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农业信息》2001,(2):11-12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0年7月24日发表的“面向2015/2030年的农业”报告预测,全球人均每年小麦消耗量(包括各种用途)将从1995~1997年的101kg增长至2015年的105kg 和2030年的106kg。该报告还指出,包括小麦在内的各种粮食到2030年将一直是世界食品供应的主要来源。世界各种粮食的产量目前约为18.4亿t,到2030年预计将增长至近28.4亿t。粮食消耗增长中的近一半将用作食品,约44%将用作动物饲料。发展中国家饲料用粮的迅猛增长,将是推动世界粮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发展中国家将越来越依靠粮食进口,净进口量预计将从1995~1997年的1.07亿t增长至2030年的2.7亿t。诸如北美、西欧和澳大利亚的传统粮食出口国的出口量,预计需要从1995~1997年的1.42亿t增长至2030年的2.8亿t。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人口有13亿,人均可耕地仅1.4亩,预计2030年人口将增至16亿,人均可耕地将减少到1亩左右.面对人口增长压力和耕地减少的严峻形势,为保障粮食安全,为在新世纪让所有中国人吃饱、吃好,在国家"863"计划两系法杂交稻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农业部于1996年启动实施了超级水稻育种计划,其中超级杂交稻的产量指标如下(表1):  相似文献   

3.
粮食安全 不可忽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湖北省2000年粮食总产221.8亿kg,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人均占有粮食373.7kg,为近20年来最低;加之粮食生产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农民种糖积极性不高。要在2005年使粮食总产达280.0亿kg,年人均占有粮食450.0kg,以满足人口增加和消费水平提高的需要,就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加深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认识,科学地调整农业结构,把粮食高产栽培研究与优质新品种选育放在同等重要地位,以确保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同时要引导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以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基于EMD的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粮食安全问题是政府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在中国人口急增、消费扩张、耕地大幅度减少的现状下,分析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问题。【方法】利用经验模态(EMD)方法分别对1949-2006年间中国粮食产量及耕地面积波动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并构建动力学模型进行预测,分别从粮食的趋势产量和耕地变化的粮食供给量两方面分别与基于人口发展的粮食需求量进行比较。【结果】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产量以9.6年准周期波动为主;耕地总量以14.5年准周期波动为主。②若以每10年增加1×108 t左右粮食的生产能力增长,中国粮食的趋势产量能够满足至2030年中期内人口发展的消费需求,但进一步提高人均粮食占有水平的空间极为有限。③从耕地发展看,只要粮食单产达到预期目标,可以满足2030年人口的消费需求,但耕地资源的承载压力日益增大,超载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结论】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保障前景令人担忧。中国必须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增加后备耕地数量、努力提高土地质量以及提高粮食单产,才能缓解中长期粮食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江苏的粮食生产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的关系。预计到2000年,江苏人口将达7032万,对粮食的需要量将达370—376亿kg。这要求粮食单产比1985年提高20%。要增加粮食产量,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保持适度规模的粮食种植面积。在粮食生产中,应当坚持综合生产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杭州市粮食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杭州市1990-2010年间耕地、粮食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在生存型粮食需求、营养型粮食需求、享受型粮食需求下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并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三点滑动平均法对杭州市2011-2030年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在三种粮食需求下,营养型需求最符合杭州市的粮食安全现状,在营养型粮食需求中,1990年杭州市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为0.041hm2,到2010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增长至0.069 hm2,而1990-2001年,耕地压力指数K1;2002-2022年,K2;2023-2030年,K3。由此可见,杭州市的粮食安全处于极不安全状态,且未来粮食安全的状况将日趋恶化,针对这种状况,提出增加农业投入、减少耕地占用、积极发展外拓农业等对策来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我国也是世界上第2大玉米生产国,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增加到16亿,粮食总产量必须达6.4亿~7亿吨才能满足需要。而粮食需求总量中用于饲料的比例将增至35%~40%,到2030年将继续增加到50%,其中主要来源于玉米。河南省人民政府"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加快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加大对粮食主产县的支持力度,力争粮食播种面  相似文献   

8.
据最新研究调查表明,截至2030年,我国人口将会突破16亿,需要新增粮食1亿~2亿t。然而,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却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至0.075hm2。因此,如何解决人们对于粮食日益增长的需求和逐年减少的耕地之间的矛盾,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文章以山东省创建玉米高产技术研究为例,从玉米前期的选种、中期的田间管理及后期的收获进行全过程阐述,以期为农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农产品数量、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据统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增加到16亿,对粮食的需求将从现在的5亿吨增加至6.5亿吨左右,提高30%.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的增长,农产品的消耗量也必然增加。虽然现有农作物种植面积仅占陆地面积的10%,但继续扩大世界耕地面积的可能性有限。在过去20年中(1957-1977),世界人口从28亿增加到40亿,而耕地面积仅增加了1.35亿公顷(约相当于如今总面积(15亿公顷)的9%。据联合国估计,2000年世界人口将增长到70亿,耕地面积可增加到24亿公顷。从1957-1977年,人均耕地面积已由0.488公顷减少到0.375公顷。预计2000年将减少到0.343公顷,而供粮食生产用的耕地则更少,人均仅0.25公顷。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远远超出了扩大的耕地面积。那么,为了满足人类供养品的需要,必须提高单位面  相似文献   

