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对2008年采集的稻瘟病标样进行分离、鉴定。鉴定的100个单孢菌株中,优势种群为ZE群,优势生理小种为ZE1,其次是ZG1和ZA57。并用9个单基因系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致病性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2.
两套鉴别品种对云南稻瘟病菌株鉴别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日本鉴别品种和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以中国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为回交亲本选育的水稻近等基因品系的鉴别能力。【方法】应用云南省3个稻作区27个县(市)采集、分离的418个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单孢菌株,分析两套水稻鉴别品种的鉴别能力,两套材料各由9个携带不同主效抗稻瘟病基因的品种组成,一套为日本鉴别品种,另一套为2个日本鉴别品种和7个以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为背景的近等基因系(IRBL鉴别品系)组成。【结果】以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为回交亲本选育的IRBL鉴别品系有较高的鉴别能力。IRBL鉴别品系可鉴定出126个小种,而日本鉴别品种鉴定出的小种数仅为95个。【结论】使用遗传背景一致,主效抗病基因不同的鉴别品种是较为理想的,有较高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3.
2007~2009年福建省稻瘟病菌的生理小种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全国统一生理小种鉴别品种、CO39-NILs鉴别品种和LTH-NILs鉴别品种鉴定2007~2009年从福建省各地采集分离的223株单孢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和致病型组成.结果表明,223株稻瘟病菌被鉴定出20个生理小种,其中ZBl3为优势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为26.91%;CO39-NILs鉴别品种鉴定出18个致病型,其...  相似文献   

4.
水稻稻瘟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用全国统一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鉴定出的稻瘟病攻生理小种中,典型的籼型优势小种,如:ZA13、ZB13、ZC13和ZC15,同一小种不同菌株的致病力不同,当加入辅助品种参测,均可再划分为不同的致病类型(亚小种)。这一结果表明:传统的选用优势小种的代表性菌株来进行水稻品种抗瘟性鉴定的方法是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来自日本、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和中国的10个稻瘟病菌单基因鉴别品种,将59个湖南稻瘟病菌株分别划分为20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为H531.1、H511.1和H501.1,对抗性基因Pi–CO39、Pita、Pi3、Pi12、Pia具有致病性。各个稻区生理小种组成和优势小种存在差异,其中,湘东、湘中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多样性指数较高,优势小种的变化最为明显,说明这2个稻区的抗源基因正逐渐变得匮乏,甚至丧失。鉴别品种C101LAC(Pi1)和C101A51(Pi2)对59个湖南稻瘟病菌菌株抗性频率均为100.0%,说明这些抗性品种(基因)可作为湖南稻区稻瘟病的抗源材料(基因),Pi1、Pi2可直接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供体抗源基因。品种关东51(Pik)、C105TTP–4L23(Pi4–b)和C101PKT(Pita)在湖南各稻区的抗性水平表现存在差异,可以作为选择性抗源材料(基因)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构建适于目前江苏地区稻瘟病的水稻鉴别品种,区分不同菌株的毒力,该研究用江苏地区19个主要稻瘟病菌群的菌株,分别在水稻苗期和孕穗期以人工接种的方法,对水稻稻瘟病的中国鉴别品种(CRDS)、日本清泽单基因系鉴别品种(TMGLs)、中国农业科学院构建的丽江新团黑谷近等基因系鉴别品种(LTHNILs)和国际水稻研究所构建的C039系列近等基因系(C039 NILS)进行鉴定。病情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苗瘟与穗颈瘟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r=0.599,P0.01)。清泽单基因系和丽江新团黑谷近等基因系对各菌株的抗性差异都较明显,可作为较好的鉴别品种。江苏地区目前毒力较强的稻瘟病菌群是ZD1和ZF1生理小种,尤其是ZF1菌群,这4套稻瘟病鉴别品种对该小种的4个菌株均表现较高的感病率。根据目前江苏地区的水稻品种和稻瘟病菌群特征,将LTHNILs和TMGLs的爱知旭、K3、福锦、K59搭配使用,较适宜作为江苏地区的水稻稻瘟病鉴别品种。  相似文献   

7.
利用30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对重庆市242个稻瘟病菌株进行致病型研究,242个菌株可分为58个致病类型,其中致病型25、11和22属于优势致病型,这3个致病型的菌株数占参试菌株的43.0%;以相似度70%为界,可将30个单基因系划分成9个不同的抗病型,并依据各单基因系对58个致病型菌株的抗性反应,筛选出F80-1(Pi-k)、IRBL9-W( Pi-9)、IRBLz5-CA(H-z5)、F1281 (Pi-ta2)、IRBLzy-T( Pi-z1)、IRBLkh-K3( Pi-kh)、IRBLkp-K60(Pi-kP)、IRBLz-Fu( Pi-z)、IRBL12-M (Pi-12)等9个对重庆市稻瘟病菌具有较好鉴别力的单基因鉴别寄主.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对四川省东南部稻瘟病菌230个有效单孢菌株测定结果表明,病菌生理小种由4群17个小种组成,以28群小种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为70.2%。不同生态区及不同水稻品种间病菌生理小种组成有明显差异。同一水稻品种叶瘟和穗强。同一水稻品种不同叶片、不同病穗乃至同一叶片不同病斑间都可测出不同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近期稻瘟病菌生理分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全国统一的7种稻瘟病菌鉴别品种,把1997年采自全省26个县市的99个有效单孢分离菌划分为35个生理小种。与1987-1989年的测定结果比较,出现了16个新的生 理小种,分别是ZA1,ZA2,ZA9,ZA17,ZA33,ZA34,ZA49,ZA54;ZB16,ZB10;ZC8;ZD5,ZD6和ZF2,且多为强致病力的ZA群小种。过去的优势小种ZG1已被ZA1所取代。籼型种群小出现频率在本次测  相似文献   

10.
