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香草兰白绢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香草兰白绢病的症状,病原菌的形态、培养性状和寄主范围,将该菌鉴定为齐整小菌核菌(Sclerotiumrolfsii sacc)。菌核净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有效浓度等于或大于100μg/mL可抑制病菌生长;苗期病害防治,有效浓度为500μg/mL,防治效果达89.7%。  相似文献   

2.
在亚热带地区采用光周期处理诱导热带种果蔗开花,并与野生蔗割手密及斑茅蔗进行种间杂交。获得并入选的杂种后代98/25、98/26-1、98/26-2经叶片酯酶同工酶和综合农艺性状分析,初步认定是杂交种;而且各具有可利用的优良性状:98/25生物产量特高可作为高生物产量品种利用,98/26-1、98/26-2趋向于母本栽培型,特别是98/26-1田间锤度已接近母本,又兼具父本的有利基因,可作为优良新本。  相似文献   

3.
甘蔗种间杂交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亚热带地区采用光周期处理,诱导热带种果蔗开花,并与野生蔗割手密与斑茅蔗进行种间杂交,获得杂种后代98/25、98/26-1、98/26-2,经叶片酯酶同工酶和综合农艺性状表现分析,初步认定为杂交种。98/25可因其生物产量特高而作为高生物产量品种利用;98/26-1、98/26-2趋向于母本栽培型,特别是98/26-1田间锤度已接近母本,又兼具父本的有利基因,可作为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4.
植物远缘杂交是创造新物种和培育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关于黄麻长果种与圆果种,红麻与木槿属某些种的种间杂交,国内外已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我所于1978-1980年先后对黄麻属的长果种与圆果种,木槿的红麻与金钱吊芙蓉、玫瑰麻等的种间杂交进行了一些探索试验,目的是为选育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黄麻、红麻新品种,创造新的杂交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花粉蒙导作用,由花生属花生区组中具B染色体组的A.batizocoi和具A染色组的A.correntina人工合成了双二倍体。本文从双二倍体杂种的形态特征,育性、杂交亲和性等方面作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双二倍体的营养生长比其亲本和二倍体杂种更旺盛;不育二倍体杂种在染色体加倍形成双二倍体后育性得到恢复并能保持;二倍体杂种的减数分裂不规则。在后期Ⅰ出现落后染色体。双二倍体的染色体联会主要是20个二价体。双二倍体与栽培品种杂交亲和,其F_1代株型趋向栽培品种,减数分裂不规则,单价体较多,花粉育性较低,结荚很少。  相似文献   

6.
陈福寿  李美珍 《中国麻作》1983,(1):10-12,18
植物远缘杂交是创造新类型,培育新品种的途径之一。为创造和培育纤维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适应性广的红麻新品种,进行了红麻与木槿属的种间杂交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香草兰组培苗进行生根与移栽试验。结果表明:香草兰组培苗生根培养基MS+6-BA 0.1mg/L与NAA 0.1mg/L,生根率达100%。移栽基质为椰糠+细沙+苔藓(体积比1∶1∶1),移栽成活率达82%。无主根组培苗在NAA 500 mg/L激素中速沾10 s后移栽成活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8.
通过盆栽和大田小区试验测定3种拮抗菌M10、WZ254和WZ159发酵液对香草兰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发酵液对香草兰疫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中M10发酵液对香草兰疫病具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为70.49%、68.85%,与对照药剂25% 甲霜·霜霉威WP 1 000倍液在0.01水平上相比差异不显著。WZ254和WZ159则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9.
甜菜属种间杂交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甜菜属组间远缘种杂交困难的克服方法。观察到糖甜菜初级三体对B.corolliflora,B.Procumbens杂交的成功率为9%~41%,单体异附加系为12.5%~60%,说明远缘杂交中基因型构成有重要作用,三体及异附加系是良好的桥梁材料。发现B.vulgaris×B.patula→F_1,对前两个物种及B.Patellaris杂交成功率为20%~60%,说明它们不仅是良好的桥梁材料,而且所获三杂种材料可能具有重要的潜力。添加赤霉素、延迟及重复授粉只有辅助作用。生根素及受精胚珠培养是保证杂种存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栽培稻种间杂交改良云南粳稻品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引入非洲栽培稻的有利基因以丰富云南粳稻的遗传基础以达到培育高产、抗病、抗逆云南粳稻品种的目的,利用179个非洲栽培稻品种作母本与6个云南粳稻杂交,并用相应父本回交后形成F1、BC1F1、BC2F1、BC2F2群体,同时对滇粳优1号作轮回亲本的组合在BC2F1中每组合随机用5~10株回交至BC3F1。研究表明,F1及BC1F1的自交结实率为0,种间杂种不育是非洲栽培稻与亚洲栽培稻种间杂交最主要的生殖障碍;但回交至BC2F1自交结实率即达到7.9%, BC3F1的平均结实率为14.6%,在BC2F1选结实率在10%以上的植株自交1次,BC2F2的结实率即为42.8%,变幅15%~80%;表明杂种不育模式符合“单位点孢子体 配子体互作不育”。在BC2F2群体中,10.7%的组合的综合表现优于轮回亲本。大规模育种实践表明,通过两次回交,再自交2~3代,种间杂种不育的障碍基本可得到克服,并可引入非洲栽培稻的有利基因。  相似文献   

