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绵羊红细胞(SRBC)作为抗原,根据鸡对其产生抗体水平的高低,分为高抗体(HA)组和低抗体(LA)组鸡,然后以高温作为激源,研究其对两组鸡免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未受应激时,HA组和LA组鸡的淋巴细胞转化率无差异;LA组鸡白细胞总数明显比HA组鸡高(P<0.01);LA组鸡异嗜性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H/L)显著高于HA组鸡(P<0.05)。 2)急性热应激使HA组鸡淋巴细胞的转化受到抑制,但对LA组鸡无影响;慢性热应激使两组鸡的淋巴细胞转化率都下降,但对LA组鸡影响更明显。 3)慢性热应激对HA组鸡白细胞总数无影响,但使其H/L值明显升高;慢性热应激对LA组鸡的H/L值无明显影响,但却使其白细胞总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鉴于目前出现了多种亚型禽流感病毒共存的局面,研究多价流感疫苗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各表位的免疫学特性,结合分子生物学信息软件的模拟功能,以H 3、H 9亚型流感病毒的HA抗原表位、流感病毒的其他主要抗原(NP、NA、M)表位的基因为基础,再附以K ozak序列和适当的酶切位点,设计并合成大小为765 bp的复合多表位基因盒-Ep。i将Ep i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1neo中,构建DNA重组体pIR-Ep i;将H 7HA、Ep、iH 5HA基因以融合表达方式克隆到pIRES1neo中,构建了DNA重组体pIRE-H 57-Ep。i以上述构建的DNA重组体与鸡痘病毒重组株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接种后,检测体液与细胞免疫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流感病毒复合多表位DNA重组体pIRE-H 57-Ep、ipIRE-Ep i免疫组小鼠均能产生针对H 3亚型流感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抗体效价(1∶1 600~1∶6 400)低于灭活疫苗免疫组(1∶12 800),但均高于其他对照免疫组(P<0.01)。pIRE-H 57-Ep i免疫组抗H 5、H 7 HA抗体效价分别为1∶12 800和1∶6 400,均高于其他免疫组(P<0.05)。pIRE-Ep i免疫组抗H 5、H 7HA抗体效价(1∶200,1∶100)较低,与其他对照免疫组差异不显著。pIRE-H 57-Ep i与pIRE-Ep i免疫组抗H 9亚型A IV的HA抗体效价(1∶6 400,1∶3 200)明显高于其他免疫组(P<0.05)。与PBS对照组及空质粒pIRES1neo对照组比较,用所构建的重组体免疫的各试验组小鼠的T淋巴细胞亚类CD 4 和CD 8 的数量显著提高(P<0.05)。pIRE-H 57-Ep i与pIRE-Ep i试验组的CD 4 与CD 8 淋巴细胞的数量较灭活苗显著增多(P<0.05),而各重组体免疫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此外,所有组的CD 4 /CD 8 比值均稳定在1.5~2.0,表明无异常免疫应答出现。EL ISPOT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斑点数实验结果表明,pIRE-H 57-Ep、ipIRE-Ep i试验组的IFNγ-斑点数量(>70)比灭活苗(<40)显著增多(P<0.05),而各重组体免疫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说明,所构建的DNA重组体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最终获得能同时预防多种亚型流感病毒的多价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构建基于血凝素(hemagglutinin,HA)茎干部的流感通用疫苗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本研究以A/Puerto Rico/8/1934(H 1Nl)流感病毒为模板,扩增HA茎干部区域主要蛋白HA2(HA的344~566 aa)和完整茎干部HA-stem(缺失53 aa~276 aa的HA),与真核表达载体pCAGGS连接获得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至HEK-293T细胞,利用RT-PCR及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其表达情况.将6~8周龄健康雌性BALB/c小鼠(Mus musculus)分为4组,即2个重组质粒组及pCAGGS质粒对照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对照组,分别于0和30 d免疫2次,在免疫当天(第0天)及免疫后第60天采集小鼠眼眶血,测定其HI抗体、细胞中和抗体和IFN-γ水平.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CAGGS-HA2和pCAGGS-HA-stem,且重组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后均能检测到目的蛋白及其mRNA.免疫后第60天pCAGGS-HA2和pCAGGS-HA-stem免疫组对A/Puerto Rico/8/1934(H1N1)病毒的HI抗体效价均为5 log2,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1∶27和1∶24.对异源病毒A/Chicken/Hebei/4/2008(H9N2)病毒的HI抗体效价分别为3 log2和6 log2,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1∶24和1∶22.pCAGGS-HA2和pCAGGS-HA-stem组1NF-γ含量分别为(2362.40+98.24) ng/L和(2497.06+ 120.44) ng/L.pCAGGS-HA2及pCAGGS-HA-stem诱导产生的抗体及INF-γ水平与免疫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pCAGGS-HA2和pCAGGS-HA-stem能够诱导对异源病毒的交叉反应,有望作为候选的流感通用疫苗.  相似文献   

4.
