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深施覆土碳铵深施覆土严密,能减少挥发,提高肥效。深施方法有施后翻地覆土,或沟施、穴施、打洞施、球肥深施等。施肥深度一般应达6~10cm。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控释BB肥侧深施用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中,以等氮量控释BB肥侧深施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净收益均为最高。等氮量控释BB肥侧深施处理、减氮10%控释BB肥侧深施处理、减氮20%控释BB肥侧深施处理、减氮10%控释BB肥撒施处理均较常规施肥处理的氮素利用率有所提高。减氮10%控释BB肥侧深施处理相较于减氮10%控释BB肥撒施处理,肥料利用率、产量与净收益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水稻基肥不同肥料品种施用方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下半年进行了水稻基肥不同肥料品种施用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处理(配方肥加补充部分单质肥全层深施)效果佳、产量高、效益好,且肥料全层深施比面上撒施效果好,应大力推广肥料全层深施技术。  相似文献   

4.
不同深施肥方式对稻田氨挥发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探讨减少农田氨排放的方法,探究不同深施肥方式对稻田氨挥发损失、氮素利用率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在湖南省长沙市金井镇长沙农业环境观测站布置盆栽试验,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N0(不施化肥)、S300(传统氮肥撒施)、S210(减氮30%+传统氮肥撒施)、R5(减氮30%+条施,深度为5 cm)、R10(减氮30%+条施,深度为10 cm)、B5(减氮30%+大颗粒球肥深施,深度为5 cm)、B10(减氮30%+大颗粒球肥深施,深度为10 cm)。施肥后第1 d进行氨挥发连续性监测,直至施肥处理氨排放量与不施肥处理无明显差异为止,并在水稻成熟期测定氮含量和产量。结果表明,深施处理可降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促进植株氮素吸收。与S300处理相比,氨挥发损失量降低了30.13%~47.85%。与S210处理相比,深施处理氮素回收率(NRE)提高了9.16%~29.44%;氮素农艺利用效率(NAE)增加了13.85%~32.14%;籽粒生产效率(NGPE)增加了12.18%~28.27%。在减氮30%的基础上,深施处理水稻产量较S210处理增加了12.79%~28.27%,其中B10处理显著减少氨挥发损失量并提高氮素利用率。这说明深施处理有效降低了稻田氨挥发损失,提高了氮素利用率,其中以B10处理(减氮30%+10 cm大颗粒球肥深施)效果最佳;同时深施肥的机械化需要进一步研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机械侧深施肥对机插晚稻产量及农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稳定性肥料的侧深施肥技术对机插晚稻产量和农学性状的影响,试验以甬优1540为材料,设置空白对照、中量稳定性肥撒施、中量稳定性肥侧深施、高量稳定性肥撒施和高量稳定性肥侧深施5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籽粒产量为10 234~11 134 kg·hm-2,高量稳定性肥侧深施处理产量最高。与人工撒施处理相比,采用机械侧深施肥可使水稻增产3.7%~4.2%,提高了有效穗数和千粒重。肥料侧深施处理下氮肥农学效率为14.6~15.1 kg·kg-1,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高于人工撒施处理。可见,机械侧深施肥能够增加水稻籽粒产量、改善水稻农学性状和提高肥料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玉米吸肥规律:苗期吸肥量占总吸肥量的2.7%,拔节至吐丝占51.1%,灌浆至成熟占46.2%。根据玉米的吸肥规律和肥料特性,磷钾肥全部做底肥深施,氮肥大部分应深施在拔节期。  相似文献   

7.
化肥机械化深施技术是通过机械将化肥按当地农艺要求,施于土壤表层以下6~15厘米的土层中.目前,此技术主要用于旱田作物. 一、化肥深施的方法 1.底肥深施底肥机械化深施技术与土壤耕翻结合起来,目前有2种方法:①边耕翻边将化肥施于犁沟内;②先撒肥后耕翻,在耕地过程中,将地面化肥深翻于犁沟底面.2.种肥深施种肥机械化深施技术是在播种的同时完成施肥作用,主要是通过安装在播种机上的肥箱和排肥装置来完成.  相似文献   

