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2002—2016年俄罗斯农产品进口数据,运用CMS模型对俄罗斯农产品进口贸易波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第一阶段俄罗斯农产品进口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增长效应和市场结构效应,即国际经济因素与俄罗斯农产品进口市场结构合理是主要原因;而在进口额快速下降的第二阶段,主要影响因素是产品引力效应和增长效应,俄罗斯"进口禁令"和世界需求萎缩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天然橡胶生产和消费大国,近几年国际天然橡胶价格波动加剧,已经严重影响到天然橡胶正常生产和使用。开展本研究有利于摸清国际天然橡胶价格波动规律,能为科学制定市场应对策略提供有益借鉴。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几年国际天然橡胶市场供需格局和价格波动情况,实证分析了供需差量对价格增量的反向影响关系,证实了天然橡胶市场价格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具有一致变动趋势;并采用协整分析和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得出石油价格变动是引起天然橡胶市场波动的原因之一。本文还描述了国际联盟及金融市场对国际天然橡胶市场波动的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可通过加强对市场及影响因素的监测、健全收储机制,完善期货市场、提升价格影响力,立足国内生产、适度发展进口,来平抑价格、化解风险,保证国内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选取CMS模型,采用2010—2017年海南省水产品生产及出口贸易数据,分析了海南省对美国出口水产品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海南省出口美国水产品受到竞争力效应影响较大,受结构效应的影响次之。鉴于此,海南省应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优化出口结构,树立国际品牌形象,从而增强水产品出口竞争力优势。  相似文献   

4.
天然橡胶价格波动会影响胶农生产积极性,对天然橡胶供给产生威胁。对我国天然橡胶价格波动进行预警,可有效指导胶农植胶割胶,预防价格波动对胶农造成严重损失,保障战略物资供给安全等。基于200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国天然橡胶期货价格数据,运用ARIMA模型对2022年4月的天然橡胶价格进行短期预测,通过黑色预警法计算天然橡胶价格波动率,对未来我国天然橡胶价格波动情况进行示警。结果显示,2022年4月天然橡胶预测价格为12861.58元/t,处于无警状态,价格较上月有所下降。最后根据结果提出了构建天然橡胶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监测预警系统;有效处理天然橡胶价格异常波动警情,制定详实预警方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HP滤波法测定1970~2010年间我国天然橡胶产量波动的周期,分析波动的周期性特征和成因,并分阶段研究了开割面积、单产波动与产量波动的关系,揭示了我国天然橡胶生产的波动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UN Comtrade数据,通过修正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研究了需求、结构和竞争力对中国与东盟纺织品输美波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纺织品整体,竞争力效应是导致中国及东盟纺织品出口波动的最重要因素,但近年来中国纺织品整体竞争劣势明显、东盟整体竞争力效应及特定纺织品竞争力效应均增强;增长效应和产品效应对中国及东盟纺织品出口增长的作用方向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特征,且产品效应对出口增长影响程度均较小。从分类产品来看,整体上增长效应对中国纺织原料、制成品输美增长的拉动作用弱于东盟,产品效应对中国中间制品、制成品输美增长的正向拉动作用强于东盟,竞争力效应对中国纺织原料、制成品输美增长的正向拉动作用强于东盟。  相似文献   

7.
8.
运用方差分解法研究1980-2009年间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印度、越南和中国6个主产国以及其余国家天然橡胶产量波动对全球总产量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主产国生产波动具有明显的区域独立性,并成为加剧全球总产量波动的主导因素;马来西亚、印尼、泰国产量波动的共振性逐渐加强,对全球总产量波动的总贡献率变化呈U型特征,其中马来西亚逐渐由平抑全球波动的重要力量变为放大器;其余国家逐渐成为平抑全球波动的主力.  相似文献   

9.
自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东盟已经成为继欧盟和美国之后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具有地理位置相近、自然资源禀赋互补、出口产品结构相似、进出口贸易互补等许多优点,这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但是,中国—东盟也呈现着出口商品趋同、主要出口对象相似等问题,其一定程度上制约彼此贸易往来。一方面,中国应利用好中东贸易区建设的有利契机,配合区内其他国家,制定好互利共赢的政策;另一方面,要警惕中国对外出口贸易中出现的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国的“假象”,在继续重视市场规模效应的同时,更加注重商品结构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分析了中国大豆进口不断增长的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对进口增速的贡献率.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大豆进口增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定性的因素分析,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通过CMS模型定量地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大豆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进而有的放矢的针对影响增长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关注 以改善大豆贸易现状.  相似文献   

