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和安全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农作物生物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产业化步伐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在加快.在大量的转基因作物被推向市场的同时,人们对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感到担忧.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论述了世界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安全性问题的争论以及转基因作物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作物及其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理分布、物种、性状三方面概述了世界上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分布情况 ,分析了转基因作物的巨大商机和发展前景 ,评价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 ,包括食品安全性、生态安全性、转基因逃逸防御安全性、生物物种界定安全性等。认为对转基因作物进行安全性鉴定 ,并在有效监控下适当发展转基因作物而非放任或禁止才是较为负责任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与商品化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是转基因作物生产和推广的前提,全面了解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对于指导当前的转基因作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实施以来的数据为依据,全面分析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中使用的基因、改变的性状、转化方法和推广的面积等参数标准,试图阐明当前转基因发展的趋势和现状。同时还介绍了中国当前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的成果和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生产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规模也不断扩大,但转基因作物在商品化进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包括转基因作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转基因作物的潜在危险、安全性保障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推广,在关注转基因作物所带来的科学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社会公众也日益关注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安全性问题。目前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主要集中在生态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2个方面。就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保障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副产物75%以上用于动物饲料原料,因而,非常有必要开展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研究。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健康对动物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转基因作物对肠道的非预期效应研究是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的热点。介绍了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的特殊性与必要性,分析了饲料中转基因成分在体内的潜在消解和转移规律,综述了转基因作物对畜禽肠道形态结构和微生态平衡非预期效应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回顾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研究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转基因作物安全制约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转基因生物产业化进程。文章围绕转基因作物的食用安全性,阐述了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常用方法,综述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现状,展望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转基因作物的主要争论问题与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美国人吃不吃转基因食品、主食能不能吃转基因食品、吃转基因食品是否会被转基因、中国转基因水稻是否会掉进国外专利陷阱、转基因作物是否会危及我国粮食安全等问题的分析,阐明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及我国需要发展转基因作物产业的道理,同时对我国发展转基因作物产业的潜在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作物发展现状与生态安全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简述了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我国转基因作物发展成绩以及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基因工程技术已经在多种农作物中得到应用和发展,随着转基因作物的不断增多,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世人的关注,因此需要建立快速、有效的转基因检测技术。文章对转基因作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酶联免疫吸附法、蛋白质杂交印迹技术、PCR技术、基因芯片、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在转基因检测中的最新应用情况,同时介绍了其他新型检测技术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2.
印度是世界上第五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中推广转基因农作物较早且范围较广的国家。本文综述了印度转基因农食产品技术贸易措施体系,主要包括监管机构、法律法规、安全评估体系、监管机制等,并分析了其监管特点,以期为转基因监管政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转抗虫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抗虫基因作物在基因工程育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其生物安全问题又是目前国际社会和公众广泛关注的焦点。文中在简要概述转抗虫基因研究与发展的基础上,综述了转抗虫基因作物与食品的安全性和转抗虫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孟书燕 《农学学报》2015,5(5):89-93
简述了国内外转基因食品作物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并分析了转基因食品作物存在的优点和劣势,使人们对转基因食品有初步的了解。由于转基因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文章指出不仅要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分子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检测,而且要依据“实质等同”等原则,从营养学、毒理学和过敏性等方面对其进行严格的食用安全性评价,由此才能给消费者带来合格放心的转基因食品。同时严格的评估和监控也能促进中国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深刻的了解转基因大豆的食用安全性,介绍了国内外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和种植应用现状。从营养学、毒理学和过敏性三个方面归纳了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性研究现状,提出了应秉着科学的态度,以实验研究为手段,用数据说话,以转化体为安全评价试验的个案,以品系为安全证书申请的个案,对转基因生物进行系统的安全评价,建议进一步加强食用转基因大豆营养积累、引入基因对代谢激素分泌及其对过敏性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玉米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产品随着科学的发展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前已批准商品化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棉花、水稻、玉米等。玉米是世界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又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但虫害、草害、病害等严重威胁其产量和质量,转基因技术为玉米遗传改良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介绍了转基因玉米常用的转化方法,评析了抗虫、抗除草剂、抗病等转基因玉米应用的研究成果,并对转基因玉米的检测方法及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王国霞  杨玉珍  陈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106-8108,8111
为了解河南省转基因农作物种植情况及基层农民对转基因农作物的认知情况,对河南省13个地县的500户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作物品种的产量、种子价格、种子发芽率、粮食收购价格等几个因素是农民选择作物种子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河南省农作物品种中,主粮小麦、玉米品种中除饱受争议的"先玉335"外其他均不是转基因品种,大豆种子中也没有转基因品种,抗虫棉是典型的转基因品种;综合结果表明基层农民对转基因的科学认识相对缺乏,普遍认为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作物缺乏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8.
付远志  王清连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193-9194,9196
近20年来,转基因技术发展迅速,并逐渐形成强大的生物技术产业.随着转基因作物及产品的不断涌现,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成为公众关心的焦点.文中主要探讨了转基因作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2大方面产生的争议,以期使读者对转基因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核酸检测在农产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迫切需要一种快速、特异、灵敏的转基因作物检测方法。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对含有转基因产品及其制品中CP4-EPSPS基因进行检测,共设计5对引物来筛取最佳引物,并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温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采用20 μL体系在37 ℃恒温反应15 min即可对CP4-EPSPS基因进行快速检测。该方法检测转基因的灵敏度阈值为45拷贝,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为大规模筛查CP4-EPSPS基因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应用面积只占世界的1%,并且只是转Bt基因抗虫棉,这是由于我国的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估研究相对滞后所致。转基因作物中可能存在一些人类不曾食用过的基因,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应用能否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是安全性评估的两个方面。生态评估是估测转基因作物的花粉及种子扩散能否形成遗传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下降;转基因作物本身或近缘种能否成为超级杂草;以及对非目标生物的风险。评估新产品能否导致食品的致敏性,以及转基因作物花粉的致敏性是转基因产品对人与动物健康是否有害评估的重要方面。应深入开展安全性研究,尽快完善适合中国实际的评估程序和手段,使转基因安全性将不再是制约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