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统计学原理,使用ArcGIS的统计分析模块研究了福安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福建省福安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于中等变异;有机质的半变异函数最佳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对半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及参数进行分析发现有机质空间相关性较强,说明其空间变异主要受土壤母质、地形、气候等结构性因素作用的影响。利用交叉验证和独立验证,对比验证3种Kriging插值类型(Ordinary Kriging、Simple Kriging、Universal Kriging),结果表明:Ordinary Kriging的插值制图的精度和稳定性最佳。绘制了福安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图,直观地显示了福安市耕地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情况及丰缺状况,可为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  相似文献   

2.
以阜蒙县建设镇为研究区域,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域内粮田土壤中土壤养分的含量和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克吕格方法进行空间插值作图。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养分的变异情况各不相同,P的变异系数最大;土壤各养分与高程呈负相关趋势,随高度的增加,其含量减少;各元素呈高度空间相关性,具有一定的渐变性分布规律,这一基本趋势对土壤养分分区管理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3.
绿洲滴灌棉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89团一连面积为73 hm2的条田为研究区域,运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CO/(CO+C)为25%~75%,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通过Kriging插值并依据养分的分级标准,所得的空间变异图能很好地反映农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和丰缺状况.几种养分要素中碱解氮、速效磷舍量处于中低水平,速效钾养分含量较高,空间变异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寿光市土壤养分特性及空间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以寿光市为例,在分析其露天耕地土壤养分特征值的基础上,采用GIS和地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特性除pH值为弱变异性外,其他均为中等变异;②土壤有机质、Ca、Mg含量较高,N、P、K有一定程度的缺乏;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均衡,Zn普遍缺乏,Fe含量不高;③NH4+-N、T-N、Cu、Ca、Mg的变异性结构较差,其他土壤养分变异结构明显.Zn在整个区域内表现为恒定的变异.P、K、pH、Mn、B空间变异主要是由土壤母质、地形、气候等非人为的区域因素引起.OM、Fe在研究区域上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其由施肥、作物、管理水平等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性较小.  相似文献   

5.
沈阳城市土壤pH和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 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沈阳城市土壤pH、全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pH、全磷、速效钾的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全磷、速效钾的C0/(C0+C)分别为10.62%、9.94%,说明沈阳城市土壤全磷和速效钾的空间相关性较强,其空间变异主要是结构性因素引起的;pH的C0/(C0+C)为44.25%,说明土壤pH具有中度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是由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引起的。最后通过克里格插值分析沈阳城市土壤pH、全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不同尺度下低山茶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茶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空间变异性特征,可以为茶园生态建设以及茶园土壤肥力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利用地统计学方法探讨了两个取样尺度下四川蒙顶山茶园土壤CEC的空间变异性特征。【结果】(1)小尺度下,茶园土壤CEC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C0/(C0+C)值为18.84%),相关距离高达1 818 m,结构性因子是影响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2)微尺度下,茶园土壤CEC仍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C0/(C0+C)值为16.52%),空间相关距离达311 m,结构性因子是影响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结论】小尺度下土壤CEC在坡度方向变异明显,横坡方向变异最弱;普通Kriging插值分析表明其在东北至西南方向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并在垂直方向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增加;微尺度下土壤CEC的变异方向与小尺度下不同,在接近坡度的方向空间变异明显,接近横坡方向变异最弱;土壤CEC沿横坡方向呈条带状分布并伴随部分斑块状分布,从坡面至上而下,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的湖北省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湖北省157个土壤样品数据,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特征,并应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其空间变异性,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其变异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3.04±6.39) g/kg,变异系数达27.73%,属中等程度变异;土壤有机质以高斯模型拟合最佳,块金比为0.33,呈中等程度空间自相关性,表明以结构变异为主。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呈条带状分布,由鄂中向鄂西和鄂东增加,其中东西方向上变异性高于南北方向。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是地形、化学养分指标、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地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海拔、土壤质地分别解释了41.5%、22.1%的变异信息,是其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8.
