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示范斑点叉尾(鱼回)从鱼种至成鱼阶段生长性能,本试验在江西省吉安市通过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豆粕型成鱼饲料进行了养殖试验。试验在3口2.0亩的鱼池中进行,每亩放养斑点叉尾(鱼回)600尾和白鲢100尾。经187天饲养,斑点叉尾(鱼回)从52克/尾长至平均710克/尾。斑点叉尾(鱼回)和白鲢的平均毛产量分别为415千克/亩和72千克/亩,它们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7.6%和100%。斑点叉尾(鱼回)对该豆粕型全植物性蛋白饲料的平均饲料系数为1.31:1。养殖试验的平均净利润为人民币1154元/亩,平均投资回报率为41.2%。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池塘养殖技术和豆粕型饲料进行的本试验,展现了斑点叉尾(鱼回)生长快、主动摄食和饲料系数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江西省吉安市进行了斑点叉尾(鱼回)的示范养殖试验,旨在示范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豆粕型鱼苗和鱼种饲料养殖斑点叉尾(鱼回)鱼种的生产情况。试验在3口2亩大小的池塘内进行,放养密度为斑点叉尾(鱼回)鱼苗8000尾/亩(即120000尾/公顷),并搭配放养白鲢鱼苗1000尾/亩(或15000尾/公顷)。经109天饲养,斑点叉尾(鱼回)苗从平均1克/尾长至39克/尾。养殖的平均毛产量为斑点叉尾(鱼回)269千克/亩(4038千克/公顷)和白鲢50千克/亩(750千克/公顷)。斑点叉尾(鱼回)和鲢鱼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6.8%和6.4%。投喂豆粕型鱼苗和鱼种饲料,斑点叉尾(鱼回)的平均饲料转化率为0.96:1。养殖的平均净收入为人民币1646元/亩,平均经济回报率为62.3%。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豆粕型饲料和80:20池塘养殖技术,斑点叉尾(鱼回)展示了良好的生长、摄食和饲料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一面积为5.4亩的池塘中,主养斑点叉尾(鱼回),亩放养斑点叉尾(鱼回)冬片鱼种730尾,规格18.8克/尾,经270天养殖,取得亩产斑点叉尾(鱼回)成鱼420kg,规格650克/尾,成活率88.5%,亩产值8895元,亩效益4604.8元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1992—1994年利用1.93公顷池塘进行养殖大规格斑点叉尾(鱼回)鱼种对比试验。采取斑点叉尾(鱼回)夏花与鲢、鳙鱼混养,高密度二级轮养,科学配制饲料,改变其习性、人工驯化投饵,强化日常管理等措施,经过118—134天饲养,平均每公顷产鱼10140公斤,其中斑点叉尾(鱼回)7915公斤,个体达40克。成活率93%,饵料系数1.6,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用5口面积均为2亩的池塘进行德克萨斯选育品系斑点叉尾(鱼回)夏花至鱼种的培育,放养密度每亩6 000尾,饲养111~114d,斑点叉尾(鱼回)平均尾重从0.08g长至43.55g,饲料系数1.31,成活率85.1%,平均亩净收入1 721.64元,投资回报率53.9%,显示了良种斑点叉尾(鱼回)苗种良好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在低盐碱(盐度1.7,pH值约为7.72)水体养殖条件下,养殖密度(15 000、16 500、18 000尾/hm~2)和放养规格(0.3、0.5 kg)对斑点叉尾(鱼回)生长性能和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养殖密度的增加,斑点叉尾(鱼回)的饵料系数增大,产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收获规格和成活率则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放养密度为16 500尾/hm~2时,池塘评价产量最高,达18 156.21 kg/hm~2;平均毛利润也最高,达89 813.10元/hm~2。随着放养规格的增大,养殖产量、收获规格、成活率和饵料系数均呈现增大的趋势。其中,大规格鱼种平均产量和平均毛利润分别达20 272.80 kg/hm~2和90 531.82元/hm~2。在低盐碱(盐度1.7,pH值约为7.72)水体中斑点叉尾(鱼回)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分别为16 500尾/hm~2和0.5 kg/尾时,具有最大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斑点叉尾(鱼回)单项养殖比较经济效益下降,为调整海安地区特种水产养殖结构,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笔者于2006年实施斑点叉尾鲴、南美白对虾、太湖青虾混养轮茬高产高效技术研究项目,实施面积200亩,生产斑点叉尾(鱼回)156.7t(平均亩产量783.5kg)、南美白对虾53t、太湖青虾18.2t,实现销售收入512.2万元,利润179万元(平均亩产值25610元、亩利润8950元).  相似文献   

8.
在一面积为 5.4亩的池塘中 ,主养斑点叉尾 ,亩放养斑点叉尾冬片鱼种 730尾 ,规格 18.8克 /尾 ,经 2 70天养殖 ,取得亩产斑点叉尾成鱼 4 2 0kg ,规格 650克 /尾 ,成活率 88.5% ,亩产值8895元 ,亩效益 4 60 4 .8元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初,我国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鱼回)进行养殖研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在南方池塘、网箱等养殖中已形成规模,但在北方寒地养殖报道较少,尚未得到推广。为探索在北方寒地养殖斑点叉尾(鱼回)的可行性,1997年6月14日我们从湖北省武汉引进斑点叉尾(鱼回)乌仔1万尾进行池塘试验养殖,取得成功。最大个体尾重3.2kg,最小个体尾重1.21kg,平均尾重约1.8kg,育成商品鱼5 000余公斤,现将这几年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斑点叉尾(鱼回),又名美国鲶,鱼肉质优良、适温范围广、食性杂、生长快、产量高、病害少、易饲养。2006年我县及周边市县大多数养殖户池塘养殖成鱼每667m~2产量达500~600kg,获利达2000元左右。去冬今春20~30尾/kg规格的(鱼回)鱼种市场价达到20~25元/kg,且供不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垦利县海洋与渔业局和永安镇人民政府在永安镇一村共同实施了“斑点叉尾鮰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技术”试验项目。4月3日放养鱼种,10月28日测产验收,13340m2池塘共计产鱼10117kg,其中斑点叉尾鮰7160kg、平均规格0.50kg/尾,鲢鱼2957kg,规格0.62kg/尾。每667m2产斑点叉尾鮰358kg  相似文献   

