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蚕品种对氟化物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现行一代交杂种及其原种进行了对氟化物的抗性研究。在供试的9个一代交杂种中丰-×54A、秋丰×白玉属强抗品种,其二~三龄的耐氟量为40~50ppm;7532×75新、浙农1×苏12属中抗品种,耐氟量为30~40ppm;中新1×日新1、苏3·秋3×苏4属弱抗品种,耐氟量为30ppm;钟秋×金铃、春蕾×镇珠、苏5×苏6属敏感品种,耐氟量在30ppm以下。在供试的14个原蚕品种中75新属强抗品种,其二~三龄的耐氟量为40~50ppm;7532、日新1、苏4、46属中抗品种,耐氟量为30~40ppm;57A、苏3·秋3、中新1属弱抗品种,耐氟量在30ppm以下;苏3、秋3、24、57B、苏5、苏6属敏感品种,耐氟量为20~25ppm。  相似文献   

2.
以氟敏指数为耐氟性指标,通过对夏7×夏6、秋菊×新6、春华×秋实、秋丰×白玉、丰一×54A、菁松×皓月6对蚕品种的耐氟性比较,结果表明夏7×夏6耐氟性最强,秋丰×白玉、秋菊×新6耐氟性次之,丰一×54A耐氟性较强,春华×秋实耐氟性较弱,菁松×皓月耐氟性最弱。  相似文献   

3.
家蚕现行品种对氟化物、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抵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若干家蚕现行新品种进行抗氟性能和抗核型多角体病毒(VPV)病鉴定,结果是:不同品种对氟化物和VPV病抵抗力有差异,抗氟能力较强的有丰一、872、54A、丰一×54A、华峰×雪松、871×872:抗NPV病较强的是318、416、秋3、317×318、415×416、871×872;抗氟性和抗NPV病能力没有完全一致性,但317×318、871×872综合抗性较强。杂交种的抗氟和抗NPV病明显强于纯系。  相似文献   

4.
对于绝大多数的蚕品种而言,催青有效积温主要因期别不同而有所高低,且品种之间差异较小,所以催青有效积温基本上是一个常数,不同蚕品种之间可以互为参照,在催青实际操作中比较容易控制。但丰1×54A正反交却例外,正交与反交之间的催青有效积温、转青经过时间和一日孵化率相差较大,中秋期尤为明显,处理不当会给蚕种催青、收蚁、小蚕饲养和蚕种质量带来负面影响。为此,我们整理分析了本市1998~2002年丰1×54A(正反交)品种所有批次的催青资料,并以薪杭×白云(正反交)为对照,总结出丰1×54A(正反交)品种在不同期别催青阶段的发育特点,并针对其…  相似文献   

5.
林葵芬 《蚕桑通报》2003,34(3):40-41
苏菊×明虎(正反交)是中国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新育成的一代杂交种,为了解该品种在农村中的饲养情况,摸索该品种的性状,我县根据省蚕品种中间试验的要求,在2002年春期与丰1×54A(正反交)品比试验的基础上,于中秋期再次进行试验。现将中秋期试验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材料:供试蚕品种苏菊×明虎(正反交)各2张,由江苏省武进蚕种场提供,对照蚕品种丰1×54A2张,54A×丰11张,均由海盐蚕种场生产提供。方法:试验地点设在我县通远镇新浦村中心组3个蚕户中。每试验户分设试验、对照2个区。即朱金妹、胡吴观试验户,各设试验区苏菊×明虎1张,对照区丰1…  相似文献   

6.
三对家蚕新品种对血液型脓病的感染性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由我所育成的新品种夏7×夏6、秋菊×新6、春华×秋实及秋丰×白玉、丰一×54A共5对蚕品种从3龄起蚕添食家蚕血液型脓病多角体病毒,作其对NPB的感染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种对血液型脓病的感染性差异很大,对血液型脓病的感染性由弱到强依次为夏7×夏6夏6×夏7>秋菊×新6新6×秋菊白玉×秋丰>丰一×54A>秋实×春华春华×秋实秋丰×白玉。  相似文献   

7.
<正> 苏五×苏六是一对多丝量优良品种,我省自1975年试繁以来,很快推广,成为我省主要的当家品种。但近年来,各蚕种场普遍反映:苏五虫质虚弱,饲养难度大,抗氟力弱。为此,我们从1984年春着手进行苏五的品种改良选育工作,旨在不影响杂交种优良经济性状的前提下,增强苏五虫质,提高良繁系数。  相似文献   

8.
“21·伦×65·苏”是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培育的耐氟新蚕品种。经1994—1995年连续两年在我县多点多批次试养结果表明,该品种抗氟性能强,易养,单产高,茧形大,茧层厚且结实,经济效益高,深受广大养蚕户欢迎。现将饲养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1995—1996年两年桑蚕品种国家鉴定广东点的试验成绩。以“苏3·秋3×苏4”为对照种,参加鉴定的有“绿·萍×晴·光”、“夏7×夏6”、“花·丰×8B·5A”、“秋西×夏D”、“821×854B”等五对早秋品种。  相似文献   