8.
控失复合肥侧深施对机插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控失复合肥侧深施技术对机插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习惯施肥、控失复合肥同步侧深施基肥一次性施用、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配施分蘖肥和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配施穗肥4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控失复合肥同步侧深施施肥技术对机插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失复合肥基肥侧深施配施分蘖肥或穗肥均能延长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其中配施穗肥高于配施分蘖肥。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控失复合肥基肥一次性施用较分蘖数降低。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配施穗肥较农民习惯水稻增产7.27%,其通过提高成穗率和产量构成中的有效穗数、穗实粒数来提高产量。本试验条件下,机插水稻生产上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配合穗肥施用水稻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奥宝基肥、北大荒肥的侧深施,探讨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的提升效果,能否达到节本增效的效果。结果表明:侧深施肥较常规施肥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北大荒肥侧深施比对照增产17.4kg,增产率3.2%。奥宝基肥侧深施产量比对照高12.1kg.增产率2.2%。水稻机播侧深施肥实现了水稻生产节本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奥宝基肥、北大荒肥的侧深施,探讨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的提升效果,能否达到节本增效的效果。结果表明:侧深施肥较常规施肥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北大荒肥侧深施比对照增产17.4kg,增产率3.2%。奥宝基肥侧深施产量比对照高12.1kg,增产率2.2%。水稻机播侧深施肥实现了水稻生产节本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是实现蔬菜化肥"零增长"的重要技术之一,有机肥的施用不仅可以提高蔬菜品质,还可以改善菜地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培肥地力。结合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实施,我县推广了“有机肥+配方肥机械化深施”模式、“沼渣沼液+配方肥+机械化深施”模式、“设施蔬菜+秸秆生物反应堆”模式、“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有机肥+机械深施”模式5种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实现了化肥减量、有机肥增施、消纳畜禽粪污量、蔬菜品质提升、土壤培肥改良、产地环境改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水稻生产中,氮肥施用不科学,用量大、损失浪费严重,而且还不同程度地污染了环境。如何减少水田氮肥的损失浪费,一直是农业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于1988年开始对稻田“以水带氮”深施技术进行了大胆探索。通过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充分证明了在高寒地区稻田施肥上,使用该技术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增产、节肥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新途径。 5年来,我们累计应用稻田“以水带氮”深施技术2396.7亩,与常规施肥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宝鸡市地膜小麦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试验和大面积调查,提出了选用高产优质的大穗大粒冬性品种,按区域合理确定适宜播期、播量、优化配肥一次深施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优质早籼稻生物复混肥1次性深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优质早籼生物复混肥一次性深施试验。结果表明:一次性深施30%生物复混肥投入最多,增产最大,投入回报率为548%,禾苗生长稳健,穗大粒多,充实率好,可大面积推广。一次性深施50%BB肥和一次性深施25%水稻专用肥与常规施肥相比,禾苗前期生长稳健,能够形成高产苗架,但成熟后期易产生根倒,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5.
砂糖橘优质高产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庆竖  郭巨先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540-3541
论述了砂糖橘建园、放梢、促花保果、深施重肥、冬季清园等关键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前,棉花有许多品种因早衰制约着产量的提高,如标杂A。要解决好这个难题,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施底肥。棉花早衰是后期脱肥的表现。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只有深施底肥。通过深翻把足量的肥料施入30cm以下,只有这样,当根扎到30cm处时,才不致于脱肥。二是重施磷肥。防  相似文献   

17.
最近,农林部邀请了山东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华北农业大学、中国农林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十七个单位,对于腐植酸类肥料的肥效和经济效果进行了座谈总结,写出了《三年来腐植酸类肥料肥效试验情况的报告》。试验表明,腐植酸类肥料只要质量保证,施用在有机质缺乏的瘠薄低产土壤和中等肥力土壤,以腐植酸铵为例,亩施量二百斤至三百斤,作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基肥或制成球肥深施,一般平均每斤腐肥增产粮食半斤左右,对油菜、蔬菜等其他作物也有增产效果。腐肥,可同农家肥料堆沤或直接施用;推广腐肥施用,可充分利用本地泥炭、褐煤、风化煤等资源,为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改良低产田,提高粮、油产量开辟了新的途径。为便于我省各地学习、推广、利用腐肥,我们把农林部转发的《三年来腐植酸类肥料肥效试验情况的报告》刊载这里,供参考。——编者  相似文献   

18.
水田机械秸秆深施的养分释放及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机械将稻秸秆深施于水田土层内,秸秆中的碳、氮、磷、钾养分释放比秸秆面施速率高,残留量少。深施可增加和活化土壤中的碳、氮、磷、钾养分,培肥地力,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盐池县土壤肥力现状,并提出了实行豆粮轮作、草田轮作、秸秆还田、种肥深施、连年培肥、有机与无机相结合6种土壤培肥技术的方法与效果,以期起到以肥调水、提高农作物产量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丽  尹斌  韩成卫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62-3763,3781
用静态箱法对冬小麦不同基肥施用方式(表施、深施)和不同施用量下的土壤NO排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肥料在土壤中的位置对NO排放通量的影响非常显著。表施处理明显促进NO的排放,表施处理平均比深施处理NO排放量高2.2倍。高肥处理总的NO排放量也明显高于低肥处理。由此可知肥料深施和减少用量都能显著降低NO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