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场营造的成片杉木林,由于采用块整穴植方法造林,规格质量差,加之造后管理又未跟上,因此,从第三年后,杉木长势就一年不如一年,逐步形成了“小、黄、低”的“小老树”。 为了迅速改变杉木林面貌,促使迅速恢复长势,我场进行了改造杉木“小老树”的试验,取得了一些结果,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杉木“小老树”的概念与特征 杉木“小老树”是指那些在人工造林后,长时期处于成活不成林,成林不成材的低产、低值林分。如17年生的杉木“小老树”,平均高不及一米,平均每株地上部分干重仅0.22公斤,平均每年干物质积累量为0.013公斤;而正常生长的12年生杉木林,平均树高7.10米,胸径10.6厘米,平均每株地上部分干重达18.07公斤,年平均生长量为1.8公斤。相比之下可见“小老树”的产量之低。再从干物质产量的分配比例来看,构成用材树木的经济产量是指树干部分,“小老树”的经济产量只占其生物产量的2/5,叶子的干重却占1/2;而正常生长的12年生杉木林,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3/5强,叶子的干重仅占1/5。据研究,随着杉木年龄的增长,其树干的重量比例是逐渐加大,17年生的杉木林经济产量约占总生物产量的4/5左右。相比之下亦可见杉木“小老树”经济价值之低。  相似文献   

3.
小叶杨是我省雁北风沙区的主要造林树种。解放以来,广大贫下中农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植树造林运动,目前成林面积已达四百多万亩。起到了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和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的作用。但由于初植密度过大,经营管理不善以及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有很大一部分林木生长不良、枯梢,形成生产力很低的“小老树”。为了探索改造“小老树”的方法和途径,雁北地区落阵营林场于1964年开始进行试验研究,1967年秋大规模展开。主要方法有:间伐、中耕松土、蓄水保墒、修枝、灌水及引种试验。到现在为止,已有90%以上的林分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林木生长得比较好,部分已经成材。为总结“小老树”的改造经验,我们于1974年11~12月对一些改造方法的效果进行了调查。概况落阵营林场位于大同县东南部,地处  相似文献   

4.
采用比较分析法,以福建洋口8年生的一片杉木杂交试验林为参照物,确认因选地不当,导致遂昌引进洋口的21年生杉木无性系林分为小老树林。然后对遂昌杉木无性系试验林进行抽样,每系抽取3株样树,进行养分分析,将分析结果与福建南平同年大小的杉木人工林的养分吸收与利用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福建洋口林场引种的无性系,生长远远低于福建省8年生杉木杂交子代试验林,是地道的小老树;同为福建南平的杉木良种,并且三地试验林的气候条件基本相似,只有土壤环境和植被存在较大不同。遂昌杉木小老树形成的内在机制是土壤缺磷少氮,导致杉木生长差,同时生长势弱的杉木根系吸收与枝叶利用养分能力就差,这种恶性循环是遂昌杉木小老树形成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5.
杉木是中庸树种,在气候温暖,空气湿润和肥沃的沙质壤土上生长比较迅速,而在气温高、空气湿度小及干旱贫瘠的粘质土壤上生长不良.过去在造林时,有的地方选地不当,经营较粗放,至使部分形成"小老树"林,不能成林成材.为了摸索使小老树林返老还童,复其长势的改造办法,于七二、七  相似文献   

6.
我场地处太湖之滨山区。解放前,这里是一片荒山。七子山更是个山高、风大、土薄、石多的穷山秃岭。过去一直认为七子山茅草还长不好,哪能长杉木?1966年前,曾试用块状整地栽植了一小块杉木,后来大部分成了“小老树”。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们改块状整地为深沟条垦筑梯田的方法进行造林。经过连续几年苦战,共开挖土石十万多方,营造杉木林1110亩,目前,长势良好。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对杉木造林,有如下几点体会:1.水平梯带、宽面深沟整地.各地经验证明,整地是成林成材的基础。我场总结了前几年的经验教训,认识到带垦开大穴整地造杉,因整地较浅,穴底石块没有撬清,结果,杉木根系发育不良,栽植二、三年后,生长迟缓。后来,为了根除这一“后遗  相似文献   