福建不同稻作类型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2-1994年应用我统一的7个鉴别品种,鉴定了1992年采集分离的早,中,晚稻作类型共226个有效单孢菌株,区分为7群34个生理小种,其中ZB群为优势小种群,ZB15为优势小中,鉴定结果表明,早,中,晚稻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存在着差异,早稻ZB15为优热势小种,中稻ZB1为优势小种,晚稻ZC15为优势小种。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稻瘟病重发区病菌群体致病性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中国鉴别品种和单基因品系,对湖北省稻瘟病(Magnaporthe oryzae)重发区病菌群体的毒性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稻瘟病菌群体具有较丰富的毒性类型。根据对中国鉴别品种的致病性反应,2006-2010年的单孢菌株可分成7群53个生理小种;根据对单基因品系的致病性反应,2009-2010年的菌株可分成72个致病类型。不同年份的稻瘟病菌群体在致病型组成上有差异,但在优势致病类型上没有明显的不同。湖北省稻瘟病重发区稻瘟菌群体对抗性基因Pi-kh的毒性频率较低,表明Pi-kh基因在湖北省水稻稻作区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2011~2014年江苏省稻瘟病菌种群动态及毒力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4年从江苏省五大水稻种植区采集1 219份水稻稻瘟病标样,分离得到634株单孢菌株,研究分析了江苏省稻瘟病菌种群动态及毒力变化情况。种群动态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稻瘟病菌共有5群19个生理小种,各水稻栽培区的种群分布差异较大,连云港、徐州和南通稻区,小种类群较为复杂,均出现了5群10个小种,南京、淮安和扬州地区稻瘟病菌种群组成相对简单,其中南京地区出现了4群5个小种,淮安和扬州地区,仅出现3群5个小种和3群4个小种;在分离得到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中,ZG1种群小种出现频率最高,为优势小种。毒力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稻瘟病菌对已知抗性基因Pi-k、Pi-ks、Pi-b和Pi-t的毒力频率较高,对Pi-ta、Pi-ta2、Pi-z和Pi-zt的毒力频率较低,说明Pi-ta、Pi-ta2等抗性基因在江苏省水稻育种上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Pi-k、Pi-ks等抗性基因已不适合在江苏省水稻抗病育种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湖南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组成,为培育水稻新品种及合理布局抗稻瘟病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014年分离自湖南桃江病圃丽江新团黑谷(LTH)上的120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室内离体针刺接种于24个已知抗瘟基因的水稻近等基因系(NILs)上,对供试菌株进行无毒基因鉴定。【结果】120个稻瘟病菌含有全部24个无毒基因,在24个无毒基因中,出现频率高于40.00%的有Avr-Pita和Avr-Pish;出现频率在30.00%~40.00%的无毒基因有Avr-Piz、Avr-Piz5、Avr-Pi3和Avr-Pi9;其余无毒基因出现频率均较低,特别是Avr-Piks、Avr-Pikp、Avr-Pib、Avr-Pi12和Avr-Pi11出现频率均低于10.00%。【结论】含抗性基因Pi-ta和Pi-sh的水稻品种可在湖南省推广利用;含抗性基因Pi-z、Pi-z5、 Pi-3和Pi-9的水稻品种在湖南推广时应慎重考虑;含抗性基因Pi-ks、Pi-kp、Pi-b、Pi-12和Pi-11的水稻品种不宜在湖南省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4.