利用地统计学,结合GIS研究紫色土土壤表层(0~20 cm)的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4种养分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为正态分布,速效磷为对数正态分布;半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大部分土壤养分在一定间距内存在空间相关性,且为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用普通克立格法进行最优内插,做养分含量分布图,进行叠加分析,并对土壤肥力作初步评价,其中二等地占90%,面积最大.此结果可进一步应用于精确农业(施肥).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临汾市郊农业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及大量营养元素的空间变化规律,为其土壤肥力评价和管理提供指导。[方法]利用大量的土壤养分分析数据,通过实测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6个肥力指标的含量,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在尧都区6种土壤肥力指标中,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的块金值、基台值的比值分别为0.931、0.839、0.866,表明具有弱的空间相关性;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的C0/(C+C0)值分别为0.663、0.666、0.729,表明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区养分分布特征为: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含量表现为由西向东逐渐降低,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布表现为中心高四周低,有效磷中心呈破碎的散块,速效钾则呈以汾河南部为中心的扩散状。[结论]在施肥过程中,农户应充分考虑土壤的本底差异,避免盲目地平均施肥。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冀西北高原土壤性状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冀西北波状高原地貌下小流域农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探讨了地形因子与土壤砾石、养分含量空间分布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种养分要素均表现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并不同养分均具有小变程特点:土壤中>5 mm和5~2 mm砾石分布与海拔为正相关关系,除速效磷外,各养分要素与海拔为负相关关系。各粒径砾石及各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分布都与坡度和坡向的相关性很小。明确地形因子与土壤性状空间变异的相关特性,为区域合理进行土地保护与植被配置提供了理论及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小麦光合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陕西类型小麦与黄淮类型小麦光合特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更好地为制定小麦育种目标提供依据,分别选用陕西类型小麦14个品种、黄淮类型小麦7个品种,研究其在孕穗期、开花期、灌浆初期、灌浆后期旗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摩尔分数(Ci)、蒸腾速率(Tr)及农艺性状等指标的差异,对旗叶Pn、旗叶面积、穗粒数、千粒质量、穗长、有效穗数和产量等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开花期,陕西类型小麦旗叶Pn和Tr、平均株高、平均千粒质量、平均穗粒数、平均有效穗数和平均产量均低于黄淮类型小麦,旗叶长、旗叶宽、旗叶面积、穗长和芒长分别高于黄淮类型小麦;在欧式距离为5.09处21个小麦品种(系)聚为5个类群。第Ⅰ类群和第Ⅱ类群综合表现良好,第Ⅴ类群综合表现最差,其中黄淮类型小麦主要分布在第Ⅰ、Ⅱ类群,陕西类型小麦在5个类群中均有分布。可见,陕西类型小麦Gs、Ci、SPAD值和旗叶面积变化幅度大,在小麦育种上有选择空间;旗叶Pn和Tr有待提高;在表型选择上,小麦旗叶面积、千粒质量、群体密度并非越大越好,最适范围的选择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不同冬小麦品种(系)光合及荧光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冬小麦品种晋麦47、杂交品系2912、07DZ24和07DZ29为试材,在田间条件下,从光合日变化和光响应曲线角度研究各品种(系)开花期旗叶的光合参数及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晋麦47和07DZ29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2912和07DZ24呈双峰曲线,且07DZ29的Pn高于其他品种(系)。晋麦47和2912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日变化呈双峰曲线,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日变化呈"V"型;07DZ24和07DZ29的ETR日变化呈单峰曲线,Yield日变化呈"W"型,说明这2个品系利用光能效率较高。07DZ29光响应曲线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最大,其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中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产量(AQY)和光合有效辐射区间(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的差值)也高于其他品种(系),表现出明显的光合优势,但其叶片、叶鞘和茎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系)。2912光响应曲线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最小,其光饱和曲线特征参数中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产量(AQY)和光合有效辐射区间也明显小于其他品种(系),表现出较弱的光合潜力,然而,其叶和叶鞘单位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却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  相似文献   

13.
详细阐述了小麦各光合器官的光合特性、小麦群体对光能的利用以及小麦的源库流三者的关系,揭示了其对籽粒合成的影响,为今后在育种工作中根据相关性状有目的的选育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河南主栽小麦品种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15个河南主栽小麦品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水分条件叶绿素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不同小麦品种Chl a/b比值变化规律有较大差异,但灌浆期不同小麦品种干旱处理的Chl a/b比值均达到最小,花期不同小麦品种灌溉处理的Chl a/b比值最小。花期水分胁迫下小麦品种的Chl a/b比值较同一时期灌溉处理Chl a/b的比值大,灌浆期干旱处理的Chl a/b比值均小于相应灌溉处理的小麦Chl a/b比值。  相似文献   

15.
