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为研究循环水养殖大黄鱼苗的适宜养殖密度、水质变化趋势与病害防控效果,开展了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大黄鱼苗培育试验。投苗规格1.82 g/尾,养殖密度分别为350尾/m~3、400尾/m~3和450尾/m~3,每个密度使用3个养殖桶进行平行对比试验,养殖周期180 d。结果表明:400尾/m~3为适宜密度,其养殖存活率、结束均重和尾日增重分别为83.6%、95.4 g和0.52 g,显著高于450尾/m~3密度组11.2%(该组对应值75.2%,下同)、27.5%(74.8 g)和28.1%(0.41 g)(P0.05);饵料系数1.28,显著低于450尾/m~3密度组22.9%(1.66)(P0.05);与350尾/m~3密度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期间,400尾/m~3密度组养殖水体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平均浓度分别为0.115 mg/L和0.037 mg/L,显著低于450尾/m~3密度组25.3%(0.154 mg/L)和41.0%(0.063 mg/L)(P0.05),与350尾/m~3密度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期间未爆发寄生虫病及细菌性疾病。研究表明: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培育大黄鱼苗,具有节水减排、养殖存活率高和生长良好的优点,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在饵料构成完全相同,培育水温在适宜范围,日常管理方法完全一致的前提下,不同温度变化和密度对细鳞鲑苗种培育成活率存在差异。结果显示:在水温每天趋于恒定,放养密度为上浮仔鱼至体长2~2.5cm鱼苗,密度3万尾/m~3水体,鱼苗体长2.5~3.5cm,密度1.5万尾/m~3水体,3.5cm以上移入水泥池进行培养,密度1 000尾/m~2时,苗种培育成活率最高可达80%。  相似文献   

3.
2015年5-6月,对陕西临潼地区异育银鲫"中科3号"苗种培育池塘水体的温度、pH、透明度、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培育期间池水温度变化范围24.7~28.3℃,均值为26.4℃;pH值变化范围为7.67~8.70,均值为8.06;透明度变化范围34.5~57.5cm,均值为40.9cm;溶解氧变化范围5.25~13.10mg/L,均值为8.81mg/L;氨氮含量变化范围0.432~0.993mg/L,均值为0.733mg/L;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范围0.063~0.110mg/L,均值为0.079mg/L。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溶解氧总体呈下降趋势,水温、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沼气废液肥水对水质指标的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匙吻鲟受精卵的孵化及仔幼鱼培育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匙吻鲟孵化率、成活率以及生长情况的统计 ,探讨水中溶氧、温度、pH值、饲养密度对匙吻鲟受精卵孵化和仔幼鱼培育的影响 ,初步得出了受精卵孵化和仔幼鱼培育的适宜条件 :温度 18~ 2 0℃、pH值为 7 0~ 8 0 ,匙吻鲟体长在 1~ 4cm时 ,适宜饲养密度为 80 0~ 10 0 0尾 /m3 ,4~ 6cm时 ,适宜密度为 4 0 0~ 5 0 0尾 /m3 。  相似文献   

5.
日本囊对虾亲虾人工繁育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1月18日~2004年6月18日期间,采用人工养殖的日本囊对虾,经过越冬培养和室外培育(性腺促熟、交尾),人工控制光线、饵料、温度和培育密度等手段,亲虾性腺均可发育成熟。在越冬培养中光线为500~800lx之间、温度为9~10℃、饵料为沙蚕及杂色蛤,亲虾培育密度为12~30尾/m^2,越冬实验结果,亲虾体重增长率为10.9%,存活率为93.2%。在室外培育中温度为13.6℃、养殖密度为1.3尾/m^2,饵料以蜾赢蜚、藻钩虾和低值贝类为主。实验结果,亲虾体重增长率为5.1%、存活率为90.5%、交尾率为100%。2004年6月24日~7月10日利用人工繁育的日本囊对虾亲虾进行苗种生产实验。实验结果,每尾亲虾产卵量为20~25万粒/尾、孵化率为82.96%、出苗率为62.8%。实验表明,人工繁育的日本囊对虾亲虾可用于正常的苗种生产。  相似文献   

