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0 毫秒
1.
引言近年来,在长崎县的枇杷栽培地带,为了防寒、稳产,正在普及枇杷的大棚栽培。管理不善的大棚中,花穗多发生花腐状病斑,产量受到影响。根据泷元的报告,本病命名为花腐病,其病原菌为Botrytis sp.,其后的种名至今尚未研究。因此,笔者在长崎县大棚栽培的枇杷中调查了本病发生的实际情况,并从枇杷花瓣分离Botrytis sp.菌与各种葡萄孢属(Botrytis)菌进行比较研究,其中有从柑桔花瓣分离的柑桔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洋葱灰霉病菌(Botrytis  相似文献   

2.
以"大五星"枇杷为材料,调查了露地和大棚果实的生长发育动态,测试了2种栽培模式下的果实品质。结果表明:露地和大棚果实纵、横径生长曲线均呈单"S"型。大棚的果实比露地提早13 d左右成熟。通过品质测试分析得出,露地果实外观表现为近圆形,大棚果实表现为椭圆形;大棚果实的平均单果重比露地重8.7 g左右,可食率高1%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约1.5%,总糖含量高约0.8%,VC含量高约0.03μg/g,总酸含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是中国南方特产的常绿果树,果实成熟于水果淡季,果肉汁多味美,并具化痰润肺的功效。但其种子多而大,约占果实重量的1/3甚至更多,可食部分相对较少,从而影响了枇杷的食用价值与商品价值[1]。选育少核、小核和无核枇杷品种一直是枇杷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胚中途败育对果树栽培是一个优良特性,能获得无子果实[2]。每个枇杷果实均有5个心室,每心室各有2粒种子,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多数种子不同程度退化,最终发育成熟的种子多在3~4粒,且退化程度不等的胚,出苗植株明显存在遗传多样性,这为…  相似文献   

4.
枇杷大棚栽培是在塑料薄膜下 ,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它通过温、湿、气、光的调控催熟达到促使早熟的栽培目的。我们通过 1 997~ 2 0 0 2年 5年的大棚栽培试验研究 ,对大棚栽培环境要件的调控总结如下 :1 温度温度是植物发芽抽技、开花结果的基础条件。枇杷冬花夏果 ,开花至果实成熟 ,经过一个寒冷的冬天 ,利用塑膜温室效应 ,使枇杷在较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提早成熟1 .1 各生育期温度1 .1 .1 花期 :此期在盖膜至终花 ,白天温度 1 5~2 0℃ ,夜间 1 0℃左右 ,此期温度不宜过高。1 .1 .2 幼果期 :1~ 2月冬季 ,白天温度 7℃ ,夜间2~ 5℃ ,避…  相似文献   

5.
解放钟枇杷原产福建省莆田县,果实较大,果肉汁多味甜,特别适合鲜食和外销。目前福建省枇杷栽培以解放钟为主,莆田市常太镇解放钟尤负盛名。到 1999年,常太解放钟枇杷面积已达 4 800多 hm2,年产量1.1万t,出口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但解放钟枇杷采摘过早,果实含酸量较高,口感较差,降低了果实的质量;采摘过晚,落果严重,贮运性降低。至今,有关解放钟枇杷果实发育的研究报道较少,本试验拟对解放钟枇杷果实成熟过程中品质变化进行研究,为适时采收及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1998-1999年…  相似文献   

6.
正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太平乡是丽水市白沙枇杷的重要产区。智能大棚是设施栽培的一种新的方法。全乡采用智能大棚种植面积约有100hm~2,占全区栽培面积的66.7%。经多年实践,智能大棚的智能控制系统技术成熟,现将枇杷智能大棚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大棚管理技术要点1.1盖膜前准备为促使开花整齐,提高抗寒能力,应在10  相似文献   

7.
在浙江省台州市,早钟6号枇杷大棚设施栽培,果实成熟期比当地露地栽培提早55天左右,比福建莆田露地栽培提早45天左右;年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与当地和福建莆田露地栽培差异不大;果实品质与露地栽培大致相同,但大棚枇杷售价明显高于露地栽培,扣除成本,大棚设施栽培枇杷的每667m2收益为10630~15630元,明显高于当地和福建莆田露地栽培。初步认为,该项技术在浙江省台州市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高海群 《浙江柑橘》2008,25(1):37-38
白砂枇杷,果肉乳白色,细嫩易溶,汁多味甜似蜜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到13%~18%。因其极佳口感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但成熟期稍迟,一般在5月中旬开始成熟。为使其提早在“五一”之前上市,提高经济效益,2005年,在路桥区枇杷实验场,对1350m^2白砂枇杷实施了大棚栽培试验,收到较好的效果,果实成熟期比露地常规栽培提早了20d(天)左右,实现了在“五一”之前上市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防冻防寒措施对枇杷结果及其投入产出比的影响,为枇杷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黔星’枇杷为试材,比较防寒布、食品袋+网套、无纺布、遮阳布、防冻药物、钢架大棚、拱杆薄膜不同防冻措施下枇杷坐果率、有效穗、冻害情况、果实大小及产量,并测定果实品质主要指标。【结果】拱杆薄膜防冻处理下坐果率、有效穗数、单穗果量、单位面积产值及投入产出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防冻处理对果形指数没有显著的影响;防冻药物处理下平均单果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钢架大棚和拱杆薄膜处理下可溶性固形物及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防寒布处理下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遮阳布处理下可滴定酸含量最高;此外,拱杆骨架聚乙烯薄膜覆盖树冠对树体不同位置防冻效果较其他处理显著。【结论】与常规栽培相比,各防冻措施对枇杷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综合评价,拱杆聚乙烯薄膜覆盖树冠处理防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谈早熟枇杷果实的"紫斑病"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枇杷是解放后福建发展最快的果树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全省枇杷的栽培面积已达2.25万公顷,总产6.8万吨,分别比1949年(73.3公顷、0.025万吨)增加342.8倍和278倍.种植枇杷已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重要门路之一.  相似文献   

