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稻瘿蚊(Orseoliaoryzae(Wood-Madon)是江西赣南稻区1种重要水稻害虫,受害田一般减产10%~20%,严重田块基本无收。研究表明:田间稻瘿蚊标葱消长,一季稻早熟类型田呈单峰型,中、迟熟类型田均呈双峰型;二季晚稻也为双峰型。药剂防治适期为秧苗移栽结束后,即蚊卵盛孵期。药剂防治策略为轻发年不治秧田,挑治本田;中发年挑治秧田,普治本田;重发年秧田本田普遍治,重点治秧田,保大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烟蚜越冬情况及有翅蚜消长规律调查 ,结果表明 :陕南烟区烟蚜主要以无翅成若蚜在油菜上越冬 ,4月中旬开始出现迁移蚜向烟田迁飞 ,迁飞高峰期为 5月中旬。 4月中旬在翅蚜大量形成前 ,对烟蚜越冬主要寄主油菜实施统一防蚜 ,是控制烟草蚜虫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烟蚜迁飞高峰期的预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省渭北烟区烟蚜迁入烟田的高峰期为5月下旬,通过灰色联度分析,选择出3个预测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建立了两个预报方程,使中长期预测与短期预测相结合,预报结果的可靠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不同始病期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及不同时期施药对水稻纹枯病的控制效果,2018年在江苏沿江稻区,分别系统调查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始发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后进行病情消长动态分析,并分别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移栽后7 d施用8%噻呋·嘧菌酯(3 000 g/hm~2),病穴率达20%及破口期施用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ml/hm~2)。结果表明: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始发病发病高峰的病株率分别为83.56%、75.56%,病情指数分别为32.67、36.19,病害停止期病株率分别为44.00%、51.67%,病情指数分别为25.24、28.26,Logistic函数分析得出病株率盛发历期分别为17.85 d、12.30 d,病情指数盛发历期分别为14.13 d、12.96 d。移栽后7 d施药,发病高峰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2.69%和6.91,病害停止期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6.67%和4.02,Logistic函数分析得出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盛发历期分别为11.50 d和17.43 d,病害控制效果明显;病穴率达20%及破口期施药,发病高峰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44.59%和12.00,病害停止期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1.33%和3.78,Logistic函数分析得出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盛发历时分别为23.78 d和21.94 d,第1次药后对病害控制效果较差,需在破口期再次施药。可见,在相同年份与地域,始病期早迟对水稻纹枯病最终发生程度影响不大;发病前施用8%噻呋·嘧菌酯对病害控制效果优良,水稻纹枯病防治适期可提前。  相似文献   

6.
7.
研究不同杀虫剂在不同时期对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秋季麦播前进行土壤处理,防效不理想;在吸浆虫蛹期、羽化高峰期防治虽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但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发育进度,不适合指导群防群治;而小麦抽穗70%~80%时,正值吸浆虫产卵始盛期,此期防治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物候现象群众容易掌握,因此把小麦抽穗70%~80%作为吸浆虫的防治适期符合当前的生产现状。  相似文献   

8.
玉米螟对玉米的生长危害较大,直接影响玉米产量的提高,为探索玉米螟的最佳防治适期,分别在不同的花叶率进行了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田间有翅蚜虫类型及迁飞消长规律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城郊马铃薯田间有翅蚜虫的类型及迁飞消长规律研究表明:原州区马铃薯田黄皿诱蚜盘中诱到的蚜虫类型共有29个,受作物生育期、气温、降雨及田间环境的影响,其迁飞消长规律不同。气温15℃~28℃、作物生长进入成熟期时有翅蚜迁飞消长进入高峰期;低温多雨有翅蚜迁飞消长进入低峰期;田间环境不利于无翅蚜生长时,有翅蚜的数量相对无翅蚜增加并进行迁飞。有翅蚜迁飞消长活动受作物的生育期、气候因子、田间环境因素的多重调节。  相似文献   

10.
11.
烟草甲虫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烟草甲虫在柳州年发生世代为4~5代,年发生高峰期4次,幼虫越冬主要以5~6龄为主;防治方法主要有熏蒸药剂防治、常规药剂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江洲乡陇善村灾后重建规划借鉴传统山居模式经验,以水资源的垂直循环为纽带,因地制宜确定了"林在村上、村在林中、田在村下"的新农村景观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重建点的山地现状,制定了以多层台地式和绿色网络为骨架的山村布局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土方量,最大可能维系山地地形、地貌及生态过程的连续性与...  相似文献   

