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秋华柳抗氧化酶系统对镉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了秋华柳在不同的镉(Cd)质量浓度梯度:0 mg/L(CK),2 mg/L(T1),10 mg/L(T2),20mg/L(T3),50mg/L(T4)下的氧化胁迫程度及其叶片抗氧化酶系统对Cd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秋华柳叶片MDA质量分数与Cd胁迫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胁迫12d后MDA质量分数极显著增加,表明植物生理功能早期出现暂时性修复后细胞膜损伤程度显著增加.2)不同质量浓度和时间的Cd胁迫下,植物抗氧化酶活性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不同酶活性存在不同的阈值.3)SOD和CAT酶活性随着Cd处理时间的延长和质量浓度的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相比始终保持着高活性状态;在氧化胁迫前期,APX酶具有较高的酶活性,在Cd解毒前期中起主要作用;随着Cd胁迫程度的增加,GR酶活性升高,与Cd胁迫质量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秋华柳叶片中POD酶活性与Cd处理质量浓度间无统计学意义.5)在耐受Cd的阈值内,秋华柳叶片抗氧化酶系统通过活性变化的协同作用,共同应对Cd胁迫.表明秋华柳抗氧化酶系统对Cd既具有解毒功能,也是Cd毒性的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2.
利用OS30P+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不同干旱胁迫持续天数的双季超级晚稻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以研究干旱胁迫对晚稻叶片PSⅡ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15 d对超级晚稻的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参数影响不显著;干旱胁迫20 d后,超级晚稻的DI_0/RC和ψ_O显著增加,φ_(PO)、RC/CS和VJ显著降低;干旱胁迫30 d后,超级晚稻的ABS/RC、TR_0/RC、DI_0/RC和VJ都显著增加,φ_(PO)、ψ_O和φ_(EO)显著降低。说明干旱胁迫处理20 d后开始显著影响超级晚稻的PSⅡ。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对双季超级晚稻PS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OS30P+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不同干旱胁迫持续天数的双季超级晚稻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以研究干旱胁迫对晚稻叶片PSⅡ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15 d对超级晚稻的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参数影响不显著;干旱胁迫20 d后,超级晚稻的DI_0/RC和ψ_O显著增加,φ_(PO)、RC/CS和VJ显著降低;干旱胁迫30 d后,超级晚稻的ABS/RC、TR_0/RC、DI_0/RC和VJ都显著增加,φ_(PO)、ψ_O和φ_(EO)显著降低。说明干旱胁迫处理20 d后开始显著影响超级晚稻的PSⅡ。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不同种源马尾松在磷胁迫下多项形态和生理指标的测定,利用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和鉴定了耐低磷种源.以广西桐棉(GT)、福建龙岩(FL)、福建武平(FW)、江西崇义(JC)、湖南汝城(HR)、四川眉山(SM)及贵州孟关(GM)等7个种源的马尾松幼苗进行盆栽试验,采用营养液培养,设置正常磷条件(KH_2PO_4 10 mg/L,对照)和低磷(2.0 mg/L)处理,测定株高、主根长、根质量、地上部鲜质量、根冠比、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丙二醛、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根系活力等15个形态生理指标,以各项指标的耐低磷系数作为耐低磷指标,通过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分析对其耐低磷进行评价.主成分分析将15个单项指标转换成4个综合指标;隶属函数法计算耐低磷能力D值为四川眉山(SM)最大;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根系活力、丙二醛质量分数和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与马尾松耐低磷性关系密切.综上,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分析能够有效用于马尾松耐低磷种质筛选,四川眉山种源较耐低磷,福建龙岩(FL)和福建武平(FW)属中等耐低磷类型,贵州孟关(GM)与江西崇义(JC),广西桐棉(GT)与湖南汝城(HR)属于较弱耐低磷类型.  相似文献   

5.
叶面施硒对水稻各生育期镉汞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通过水稻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亚硒酸钠(0.2,1.5,5.0mg/L),研究亚硒酸钠对水稻体内镉、汞积累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亚硒酸钠(1mg/L)能够明显提高籽粒中的硒的质量分数,对水稻各生育期各部位镉的质量分数以及迁移无影响,却能够明显降低成熟期籽粒汞的质量分数和次级迁移系数(STI).喷施质量浓度过高(5mg/L)会促进孕穗期、成熟期镉向茎叶和籽粒中的迁移,从而使茎叶和籽粒中镉的质量分数增加,但是对水稻各部位的汞的质量分数和迁移无影响.因此孕穗期和成熟期是硒影响水稻体内镉、汞积累的关键时期,喷施亚硒酸钠对水稻吸收和转运重金属的影响结果与喷施质量浓度以及金属阳离子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对三峡库区涪陵段两个毗邻集水域的汇水口径流进行了持续1年的高频(每日)采样监测,以对比分析稻田空间分布格局对径流氮素质量浓度和输出强度的影响.所选择的两个集水域稻田面积比例相近,但其中一个(记为A)的稻田分布零散,破碎度高,另一个(记为B)的稻田则连片分布在其末(底)端,破碎度低.结果表明两集水域不同作物生长季径流氮素的输出均以硝态氮为主(占总氮的60%~81%).对比两个集水域,A在全年和不同作物生长季的径流氮素平均质量浓度都相应地高于B.同样,集水域A的年径流量(1 431 m3/hm2)显著高于集水域B(840 m3/hm2),因而前者径流总氮的年输出通量(16.1kg/hm2)远大于后者(5.21kg/hm2).鉴于两个集水域的气候、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和农田耕作管理方式相同,单位土地面积的施肥量以及稻田面积比例也相近,只是稻田空间分布格局迥异,汇水口径流氮素的质量浓度和输出通量的差异显然是由于集水域末端连片分布的人工湿地—稻田比零散分布的稻田对集水域内的径流及随其迁移的氮素有更佳的拦截和净化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7.
以颠茄为试验材料,在盐胁迫下对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精胺(Spd)溶液,研究Spd对颠茄相关生理特性和叶片干物质中莨菪碱和东莨菪碱质量分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较低浓度(0.1mmol/L,0.3mmol/L)的Spd溶液,可使颠茄的抗盐能力增强,叶绿素质量分数上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质量分数降低,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降低,莨菪碱质量分数上升,并且经0.1mmol/L的Spd溶液处理的颠茄叶片东莨菪碱质量分数是对照组的3.44倍.因此,叶片喷施适宜浓度的Spd溶液能够有效缓解盐胁迫对颠茄的伤害,使植株恢复正常生长,提高颠茄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质量分数,这表明亚精胺能够增强颠茄的抗盐能力,提高其有效药用成分产量.  相似文献   