12.
选用野生大豆、栽培大豆按异黄酮含量不同(高、中、低)配制杂交组合,对33个组合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中亲优势为正向优势的组合为15个,占全部组合的45.5%。具有超高亲优势的组合为12个,其中高异黄硐含量母本组合5个,占全部正向超高亲优势的41.7%,说明高异黄酮亲本杂种优势明显。18个栽培与野生杂交组合中超高亲优势正向优势组合为11个,中亲优势正向优势组合为13个,说明栽培与野生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明显,但14个栽培×野生杂交组合F2优势降低,表现为自交衰退,因此获得高异黄酮的后代材料仍需进一步选择。  相似文献   

13.
辣椒属种间远缘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利用辣椒属种间杂交进行种质创制、传统遗传学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及遗传改良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辣椒属不同种间有性杂交成功的难易、障碍及机制;指出今后辣椒属种间杂交的三个研究方向:开发辣椒栽培种(Capsicum annuum L.)以外的种间有益基因;探索杂种获得的方法并提高其效率;加快杂种获得后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甜菜属(Beta Genus)种间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我们在甜菜属一些物种的种间杂交工作,涉及物种有栽培甜菜、沿海甜菜、叶用甜菜、白花甜菜、小碗状花甜菜、平匐甜菜等。杂交取得了成功,获得了各种有价值的材料,如带有白菜甜菜染色体的栽培甜菜单体附加系系列,具有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不同染色体组的各种异源多倍体(VVC,VVVC及VVCC)的无融合生殖材料,具有栽培甜菜、白花甜菜和平匐甜菜染色体组的三种间杂种(VCP),这些都为世界首创。通过对杂种后  相似文献   

15.
棉属种间杂交选育抗蚜虫新种质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陆地棉品种晋棉6号与野生种异常棉 (G.anomalum,2n=26)远缘杂交培育出了抗蚜虫新种质系TY23,可作为很好的亲本材料,进一步培育高产、优质抗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水稻种内基因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为进一步挖掘种间、属间及亚远缘物种的有利基因,维持栽培稻遗传多样性,实现水稻超高产、优质和多抗育种,本文综述了远缘杂交所涉及的分子机理及水稻远缘杂交育种的思路,概述了水稻种间和属间远缘基因资源的研究成果、远缘杂交障碍及克服途径、多种技术在水稻远缘杂交方面的发展概况等,为加快远缘物种基因资源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花生属种间杂种及其早期多倍体世代生理特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花生属异源多倍体进化过程中的生理特性遗传变化规律,以花生区组栽野种间杂种F1、早期多倍体世代(S0~S3)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植株叶片中的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抗病抗逆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杂种F1代各项生理指标都高于亲本,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染色体加倍后的S0~S1代植株叶片中的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F1代,S1~S3代各项生理指标伴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仍高于母本栽培种,说明染色体加倍后的多倍体植株可能具有更强的抗病、抗旱等抗逆和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棉花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缺少纤维优质和抗病品种等问题,利用海岛棉、陆地棉及野生棉进行棉属种间远缘杂交培育而成遗传基础丰富、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冀棉25。冀棉25是重要的棉花种质资源,它的育成克服了远缘杂交障碍,拓宽了品种遗传基础,作为亲本培育出24个具有不同特性的棉花品种,其中,纤维品质Ⅰ型品种1个,Ⅱ型品种4个,高抗枯萎病品种12个。启示育种工作者:远缘杂交是拓宽作物品种遗传基础的重要途径,品种遗传基础丰富,利用效率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研究优化了大麻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外源遗传物质的鉴定,为进一步分析大麻的基因组结构、特别是研究大麻的性别分化奠定基础。切口平移法生物素(Biotin)标记探针,探针与大麻染色体在80℃共变性6分钟,可以将亚麻基因组探针成功的与大麻染色体杂交,当标记基因组总DNA与封阻基因组总DNA的浓度比例为1:200时,能有效区分大麻与亚麻的基因组。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籼粳交育种效率,提出了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介导籼粳交的籼稻育种方法,其杂交模式为(IA/JB)F1/IR,即(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对细胞质雄性不育具有保持能力的粳稻品种)F1/具有恢复能力的籼稻品种或恢复系,全面探讨了该方法的技术细节,介绍了利用该方法选育籼型三系恢复系的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