7.
“小老树”有的地方又称为“蹲山猴”,主要是人们对树木生长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违背“适地适树”的原则,或造林前不整地,土壤板结,造林后又不抚育和保护,使林地杂草丛生,牲畜破坏,久而久之即形成了“小老树”。小老树的形态特征:高生长仃滞,树冠大,主侧枝不明显,病虫害多,幼龄树呈现老龄树状态,影响树木成材。通常采用的几点改造小老树的方法是:一、培土:在行内挑沟,沟宽、深各40厘米,将挖出的土培在树木根际,促使小老树复壮。二、平茬:杨树小老树在早春土壤解冻前进行平茬更新,使之萌发出新  相似文献   

8.
临泽县平川公社三大队林场、一九六七年建场。到一九八一年,造林保存面积达到5480亩,其中成林3200亩,幼林1880亩沙丘灌木400亩。对防风固沙调节小气候,解决本大队生产、生活用材、烧柴等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但在成林中,“小老树”面积达1400亩,占成林面积的43%,“小老树”的形成同二白杨具有适应性强,干形通直高大,生长迅速等特性和造林目的,是很不相称的,为了逐步摸清形成“小老树”的主导因子,以及在改造利用,促进生长发育,尽快成林成材,用于生产建设和群众生活用材等方面积累经验,提供科学依据。从一九七九年起,在三一大队林场选择立地条件一样,具有代表性的二白杨“小老树”标准地三块,采取综合措施,进行了改造试验。现将三年来的改造试验结果简述如下:一、试验区自然概况。三一大队林场位于临泽县黑河北岸,合黎山前山的干旱沙滩上。这里属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7℃一月平均气温-8.9℃七月平均气温21.8℃,极端最高气温39.1℃,极端最低气温-25.7℃,大于10℃以上的年积温3113度。年平均降水124.3毫米,变动在210.5—82.9毫米之间。年蒸发量2362毫米,相对湿度46%,年平均风速3.2米/秒,最大风速21米/秒。无霜期168天。试验区土壤为青沙土,PH 值8.69—9.2.全盐量0.001—0.028%。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极少(表一),天然植被有生长稀疏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对低质林“小老树”形成原因的研究,一直被许多林业工作者所关注。现阶段对低质林“小老树”成因的论证,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方面,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方法结合林木生长和土壤化验分析,对低质林“小老树”的成因进行定量定性综合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改造对策。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万全县林业局技术人员,遵照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狠批林彪、孔老二反动的“唯心论”、“天命论”,在县委领导下,同贫下中农一起,大搞科学实验,创造出用杨树优良品种嫁接改造小叶杨“小老树”的方法,成绩显著,已在全县普遍推广。该县过去多用小叶杨造林,生长缓慢,材质差,红心病十分严重,不少小叶杨幼林已成为“小老树”。他们五年来采用嫁接法改造小叶杨“小老树”,全县16个公社44个大队,共改造“小老树”24万株。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上。接活后,生长很快,干形直,树势旺盛。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辽宁省西北部风沙地区生长着很多成片的松杨混交林,大部分生长良好。这些混交林分的起源,多系改造杨树“小老树”加植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L.var.mongolica Litrin)后形成的。通过调查并对材料进行初步整理和分析,选出儿例撰成此文,供改造杨树“小老树”参考。1 调查地区概况  相似文献   

