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5月南宁市动物园从某动物园引进3只灰大袋鼠,到园后15 d,3只袋鼠先后出现排暗红色、酱油样便、褐色烂便,其中2只发病次日即死亡,另一只经治疗后存活。经尸体检查及治疗效果诊断为球虫感染。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临床症状1.1案例A6月5日上午见袋鼠A排红色糊状便,起卧不定,呼吸急促(R50-70),对外界反应迟钝,食饮下降。中午排酱油样糊状便,T36.7℃,体瘦,次日死亡。  相似文献   

2.
袋鼠属有袋目、袋鼠科动物 ,原产于澳大利亚。袋鼠主要以灌木嫩枝叶、青草和柔软植物为食物。在袋鼠的动物园圈养过程中 ,其口腔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国内外都有过相关报道。由于其发病率及复发率都较高 ,已广泛受到重视。我园在多年的袋鼠饲养过程中发现 ,口腔疾病是袋鼠危害最大最广的疾病 ,往往由于牙周炎继发上颌骨或下颌骨骨髓炎及全身毒血症而死亡。在MurrayE .Fowler主编的《动物园与野生动物医学》一书中将此病定名为“粗颌病” ,本文沿用此名。笔者将本园多年来袋鼠“粗颌病”的发病及诊治资料进行整理 ,并总结成文…  相似文献   

3.
我国饲养的袋鼠群长期以来流行一种以顽固性牙周炎,颌部肿胀坏死,继发窦道或瘘管为特征的口腔炎综合征,该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高,严重影响袋鼠正常展出。为此,我们于1996年对该病的病原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 本病多呈散发性流行。每年我园饲养或引进的各种袋鼠约10只,发病3~5只,死亡2~3只。发病率为30%~50%,病死率为50%~100%。发病袋鼠不分性别、品种、年龄,但以体质差、新引进、幼老龄袋鼠易感。1995年,我园饲养和引进的各种袋鼠17只,发病15只,死亡15只。发病率为88.2%,病死率100%。本病无明显季节性。病程呈慢…  相似文献   

4.
<正>袋鼠粗颌病是动物园饲养袋鼠的一种常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成年袋鼠。该病是由多种细菌感染,葡萄球菌、链球菌、放线菌等均可引起此病的发生。该病病程长,治愈后易复发,如不及时治疗,常因采食困难,上颌骨骨髓炎、下颌骨骨髓炎及全身败血症或毒血症而死亡~([1])。1发病情况2012-2017年东莞市香市动物园饲养的红颈  相似文献   

5.
下颌齿槽感染是动物园内袋鼠常见的一种疾病。如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其预后一般较好。我园曾发生1例大赤袋鼠下颌齿槽感染,介绍如下。1 发病情况及症状 发病的是1只成年雌性大赤袋鼠,1987年出生于我园。无病史。1996年1月16日早晨发现左侧面部肿胀,流口水,食欲差,采食?..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4月,某动物园动物繁育基地1只赤大袋鼠发生肠梗阻,在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笔者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后袋鼠康复,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与血液检查袋鼠,母,体重22.5 kg,有既往肠梗阻病史。在治疗该袋鼠既往肠梗阻病例时,采取保守治疗,灌油灌肠结合对症治疗处理,能排出梗阻物,动物恢复健康。本次发病,早期亦采取保守治疗,但未能排出梗阻物。其精神状况一般,离群  相似文献   

7.
正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消息,越南、沙特阿拉伯和德国分别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越南于2020年1月21日确认发生H5N6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疫情发生地广宁省潭河县。此次疫情有3000只禽类疑似受到感染,其中2500只禽类发病,2200只死亡,杀死和处置300只。诊断性质为实验室诊断,疫情源头未知。目前疫情仍在继续,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将提交每周的后续报告。  相似文献   