6.
轮虫高密度循环水培育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虫是工厂化鱼类育苗、虾类育苗必不可少的生物开口饵料,轮虫的数量和质量往往是育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介绍了轮虫的高密度培养技术及营养强化技术,研究设计了一种轮虫高密度循环水培育装置,其设计指标为轮虫培育密度>5000个/mL,轮虫培育温度为20-38℃恒温可调,培育水氨氮含量<0.6mg/L。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陕西地区长丰鲢苗种的培育成活率,于2015年5月21日~6月17日,对渭南合阳地区长丰鲢夏花苗种培育池塘水环境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培育期间池水温度随着时间推移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变化范围23.7~29.4℃,均值为25.9℃;溶解氧的变化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范围为5.82~12.01mg/L,均值为8.77 mg/L;透明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变化范围19.5~40.5cm,均值为33.4cm;pH值的变化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范围为8.35~9.45,均值为8.93;亚硝酸盐含量呈上升趋势,变化范围0.074~0.189mg/L,均值为0.108mg/L;氨氮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变化范围0.082~1.159mg/L,均值为0.517mg/L。分析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池塘水环境指标受气温和追肥的影响呈现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别,各项水质指标在不同采样时间的监测值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于2005~2006年在天津市天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养殖基地,采用循环节水和池塘覆膜生态养殖技术,在覆膜试验区和土池对照区中进行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技术研究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2005年、2006年覆膜试验区的放养密度均为97.5万尾/hm~2,产量分别为13700kg/hm~2、16500kg/hm~2;土池对照区的放养密度分别为60万尾/hm~3、30万尾/hm~2,产量分别为7800kg/hm~2、5250kg/hm~2。覆膜试验区在虾类密度较大的情况下,水质一直良好,溶氧的平均值、最低值均高于土池对照区,平均水温比土池对照区高1℃~2℃,水质理化指标覆膜试验区与土池对照区没有显著差异,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分别为110.03mg/L、97.36mg/L,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分别为61.45mg/L、53.80mg/L;土池对照区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分别为48.20mg/L、43.16mg/L,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分别为36.48mg/L、57.34mg/L。池水流经循环系统处理后得到改善,整个养殖期间不需外部补水。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斑点叉尾鮰在宁夏地区人工繁育技术的适宜条件,针对宁夏地区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需求,分别开展了不同催产素配组及亲鱼人工配组的方法对斑点叉尾鮰催产率的影响、不同孵化温度对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及斑点叉尾鮰当年苗种培育试验。结果显示:水温23. 5℃条件下,使用催产药物可以使斑点叉尾鮰亲鱼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产卵,且使用组合药物的催产率优于单纯使用一种药物的催产率,但是催产效果不明显。人工辅助配组产卵与池塘自然产卵相比,人工辅助配组产卵可以提高亲鱼的产卵率;斑点叉尾鮰受精卵最适人工孵化温度为24℃~26℃;适宜产卵温度为23℃~27℃。鱼种培育试验表明:斑点叉尾鮰在宁夏地区一龄鱼种生长比较快,从乌仔到一龄鱼种培育阶段建议放养密度在37. 5万尾/hm~2~45万尾/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南美白对虾温室中间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温室对南美白对虾进行淡化中间培育 ,投放虾苗 1 0 4万尾 ,平均体长 1 0cm ,平均体重 1 4mg ,密度 32 4 3尾 /m2 ,初始盐度 5‰ ,培育水温 2 5~ 2 6℃ ,以活体淡水枝角类饵料为主 ,前后分别用丰年虫和颗粒料衔接 ,前 8d淡化将盐度降至 2‰ ,培育 1 5d :出苗平均体长 2 2cm ,平均体重 1 4 2mg ;增长 0 0 8cm/d ,增重 8mg/d ;共出虾苗 78万尾 ,成活率为 75 5 %。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长竹蛏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摄食、生理指标变化和能量收支变动规律,本文采用室内静水系统测定长竹蛏的摄食率、耗氧率、排泄率和同化率等指标;研究了温度、盐度和饵料密度对长竹蛏的能量收支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温度为23℃时,摄食能、呼吸能、生长能均达到最高值;2)在盐度为28时,用于生长的能量比例最大;3)饵料密度为10.0×104cell/m L时,生长能达到最高。研究建立了不同温度、盐度及饵料浓度下大竹蛏的能量收支方程。  相似文献   

