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通过分析全国两系杂交稻繁殖制种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海南的气候特点,提出了建设海南两系杂交水稻繁殖制种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存在问题及其建议。  相似文献   

2.
湘南双季稻区气候特点与两系杂交稻秋季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湘南地区的气候特点与两系杂交稻制种季别的关系,认为湘南双季稻区两系杂交稻制种以发展秋制为宜。秋制中不育系育性转换敏感期安排以8月上旬为最佳,抽穗扬花授粉期可安排在8月16日~9月5日之间,以8月下旬为优。对两系杂交稻秋季制种主要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2015,(6):18-20
为了对江苏盐城发展两系杂交稻制种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笔者利用该地区最近46 a历史气象数据,借助"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与时段选择决策支持系统",分析了江苏省盐城市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象风险,提出了应对策略。分析表明,江苏盐城两系杂交稻制种不育系育性敏感始期安排在7月25日为最佳,不育起点温度高于23℃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在该地区制种风险较大。提出了合理控制盐城地区两系杂交稻制种面积、选用低不育起点温度的两用核不育系制种、重视不育系核心种子生产、科学安排制种时段、建立有效的种业保险模式的对策,以规避制种风险。  相似文献   

4.
湘双季稻区气候特点与两系杂产稻秋季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湘南地区的气候特点与两系杂交稻制种季别的关系,认为湘南双季稻区两系杂交稻制种以发展和制为宜,秋制不育系育性转换敏感期安排以8月上旬为最佳抽穗扬花授粉可安排在8月16日-9月5日之间,以8月下旬为优,对两系杂交稻秋季制种主要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2017,(2):32-37
针对四川两系杂交稻就地制种技术难题,以Y58S/F1599在仁寿制种为例,研究、验证和应用基于气象决策方案的两系杂交稻制种技术。运用两系杂交稻制种气象决策方法,分析了仁寿最近32 a的气象数据。据此制定了Y58S/F1599在仁寿的最佳制种方案:育性敏感期安排在7月10日—8月5日,对应抽穗扬花期和种子成熟收获期分别为7月25日—8月16日和8月28日—9月4日。照此方案于2014和2015年开展两系制种技术验证和应用试验,均获成功,其中2015年Y58S的育性敏感期在7月13—27日,不育系完全败育,亲本花期相遇,理论制种产量为2.52±0.49 t/hm~2,经检验种子纯度等均达国标。这初步说明在四川应用气象决策方案开展两系杂交稻制种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同时,笔者提出了四川两系杂交稻制种的风险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6.
三系杂交稻制种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以灰飞虱为传媒的病毒性病害。随着杂交稻制种年代的增加,条纹叶枯病已成为三系杂交稻制种的主要病害之一。根据杂交稻制种生产的特点和灰飞虱的发生规律,通过适时、适法防治灰飞虱,可有效防治条纹叶枯病。  相似文献   

