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霄县古茶树保护与利用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霄县古茶树是不可多得的茶树资源宝库,对其实施保护与利用,将对茶树育种工作的开展、推进茶树品种优质化和良种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对云霄县古茶树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和利用方案,并对部分古茶树进行特征特性介绍。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实地走访调查,对永德县古茶树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应编制永德县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总体规划,成立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专家组,挖掘古茶树民族文化,提升茶叶产品的附价值等措施,以期对永德县古茶树资源进行科学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3.
吕国利  陈珲 《农业考古》2001,(2):295-301,327
一、“茶树原产地”之争告诉了我们什么 ?18世纪初 ,几名英国军人以在印缅交界的阿萨姆 (Assam )及其周围地区发现了野生古茶树为由 ,否认茶树原产地在中国 ,宣称印度是茶树原产地。英国军人是在缺少对该地区地理历史和民族文化背景全面认识的情况下 ,武断地做出判断的。他们的观点 ,主要建立在植物学角度上 ,而没有想到判断“茶树原产地”这个复杂的问题必须涉及到古地理、地质演变及文化人类学等更多的方面。“印度是茶树原产地”这个观点并未在英国得到一致肯定 ,争议首先从英国展开 ,然后波及到全世界。事实上 ,英国军人所说的“阿…  相似文献   

4.
以桐梓县森航茶叶有限公司挂牌保存的古茶树为研究对象,古茶树资源普查数据为基础,开展古茶树特异性的筛选与鉴定,明确贵州省桐梓县内具有的野生古茶树的数量和特性,为合理开发利用优异古茶树种质资源提供参考。筛选出一批品质优、特异性强、形态好的古茶树,并剖析目前野生古茶树种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保护及利用好古茶树种质资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勐海县古茶树资源及其保护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勐海县的古茶树资源进行介绍,总结其保护利用措施,以为该县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技服务》2015,(4):210-211
兴义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低纬度,高海拔的地理特点和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其复杂的地形地貌及湿润的气候孕育了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但是,当地对其保护意识较淡薄,造成古茶树数量日趋减少,为此,笔者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以达到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树的发现,填补了河南省没有古茶树的空白,翅柃古茶作为一种低咖啡碱、高可溶性糖的新型信阳茶饮品极具开发价值。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树资源,对翅柃古茶树植物学和生态学特征进行观测,并对其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翅柃古茶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雌雄异株,嫩枝有3棱,叶革质,花期为10~12月,果熟期为次年7~9月;喜阴,好肥沃、湿润土壤。信阳大茶沟分布有地径8 cm以上的翅柃古茶树37株,最大树龄400~500 a,对翅柃古茶种质资源的保护可根据情况实行原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同时应加快大茶沟古茶树的繁殖技术研究。通过规划茶园建设、旅游开发、加大宣传、政府支持等措施促进对翅柃古茶树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龙婷  向纯 《农技服务》2019,(2):75-76
为摸清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境内古茶树资源确切情况,2018年2月至6月,组织6名茶产业专业技术干部在全县28个乡镇街道对古茶树的分布、长势、生长场所和保护情况等进行调查,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古茶树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形成了对该县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科学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凤凰山古茶树群是我国独有的栽培型古茶树群落,被中外学者称为中国国宝。潮州凤凰名优古茶树保护技术是对凤凰单丛茶等名优古茶树资源进行调查,对凤凰名优古茶树良种育苗技术进行研究,建立凤凰高香型单丛茶等名优古茶树的良种资源圃和茶苗圃基地,丛而使名优古茶树资源得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陕西省城固县古茶树资源的调查,准确了解掌握古茶树生长现状,并针对古茶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提出了对古茶树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新建茶园一定要选用适宜的优良种苗 ,外地的可以订购 ,本地的良种 ,以及用于茶园低改、补缺行断株、名茶保护等 ,就需要自己繁育种苗。十里香茶是昆明地区的地方良种 ,它生长势强 ,抗寒抗旱 ,耐贫瘠 ,抗病虫性强 ,适宜昆明城区周边广泛栽植。十里香茶属中叶种 ,适制高档绿茶。1  相似文献   

12.
