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树干注射化学药剂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两种内吸性杀虫剂树干注射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的表明:树干注射化学药剂对防治蛀梢期小蠹成虫有较好的效果。两种药剂平均杀虫效率均70%以上,50%甲胺磷的效果略高于40%氧化乐果。药剂对云南松树梢和针叶均无不良影响。以8月采取每孔注射1.5mL的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甲胺磷乳油的防治效果最佳,杀虫率达到87%以上。  相似文献   

2.
选用5种化学药剂3%苯氧威、氧乐菊酯、40%氧化乐果、2.5%溴氰菊酯、50%甲胺磷进行树干插瓶防治蛀干天牛——光肩性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和黄斑性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试验。结果表明:施药15d后,平均杀虫率均在60%以上,毒杀效果最好的是50%甲胺磷乳油,幼虫死亡率达92.58%,其次为40%氧化乐果、氧乐菊酯、2.5%溴氰菊酯、3%苯氧威。  相似文献   

3.
茎部内吸法防治日本落叶松球蚜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 种浓度的50 % 甲胺磷乳油和40% 氧化乐果乳油两种药剂, 采用干基注射和茎干涂布防治日本落叶松球蚜1 ~3 龄期间的侨蚜。结果表明: 干基注射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茎干涂布, 用50 % 甲胺磷乳油进行干基注射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40 % 氧化乐果的干基注射。  相似文献   

4.
采用树干注孔法防治分月扇舟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0%久效磷乳油和50%甲胺磷乳油稀释不同倍数后,用树干注射机注入树干基部,进行室外林间嫩枝接虫和采集叶片饲养室内幼虫试验结果表明:2种药剂对分月扇舟蛾均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甲胺磷的防治效果优于久效磷,同一药剂,注入的浓度越高,杀虫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5.
树干打孔注药防治危害广玉兰的日本壶链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和一针净进行树干1次性打孔注射防治危害广玉兰的日本壶链蚧,害虫死亡率达到100%;应用5%吡虫啉乳油2次注药防治该虫,死亡率低于40%;40%乐果乳油两次注药后死亡率最终达到100%,1次注药与两次注药害虫的死亡率差异极显著;除吡虫啉外其他4种药剂在打药后10 d和20 d日本壶链蚧的死亡率均有显著提高,死亡率在用药后20 d达到最高;打孔注药的防治费用较喷药防治节约70%~75%。生长正常的广玉兰新梢生长到6.7~8 cm长时,通常日本壶链蚧的若虫孵化率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6.
树干注射化学药剂防治蓝墨天牛幼虫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蓝墨天牛1龄幼虫孵化盛期,采用40%氧化乐果乳油和50%甲胺磷乳油两种内吸性杀虫剂树干注射防治板栗蓝墨天牛幼虫,有较好的效果。2.5mL/孔剂量甲胺磷乳油防治效果最佳,幼虫死亡率达96%以上2.5mL/孔剂量氧化乐果乳油,幼虫死亡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干基打孔注药法防治落叶松球果花蝇初步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 50 %甲胺磷和 4 0 %氧化乐果乳油两种药剂 ,采用干基打孔注药防治落叶松球果花蝇幼虫 ,结果表明 :两种药剂防治落叶松球果花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树干注射要注射40%氧化乐果,80%敌敌畏乳油,40%水胺硫磷乳油,50%甲胺磷乳油,50%对硫磷乳油的50倍液防治美国白蛾,其中,注射50%甲胺磷防治幼虫,3d的死亡率达100%,并且注射速度最快,其他药剂的防治效果也都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9.
选用 40 %速扑杀乳油、2 5 %敌杀死乳油、40 %氧化乐果乳油、5 0 %甲胺磷乳油、5 0 %敌敌畏乳油、2 0 %三唑磷乳油和 90 %晶体敌百虫等 7种农药对板栗栗红蚧若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杀虫效果以 40 %速扑杀 10 0 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 ,达 91%以上 ;用 2 5 %敌杀死 2 5 0 0倍液 ,40 %氧化乐果、5 0 %甲胺磷 10 0 0倍液 ,5 0 %敌敌畏 80 0倍液 ,效果次之 ,死亡率 70 %~ 84%;而用 2 0 %三唑磷乳油、90 %晶体敌百虫杀虫效果不佳 ,死亡率仅为 42 %。  相似文献   

10.
淡色缘脊叶蝉是为害喜树的一种重要害虫,在四川1年发生3代,以成、若虫危害树叶,10月下旬成虫将卵产于枝干皮层内,以卵越冬。通过试验筛选出40%乐果乳油2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5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15倍液;92%磷胺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2倍液;200ppm花虫敌和2.5%甲基1605粉剂,于8月中下旬采取喷雾、涂干、注干、喷粉的方式防治,杀虫效果达90%以上,保叶效果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杉木扁长蝽 Sinorsillus piliferus Usinger的防治以树干锥孔施 40 %氧化乐果乳油或 5 0 %甲胺磷乳油最好 ,防治效果达 90 %以上 ,防治成本最低且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打孔滴注内吸性杀虫剂一树虫净的方法,在石林林场遭受纵坑切梢小蠢危害的云南松纯林中进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受害木为初侵木和萎蔫木的林木;成虫蛀梢补充营养期为最佳防治期。该法的防治效果可达86%以上。  相似文献   