8.
利用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了不同生物炭用量(0、0.5%、1%、2%、5%、10%)处理下紫花苜蓿叶片的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并采用JIP-test方法分析和处理数据,旨在探明不同用量生物炭对苜蓿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处理能显著影响苜蓿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0.5%生物炭处理降低了苜蓿叶片J点的相对可变荧光强度(Vj)、OJIP曲线的初始斜率(Mo)和单位反应中心吸收、捕获、耗散、用于电子传递、传递到电子链末端的能量(ABS/RC、TRo/RC、DIo/RC、ETo/RC和REo/RC),提高了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Q-A下游的其它电子受体的概率(Ψo)、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和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参数(PIabs)。1%~10%生物炭处理下苜蓿叶片各项指标较对照变化较小。因此施加0.5%生物炭能降低苜蓿叶片有活性的反应中心的关闭程度,改善苜蓿叶片PSⅡ受体侧电子传递链性能,提高最大光化学效率,增强苜蓿叶片的光合性能;但随着用量的增加,生物炭对苜蓿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9.
采用叶绿素荧光仪研究残留在土壤中的氯吡嘧磺隆对红芸豆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荧光动力学曲线可以得出,在氯吡嘧磺隆胁迫下,红芸豆幼苗叶片荧光强度在J-P段显著下降,PSII中初级酮电子受体(QA)、次级醌电子受体(QB)和质体醌之间的电子传递受阻碍;荧光参数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用于还原QA的能量(t=0)(TR0/RC)、单位反应中心耗散掉的能量(t=0)(DI0/RC)、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t=0)(ET0/RC)升高,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ABS)和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值降低,表明0.005,0.008 mg/kg氯吡嘧磺隆均会对红芸豆幼苗的光合作用产生抑制。PIABS下降幅度高于Fv/Fm,表现更为灵敏,因此,PIABS更适宜作为反映红芸豆幼苗受到氯吡嘧磺隆胁迫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以生长均一且旺盛的半夏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外源添加物苯丙氨酸(Phe),天冬氨酸(Asp),硝普钠(SNP),乙酰水杨酸(ASA)单独或两两复合对半夏愈伤组织氮代谢关键酶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外源物均可有效提高氮代谢关键酶及PAL的活性、可溶性蛋白及总生物碱的含量,SNP尤其明显;复合添加外源物时,1mg/L ASA和150mg/L Asp复合加入时诱导氮代谢关键酶及PAL的活性升高且具有显著性,可溶性蛋白、总生物碱、鸟苷含量显著增加.50mg/L Phe+1mg/L ASA复合加入时腺苷含量比对照提高了128.6%.说明外源添加物能有效调控次生代谢过程中氮代谢相关酶的变化,从而影响半夏愈伤组织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3.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设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古代创造了麦草覆盖生产韭 黄及泥碗护苗等传统设施农业技术,至今仍然受到农民欢迎,在 甘肃省中部应用面积约5万多hm2。建国后,甘肃设施农业获得 了新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引进应用北京改良式 温室阶段,时间在20世纪50-60年代;第二个阶段为塑料拱棚 与地膜覆盖栽培阶段,时间在20世纪70-80年代:第三阶段为  相似文献   

16.
利用已构建的过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GEF7基因植株,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对比分析,对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的幼苗表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幼苗的根长比野生型对照明显增加;其子叶形态、数目和幼苗形态等方面均有异常表型,表明GEF7基因的功能与根的发育有关,并参与调控植物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比较黑豆不同部分馏油抗氧化性活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索氏提取黑豆馏油的最佳工艺,提取黑豆不同部分馏油;研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在样品浓度为1.0 mg/mL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83.9%、豆黄(黑豆去皮部分)馏油64.8%、豆皮馏油17.3%,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41.3%、豆黄馏油33.2%、豆皮馏油77.9%。[结论]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全豆馏油、豆黄馏油、豆皮馏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豆皮馏油、全豆馏油、豆黄馏油。  相似文献   

18.
应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包溶性抗原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纯化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抗原的最适条件为:选用萄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系统;洗脱液为03MPBS(pH72),床体积为10cm×165cm,上样体积为500HL;流速为12mL/h。纯化抗原可使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提高30%。  相似文献   

19.
结合河北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会情况 ,简析了影响玉米收获机械发展因素 ,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切花菊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切花菊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离体叶片进行50℃高温胁迫后,采用电导法、电阻抗图谱法测定电导率、电阻,并对大田栽培植株进行田间高温胁迫试验,比较品种间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电导法测得的50℃直接相对电导率、修正相对电导率和电阻抗图谱法测得的胞外电阻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但与田间高温胁迫法测定的热害指数不完全一致。电导法和电阻抗图谱法都可以作为测定切花菊耐热性的方法,但需要结合田间耐热性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