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和稳定性,,与机体抗病性和免疫应答密切相关,是家禽抗病育种研究中的优选标记基因.本研究采用PCR-RFLP法,分析170只良凤青脚麻鸡(Gallus gallus)MHC B-Lβ(MHC classⅡ)基因第2外显子Hin1 Ⅰ位点的多态性及其对鸡部分免疫性状(淋巴细胞活性,新城疫(ND)抗体浓度,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2(IL-12)含量)的影响,探讨MHC B-LβⅡ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及其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HC B-LβⅡ基因第2外显子经Hin1 Ⅰ酶切后检测到A、B两种等位基因和AA、AB、BB 3种基因型,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53和0.447,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35、0.636和0.129;AA、AB基因型个体淋巴细胞活性、新城疫抗体浓度、IFN-γ和IL-4含量高于BB基因型;IL-12含量在3种基因型间无明显差异.推测MHC B-LβⅡ基因第2外显子Hin1 Ⅰ位点多态性对鸡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可作为鸡抗病力性状的一个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HA基因密码子优化及不同表达载体对H5亚型禽流感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pCIHA5、pCAGGHA5 、pCIoptiHA5和 pCAGGoptiHA5分别以100 和10 μg剂量一次免疫3周龄SPF鸡,4周后分别用100 LD50的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HPAIV) A/Goose/GuangDong/1/96(H5N1)[GD/1/96(H5N1)]鼻腔途径进行攻击,观察发病与死亡情况,分别于攻毒后第3、5和7无采集喉头及泄殖腔拭子进行病毒分离、滴定检测排毒情况,同时检测免疫后、攻毒前及攻毒后血清HI抗体、AGP抗体的动态变化,对4种疫苗单次免疫的免疫保护效果进行比较评估。结果表明,100 μg剂量组中, pCAGGoptiHA5和pCAGGHA5 均可对免疫鸡形成100%完全保护(不发病、不致死和不排毒),pCIoptHA5(75%) 和pCIHA5(50%)仅可形成部分免疫保护;10 μg剂量免疫组中, pCAGGoptiHA5和pCAGGHA5 可对免疫鸡形成100%的保护(不发病和不致死),pCIoptiHA5可形成对免疫鸡的部分免疫保护(75%),而pCIHA5则基本不能形成免疫保护。结果表明,HA基因密码子的优化以及鸡β-actin启动子表达载体pCAGGS可显著提高H5亚型禽流感DNA疫苗诱导的保护性抗体免疫反应水平,增强免疫保护效果同时证明,通过密码子和载体的优化,可使H5亚型禽流感DNA疫苗有效免疫保护剂量降低至10 μg,其推广应用已具备充分的经济可行性。pCAGGoptiHA5作为免疫效果良好、成本低廉的优化DNA疫苗,有望成为预防H5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的高效、安全新型基因工程疫苗。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热应激对肉鸡的影响以及电解质添加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1 )热应激可显著降低肉仔鸡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2 )与高温对照组相比 ,在日粮中添加抗热应激添加剂的 1 4~ 3 1日龄肉鸡 ,其平均日增重提高了 6.43 % (P<0 .0 5 ) ;3 8~ 46日龄肉鸡 ,平均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分别提高了 2 7.5 4% (P<0 .0 5 )和 2 0 .1 9% (P<0 .0 5 ) ;但这种抗热应激添加剂对肉鸡采食量无显著效果。此外 ,热应激能显著地增加肉鸡腹脂率 ,而添加抗热应激添加剂能显著降低腹脂率。  相似文献   

7.