13.
1997~1999年,在不同试验点的云南松蠹害林分中设置饵木堆、整株饵木和活立木引诱松小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几种方法对松小蠹均有一定的引诱效果。设置的衰弱木饵木堆诱虫效果明显高于健康木饵木堆;在饵木堆上加置MBXS,(-)APX或(-)APX+YS复合剂,诱虫量比不加置这些聚集信息化合物的饵木堆增加4倍以上。试验所用窗式诱捕器以寄主天然化学气味物质为诱饵,对转干期成虫具有较高而稳定的诱捕量,且设置检查方便、价格低廉,适用于梢转干期林间松小蠹诱捕和种群动态监测;活立木上加置(-)APX+YS复合剂,对各时期松小蠹成虫均有一定引诱作用,可用于梢部小蠹种群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4.
两种小蠹虫在云南松树干垂直分布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曲靖地区受蠹害的云南松林为调查对象,对林内濒死树上的纵坑切梢小蠹虫和横坑切梢小蠹虫在树干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这两种小蠹虫整体平均分布的格局及不同种的聚集分布的特点。明确了树干各段两种小蠹虫的数量比例,为测报和信息素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自 1997年以来 ,在沾益县菱角乡和白水镇蠹害林区内设置样地 ,通过连续几年的观察 ,对小蠹虫的生活史 ,成虫蛀梢、蛀干危害习性进行了系统地研究 ,并组建了纵坑切梢小蠹自然种群生命表 ,通过对 10 0 0hm2 的受蠹害林区的综合防治 ,平均受害株率从防治前的 6 1 5 %下降到 17 8% ,受害梢率从 34 9%下降到 10 4 % ,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发生与气候因子关系密切。大气湿度低、气候干旱,入侵严重;温度越高,小蠹发育速度越快,侵入成功率越高;云南松林立地条件差、阳坡、山脊、林缘、郁闭度低、长势弱均易遭蠹害。森林火灾、乱砍滥伐造成小蠹虫的虫源地,上述因素是酿成云南省小蠹虫大面积危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松纵坑切梢小蠹的综合防治中,蠹害木的清理是一重要环节。依据在轻、中、重受蠹害云南松林区进行的蠹害木清理试验结果,一般情况下,对轻度受害区即被害株率在10%以下,蠹害指数在5以下,清理蠹害木应控制在1.00%;对中度受害区,即被害株率在10%~50%,蠹害指数在5~15,清理蠹害木应控制在10.00%左右;重度受害区,即被害株率在50%以上,蠹害指数在15以上,清理蠹害木应控制在20.00%左右。在重度受害区,除清理蠹害木外,还需辅以其他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才能有效控制蠹害。  相似文献   

18.
应用印楝素乳油进行了松毛虫、松小蠹的室内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 0 3%印楝素乳油 4 0 0倍“触杀 +胃毒”处理松毛虫 ,施药后 2 0天 ,防治效果达到 88 5 % ;用 0 3%印楝素乳油 10 0倍“触杀 +胃毒 +内吸”处理松小蠹 ,施药后 15天 ,防治效果达到 95 6 %。观察发现 ,施用印楝素后 ,使松毛虫 2龄幼虫产生较强的拒食作用 ,并能抑制其生理发育。  相似文献   

19.
云南松蠹害林分蠹害木清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综合防治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云南松蠹害林分蠹害木的清理技术。 包括:(1)蠹害林分受重程度划分;(2)蠹害木分级标准;(3)蠹害木的清理技术。阐明了蠹 害木清理的时间、次数、对象、顺序、方法及清理后的处理等技术措施。对于实施以 营林措施为基础的蠹害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控制林间小蠹虫种群密度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松小蠹聚集信息化合物引诱效果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四臂嗅觉仪进行寄主和虫体聚集信息化合物对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引诱活性测定。根据不同浓度各种单组分及复组分聚集信息化合物对不同时期成虫的引诱结果,认为供试的各种单组分化合物均有一定的引诱作用,但以复组分化合物的引诱效果较好,其中又以虫体和寄主信息化合物复配的效果最好。成虫梢转干时期是对聚集信息化合物最敏感的时期。初步确定了能够较好引起松小蠹成虫聚集行为的4种复组分聚集信息化合物引诱剂为MBXS APX、APX YS、MBXT APX和APX BPX YS,引诱率分别达到87.4%、84.2%、82.8%和81.4%。适用时期为松小蠹成虫梢转干(11~2月)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