12.
斑点叉尾(鱼回)亦称沟鲶,属鲶形目(鱼回)科鱼类,杂食性,喜群食,多栖息于水体底层,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杂食性名贵经济鱼类.其适温范围0~38℃,正常生长溶氧2 mg/L,最适3.5~7 mg/L,pH值5~8.5,盐度范围0.1%~8%,试验考虑到斑点叉尾(鱼回)耐低温,经济效益好的特性,开展了斑点叉尾(鱼回)高密度流水养殖,首创了新疆地区斑点叉尾(鱼回)高密度流水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3.
2005~2007年,我们在济宁市水产名优良种研究试验推广基地连续3年开展了斑点叉尾(鱼回)繁育工作,累计繁育优质(鱼回)鱼苗20余万尾,总结出了适宜本地开展的规模化(鱼回)繁育技术,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鱼回)繁育技术的成功。现将2007年度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亲鱼的来源及选育1999年10月,从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引进美国斑点叉尾(鱼回)原种1万尾,平均尾重10 g,进行专池培育。2004年开始筛选个体较大、体质健壮、体形体色正常的成鱼作为亲鱼,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市场逐渐打开,斑点叉尾(鱼回)国内养殖面积稳步增加,(鱼回)鱼苗种需求旺盛。为了更好地满足(鱼回)鱼养殖需求,解决养殖生产中苗种短缺问题,2020年,江苏省(鱼回)鱼产业技术体系养殖与环境创新团队开展了斑点叉尾(鱼回)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选择与准备  相似文献   

15.
斑点叉尾(鱼回)是三大淡水出口创汇品种,万安县已建立3000亩网箱养殖原料供应基地.为满足出口产品质量要求,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需要首先解决优质大规格鱼种的供应问题,为此,2006年万安县在实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时着力开展了池塘80∶20培育大规格斑点叉尾(鱼回)鱼种技术示范,经过4个月的养殖,将体长3cm~4cm的鱼苗培育成体重达50g以上的大规格鱼种,且鱼种适应能力加强.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奉贤地区淡水池塘凡纳滨对虾和鱼类混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在上海市奉贤全区范围内推广鱼虾混养模式,对该区四团镇有代表性的14个对虾养殖户在凡纳滨对虾和鱼类养殖过程中混养鱼类品种、数量、放养时间和水质管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1)虾池内混养不同品种鱼类的养殖模式,对虾单产由高到低依次为C(对虾、青鱼、草鱼、鲢、鳙混养)B(对虾、斑点叉尾鮰混养)E(对虾、斑点叉尾鮰、鲢混养)A(对虾、鲢混养)D(对虾、青鱼、鲢混养),平均亩产(15亩=1 hm~2,下同)389.6 kg,与同年四团镇6 331亩单养虾塘平均亩产310.38 kg相比增加了79.22 kg。(2)3种规格斑点叉尾鮰(≤500、500~1 000、1 000 g/尾)与对虾混养,对虾单产为400~525 kg/亩,单位面积效益在12 000~15 000元/亩;≤500 g/尾的小规格斑点叉尾鮰组在养殖期间的净增体质量分别为其它两组的2.1倍和1.7倍,表明小规格斑点叉尾鮰在虾池中的生长速度较快。建议凡纳滨对虾池内混养的斑点叉尾鮰规格以500 g/尾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为扩大市场占有率,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提高斑点叉尾(鱼回)品质,降低网箱制造成本,2005年4月6日~10月18日,江西省峡江县水产局和峡江县(鱼回)鱼养殖协会在桐林乡峡里水库进行了无公害简易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鱼回)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斑点叉尾(鱼回)又称沟鲶、河鲶、美国(鱼回),隶属鲶形目,鲶科。斑点叉尾(鱼回)个体大,含肉率高,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生长快,适温范围广,抗病力强,出肉率高等特点。我们于近年进行了斑点叉尾(鱼回)成鱼池塘高产养殖试验,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正>斑点叉尾(鱼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没有细刺,嫩滑爽口,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脂肪水平4.7%、蛋白质水平13.7%,是淡水鱼中的优质品种。推广斑点叉尾(鱼回)养殖可满足市场需求、保供民众的“鱼兜子”,推广斑点叉尾(鱼回)健康养殖技术,将斑点叉尾(鱼回)整个养殖生产过程规范化,有利于提高斑点叉尾(鱼回)的品质,质量安全水平,促进斑点叉尾(鱼回)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降低养殖生产对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金湖县银集镇团结村五组农民邓玉宝2001~2002年大胆尝试稻田养鳜试验,创出高效。在20亩稻田中放养鳜苗3600尾,年底收获1801.8千克,平均规格0.55千克/尾;收获稻谷6400千克,总产值72072元,获利32040元,亩平均收入1602元。现将其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