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传喜  阮龙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2):99-100,117
选用25个小麦品种,分析了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变异和相关,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生物量和收获指数极显著正相关;生物量与收获指数无明显相关;SDS沉降值、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硬度间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各品质性状与籽粒产量、生物量呈明显负相关,与收获指数等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分别选用种子磷总量高和低的小麦品种郑麦366和周麦17,探讨品种间幼苗根和茎叶的磷含量以及种子磷利用率差异。结果表明,发芽6天和缺磷22天时,郑麦366幼苗根和茎叶磷含量和磷总量显著高于周麦17,而种子磷利用率却显著低于后者;发芽6天时,郑麦366发芽种子中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机磷含量和种子磷减少量显著高于周麦17。可见,与周麦17相比,郑麦366的根和茎叶具有较高的磷含量,这与发芽种子中较多的种子磷分解和释放较多的无机磷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6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对其剪叶、剪芒、包茎、包穗等不同处理,研究了不同光合器官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的影响。根据各处理对穗粒重的影响可知,叶片光合与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穗粒重随着叶面积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穗光合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很大差异,对两个中间型品种PH6200(8)、PH4133-2贡献较大,分别达到27.18%和22.77%,对多穗型品种泰山23的贡献较小,只有17.98%,而对大穗型品种的贡献则居中。茎鞘光合对大穗型品种泰山9818和多穗型品种济麦21、泰山23籽粒的影响较大,对中间型品种PH6200(8)、PH4133-2和大穗型品种山农8355影响较小。贮藏物质对籽粒的贡献以多穗型的两个品种最高,济麦21达到24.74%,泰山23更是高达38.46%,而对大穗型和中间型品种的贡献则相对较低,在15.9%~23.44%之间。芒对大穗型品种泰山9818、山农8355和中间型的PH6200(8)、PH4133-2有一定的贡献,其贡献率在4.21%~12.33%之间,而对多穗型品种济麦21和泰山23则贡献较低,尤其是泰山23,其贡献率仅为0.49%,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说不同类型品种的不同光合器官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不同;不同类型品种的相同光合器官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大穗型品种对穗粒重的贡献以叶片为最高,中间型品种以穗器官的贡献为高,多穗型品种则以茎鞘和贮藏物质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8.
两类发育特性小麦品种氮代谢生理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实现节氮增产,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弱春性小麦品种‘矮早8’和‘洛麦24’及半冬性小麦品种‘中原6号’和‘周麦26’为材料,分析2类品种在供氮0kg·hm~(-2)(N0)、120kg·hm~(-2)(N120)和225kg·hm~(-2)(N225)3个水平下氮代谢特征及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供氮水平下,除籽粒蛋白质外,叶片及籽粒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游离氨基酸及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产量、氮收获指数、植株氮素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等均表现为半冬性显著高于弱春性品种。增加供氮量后,2类品种叶片和籽粒的GS活性、游离氨基酸及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产量、籽粒蛋白质质量分数、氮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均增加,而植株氮素利用率降低。但2类品种对供氮水平响应不同,与N0相比,增加供氮量,半冬性品种籽粒中GS活性、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和氮收获指数的增加幅度均显著高于弱春性品种,但叶片中GS活性、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增幅则显著低于弱春性品种;植株氮素利用率降幅以弱春性品种显著高于半冬性品种。因此,半冬性品种氮素同化、转运及供应能力和产量显著高于弱春性品种,增加供氮量,对其氮代谢能力促进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大麦品种冠层温度差异,应用红外测温仪对大麦的冠层温度进行长期观测,并测定花后功能叶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调查部分农艺性状,探讨冠层温度与灌浆结实期功能叶生理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大麦品种的冠层温度存在极显著差异,与法瓦维特(CK)相比,95-83、D-18的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甘啤4号、哈瑞特和99-6的冠层温度持续偏高;与冠层温度偏高品种相比,冠层温度偏低品种功能叶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MDA含量及SOD活性等在灌浆前期差异不明显,但在灌浆中后期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冠层温度与千粒质量、株高、叶面积呈负相关或极显著负相关。可见,不同大麦冠层温度存在差异,且温度型与对应植株功能叶生理特性优劣及农艺性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河南省新育成小麦品种(系)对赤霉病的抗性。[方法]通过对参加2014—2015年河南省水地小麦区试53个品种(系)的分析,研究河南省新育成小麦品种(系)对赤霉病的抗性及其与丰产性的关系。[结果]92.5%以上品种(系)高感赤霉病,在参试品种(系)中,濮麦8062中抗赤霉病,产量达8 310.0 kg/hm~2。[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河南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和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