13.
稻瘿蚊是雷州半岛晚造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其田间种群消长及危害轻重除了与越冬虫源、气候环境、水稻栽培条件等因素有关外,受天敌的影响较大.防治上要树立保护天敌与防治稻瘿蚊并重的指导思想,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导,生物、物理措施为补充.化学防治除应施药拌种预防外,还要重点抓好晚造秧苗期和成虫高峰期的施药防治,拌种和喷施首选药剂为氯虫苯甲酰胺.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掌握烟株大田生育进程的外观形态及其对应的作物信息指标,采用单株栽培、信息化技术、人工调查、定叶位挂牌标记和图像影音处理等方法,对单株烤烟的大田生育期和每片有效叶的产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集图像按照每秒25帧的频率制作成延时摄影,可将烟株长达124 d的大田生育进程用5 min呈现;旺长期是各农艺性状快速生长的最主要时间段,株高、茎围和最大叶面积的生长进度达到或超过1/3,14片叶在此期间萌发,占大田期萌发叶片数的50%,而且全部最终成为有效叶;烟株18片有效叶对应的叶位为No.15—32,叶片干重从下往上呈现上升趋势,在No.28叶位达到峰值(17.64 g)后干重逐步下降;叶片收购价格变化趋势与重量变化基本一致,烟叶等级与叶位的对应关系为CF:No.18—24,BF:25—32,XF:No.15—17。采用“农用智能装置的拍照方法及拍照系统”信息化平台可实现对烟株大田生长发育的全程监控和动态呈现,通过后期图像处理,获得烟株物候期图像及对应农作物信息,为研究和优化烤烟大田生育进程及田间长相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龙山县水稻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2017年龙山县引进了珞优9348等15个杂交水稻新品种,以Y两优1号为对照开展水稻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鉴定评价其在该县种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筛选适合该县生态环境的水稻新品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技支撑。根据各品种整个生育期内各种经济性状的表现,通过现场观摩评议,结合室内考种结果 ,遴选出珞优9348、蓉稻415、川优8377、安优5819、中9优591、宜香2308、中1优188、锋优85、冈优916、田丰粳10等10个品种在该县作一季中稻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顺昌县烟田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属性指标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烟田土壤pH值偏低,有机质含量丰富,速效养分含量均在中等水平,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都较为丰富.生产上应重视施用适量石灰、白云石粉及碱性肥料,以调节土壤酸度;速效氮大于150 mg/kg的土壤应适当控制氮肥、重视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7.
油菜蚜虫种群消长和为害损失及药剂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观察、试验表明,太湖地区蚜虫的主要发生种类有萝卜蚜和桃赤蚜。主要为害期有:苗期和果荚期,苗期以萝卜蚜为主,果荚期则以桃赤蚜为主。控制苗期和果荚期蚜虫的为害是确保油菜不爱损失的关键。损失率测定表明,油菜后期遭受蚜虫危害乒,会引起千粒重的明显下降,最高达44.29%。试验还表明,乙早脒防治没菜蚜虫药效高,残效长,且对 菜安全。  相似文献   

18.
在麦田对瓢虫消长趋势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从3月上中旬瓢虫在麦田开始出现到麦收期间共有4次发生高峰,以第4次高峰数量最多,瓢虫分布受蚜虫影响,消长趋势与其食料-麦蚜呈正相关。化学药剂对其有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本文探究益生菌菌群对烟草促生长作用以及对烟草白粉病的防控作用。通过田间对比实验,测定烟草株高、叶面积、烟叶数量判断烟草的生长状况;通过测定烟草枯黄比例、病情指数、防控率作为指标判断益生菌菌群对烟草白粉病的防控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平均株高为76.69 cm高于对照组株高58.12 cm;实验组烟叶数量平均为19.5张高于空白对照组15.75张;实验组平均最大、最小叶面积分别为569.66 cm2、92.10 cm2,空白对照组平均最大最小叶面积分别为491.80 cm2、103.73 cm2,实验组平均最大叶面积显著大于空白对照组叶面积,最小叶面积小于空白对照组但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实验组病情指数为57.31低于对照组病情指数62.70,防治效果为9%,实验组枯黄比例为62.56%略高于空白对照组61.32%,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益生菌菌群对烟草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并对烟草白粉病有一定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几种抑芽剂对烤烟腋芽的控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对烤烟腋芽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抑芽剂,对奇净、芽畏、抑芽敏、除芽通等4种药剂的抑芽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烤烟腋芽均有一定的抑芽作用,以药后4周的效果最好,各药剂处理抑芽率均在70%以上;药后6周除芽通和抑芽敏的抑芽率分别达81.44%和78.96%,抑芽效果分别为78.26%和76.81%,优于人工抹杈和其他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