8.
资讯     
《兽医导刊》2015,(5):4-7
<正>广西老虎检出H5N1禽流感病毒农业部网站近日发布,广西南宁市动物园饲养的老虎陆续出现发病死亡。截至2月5日,发病虎8只,死亡2只。2月4日,广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为疑似禽流感感染,并采样送检。2月12日,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从送检的死亡老虎病料样品中检出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当地未发现家禽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9.
疫情     
正巴基斯坦和不丹发生禽流感疫情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消息,近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分别通报巴基斯坦和不丹两国发生禽流感疫情。2018年3月12日,巴基斯坦向OIE报告称,2018年2月2日,旁遮普省一个动物园确认发生H5N8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实验室和临床诊断发现,在本次疫情当中,有5只鹦鹉疑受感染,其中2只发病死亡。巴基斯坦已采取限制动物活动、筛查、检疫、消毒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1999年4月28日,我县宁姜乡光明村刘某购进1日龄雏鹅2000只。自接雏第3天起便有30只发病,并陆续死亡,到5日龄鹅群中发病850只,死亡260只,县动物防疫站对此进行诊断,确诊为小鹅瘟,并使用小鹅瘟高免血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孔雀组织滴虫和隐孢子虫混合感染病例报告田纯见广州市郊某特种动物养殖场,饲养肉用孔雀,其中10周龄以内幼孔雀约100只。幼孔雀不断发病,最多每天达到5只,一共有64只发病,死亡42只。经病原学和病理学诊断,确诊幼孔雀主要因为感染组织滴虫而死亡,在肝、盲...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羊腹泻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2020年11月对某养殖场发病的20只腹泻病羊进行了诊断并治疗.20只腹泻羊呈细菌性感染,其中8只并发寄生虫感染.对细菌感染的病羊进行补液和抗菌治疗,对并发寄生虫感染的病羊进行寄生虫的治疗,最后给予所有患病羊益生菌,调节病羊肠道功能,促进疾病康复.经过14d的治疗后,有3只病羊死亡,7...  相似文献   

13.
北京动物园2005-2006年死亡4只小熊猫幼仔,2只节尾狐猴和2只袋鼠,这些动物均有呼吸道病变。经对其肺组织作细菌培养,均分离到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相似文献   

14.
毛霉菌病(mucormycosis)是由毛霉菌科(mucoraceae)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目前在人、猪、马、羊、狗、猫、鸟类和一些实验动物都有感染发病的报道[1-6],但对于袋鼠感染毛霉菌并发生死亡的情况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5.
尤氏袋鼠(Malropus Eagenll)原产地澳大利亚,在袋鼠家族中体型较小,一般坐高35~50 cm,体重3~5 kg,成小群生活,听觉灵敏,善于跳跃,喜欢与人接近,在当地常被当成宠物饲养,我园于1996年从国外引进10只,均为成年。入园后,2年内先后有6只出现鼻窦蓄脓症状,其中4只经治疗无效死亡。表  相似文献   

16.
2006年4月5日,斯洛文尼亚兽医管理局向OIE紧急报告,3月29日,奥巴尔诺——克拉统计区迪瓦查地区的一家农场发现1例痒病。涉及的易感动物有绵羊311只、山羊14只,其中1只绵羊发病并死亡。诊断性质为剖检和实验室检验。感染来源为新动物或动物产品的引进。  相似文献   

17.
一例肉鸭大肠杆菌病与曲霉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9月我县历阳镇大棚养鸭大户孙某存栏肉鸭4000余只,其中有一群1000余只的鸭群陆续开始发病,发病率高,死亡严重,通过综合性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病和曲霉菌病混合感染,后经采取综合性措施和药物治疗,病情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10年9月6日该户购进1日龄樱桃谷肉鸭1000余只,采用高架棚网上饲养,饲喂自配颗粒饲,雏鸭7日龄开始发病,出现零星死亡,采食量下降,有下痢,  相似文献   

18.
2018年11月信阳市某大棚养鸭大户孙某存栏肉鸭5 000余只,其中有一群1 000余只的鸭群陆续发病,发病率高,死亡严重,通过综合性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病和曲霉菌病混合感染,后经采取综合性措施和药物治疗,病情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伟 《动物医学进展》2005,26(2):115-115
红颈袋鼠属有袋目,原产于澳洲大陆,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哺乳动物,在世界各动物园中广为饲养。但近几年来,因牙周和口腔疾病所致的面颊肿胀在各圈养种群中频繁发生,此病发病率近90%,病死率也极高,严重地威胁圈养袋鼠的生命。自2002年1月起,我园3只红颈袋鼠相继发生以面颊肿胀为主要外部特征的疾病,通过口腔检查、头部X光摄影、细菌分离培养、手术清创、药物治疗等,治愈2只,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夏,贵州省某动物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4只均出现流涎、喘气、消瘦、被毛脱落、全身无力等症状,其中2只发病1 d后死亡。该黑叶猴没有接种过任何疫苗。为弄清病因,于是送检发病死亡黑叶猴1只及发病猴血液2份到我校物动物医院进行确诊。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黑叶猴为支原体感染、链球菌及结核分支杆菌混合感染引起死亡。现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黑叶猴发病前身体消瘦,被毛脱落、粗乱,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