12.
鱼安定(MS-222)对黄鳝麻醉效果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礼 《内陆水产》2007,32(9):25-26
以人工培育的黄鳝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鱼体大小、鱼安定(MS-222)的浓度对黄鳝麻醉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3℃~26℃水温条件下,鱼安定(MS-222)对不同大小的黄鳝麻醉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浓度的鱼安定(MS-222)对黄鳝的麻醉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鱼安定(MS-222)对亲鱼的适宜麻醉浓度范围是300mg/L~500mg/L,最适浓度为350mg/L。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40 d养殖实验,研究了4个养殖密度G0(250尾/m^3)、G1(500尾/m^3)、G2(1000尾/m^3)、G3(2000尾/m^3)对体重为0.08 g的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虾生长、抗氧化系统功能及水质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密度胁迫20 d时,G1、G2生长和成活率与G0差异不显著(P>0.05),G3显著低于G0(P<0.05);胁迫40 d时,G1生长和成活率显著低于G0(P<0.05),G2生长显著低于G0(P<0.05),G2成活率与G0差异极显著(P<0.01),G3生长和成活率均与G0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检测血淋巴、肝胰腺、鳃和肌肉组织中抗氧化系统指标发现,中国对虾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随密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 d时,4种酶的活性在G1和G2中显著高于G0(P<0.05);40 d时,则显著降低(P<0.05)。中国对虾中丙二醛(MDA)含量随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G3的MDA含量始终显著高于G0(P<0.05);G1、G2的MDA含量仅在40 d肝胰腺中显著高于G0(P<0.05),其他组织内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养殖密度对主要水质指标pH、DO、NO2-N、NO3-N、NH3-N和COD无显著影响(P>0.05),均在中国对虾生长的适宜范围内。本研究表明,密度胁迫显著影响中国对虾的生长及抗氧化能力,养殖20 d时的适宜密度为1000尾/m^3,40 d时的适宜密度为250尾/m^3。  相似文献   

