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9-1996年对浙江黄岩本地早及其变株新本1号感染柑桔病毒类病害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优良品种已发现感染了衰退病,碎叶病,脉突病和裂皮病。这些病害一般为复合感染,裂皮病为隐病感染。衰退病和碎叶病发生相当普遍,脉突病发生率也比较高,裂皮病只在部分本地早植株上发生。  相似文献   

2.
鱼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打粉病又叫白鳞病、卵甲藻病,俗称白衣病。这两种病症状相似,病鱼体表黏液增多,皮肤和鳍上都出现小白点。流行于水温25℃左右,危害严重,常常不易区别,贻误了治疗时机,但这两种鱼病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奶牛蹄病病因复杂,临床上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理想。加强蹄病精准诊断,确保蹄病有针对性的高效治疗,提高牛只蹄病治疗效果,保障奶牛产业健康发展。本文针对不同病因,阐述了蹄病的诊断特征与治疗方法,为临床蹄病诊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瓜黑腥病是影响黄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大棚和温室黄瓜最易感病。叶片染病初期产生污绿色圆形斑点,几天后斑点破裂穿孔,孔的边缘不整齐并有黄色晕圈。瓜蔓和叶柄形成中间凹陷的疮痂状病斑,病斑上常生有黑色霉层。瓜条染病后,病部流出乳白色或淡黄色胶状物,后形成暗绿色凹陷病斑。病斑上也带有黑色霉层,感病瓜条生长缓慢畸形。  相似文献   

5.
水稻病毒病是一类严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病害,包括植原体及类似病原,全世界已知的水稻病毒病有16种。各种病毒病有其相应的地区分布,我国稻区分布的已知水稻病毒病有11种,即普通矮缩病、黄矮病、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黄萎病、簇矮病、草状矮化病、橙叶病、东格鲁病、锯齿叶矮缩病和疣矮病,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市。我县历史上曾以黄矮病、普矮病和簇矮病3种水稻病毒病发生最为普遍。2005—2008年,我县田间水稻病毒病以锯齿叶矮缩病危害为主:2009—2011年,我县田间水稻病毒病以黑条矮缩病为主。  相似文献   

6.
判断猪病是诊治病的前提,而如何判断猪病及掌握识别猪病要领,对及时、准确治疗病猪和预防、控制猪病的发生,减少损失,提高养猪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结合本人多年实践及同行提供诊治猪病临床经验,总结出“十看一摸”判断猪病方法,可供养猪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板栗干枯病又称栗树腐烂病、栗疫病,是栗树上的重要病害,被列为国内检疫对象。 危害症状:苗木和结果树都可受侵染。发病初期在病部表皮出现水渍状,褐色,边缘不规则病斑,后逐渐扩展,直至包围树干,并向下蔓延。病部组织有浓酒糟味,失水后树皮干缩纵裂,外观变灰白色或青灰色,病皮产生瘤状小突起,雨后涌出黄色卷须状孢子角,最后病皮干缩开裂。  相似文献   

8.
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烂病主要为害苹果树的主干和主枝,其他枝条和果实也可受害。主干、主枝受害后,病皮表面红褐色,水浸状;表皮下的皮层组织松软腐烂,红褐色,用手指按压病皮下陷,并可流出褐色汁液;病皮易从木质部剥离。病皮剥开后有较浓的酒糟味。发病后期,病部失水干缩,呈黑褐色,病斑硬化,边缘开裂,病皮表面形成许多小黑点,雨后或潮湿天气下,小黑点顶部冒出黄色卷曲的丝状物,是病菌孢子与胶状物质的混合物,通常称为孢子角。在较细小枝条上发病后,病斑扩散迅速,很快围绕枝干一周,导致枝条失水干枯,后期病枝上也出现许多黑色小点。  相似文献   

9.
康惠 《湖南农业》1996,(8):23-23
病毒性出血病及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统称为草鱼四大病,是草鱼的多发病,尤以病毒性出血病危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梨黑星病又名疮痂病、黑霉病、斑点病,是我国各梨区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此病经常流行,造成很大损失。病果品质下降,降低或完全丧失了商品价植。同时,病叶大量早落,使树势衰弱,甚至导致梨树生产濒于毁灭。  相似文献   

11.
一、症状区别 1.豇豆疫病症状主要为害茎蔓、叶和豆荚。茎蔓发病,多发生在节部,初呈水渍状,无明显边缘,病斑扩展绕茎1周后,病部缢缩,表皮变褐色,病茎以上叶片迅速萎蔫死亡。叶片发病,初生暗绿色水渍状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天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可蔓延至整个叶片,表面着生稀疏的白色霉状物,引起腐烂,天气干燥时,病斑变淡褐色,叶片干枯。豆荚发病,在豆荚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边缘不明显,后期病部软化,表面产生白霉。  相似文献   