鸡白细胞介素-18(ChIL-18)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含有鸡白细胞介素-18(ChIL-18)基因的质粒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内进行诱导表达,经亲和层析法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CEF-VSV系统,检测其对SPF鸡脾淋巴细胞诱导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活性和其对病毒的抑制效果;用3H-TdR掺入法和MTT法分别检测其对T淋巴细胞诱导转化和NK细胞杀伤活性的作用。结果表明,经诱导表达出分子量44kD的目的蛋白(与GST融合表达),纯化后得到去除菌体蛋白的高纯度目的蛋白;该蛋白能够诱导脾细胞产生IFN-γ,当浓度为250ng/mL时诱导IFN-γ的活性最高,可达1×106U/mL;但该蛋白不能直接抑制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生长;能够刺激淋巴细胞显著增殖,浓度为250ng/mL时效果最佳;适当浓度的rChIL-18蛋白能促进NK细胞的杀伤活性,浓度为150ng/mL时,作用最强。利用原核表达的重组鸡白细胞介素-18蛋白与天然鸡IL-18蛋白一样具有较广泛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8.
黄芩苷(baicalin)具有清热镇静、抑菌抗炎等作用,通过不同浓度黄芩苷对热应激下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s)表达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的影响,探讨黄芩苷是否可以通过提高SCs的耐热性保护细胞,提高SCF与GDNF的表达。采用二步酶消化法分离犊牛(Bos taurus)睾丸组织获得SCs,4 h差速贴壁纯化,分别采用RT-PCR鉴定标志性基因GDNF和SCF的表达,福尔根染色鉴定细胞形态。选用第3代对数生长期的SCs,通过噻唑蓝(methyl thiazoletetrazolium,MTT)筛选黄芩苷安全使用浓度;设对照组(37℃)、42℃单纯热应激组和42℃热应激加黄芩苷(0.1,1,10和20μg/m L)组;用MTT检测细胞存活率,提取各组细胞总RNA和总蛋白,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 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GDNF和SCF m 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第3代原代细胞生长良好,RT-PCR检测可见GDNF和SCF m RNA表达,福尔根染色显示有卫星核小体存在,表明分离培养的细胞为SCs。对第3代SCs进行热应激处理,与对照组(37℃)比较,42℃单纯热应激组细胞存活率极显著(P<0.01)下降,GDNF和SCF m RNA(P<0.01)与蛋白(P<0.05)的表达也降低。与42℃单纯热应激组比较,用浓度为1μg/m L(P<0.05)和10μg/m L(P<0.01)黄芩苷作用细胞的存活率升高;浓度在0.1~20μg/m L黄芩苷作用的细胞,其GDNF和SCF m RNA的表达量均极显著(P<0.01)高于42℃单纯热应激组,而在黄芩苷浓度为1μg/m L时,SCF(P<0.01)和GDNF(P<0.05)蛋白表达量高于42℃单纯热应激组,并且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随着黄芩苷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果表明,黄芩苷能提高热应激下SCs的存活率以及GDNF和SCF的表达量。本实验从分子水平研究黄芩苷对SCs的抗热作用,为在实践中增强机体抗热休克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肉鸡热休克蛋白70 mRNA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适应性饲养到30日龄时的60只肉鸡进行热应激处理,通过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70,HSP70)mRNA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quantitativePCR,FQ-PCR)方法检测热应激处理肉鸡组织中HSP70mRNA含量。虽然受试鸡肝脏和心脏的HSP70mRNA水平在热应激6h时略低于对照组(P>0.05),但随持续性高温应激时间的延长,HSP70mRNA水平逐渐升高,热应激18h时应激肉鸡肝脏和心脏HSP70mRNA水平达最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选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APDH)作为内参照,体外转录的RNA和阳性质粒作为两种标准品。结果显示,实验所建立和优化的FQ-PCR反应体系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10.
