酸柚苗的影响较大,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非气孔限制,酸柚苗将能量转变为热量耗散掉,以缓解盐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由结果可以看出,在盐胁迫下,酸柚能保护内部的光合机构功能状态,从而提高对NaCl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氧化钛喷施剂对烤烟上部烟叶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提供参考。【方法】以溶胶–凝胶法特制的二氧化钛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和配方的喷施剂对成熟期上部烟叶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二氧化钛喷施剂延缓了上部烟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降解速度。二氧化钛喷施剂对上部烟叶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显著,喷施剂降低了上部烟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提高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对叶温的影响不明显;喷施剂处理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潜在活力(F_v/F_o)、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高于清水对照处理,初始荧光(F_o)、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低于清水对照处理。二氧化钛和二氧化钛复合氧化石墨烯2种喷施剂对光强的吸收效能均以质量浓度为0.45 g·L~(–1)的喷施处理表现最好。【结论】喷施二氧化钛的烤烟上部烟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收紫外线,其中,二氧化钛复合氧化石墨烯喷施剂对光强的吸收效果较好;喷施剂作用于烟叶的光能吸收效果有一定浓度阈值。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绿色木霉和哈茨木霉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设置4种处理:以绿色木霉和哈茨木霉混合菌液灌根处理的黄瓜幼苗、绿色木霉灌根处理的黄瓜幼苗、哈茨木霉灌根处理的黄瓜幼苗、PD培养基灌根处理的黄瓜幼苗,对株高、茎粗、叶宽、叶绿素含量和荧光特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加混合木霉的黄瓜幼苗株高、叶宽、茎粗、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潜在活性(F_v/F_o)、光化学淬灭系数(q_P)、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量子产量[Y(Ⅱ)]以及POD活性显著增加,同时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及MDA含量显著降低,表明绿色木霉和哈茨木霉混合菌液能够显著促进黄瓜幼苗生长,效果优于施加单种菌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寻遮阴对夏季不同生长速度菜心生长及生理影响。[方法]采用水培方式,以特青迟心(慢生型)、华夏50天(中等)和四九-19(快生型)菜心为材料,以白色遮阳网(透光率62.0%)覆盖为对照(CK),研究黑色遮阳网(透光率38.4%)对不同品种菜心的生长、叶绿素荧光及反射光谱的影响。[结果]黑色遮阳网不利于菜心生长,生长抑制程度表现为四九-19>华夏50天>特青迟心;黑色遮阳网使菜心叶绿素a/b均降低,特青迟心和华夏50天菜心叶绿素含量增加,四九-19叶绿素含量降低;黑色遮阳网使菜心暗适应下的初始荧光(F_o)、暗适应下最大荧光(F_m)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增加,使暗适应下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_v/F_m)、光适应条件下的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_v′/F_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ΔF/F_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遮阴提高菜心在近红外波段的光谱反射率。[结论]过度遮阴避免了叶片结构的光损伤,但不能满足菜心生长的光能需求,且对速生品种的影响大于慢生型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九寨沟芳草海水苦荬(Veronica undulata)和杉叶藻(Hippuris vulgaris)的光合特性和它们对高原湖泊水环境生态适应的差异性,采用调制叶绿素荧光仪Junior-PAM,测定了这2种沉水植物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快速光响应曲线(RLCs)相关参数、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NPQ)的日变化。结果显示:水苦荬和杉叶藻的最大潜在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_(max))和半饱和光强(E_k)的日变化均呈典型的单峰型曲线,F_v/F_m和Φ_(PSⅡ)日变化均呈早晚高、中午低的近"V"型曲线。水苦荬的rETR_(max)、E_k、qP和NPQ日平均值都显著高于杉叶藻,表明水苦荬有更高的光合能力和耗散过剩光能的能力。杉叶藻较高的初始斜率(α)和叶绿素b(Chlb)含量以及较低的Ek值,表明其在弱光下拥有更强的光捕获能力,光合效率更高,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综上,2种沉水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有一定的差异,水苦荬对强光适应能力强于杉叶藻,表现出对当地环境更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彝药海枫藤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海枫藤在野生状态下的生理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以成熟的野生海枫藤植株为材料,利用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和叶绿素荧光光响应曲线。[结果]海枫藤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 II)、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及电子传递速率(ETR)的日变化均与光强有关,其中,Fv/Fm、ΦPS II、qP的日变化随光强变化呈单谷曲线,NPQ及ETR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在0-650μmol/m2s光合有效辐射强度范围内,ETR随光强增加而增大,之后随光强增加明显下降;NPQ随光强增加而增大,ΦPS II、qP随光强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高光强不利于海枫藤生长。  相似文献   

15.