<正>腾冲县新华乡目前仅有可开发利用古茶树104株。今年,新华乡古茶树鲜叶的收购价达20多元一公斤,至5月10日,乡内茶企已收购、加工古树茶1100公斤,每公斤的出厂价为1100元,零售价达1800元以上,许多茶商都慕名而来,古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德宏州古茶树资源分布广泛,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本文结合近年来德宏州古茶树品种资源收集保护工作开展情况,针对存在的一些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加大德宏州古茶树资源保护力度、出台德宏州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保护挂牌的古茶树、加大茶文化宣传等保护措施来不断提高德宏州名优茶的产量和产值,促进德宏州古茶树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临沧市是我国产茶大市,境内有大量古茶树、古茶园。近年来,随着古树茶市场热度不断升温,古茶树资源过度采摘、古茶树原生环境遭到破坏、古茶树种质资源日渐衰退等问题日渐突出,针对古茶树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古茶树原生环境保护和修复,强化古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大力挖掘古树茶文化,打造知名古茶品牌等措施,促进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科学合理的保护管理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及有限的面积,该文对古茶树进行了重新的界定,共包括大厂茶、大理茶、厚轴茶、秃房茶和茶5种,以及普洱茶和白毛茶2变种。拟合的胸径与年轮数之间的S型函数表明,当树龄为100 a时,胸径约为18cm;由胸径按树木干型的削度换算结果表明,100a古茶树的地径为22.50cm。因此,胸径大于或等于18.00cm,或者地径大于或等于22.50m的茶树为古茶树。另外,建议将古茶树按林地权属性质分为严格保护型、部分(非生产性)利用型和生产利用型3类保护利用类型,并开展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以上内容的论述,既可为云南省古茶树(园)资源的合理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又可满足人们对古茶树利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地考察、走访交流等方式,从古茶树分布及保护现状、古茶树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古茶树保护对策和建议等3个方面对毕节市古茶树进行系统的研究,为今后更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云南省古茶树资源在国际上的地位、云南省古茶树资源分布现状2个方面阐述了云南省古茶树资源的种类情况,并从7个方面分析了云南省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云南省应尽快完善法规体系,开展古茶树资源保护立法,建立省级层面古茶树保护条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唯一具有古茶树的国度,云南素有古茶树王国之称。永平县所拥有的古茶树大多在寺院周围和较边远的高海拔山区,属人工栽培,是重要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对永平县现存的古茶树调查研究,初步探讨永平县古茶树保护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走访等方式对遵义市古茶树开展调查,分析了古茶树的种类、数量、分布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遵义古茶树分布于习水县、凤冈县等10个县(市、区),资源储量为1 881株,其中单株古茶树1 844株,还有1个37株组成的古茶树群。共计3个种和变种,其中疏齿秃房茶(疏齿茶)Camellia gymnogyna var.remotiserrata数量最多,为1 613株。古茶树树龄100~299年的三级古茶树有1 873株、占99.575%,树龄在300~499年的二级古茶树有7株,树龄超过500年的一级古茶树仅有1株。古茶树树高主要为>5.0~≤10.0 m,株数占比为76.87%;树冠直径大部分为>3.0~≤7.0 m,占比达83.42%;地围在1.0 m及以下的最多,占比达91.65%。由于粗放的管理模式、保护措施不当、过度采茶等,导致部分古茶树树势衰弱、生境破坏。单一的古茶树资源利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古茶树资源的管护和开发利用。该调查初步摸清了遵义地区古茶树资源状况,讨论了古茶树资源面临的问题,并对其保护、管理及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双版纳古茶树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双版纳州境内的古茶树进行逐片、逐株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古茶树资源种类、树龄、数量、分布情况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现存古茶树资源总面积5494.1hm2,分布于全州18个乡,59个村;古茶树分属3个茶系、7个种和变种;古茶树树龄在1000 a以上的有2株,500~1000 a的有7株,300~499 a的有13株,其余树龄多为100~299 a;92.55%的古茶树长势表现健壮,7.45%的古茶树长势较差和濒死。根据调查结果,初步建立了古茶树资源档案,讨论了西双版纳地区古茶树资源面临的生存危机和濒危原因,并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