10.
桑蚕新品种丰1×富日繁育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农  陈健康 《蚕桑通报》2000,31(3):41-42
本文介绍了夏秋用耐氟性新品种丰1×富日的原种性状及饲养繁育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夏秋用蚕品种丰一×54A的育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杂交育种结合系统选择的方法。经累代高温多湿环境下培育,育成了抗逆性较强,孵化、眠起、老熟齐一,茧丝质优良的中系蚕品种“丰一”和一粒茧丝长长、综合性状较优的日系蚕品种“54A”,并都具有较强的抗氟性能。其一代杂交种通过实验室以及江苏省共同鉴定结果表明:比对照种苏3·秋3×苏4万蚕产茧量提高5%,万蚕茧层量提高13%,解舒丝长增长100—200米,净度95分,强力3.8—3.9克/旦。  相似文献   

12.
春岭×钟月是日中欧二化性蚕品种 ,为探索新品种在农村饲养的生产性状 ,我们在吴窑镇的高坝村挑选记载能力较强且懂技术的蚕农户 10户 ,进行定点试养 ,并与苏5×苏6对比。根据跟踪调查 ,该品种生产性状优良 ,产茧量高 ,经济效益明显。1 饲养情况1.1 孵化率春岭×钟月蚕种转青齐一、孵化齐一 ,壳淡黄色 ,一日孵化率 96 %左右 ,实用孵化率 98%~ 99% ,与苏5×苏6相比稍好。1.2 龄期经过春岭×钟月小蚕期共育 ,大蚕期自然温度饲养。全龄经过 2 7 2d ,其中 5龄期 8 3d。春岭×钟月全龄经过比苏5×苏6长 14h。1.3 用桑量及食性春岭×钟月…  相似文献   

13.
<正> 几年来试验推广的春种秋养是提高出丝率与提高养蚕经济效益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去年我们在总结推广春种秋养的基础上,在烈士公社江舍一队进行了春种秋养的试点工作。该队1982年夏蚕共养8张种,其中2张夏秋用种(苏_4×苏_3秋_3),6张春用种(4张苏_5×苏_6、2张华合×东肥671),第一饲养组养苏_5×苏_6与华合×东肥671各2张;第二饲养组养苏_5×苏_6与苏_4×苏_3秋_3各2张。现把第二组的对比饲养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关于早秋蚕种孵化不齐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早秋蚕种孵化不齐,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1993年我县农村饲养早秋蚕种64432.1张,据农村大面积调查,除芙蓉、湘晖品种一天孵化率90%,二天基本收足,孵化较齐外;其他品种如芳山×星、明、丰_1×54A一天孵化率仅60%,二天孵化率也只有80%,孵化不齐,一天孵化率低.造成孵化不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正> 苏_5×苏_6(正反交)是一对多丝量春用杂交种,具有好养、高产、丝质优、出丝率高等优点,在我省推广以来,深受农村、工厂欢迎,饲养比重正在逐年扩大。饲养苏_5×苏_6时,必须充分了解其特性,特别是与华合×东肥相比较,有何不同之处,才能采取相应措施,以发挥这一品种的优良生产性能。现把苏_5×苏_6的饲养要点,分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夏秋茧净度有所下降,为此,这两年我们做了些调查和试验,探索夏秋茧净度降低的原因。结果如下:一、净度的高低与蚕品种有关:不同蚕品种在同一夏秋期饲养,其净度有开差,以苏_5×苏_6(正反交)净度较好,其次是苏_4×苏_3·秋_3(正反交),A四元最差,成绩约低6~16分,其中4A·2A·×1A·3A 仅84分左右(表1)。  相似文献   

17.
兴化市蚕桑站自1998年从省蚕种公司引进新蚕品种苏·菊×明·虎,经过4年的饲养,效益比较显著。4年共饲养该品种22704张,比原饲养苏5×苏6,增加蚕茧103303.2kg,增加收入155.3万元。  相似文献   

18.
采用添氟对若干桑蚕现行一代杂交种进行耐性比较试验,结果认为不同杂交种对氟的耐受力差展很大,夏秋蚕品种的耐氟性显著高于春用种。在测试品种中,耐氟性排序为:秋丰×白玉〉丰1×54≌华峰×雪松≌薪杭×科明〉春蕾×菁松×皓月≌浙蕾×春晓。  相似文献   

19.
<正> 1997年秋季对我省现行推广使用的夏秋用品种:7532×781、苏4.苏12×苏3.苏4、湘晖.7532×锦5.6、夏芳×秋白、黄鹤×朝霞以及从湖南引进的洞庭×碧波、限1×限2共7对品种安排在全省四个室内鉴定点,其中三台、泸县两个点饲养以华系为母  相似文献   

20.
<正> 宜兴市自1989年开始在中秋期饲养春秋兼用品种新四元(57A·57B×24·46),效果良好。一是干壳量高,据1990年随机抽样调查,新四元50克鲜茧的干壳量为10.47克,比苏_5×苏_6重0.76克。二是张产量高,据统计,1989年中秋期张渚北山试养10张新四元张产茧36公斤,比苏_5×苏_6高4公斤;1990年中秋期扩大饲养7053张新四元,张产茧31.2公斤,比同期饲养的6491张苏_5×苏_6的张产茧高6.28公斤;1991年中秋全市全部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