李泌  王春台    杰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249-4251
[目的]扩大鄂西地区稻瘟病菌菌库,分析其群体结构.[方法]收集鄂西不同地区2011年间的感病稻秆,分离保存稻秆上的穗颈瘟病菌,通过RAPD、rep-Pot2-PCR、REMAP 3种标记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分子标记.[结果]从9个稻秆上共分离得到29个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相似性水平在75%时,2011年供试菌株可分为5个遗传宗谱,宗谱3(7个菌株)和4(19个菌株)为优势宗谱,其余3个为稀有宗谱.[结论] 2011年鄂西地区稻瘟病菌由5个遗传宗谱组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侵染广东稻区优质品种美香占2号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致病性及无毒基因变异特征,为美香占2号在不同稻区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9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对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利用8个稻瘟病菌已克隆无毒基因的功能性分子标记对2013-2018年不同年份、不同...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型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鉴定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无毒基因型,了解无毒基因在不同地区流行菌株中的分布情况,为品种布局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已经克隆且与稻瘟病菌致病性相关的6个无毒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选取辽宁省稻瘟病常发区的26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提取各菌株DNA样本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产物测序,对6个无毒基因PCR产物进行碱基和氨基酸序列的分析比较。对琼脂糖凝胶电泳未出条带的,设计不同引物进行验证性试验。【结果】在PCR产物电泳检测中,Avr1-CO39、Avr-pia和Avr-pii没有产物条带,对这3个无毒基因设计验证引物,其PCR产物电泳检测仍没有条带出现,其结果证明辽宁省各水稻主产区流行稻瘟病菌中多不携带Avr1-CO39、Avr-pia和Avr-pii;对于其他3个无毒基因 AvrPiz-t、Avr-pik和Avr-pita则有特异性扩增产物,说明这3个无毒基因在各稻区稻瘟病菌中以不同突变类型及不同频率出现。其中,与Pi2、Pi9和Piz-t对应的AvrPiz-t,分别在22个菌株的中被检测到,且有21个菌株的序列与其序列一致,说明该基因遗传相对稳定,也间接证明携带Pi2、Pi9和Piz-t 的水稻品种在辽宁地区的广谱抗性;与基因组序列不同的16号菌株,在DNA序列192 bp处发生一个单碱基C的缺失,从而导致移码突变,且碱基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至72位氨基酸时提前终止,而使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失去无毒基因的功能。与Pik、Pik-p、Pik-m和pik-s对应的Avr-pik,电泳检测结果表明各菌株均有特异性条带出现,经测序验证等位基因序列分为4种类型(B、D、F、G),其中12个菌株携带可为Pik或其等位基因Pik-m和pik-p所识别的D类型;9个菌株携带B类型,该等位基因曾被报道,但是否具有无毒基因的功能仍未验证;另有2个菌株携带F类型等位基因,该基因为首次发现,并分别出现在丹东和盘锦地区。其特点在于与D类型基因间存在143(A/G)的碱基差异,氨基酸序列翻译结果显示其为错义突变,即48(G/D);而其余3个菌株携带G类型等位基因,该基因亦属首次发现,且仅出现在抚顺新宾地区,碱基序列与D类型存在168(G/A)的差异,导致翻译提前终止,基因功能丧失。对于Avr-pita,26个菌株特异性扩增产物一致,但测序检测到5种等位基因类型,且均与Avr-pita有差异,碱基序列的变化多导致错义突变。这5种等位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之间差异由3个氨基酸位点的差异所致,分别为83(D/N)、192(Y/C)和207(K/R),3处突变均在基因结构域范围内,几种等位基因均已见报道。【结论】辽宁稻区流行稻瘟病菌中Avr-pik、AvrPiz-t和Avr-pita分布较为广泛,选育及推广携带相应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可减轻稻瘟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2008~2009年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8~2009年在中国黑龙江省各主要水稻产区采集稻瘟病标样,共分离得到356个单孢菌株。采用全国统一的7个鉴别寄主共鉴定出7群34个中国小种。其中ZA、ZC和ZB为黑龙江省稻区的主要优势小种群,其出现频率分别为34.83%,19.38%和16.57%。ZB1是优势小种,其出现频率为9.27%,其次是ZC1(5.62%),再次是ZA1(5.06%)、ZA33(5.06%)和ZA49(5.06%)。从总体上看,不同地区稻瘟病菌主要生理小种的类型及其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稻瘟病菌株生理小种的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菌研究是探索变异稻瘟病发生规律和确定防治策略的基础性工作,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2002~2003年测定了53个单孢菌株致病类型,测定出湖北省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为5群27个小种,生理小种群多为籼型小种群,其中以ZA群为主,并分析了各生理小种在地区、寄主品种上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9.
基于rep-Pot2-PCR指纹技术,对湖北省稻瘟病重发区病菌群体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稻瘟病菌群体具有较丰富的遗传结构,在73%的指纹相似性水平上可将204菌株划分成112个不同的单元型和14个遗传谱系:14个谱系中没有出现绝对的优势谱系:不同年份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存在差异,但未发生明显的演化.DNA指纹分析的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致病类型)之间呈复杂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湖北稻瘟病病菌种群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30个单基因系品种和中国7个鉴别品种对湖北195个稻瘟病(Magnaporthe oryzae)菌株进行致病型检测.以单基因系品种抗谱为参数,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79水平下参试菌株被划分为18个致病型菌群;Pi-9(t) (mv21)和Pi-z5 (my09)的抗谱分别为83.6%和71.8%,在湖北水稻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根据中国7个鉴别品种进行传统病菌种群划分,参试菌株被划分为7个菌群27个生理小种,其中ZE01和ZB15在本区域属优势小种,其次为ZG01和ZC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