11.
三、加速科技和体制创新,增强竞争力,迎接入世的挑战,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增长,根据我国和发达国家间存在的巨大技术差距,我国有可能利用这个潜力在新世纪继续维持30年甚至更长时间GDP年均7%左右的快速增长。扣除人口增长的因素,人均GDP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6%的水平。人均GDP增长会引起膳食结构的改善,对肉食品需求的增加必将导致饲料用粮大幅度增长。同时,我国人口在2000年底时是12.66亿,预计2030年达到顶峰时将有16亿,比现在增长1/4,基本粮食需求会随之大致同比增长。但是,我国农业资源禀赋…  相似文献   

12.
民以食为天,不管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多么的迅速,人们要生存始终离不开粮食。自从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以来,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但是,随着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想供应我们国家十几亿人口的粮食需求,对于肥料的使用就是必不可少的。肥料作为保障我们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的因素,同时,又因为化肥的养分利用率低,这就需要对于肥料的使用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粮食产量的不断增加,如何用好肥料资源、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就是一项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在目前,我们国家人口数量庞大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却很少,这就给粮食安全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要想在我们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不断地改进我们国家的可耕地的种植条件,同时结合科学技术提高肥料资源的利用率,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下面就是我个人对于我们国家目前肥料使用情况和耕地现状的分析以及如何提高我们国家肥料利用率实现粮食增产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1.灌区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在过去二十年间,我国粮食总量从3500亿kg增加到4695亿kg(2004年底),基本实现粮食的总量平衡,但略有缺口,每年仍要从国外进口粮食350亿kg左右.  相似文献   

14.
陈璐  吴子林 《饲料博览》1999,11(11):16-18
1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三.三饲料资源反乏仍将是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据专家预测,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最高峰*亿时,粮食的总需求量为7.34亿吨,超过目前生产能力的53%。届是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大约只有现在的800。有关专家指出,通过增加复种指数和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单产,我国粮食产量在2030年可望达到7.1亿吨,基本能够满足粮食需求;但是,到20O0年、2010年、ZOZO年和2O30年我国粮食需求的33o、38o、430、50%将用作饲料。K以说,ZI世纪中国的粮食问题,实际上是解决养殖业所需的饲料粮问题。另外我国蛋白质饲料资…  相似文献   

15.
未来我国粮食供需形势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瑜 《农业展望》2012,8(3):55-59
中国粮食生产已连续8年增产,未来进一步增产的困难加大,但至2020年,至少有3000万~5000万t增产空间,粮食产量有望稳定在5.5亿t以上。同时,随着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善,中国粮食消费需求亦呈刚性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5.7亿~6.6亿t。为保障粮食供应安全,必须坚持"立足国内、适度进口"的基本原则,通过进出口贸易调剂余缺,解决品种结构失衡。  相似文献   

16.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能养活了自己吗?在近几年粮食连续丰收的情况下,这个问题似乎被人们淡忘了。随着人口的增长.我国到2030年将达到16亿人,而我国的耕地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日益减少,并且由于长期的过度垦殖、毁林开荒、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造成地力衰竭、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于一个具有12亿多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保证粮食安全、解决吃饭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首要的问题。因此,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保护和储备粮食生产能力,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营养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战略转型的前提。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而是要在保证总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提高粮食质量。促进粮食转化增值,提高粮食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基于AEZ模型预测的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ⅡASA)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计算的我国6大主要粮油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油菜)产量的农作制区划潜力,结合人口增长预测分析了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状况。指出:2030年我国可望实现人均占有粮食400kg以上的目标。应采取的确保粮食安全对策可概括为:增加粮食生产尤其是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培育和推广粮食作物高产品种,抑制耕地下降,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粮和适当进口粮食。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全球人口已达80亿,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预测,到2059年全球人口可能突破100亿。当今的资源与人口矛盾已十分突出,已有近10亿的饥饿人口,这就意味着30年内需要增加58%的粮食产能,才能解决全球的粮食安全问题。我国是全球人口的第一大国,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8%,但拥有耕地只占全球的7%,人均耕地不及世界平均耕地面积的50%,人口与资源矛盾更加尖锐。2021年我国谷物进口达1.65亿吨,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以占世界9.1%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8%人口,成功地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科技进步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增长的科技贡献率由27%提高到了45%。分析吉林省在全国减产、干旱的情况下,2003年增产7.5亿公斤粮食,2004年增加25亿公斤粮食,农民人均增收400元的技术原因,在增产的技术性限制因素中,品种贡献率、耕作栽培技术、科学施肥技术、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分别占40%、30%、20%、10%。因此,农业科学技术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工程院组织、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院士主持在《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指出: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1997年人均2220立方米,预计2030年人口达16亿时,人均水资源将降到1760立方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