12.
属高寒干旱山区的甘肃省定西县华家岭,光、热、水资源严重不足.年平均气温3.4℃,年降水量仅467.4毫米,而年蒸发量则高达1212.4毫米.当地1971年在高海拔地段及梁峁、风口处栽植的杨树林带,生长不良,树冠旗状,侧枝丛生,树体未老先衰.从1987年开始,华家岭林业站对这些“小老树”居多的低产林进行改造.他们以适合当地生长的云杉为主要树种,兼营油松、落叶松、沙棘、柠条等乔、灌木.在具体改造方式上,一是按株择伐“小老树”,保留较好的中、小径木、间种云杉、沙棘、柠条,逐渐诱导成乔灌混交林;二是隔行择伐,形成针、阔、灌行间混交林.这样,多树种、多层次的混交林带相继取代了原来的“小老树”林带,为高寒干旱区改造低产林闯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3.
右玉县现有林114万亩,其中小老树面积占50%左右。为加速小老树改造,并避免大面积改造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县林业局和油坊国营林场于1984年从河北省万泉县引进改造小老树嫁接技术,进行不同品种(小黑扬、北京杨、群众杨、青杨)、不同嫁接方法(皮下接、劈接)、不同砧木年龄(5—28年)的推广试验,试验总面积385亩,三年来取得了投资少、见效快的良好效果。杨树嫁接法,就是将优种杨的种条嫁接到小叶杨截于后的树桩上。利用优种杨的生长优势与原有树木庞大的根系,使嫁接苗迅速生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使林分得到恢复。嫁接一般在春季树木开始萌动前进行,右玉地区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先将  相似文献   

14.
杉木大径材培育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 1 6年生较大密度杉木中龄林中培育杉木大径材 ,通过对采取不同的密度控制、土壤垦复、林分施肥试验后 6年林分的调查 ,结果表明 :低密度控制为首要关键 ,浅翻松土、追施化肥也能够有效促进林木生长 ,增加材积。  相似文献   

15.
在林业生产中经常有一些生长缓慢、长势极弱的人工林,人们习惯地把这种未老先衰,不能成林、成材的树木,比喻为“小老树”。“小老树”一般的形态特征是:植株矮小,生长迟滞、树干弯曲、分枝多、主干不明显,树冠平顶、早熟、提的结实,有枯梢、枯顶现象;萌条丛生,根系不发达,因此,对这些生产力极低,质量不良的“小老树”进行改造,就成为某些地区林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大同市从1972年以来,进行樟子松引种试验,通过不同立地布点试验,均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到目前为至,樟子松造林总面积达到1334hm^2。其生长如何,会不会形成新一代“小老树”?是该地区每一位林业工作关心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生长调查。  相似文献   

17.
闽南地区杉木“小老头林”改造中,采用杉木分别与建柏、马尾松、相思树混交。试验表明:混交林与未改造单纯林相比,材积分别增加59.3%、66.7%、65.5%。混交4年后高生长加快,年生长在1m以上。  相似文献   

18.
小叶杨“小老树”是上世纪中期营造的防风固沙防护林,经济效益很差。本文介绍的小叶杨萌芽更新技术就是对小叶杨“小老树”进行更新改造的营林新方法,对改造“小老树”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们大队位于娘娘山下,是个山多田少的丘陵地区。全大队十个生产队,两个林业队,359户, 1530人,耕地面积1965亩,山林面积6123亩。 我们大队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大办、办好粮食生产同时,积极响应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发扬大寨革命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穷办苦干,积极组织群众大打植树造林的人民战争。几年来,植树造林5498亩,其中杉木1792亩。我们发展杉木林,经过几次反复,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逐步摸索丘陵山区营造杉木林的客观规律。1974年,我们在省林科所的帮助下,在芦塘庵林业队成立了“三结合”的科研小组,对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不同的整地方式,不同的抚育管理措施情况下杉木生长情况和“小老树”改造等问题进行观察,现作如下汇报:  相似文献   

20.
闽南丘陵区避风、背阴的下坡和洼地适宜杉木生长。有效的速生措施是全面整地、大穴壮苗深载和集约经营。对选地不当形成的“小老树林”,可采取改良土壤、萌条更新和混交套种等措施恢复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