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雪松属常绿乔木树种,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之一。其树干笔直,树形优美,还具有很强的防尘、减噪和杀菌能力,所以在园林绿化中占具重要的地位。雪松的种植一般采用播种育苗的方法,但由于种源不足等原因,已经开始尝试新的育苗方法即容器育苗。基于此,介绍雪松容器育苗技术。雪松属于雌雄异株植物,由于在我国引种区多为花期不遇,种子非常稀有。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雪松  相似文献   

2.
雪松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雪松,又名香柏、喜马拉雅雪松、喜马拉雅杉。雪松为乔木,树干端直高耸,侧枝平展,枝叶浓密,树冠尖塔形,树姿优美,挺拔苍翠,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在园林绿化中被广泛应用。雪松适宜温暖湿润气候,以长江中下游一带生长最好,在福建省闽北等  相似文献   

3.
<正>雪松,学名Cedrus deodara,别名喜马拉雅雪松、喜马拉雅杉,松科,雪松属。雪松树体高大,干形通直,材质优良,树姿雄伟壮丽,挺拔苍翠,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和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1形态特征常绿大乔木,原产地高达60m,胸  相似文献   

4.
<正> 1、雪松雪松为世界著名的五大观赏树种之一.树姿雄伟壮丽,挺拔苍翠.树干端直,侧枝平展,小枝下垂,塔形树冠,特别是在新叶萌发时,灰绿色的嫩叶与深绿色的老叶相间,微风摇曳,枝叶婆娑,十分可观.雪松为常绿乔木,树皮鳞片状开裂.枝有长短枝之分.叶针形,在长枝上螺旋状着生,在短枝上簇生, 幼叶具白粉.雌雄同  相似文献   

5.
利用半密闭容器测定法研究离体雪松(Cedrus deodara)根、茎、枝叶挥发性物质对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油麦菜(Lactuca sativa L)、小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通过提取雪松不同组织浸提液作用于不同蔬菜,重复5次,且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组。实验表明:所有种子都于第7~9d达到相应处理下的最大发芽率;发芽率由高到低为对照组、根、茎、叶、雪松土壤;雪松下的化感物质在土壤中积累过剩导致雪松土壤处理下的幼苗出现大幅度死亡;植物生长高度对雪松不同组织浸提液没有规律性响应;雪松土壤、雪松针叶浸提液、茎-皮浸提液、雪松根浸提液对生物量鲜重的影响是依次降低,此结果与种子发芽率趋势相似,进一步证实雪松不同组织化感强弱为针叶、茎-树皮、根。  相似文献   

6.
盐碱地雪松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松是著名的园林观赏树种之一,树高达70余米,胸径3~4m,与南洋杉、日本金松同为世界著名三大珍贵观赏树种,也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在我国长江及黄河流域城镇园林绿化中广泛种植,但在盐碱地区,当土壤含盐量超过0.2%时,pH值达到8以上时,雪松不易成活,即使成活,生长势也明显衰弱,三、四年后逐渐死亡。盐碱地植树是世界难题,盐碱地上种植雪松更是难题,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人工低温下山西太原、运城引种雪松与种源地南京雪松的抗寒性差异,人工采集南京及山西运城、太原地区的雪松1年生枝条,设置-5、-10、-15、-20、-25、-30℃低温梯度处理,以4℃作为对照,测定分析3个地区雪松的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并运用隶属函数分析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西太原、运城雪松的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种源地南京雪松,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均低于种源地南京雪松;山西太原、运城及南京3个地区雪松的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517、0.495、0.482。3个地区的雪松抗寒性综合排序为太原运城南京。  相似文献   

8.
自然降温对雪松叶片中叶绿素及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自然条件下,低温胁迫对雪松叶片内光合色素及细胞电导率影响研究,为雪松的引种成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年引种雪松在越冬期间叶绿素呈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呈抛物线状;电导率也呈抛物线状变化规律,随着温度降低细胞膜受到一定伤害,部分电解质外渗,电导率也随之增加;雪松的抗寒能力与电导率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在低温胁迫下细胞膜的破坏是雪松叶片受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1生物学特性雪松又名喜马拉雅杉、喜马拉雅雪松、香柏。属于松科雪松属植物,为常绿乔木,主干通直,侧枝平展,高可达60m,树冠塔形,针叶轮生或簇生。雌雄异株或同株,单性花,花期10 ̄11月,翌年10月球果成熟,种子呈三角形。  相似文献   

10.
低温胁迫对雪松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从自由基的产生及清除探讨雪松低温伤害机理。实验对雪松低温胁迫下的丙二醛(MDA)、电导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绿叶SOD的活性明显高于黄叶的SOD活性;MDA的含量明显低于黄叶中的MDA的含量;电导率明显小于失绿叶片的电导率;低温胁迫下SOD是雪松主要的保护酶;雪松失绿叶的细胞膜的受伤害程度比较大,而绿叶的细胞膜的伤害程度比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