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山茶是湖北历史名茶,在清朝就享有盛名,20世纪80年代初被评为湖北省10个优质名茶之一。通过史志、家谱、碑刻、口述史等资料考究了洪山茶的成名、兴盛,以及近20年销声匿迹的历史,以期为洪山茶的复兴及当地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促进荆楚茶文化的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2.
邓大龙 《中国茶叶》2005,27(6):24-24
一、茶为国饮,源远流长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产茶、饮茶最早的国家,世界第一部茶叶著作<茶经>就是出自我国唐代陆羽之手.可以说,茶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3.
4.
蒙 族 爱饮奶茶,即用砖茶煮后滤渣,再掺入牛奶中煮沸,加盐后盛入铜壶,以供饮用。 回 族 爱饮“桂圆盖碗茶”,先在盖碗里放上一撮茯茶,一小块冰糖,几颗桂圆,然后泡上开水略闷片刻,茶味鲜美,香甜久久不散。 藏 族 喜爱“酥油茶”。把砖茶切开捣碎,加水煮后滤清茶汁,调入酥油和食盐,使茶汁和酥油充分混合成乳白色茶液。宾客来访时,全家恭候帐外问  相似文献   

5.
饮茶话茶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茶馆饮茶,一人为独饮能得神。“独携夫上小园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杯茶独酌,慰孤独,益神思,得茶之神韵。二人为对饮能得趣。寒夜与友同桌对饮,促膝相谈,“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得茶之趣。三人成品饮能得味。三口为品,三人同桌,各舒己见,可领略茶之味。四人以上为聚饮能得乐。多人聚集,以茶为友,举办茶宴、茶话会,一边品赏茶的香色味,一边畅谈工作、学习和生活,其乐无穷。茶馆,有的叫茶楼、茶坊、条居、茶屋、茶室、茶社、茶园、茶庄、茶肆、茶轩、茶苑,叫法不同但都是饮茶场所。现代的茶馆装饰古雅,自然质朴,不…  相似文献   

6.
(一 )南朝时饮茶典故中子鸾子尚兄弟颠倒陆羽《茶经·七之事》中的前目上有南北朝时南朝“新安王子鸾 ,鸾弟豫章王子尚”字样 ,后面的全文是 :“《宋录》 :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 ,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 ,子尚味之曰 :此甘露也 ,何言茶茗 ?”有人想把此典故人物说得通俗些 ,写成“新安人王子鸾、豫章人王子尚”兄弟如何赞美茶。文章加了个“人”字 ,便成姓王的了”。恰与笔者同姓 ,我知古之饮茶王氏 ,汉有王褒 ,南北朝时有王肃 ,未见还有这两位王姓饮茶名士 ,待查看他们的生平。检南朝·梁·沈约《宋书》 ,唐初李延寿《南史》 ,…  相似文献   

7.
蒙山茶话     
爱品茗饮茶的人,都知道“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一说.蜀中大大小小茶馆多张贴此联,以招徕茶客.蒙山,又名蒙顶山,在四川省名山、雅安境内,海拔一千四百五十米,山势巍峨,绝壑飞瀑,重云积雾,雨水丰沛,号称“西蜀漏天”,终年“雨雾蒙沫”,是天造地设的产茶宝地,被誉为“茶界圣山”.蒙山茶种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有位叫吴理真的禅师将七株“灵茗之种,植于蒙山五峰之间”,从而开启了蒙山茶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名茶与茶文化产业是相互关联的。随着产业文化化与文化产业化的交叉推进,以名茶为引擎的茶文化产业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深入分析名茶作为茶文化产业的优势与条件,明确名茶作为茶文化产业发展引擎和作用,对于发挥我国名茶资源以及名茶文化的双重优势,推动新型的茶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名茶与茶文化产业的关联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名茶与茶文化产业是相互关联的。随着产业文化化与文化产业化的交叉推进,以名茶为引擎的茶文化产业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深入分析名茶作为茶文化产业的优势与条件,明确名茶作为茶文化产业发展引擎和作用,以于发挥我国名茶资源以及名茶文化的双重优势。推动新型的茶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茶之西行     
本文以荷兰、英国、美国在茶文化方面有代表性的三个西方国家为主线,从各自的饮茶历史、饮茶方式、饮茶风俗等不同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西方茶文化的源流,茶对西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蒋瑾 《茶报》2004,(3):40-41
自居易(772—846),生于中唐后期,他一生为官,仕途并不得志,写完《琵琶行》,开始“吏隐”于庐山建草堂。晚年以诗、酒、禅、茶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他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家,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的诗,重视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辞句  相似文献   