7.
培两优288是我省目前推广的主要两系优质杂交稻组合,但由于两系杂交稻不育系不育性只有在一定光温条件下才能完全表达,在制种上受到基地选择及季节安排的限制,较普遍的认识是我省以夏季制种为宜。但我省大部分地区为双季稻区,如果只能进行夏制,相应的限制了两系杂...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汝城县1994-2003年共制种两系杂交稻1 074 hm2,连续10 a获得优质稳产,最高单产达5.25 t/hm2.介绍了该县两系杂交稻的发展概况及优质稳产的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技术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高不下的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已经成为制约杂交稻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国内外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现状,总结机械化制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我国当前形势和耕作制度的特点,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了通过培育小粒型不育系,利用不育系与恢复系种子粒型(主要是粒厚)的显著差异,实现父母本混播混收、收获后机械分离获得杂交种子的全程机械化制种设想。提出了适合机械化制种的小粒不育系应具备的性状特征。按此设想,笔者团队选育出了综合性状优良的小粒型不育系卓201S、南3502S、展998S等,并配组了系列高产、优质的杂交稻组合卓两优581、卓两优141、南两优1998等,成功实现这些杂交稻的高效机械化制种。卓201S等小粒型不育系及其系列杂交组合的育成,是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品种选育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居高不下的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已经成为制约杂交稻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国内外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现状,总结机械化制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我国当前形势和耕作制度的特点,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了通过培育小粒型不育系,利用不育系与恢复系种子粒型(主要是粒厚)的显著差异,实现父母本混播混收、收获后机械分离获得杂交种子的全程机械化制种设想。提出了适合机械化制种的小粒不育系应具备的性状特征。按此设想,笔者团队选育出了综合性状优良的小粒型不育系卓201S、南3502S、展998S等,并配组了系列高产、优质的杂交稻组合卓两优581、卓两优141、南两优1998等,成功实现这些杂交稻的高效机械化制种。卓201S等小粒型不育系及其系列杂交组合的育成,是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品种选育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1.
1991年3月25-27日,全国两系杂交稻制种座谈会在湖北武汉市召开。由农业部种子总站付站长李梅森主持。参加会议的有京、津、辽、沪、浙、苏、粤、桂、滇、闽、湘、赣、川、鄂等14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及湖北省各地。市种子公司从事水稻种子工作的技术人员共40人。会议期间,代表们交流了两系杂交稻组合试验、示范情况,繁殖、制种工作的进展及其种子生产体系等问题,一致认为:两系杂交稻组合具有一定的增产优势,种子生产也取得了明显进展,繁殖制种与试验示范基本同步。 (一)已有一批两系杂交稻组合进入了生产试验、示范。1990.年全国两系杂交稻示范…  相似文献   

12.
根据近几年的两系制种实践,从技术角度总结了提高两系杂交稻种子质量的8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根据盐城市两系杂交稻制种实践,提高两系杂交稻种子质量要从产前、产中和产后3个方面做好工作,通过选用高纯度亲本、使用合格种源、严格隔离、安排安全的制种季节、确定合理的播差、严格去杂保纯、提高种子入库质量、加强种子检验和建立完善的质量档案等技术措施,实施质量规范化管理和全程质量监控,才能有效提高两系杂交稻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对两系杂交稻的选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介绍了两系不育系SE21S的不育特性、繁殖与制种性能等主要特征特性;综述了以SE21S为供体材料在新不育系选育研究及利用SE21S选育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的应用进展,展望了SE21S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2014,(5):24-26
介绍了两系杂交稻组合云光16号在云南省水富县低纬度高原梯田多年来的制种情况,对该组合高纯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福龙两优3381在海南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福龙两优3381的亲本特征特性及其在海南规模化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杂交稻繁殖制种人工辅助授粉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杂交稻繁殖制种人工辅助授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浪费花粉、花粉利用率低和费工费力。根据杂交稻三系的开花散粉规律,提出了抓住散粉高峰,因地制宜,绳竿兼用,集中连片统一指挥赶粉的人工辅助授粉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2014,(6):30-31
介绍了两系杂交稻新组合Y两优750的亲本特征特性及其在海南规模化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两系杂交稻制种是以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不育期间与恢复系配组,其操作技术与三系制种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不育系的差异。两系不育系是光(温)敏不育系,其育性除受自身遗传特性影响外,还受光温调节,存在育性的转换。因此两系杂交稻制种成败的关键是选择最适宜的抽穗扬花期,以保证不育系安全通过育性敏感期。1严格隔离,实行连片制种由于光(温)敏不育系具有自由配组的特点,与一般品种配组,只要不是籼粳杂交,所得杂种都具有正常结实能力,对F代杂种产量影响较小,但其性状则与原组合不同,仍属混杂种子,严重影响杂种群体的整…  相似文献   

20.
丰两优4号系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广占63S与丰恢4号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根据该组合亲本特征特性和射阳制种基地的气候特点,结合2006-2009年连续4 a大面积高产制种实践,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