14.
大黄鱼幼鱼对若干环境因子的适应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有实验装置的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以每批100尾大黄鱼幼鱼进行光照强度、水温、溶氧量、盐度等的单因子适应性实验以及对温度、溶解氧和盐度正交适应性实验。其结果是:全长29~44mm,平均全长为39mm的幼鱼.适光范围为520~5500lx,最适范围为780—1830lx;适宜温度为21.4~24.9℃,最适温度为22.4~24.9℃;适宜盐度为25.5~28.8,最适盐度为26.8~28.8;适宜溶氧量为4.70~5.38mg/L,最适溶氧量为4.76~5.15mg/L。全长为59~86mn,平均全长为75mm的幼鱼,适光范围为620~5500lx,最适光照强度为850~1820lx;适宜温度为22.3~25.0℃,最适温度为22.3~24.3℃;适宜盐度为26.5~28.5,最适盐度为26.7~27.8;适宜溶氧量为4.65~5.38mg/L,最适溶氧量为4.75~5.21mg/L。温度对幼鱼的影响极为显著,盐度和溶解氧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15.
冷水鱼循环水养殖中的低温氨氮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冷水鱼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中的氨氮累积问题,根据低温生物滤器及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氨氮的特点,设计了冷水鱼工厂化养殖氨氮处理系统并进行了试验。试验基于以臭氧氧化为主、低温生物处理为辅的处理工艺,试验鱼为虹鳟鱼,养殖密度为23 kg/m3,试验水体约为10 m3,试验周期为7 d。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冷水鱼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有关氨氮处理的水质指标要求,处理后的养殖池进水口的水质指标总氨氮≤0.18 mg/L,硝酸盐氮氮≤29.43 mg/L,亚硝酸盐氮氮≤0.1 mg/L;养殖水体氨氮浓度监测表明,臭氧在水中残留低于0.008 mg/L,符合养殖鱼类对水体臭氧浓度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将330日龄的大规格[平均体长(24.4±2.1) cm、平均体质量(93±5.3) g]、小规格[平均体长(18.2±1.1) cm、平均体质量(34±2.5) g]半滑舌鳎分别饲养在2个4 m^3水槽中;550日龄后,置于4个4 m^3水槽内培育,密度为15~30尾/m^2;900日龄后置于4个30 m^3水泥池内培育,密度为3~8尾/m^2。每2~3个月测量1次体长和体质量,研究不同规格半滑舌鳎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的生长。3年的养殖试验表明,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两个群体的生长差异变大,大、小规格群体的平均体长比值由1.3增至1.6,平均体质量比值由2.7增至5.3,大规格群体(全长51.3~66.4 cm)中95%以上为雌性;半滑舌鳎的快速生长期为698~1081日龄阶段,适宜生长水温为14.6~26.9℃。本试验结果将为半滑舌鳎的工厂化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一或混合使用鲤鱼脑垂体、LRH-A2和HCG的方法,对池塘人工养殖7年的斑hu亲鱼进行8批19组人工催产,收集鱼卵151990粒,催产率达100%;采用自然产卵或人工授精的方式获得受精卵106450粒,受精率58.2~82.5%,平均值达70%;孵出全长1.2~1.5cm鱼苗33808尾,孵化率8.2~58.1%,平均值为31.8%。使用丰年虫、水蚯蚓等鲜活动物性饵料投喂,经16~21天培育,在12个水泥池和12个水族箱中培育出3~5cm鱼种20365尾,成活率44.3%~87.6%,平均值为60.2%,取得了斑hu全人工繁殖的成功,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研究了养殖密度对2~5龄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摄食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龄大鲵适宜养殖密度为27尾/m2,该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9尾/m2组、18尾/m2组(P<0.05),且饵料系数最低;当养殖密度为17尾/m2时,3龄大鲵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大,饵料系数最低且与低密度5尾/m2组差异显著(P<0.05),确定3龄大鲵的适宜养殖密度为17尾/m2;4龄大鲵特定生长率的最大值出现在养殖密度为10尾/m2,显著高于16尾/m2组(P<0.05),且饵料系数最低,4龄大鲵的适宜养殖密度为10尾/m2;5龄大鲵的适宜养殖密度为5尾/m2,特定生长率与高密度组9尾/m2差异显著(P<0.05),饵料系数最低。大鲵适宜养殖密度与体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关系式为y=-0.016 4x+25.34(r2=0.839 9)。  相似文献   

19.
1 蓝鳃太阳鱼简介 蓝鳃太阳鱼原产于北美,个体较小,常见的多为50~150g/尾,大型约为2kg/尾;属广温、广盐性鱼类,能生存于1~40℃的淡水及半咸水环境中,自然越冬.最适生长温度26~31℃,pH值范围为6~9.5,最适宜7~8,耐低氧,可生存于溶氧1mg/L以上的水体环境中,最佳生长溶氧≥5mg/L以上.在我国...  相似文献   

20.
水柏年 《水产养殖》2005,26(1):8-13
通过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设计,在人工控制的水域环境条件下,以每批100尾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amei)虾苗进行虾苗对光照强度、水温、溶解氧含量和盐度单因子适应性实验,以及对温度和盐度、温度和溶解氧的双因子正交实验。经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虾苗有较强的趋光性,虾苗的适光范围为130~10601x;虾苗的耐温范围较广,适宜温度为17~23℃,最适温度为20~23℃;虾苗的耐盐范围较广,适盐值为15%0~35‰,最适值为24‰~26‰;耐受氧浓度一般不能低于4.5mg/L,最适溶解氧范围为6~6.5mg/L以上。在对双因子正交实验的数据方差分析时,发现温度对虾苗的影响极为显著,盐度和溶解氧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