以萱草金娃娃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HCO_3)胁迫对萱草幼苗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盐胁迫处理显著降低了萱草金娃娃的光合能力。在NaCl和NaHCO_3胁迫下,萱草幼苗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在不同盐种类和盐浓度胁迫处理下萱草幼苗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值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盐胁迫天数的延长、盐浓度的增加,初始荧光产量(F_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升高;最大荧光产量(F_m)、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实际光合量子产量(Y)及表观量子效率(AQY)等都呈现下降的趋势;此外,随着盐胁迫天数的延长、盐浓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_n)下降,胞间CO_2浓度(C_i)上升。由此推测,盐胁迫下,萱草金娃娃叶片的光合特性受到抑制:一方面是非气孔限制因素,即叶绿素含量降低,进而导致光合特性受到抑制;另一方面是叶肉细胞光合性能的下降导致萱草净光合速率降低。盐胁迫引起萱草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与盐种类及盐浓度密切相关,高盐胁迫显著抑制萱草金娃娃的光合能力,且NaHCO_3对萱草幼苗影响明显大于NaCl。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树龄侧柏接穗光合生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年龄侧柏母树(5、100、700a)的接穗为试验材料,将其嫁接于大小一致的侧柏幼树上,待成活后,光响应曲线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测定与分析,试图揭示光合物质生产能力与树木衰亡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光响应参数方面,侧柏不同龄段接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依次为3.92μmol CO_2·m~(-2)·s~(-1)(5a)、2.41μmol CO_2·m~(-2)·s~(-1)(100a)和2.18μmol CO_2·m~(-2)·s~(-1)(700a),且5a与700a差异显著(P0.05);光饱和点(LSP)从低龄到高龄段亦呈下降趋势,但各年龄段间接穗表观量子效率(AQY)和光补偿点(LCP)差异不显著。2)叶绿素荧光参数方面,3个年龄段接穗在初始荧光(F_o)、最大荧光(F_m)、可变荧光(F_v)、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光化学猝灭系数(QP)等参数上均无显著差异,但光系统Ⅱ(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_v/F_m)和PSⅡ潜在活性(F_v/F_o)随年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3)叶绿素色素含量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随年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综上所述,随年龄增加,树木光合能力下降,进而导致碳供应能力降低可能是树木衰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不同黄化程度对杂柑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黄化程度对柑橘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以黄果柑、不知火幼苗为材料,分析黄化苗、花叶苗和绿叶苗的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黄化抑制了幼苗的正常生长,黄化苗的生长量显著低于绿叶苗;黄化苗叶片中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和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均显著增加;叶片黄化显著降低了叶片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和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参数(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改变了叶绿素的组成比例。黄化苗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低于绿叶苗,导致净光合速率(Pn)显著降低,但花叶苗F_v/F_m下降程度较小。研究表明,叶片黄化抑制了黄果柑、不知火幼苗的正常生长,降低了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独脚金内酯是新发现的起源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的信号分子,调控着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各种生理过程。为了解独脚金内酯及其信号途径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独脚金内酯合成突变体max1和信号突变体max2为材料,测定叶片的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发现:max1突变体与max2突变体在光合荧光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max1叶绿素质量分数较野生型并没有显著降低,但叶绿素a/b发生了变化,max1突变体叶绿素初始荧光Fo和Y(NO)显著高于野生型,但F_v/F_m,Y(Ⅱ),qP等荧光参数较野生型并没有显著变化。快速光响应曲线发现max1突变体在强光下的ETR,Y(Ⅱ)和QNP等参数低于野生型。而max2突变体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质量分数显著低于野生型(P0.05),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Y(Ⅱ),qP等光化学参数也显著降低,但Q_(NP),q_N等光保护参数显著升高(P0.05)。这些结果说明独脚金内酯可能参与了调控植物光合对环境的适应,而其信号传导蛋白MAX2则可能对植物光系统的建成具有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西伯利亚白刺为试验材料,分析了100~400 mmol/L NaCl胁迫下施加不同浓度(0~15 mmol/L)γ-氨基丁酸(GABA)对西伯利亚白刺叶片叶绿素含量(Chl)、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及Mg~(2+)-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加外源GABA条件下,与对照相比,低浓度NaCl(≤300 mmol/L)处理可提高西伯利亚白刺叶片P_n、T_r、G_s,降低C_i、Chl,同时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西伯利亚白刺叶片F_v/F_m、φPSII、qP均增加,NPQ下降。在不施加外源GABA条件下,400 mmol/L NaCl处理的西伯利亚白刺叶片Chl、P_n、T_r、F_v/F_m、φPSII、qP及Mg~(2+)-ATPase活性与对照相比均下降,而C_i、NPQ增加。与不施加外源GABA处理相比,施加5 mmol/L、10 mmol/L GABA对NaCl胁迫下西伯利亚白刺叶片P_n、F_v/F_m、qP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施加15 mmol/L GABA的促进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抑制。可见,与对照相比,NaCl浓度≤300 mmol/L时,施加5 mmol/L、10 mmol/L外源GABA对西伯利亚白刺P_n、T_r、F_v/F_m、φPSII、qP有明显的促进效应,当NaCl浓度300 mmol/L时,外源GABA对盐胁迫下西伯利亚白刺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不明显,甚至会抑制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干旱胁迫对6种园林灌木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叶鹅掌柴、龙船花、白蟾、狗牙花、软枝黄蝉和红背桂6种园林灌木为材料,研究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环境对植物光合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参数的影响,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其抗旱能力。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处理期间,6种灌木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和蒸腾速率(T_r)持续下降,复水后软枝黄蝉的C_i未能得到有效恢复,其余植物各光合指标均有回升。(2)光合系统Ⅱ(PSⅡ)的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q_P)随着胁迫强度加重而降低,复水后各项指标均有所恢复,其中花叶鹅掌柴的Y(Ⅱ)、ETR和q_P、毛杜鹃的F_v′/F_m′和Y(Ⅱ)、龙船花和红背桂的F_v′/F_m′、狗牙花的ETR均恢复至对照水平。6种灌木的非光化学淬灭(NPQ)持续上升,复水后白蟾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其余植物均恢复到对照水平。(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种园林灌木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花叶鹅掌柴白蟾狗牙花红背桂软枝黄蝉龙船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