12.
稻曲病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发生发展与气象环境密切关联。为怀化地区优质水稻生产季节安排和基地布局,以及我国西南地区东部其他区域的稻曲病时空气候风险特征分析提供参考,利用怀化地区6个县市2016—2020年的30组稻曲病最终病穗率及全市107个自动气象站2011—2021年气象资料,建立稻曲病病穗率气候模拟模型,分析怀化地区稻曲病时空气候风险特征。结果表明:怀化多数区域稻曲病平均病穗率低于5%,稻曲病气候风险低,总体为稻曲病不易发生区。孕穗-乳熟期R2020(日雨量)≥0.1 mm日数是影响其稻曲病病穗率的主要气象因子,且随海拔升高增多,进而使稻曲病病穗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表现为沅水及支流河谷平地地区的稻曲病气候风险相对较低,沅陵西北侧武陵山区和溆浦-中方-沅陵交界的雪峰山区稻曲病气候风险相对较高。从稻曲病病穗率的时间变化特征看,海拔400 m以下地区模拟病穗率呈明显的“V”字形变化,以7月中旬中期至7月下旬开始孕穗阶段的模拟病穗率相对较低;海拔400~600 m地区模拟病穗率呈一定的抛物线变化趋势,7月下旬开始孕穗阶段的模拟病穗率相对较低,8月上旬开始孕穗阶段的模拟病穗率相对...  相似文献   

13.
樱桃主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秀芹 《农技服务》2004,(12):28-29
穿孔病 穿孔病常见的有细菌性穿孔病、真菌性褐斑穿孔病。近几年各地有加重发生的趋势。穿孔病引起树体大量落叶,严重者导致枝梢枯死,产量降低,并影响花芽形成。  相似文献   

14.
蹄病为奶牛蹄的病理变化过程,包括蹄病和蹄变形。蹄变形指蹄的形状发生改变,蹄病指蹄已发生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蹄变形是蹄病的基础,临床表现出蹄病。  相似文献   

15.
穿孔病是桃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桃产区普遍发生,在日光温室桃栽培中也经常造成危害。穿孔病类主要包括细菌性穿孔病、真菌性霉斑穿孔病和真菌性褐斑穿孔病,这三种穿孔病如不及时防治,都会引起叶片穿孔脱落,甚至新梢枯死,从而严重削弱树势,并降低果品的产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16.
蚕病是养蚕的大敌,直接影响蚕茧的产量及质量。蚕病分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而以传染性蚕病危害更重。  相似文献   

17.
杨树腐烂病防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勇 《农村科技》2008,(8):29-29
主要发生于主干、大枝及分叉处。发病初期呈暗褐色水渍病斑,略肿胀,皮层组织腐烂变软,以手压之有水渗出,后失水下陷,有时病部树皮龟裂,甚至变为丝状,病斑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无固定形状,病斑在粗皮树种上表现不明显。后期在病斑上长出许多黑色小突起,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在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展速度很快,纵向扩展比横向扩展速度快。当病斑包围树干1周时,  相似文献   

18.
病状山药叶斑病常见的有煤斑病(赤斑病)、褐缘白斑病(斑点病)、灰褐斑病和褐轮斑病4种,其中以煤斑病发生较多。煤斑病最初在叶面初生赤褐色小斑,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无明显界限的病斑,大小约1~2厘米,有时汇合成大斑。褐缘白斑病的病斑穿透叶的表面,斑点较小,圆形或不规则形,周缘赤褐色,微凸,中部褐色,后转为灰褐色至灰白色。  相似文献   

19.
玉米链格孢菌叶枯病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症状 该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会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苞叶。初期病部呈褪绿色水渍状小圆斑点,逐渐扩展成椭圆形至近圆形、长条形的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至枯白色,边缘红褐色,病健部交界明显,病斑扩展不受叶脉限制,一般大小为6~13mm×4~8mm,有时长度超过20mm,宽度10-15mm。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两面长出黑色霉层,一些病斑中间破裂穿孔,严重时整株叶片布满病斑,呈撕裂状干枯坏死。  相似文献   

20.
三、蛙病敌害的防治 蛙类四季均有发病机会,因此要掌握它的主要规律,以达到防治的效果。1月~3月、10月~12月主要是蝌蚪水霉病、蛙红腿病;4月~6月各种寄生虫类病;7月~9月高温季节,因水质恶化,产生气体导致中毒病。 (一)病害 1.红腿病:由病毒引起,病蛙腹部及腿部肌肉呈点状出血,肌肉呈红色,活动迟钝,拒食。 防治方法:将病蛙捞起放在10%~15%的盐水中浸泡5分钟~10分钟,两天后可治愈,然后把病蛙移入另一池中,再用万分之一的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 2.肿腿病:因腿部受伤后被细菌感染而引起,病蛙腿部水肿呈瘤状,影响摄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