11.
棉花作为全球重要的大宗农产品之一,其价格波动会影响到整个棉花的产业链,研究棉花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利用2008年1月至2020年8月中国棉花价格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了棉花支持政策、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棉花进口数量及进口到岸价等因素对中国棉花价格的影响;剖析了中国棉花价格与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关系;揭示了各影响因素变化对中国棉花价格波动造成的不同影响。最后,围绕中国棉花的绿色优质发展,提出了棉花补贴标准要施行属地化管理、合理规划棉花产业布局、加强科技攻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数据,分析了2001—2018年中国进口拉丁美洲农产品的贸易特征,利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探究了中国进口拉丁美洲农产品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测算了贸易效率。研究发现,中国从拉丁美洲进口农产品规模保持持续增长,进口来源国市场集中度进一步上升,主要进口产品为油料和肉类。中国和拉丁美洲的人均GDP和人口规模对农产品进口有显著正影响,而中国和拉丁美洲的距离和汇率对农产品进口有显著负影响;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拉丁美洲各国的商业自由度、贸易自由度和投资自由度能显著降低贸易非效率。中国与拉丁美洲地区总体平均贸易效率较低,2018年仅为0.339,未来中国进口拉丁美洲各国农产品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2001-2012年农产品贸易相关数据,从规模和结构角度定性分析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实证分析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波动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变动趋势.结果表明:结构效应是近年来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主导因素,竞争力效应和交叉效应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产生制约.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3—2019年中国蔬菜贸易数据,分析我国蔬菜出口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及进口国的SPS通报数量的变化,采用引力模型研究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进口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贸易地地理距离和SPS措施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的蔬菜出口贸易额与进口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呈正相关,我国与出口贸易地的地理距离和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蔬菜出口额呈负相关,与发达国家的SPS通报数量无显著相关性,其中地理距离对我国的蔬菜出口贸易影响最大。为促进我国蔬菜出口发达国家的贸易发展,应改善蔬菜的储运条件,及时了解进口国的SPS措施和相关规章制度变化,提前做好预案以便减少出口损失,不断开拓市场,加强我国蔬菜产业内国际双循环,促进蔬菜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利用ARCH类模型对1995年以来我国育肥猪配合饲料、肉鸡配合饲料和蛋鸡配合饲料等月度价格的波动性、非对称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 类饲料的价格均具有显著的异方差效应,其价格波动有显著的集簇性,在市场上不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2)饲料价格波动具有非对称性,其价格上涨信息所引发的波动比价格下降信息引发的波动更大。为平抑饲料价格波动影响,建议加强饲料市场监测预警,出台饲料价格补贴政策,积极推行畜禽产业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目前棉花价格受供需关系及国家政策宏观调控的影响,波动幅度较大.为此,利用2000—2019年的数据,从内部冲击与外部传导2个角度分别选取了棉花产量、棉花生产成本、美元汇率及棉花进口数量等变量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棉花价格的影响,判断各因素对我国棉花价格的冲击效应与贡献程度.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我国棉花价格与各...  相似文献   

17.
运用多元线性模型对海南农垦天然橡胶生产进行经济分析,揭示其产业发展状况,为海南省及热带地区的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日本作为中国主要的水产品出口市场之一,与中国水产品贸易往来频繁。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对1998~2009年中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贸易的波动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综合竞争力效应在中国对日本的水产品出口贸易中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促进作用,而市场需求的减少和特定竞争力水平低下阻碍了中国水产品的出口。为了进一步扩大出口,提出了提高水产品质量、增强水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开拓新兴市场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闫国庆  高聪  闫晗  温淯淋 《农业展望》2023,(12):108-114
为探索中国进口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波动的影响因素,扩大中国自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进口,本研究基于2012—2021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数据,运用修正的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从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和交叉效应3个方面对中国进口中东欧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CMS模型为评估中国进口中东欧国家农产品市场份额的变化、揭示中东欧国家在中国进口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变化提供了一个研究框架。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中国进口中东欧国家商品和服务结构的调整,审视了从中东欧国家进口的产品和服务类型的演变。结果显示:增长效应是影响中东欧国家对中国出口农产品的首要因素,表明中国农产品需求扩张是中国进口中东欧农产品增长的重要推力;中国进口中东国家农产品结构效应在逐步降低,综合竞争力效应则在稳步上升;中东欧的出口结构稳定性较强,但交叉效应呈现负相关关系,克服交叉效应的阻碍作用是应对中东欧对中国出口份额减少的有效方法。最后,从拓展市场增长点、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多边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1996—2012年间中国和澳大利亚畜产品贸易波动因素,在从贸易趋势、贸易互补性和贸易强度角度总结双边畜产品贸易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中国和澳大利亚畜产品贸易波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和澳大利亚畜产品贸易增长快速,并且双边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澳大利亚畜产品进口需求增长和中国畜产品竞争力提升是推动中国对澳大利亚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对出口额增长贡献率分别为68.99%和48.56%;澳大利亚对中国畜产品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是中国畜产品进口规模增长,对出口额增长贡献率达到128.22%,而澳大利亚畜产品整体竞争力下降阻碍了出口增长;在中国加入WTO前后不同时期,影响中国和澳大利亚畜产品贸易增长的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