体外培养的奶牛,绵羊和小鼠的附植前胚胎在热应激条件下能够合成热休克蛋白70以增强胚胎的耐热性保护其不受热损伤.而钙调蛋白(CaM)是细胞内最重要的Ca2+受体蛋白并参与细胞活动中重要基因的转录活动.本实验旨在研究CaM参与小鼠(Mus musculus)胚胎热应激诱导型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且明确CaM参与HSP70表达的具体途径.将发育至早期囊胚的胚胎分成空白对照(37℃)组、W7处理非热应激(37℃+W7)组、热应激(39℃)组和W7处理热应激(39℃+W7)组.提取总RNA并分别检测HSP70、CaM和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l) mRNA表达;提取胞浆蛋白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SP70、CaM和HSF1表达;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HSP70-CaM和HSP70-HSF1复合物.结果发现,W7能显著抑制39℃热应激1h小鼠胚胎HSP70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 W7对其他各组胚胎HSF1mRNA表达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能显著降低39℃热应激1h小鼠胚胎HSF1蛋白表达(P<0.05); 39℃热应激时,胚胎HSP70-CaM复合物增多,HSP70-HSF1复合物减少.本研究表明,小鼠胚胎受热应激时,CaM通过与HSP70竞争性结合,解离出HSF1,从而使HSP70大量表达.本研究揭示了CaM参与小鼠胚胎热激反应中HSP70表达的一种途径.可为研究胚胎耐热性以及热激信号转导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Eurasian Soil Science -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of the properties of urban soils of the city of Sibay located in the mining region of the Republic of Bashkortostan are presented. A specific...  相似文献   

12.
分析论述了青海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特点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青海省耕地资源进行研究的框架体系和思路,同时基于GIS/RS技术设计了相关的技术路线。最后依据所做设计对青海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做了初步分析,并进行了相关的对策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是一个集信息通信、数据交换、传感器技术与软件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探讨和分析了物联网的结构体系与发展中遇到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荔枝种子从果实中剥离出来后, 即使在室内条件下, 也极易失水干缩, 潮湿环境中又易发霉而腐烂。扫描电镜观察表明: 种皮上布满纹孔, 水分散失面积很大; 种脐部为疏松的海绵组织, 且营养丰富。据此, 生产上应对种子彻底清洗, 并保存于适当湿度的环境中, 以提高其发芽率。  相似文献   

15.
三门峡水库库岸坍塌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门峡水库自1960年9月蓄水运行以来,库岸坍塌现象频繁发生,平均每年塌岸0.5~0.7亿m3.指出了造成库岸坍塌的原因主要是地质环境的影响以及水力条件的变化;不同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和岩性特征,表现了不同的塌岸强度,其中黄土塬区为极强塌岸段,黄河Ⅱ级阶地为强烈塌岸段,黄河Ⅰ级阶地为中等强烈塌岸段;分析了引起库岸坍塌的主要水力条件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并且不同水力条件及其变化特征,对库岸坍塌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也不同;最后给出了防治库岸坍塌应采用标本兼治的原则,治标是指对塌岸进行必要的加固、支挡、衬砌等;治本就是根据引起塌岸的原因以及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塌岸特征和水力条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从根本上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塑料大棚内种植的食用仙人掌在土壤墒情较好时也有萎蔫现象发生,通过试验观测和对仙人掌生理习性的分析,发现阴雨过后天气突然放晴温度急剧上升易使仙人掌发生萎蔫现象,并提出了田间管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Eurasian Soil Science - Layers were step-by-step removed from macroaggregates (2–1 mm in diameter) of Protocalcic Chernozems via successive abrasion in a revolving rotator during 5, 10, 15,...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南方崩岗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淑光  蔡庆  邓岚 《水土保持通报》1993,13(2):43-46,49
  相似文献   

19.
Unity of mechanisms of water and wind erosion of soi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 equation for the threshold velocity of the water or wind flow at which erosion of a homogeneous model soil begins was derived on the basis of accepted and explicitly formulated suppositions and limitations and tested using experimental data.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echanisms and equations describing the lifting force of the soil-eroding water or wind flow and the interaggregate cohesion in a model homogeneous incoherent soil was confirmed. The limit for the decrease in the threshold flow velocity with decreasing size of the soil particles (aggregates) was theoretically substantiated. The first unified equation of the threshold velocity of the water or wind flow for a homogeneous model soil in dimensionless variables was derived and experimentally justified.  相似文献   

20.
大豆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生物学、微生物学和植物营养生理学的角度及诸多障碍因子等方面,综合评述和分析了国内外大豆连作研究的现状,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各种应对连作问题的策略和技术措施,提出大豆连作障碍研究仍有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