12.
黄清芬  王瑾 《福建茶叶》2016,(3):343-344
茶不仅是一种饮品,也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中西方国家茶的起源不同,饮用方式不同,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经过历史的沉淀,中西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体系。但是,两者仍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本文主要探究了中西方茶文化各方面的差异,以促进中西方茶文化的互相理解和交流。此外,也为中国茶文化的自我定位提供依据,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13.
张平 《茶报》1999,(3):37-37
  相似文献   

14.
茶为国饮说     
刘枫 《茶报》2004,(4):3-3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种全球范围的对茶的重新认识,带来了中国茶的全新机遇。而提倡茶为国饮,让茶在服务人类健康、弘扬民族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也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何为“国饮”,就是要通过推广,让饮茶不仅成为中国的一种民族习俗,而且在国际上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15.
凯亚 《茶叶》2001,27(4):49-51
1 这次在上虞小住了数十天,一直心仪于白马湖之旅,却因忙于审稿的杂务,迟迟未能成行.临走之前的一个星期天下午,幸蒙当地茶场T君的陪同,终于才得以偿了宿愿. 白马湖最吸引我的,当然是那方被称为白马湖派的作家之故居群落,诸如丰子恺的小杨柳屋,夏丐尊的平屋小院,朱子清的湖畔书斋,弘一法师的晚晴山房.不过我这里述说的,则是丰子恺的小杨柳屋及其茶风—— 历过大半个世纪的沧桑岁月,尽管小杨柳屋的墙垣已然斑驳处处,却昔日风貌犹在.尤其叫我讶异的是,当年由丰氏手植的那棵小杨柳树,后来在长成巨树而倒去之后,于今竟在它的根处葆出新枝,但见其柔条缕缕拂出院墙之外,神话般地再现了昔日小杨柳树的风姿. 由小杨柳树而有小杨柳屋,而有小杨柳屋之茶,之画,之诗,之文.这些乍看起来,似乎必然如此发生,然而,小杨柳屋主人后来在其忆述文章中道出的实情却是这样的:说是其实“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因此给这屋取名‘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假如当时人们在湖边种荆棘,也许我会给屋取名为‘小荆棘屋',而专画荆棘,成为与荆棘有缘,亦未可知.天下事往往如此”,云尔.  相似文献   

16.
要说中国茶文化对西方一点影响也没有是不对的。在茶的流传过程中,很自然地流传了中国人饮茶的各种传说。据说世界著名的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Honore Balzad,1799.5.20—1850.8.18),曾得到一些珍贵的中国名茶,他说这茶是中国皇帝送给俄国沙皇,沙皇赏赐于驻法使节,这使节又转送于他。所以他格外珍惜,非挚友不能与之共享清福。每有好友到来,他总是非常认真地冲中上一杯中国茶,然后讲上美丽动听的中国故事,说这茶是最美丽的中国处女,在朝阳升起以前,如何唱着动人的歌,如何像舞蹈一般运用手足,  相似文献   

17.
18.
黄华涛 《茶叶》2004,30(4):239-239
法国如今是欧洲第四大饮茶国家,仅次于爱尔兰和英国,和德国差不多。二十多年前法国人饮茶不太普遍,年输入茶叶约八千吨。近一二十年来茶叶消费量逐年上升,目前年增长约3%,年进口达14000吨。人均消费约0.25公斤。当前法国人对茶的认同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茶,正在法国逐渐风行。  相似文献   

19.
在传承和发展茶文化的过程中,重大的事件和数据都会被纳入到历史档案中,为以后的茶文化发展提供依据。当代茶文化的相关经济贸易,也需要借助茶文化历史档案,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名茶宣传过程中,借助茶文化历史档案的优势,充分彰显名茶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能够提升名茶的品牌影响力以及知名度,使更多的人,通过名茶厚重的历史文化,而对茶叶产品产生兴趣,进而购买茶叶,本文针对茶文化历史档案对名茶宣传的作用进行几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余双 《茶报》2004,(3):31-31
2004年6月25日至27日,厦门举办中日韩茶文化交流会暨茶博会。主办单位有福建省农业厅、厦门市茶叶学会、厦门市会展业协会;联办单位有平和县、南靖县、诏安县人民政府,协办单位有千乡茶业有限公司、京明茶叶综合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单位是厦门今日展览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