11.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是亚热带常绿果树,在年平均气温15℃以上,极端低温-5℃以上,年降水量1000 mm以上均适宜栽植培育.但对低温甚为敏感,当温度降至-6℃时,枇杷花将受冻,温度降至-3℃时幼果受冻.余杭塘栖枇杷久负盛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塘栖枇杷面积逐年萎缩,带来周边临近地区枇杷产业的发展,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花果常容易受冻,影响产量与品质.解决低温危害是海宁发展枇杷生产的首要难题.本文通过枇杷大棚栽培防冻害试验,总结枇杷大棚覆膜、肥料管理、温湿度管理和疏果与修剪等关键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研究大棚设施栽培对"宁海白"白沙枇杷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设施栽培提高了白沙枇杷抗寒性和着果率;果实转色和成熟比露地栽培提早10天。果实CCI值随果实转色而增加,与枇杷成熟度呈正相关。大棚栽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3.55%,比露地栽培果实增加5.61%;可溶性糖和总有机酸含量分别达到164.90和655.66mg/100g.FW,分别比露地增加20.91%和减少0.70%;糖酸比增加了19.05%,果实风味更加浓郁。  相似文献   

13.
以四川盆地枇杷产区大五星枇杷为试材,分析比较了3种常用枇杷果袋套袋处理对大五星枇杷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套袋处理均可降低枇杷果实锈果、裂果、日灼发生率,使果面颜色变淡,对汁液、质地等影响不明显;套袋能明显提升枇杷果实单果重、纵横径、维生素C含量及固酸比,降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其中,套棕色双层袋的枇杷果实单果重、纵横径、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等品质指标比套其他果袋的表现更佳,建议在四川盆地枇杷产区大五星枇杷栽培中加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别名芦桔、金丸,蔷薇科枇杷属,是耐寒性较强的亚热带果树。枇杷果实色美味佳,值春夏水果淡季之际成熟,为当令水果之佳品,栽培效益高,发展潜力大[1-4]。枇杷是福建省泉州市的重要果树,分布地域广,栽培面积大。据统计,2010年泉州市枇杷栽培  相似文献   

15.
白砂枇杷通过露地套袋、简易大棚、露地不套袋不疏果3种方法的栽培研究。表明简易大棚设施栽培果实的综合品质比露地套袋、露地不套袋的果实品质优良,成熟期早,效益极为显著。其次为露地套袋栽培。效益最差的为露地不套袋栽培。  相似文献   

16.
枇杷塑料大棚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州市洞庭东山白沙枇杷驰名中外 ,但成熟期短而集中 ,均在 6月上中旬 ,与浙江、福建枇杷产区相比 ,成熟期晚 2 0~ 5 0天 ,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为了调节“五一”市场供应 ,充分发挥白沙枇杷名牌效应 ,我们于 1997~ 2 0 0 0年进行了枇杷大棚栽培技术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试材 试验设在本中心 12年生枇杷园内 ,品种为白玉枇杷 ,株行距 3m× 4m ,南北向栽植。大棚采用钢架结构拱棚 ,棚高 3 6m ,宽 (跨度 ) 8m ,长 16m。塑料棚膜 1997~ 1999采用普通大棚膜 (上海产 ) ,1999~2 0 0 0年采用高保温无滴棚膜 (北京华质塑料公司产 )。…  相似文献   

17.
陈锦翠 《中国园艺文摘》2014,(3):38-39,42,48
通过白沙枇杷‘太平白’大棚设施栽培技术的试验与研究,结果表明,大棚内气温能够稳定在24.5~25.5℃之间,明显高于露地栽培,测定的120 d内,棚内比露地积温增加519.6℃,保温效果良好。棚内枇杷的花不会受冻,只有极小幼果受冻,而露地枇杷花和幼果都发生较严重的冻害。大棚枇杷的着果率比露天栽培明显提高,裂果率明显减少,发病率降低,每667 m^2产量增加250 kg,能提早上市1周以上,且果实品质好,售价高,每667 m^2增效达15 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8.
王利芬 《西南园艺》2004,32(6):14-15
白沙枇杷自古作珍品栽培,其皮薄、肉嫩、汁多味甜、富含各种营养成分,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我国白沙枇杷主产区苏州洞庭山地区,现栽培面积达400余公顷,年产量达150余吨,产品供不应求,但其优质果比例仅为30%左右,2004年优质果价格每千克30元,而劣质果(相对优质果而言)只有每千克6元左右。因此改善白沙枇杷果实品质,成为白沙枇杷产业化发展关键问题之一。本文试从优化白沙枇杷栽培技术方面来谈提高白沙枇杷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9.
淳安是浙江枇杷发展新区。2008年底全县枇杷面积达到560.8hnf,其中软条白沙栽培面积246hnf,占枇杷总面积的43.9%,软条白沙以肉质细嫩、汁多、味甜等优点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但是软条白沙枇杷着果率高,果实相对偏小,优质果率不高;若遇低温天气,花和幼果易受冻害:若果实成熟前高温或多雨,会出现果实日灼、萎蔫或裂果,造成枇杷商品性不高。为提高果品质量提高果园经济效益,2007-011年淳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相似文献   

20.
钱春  刘素君 《西南园艺》2005,33(5):49-49,51
枇杷属亚热带果树。在重庆地区.当枇杷初花开放时,正遇梅雨季节,加之枇杷花序绒毛特别浓密,雨水很容易积留在花序中。湿度过大造成枇杷花序灰霉病、花腐病爆发流行。而感病的花序形成的幼果防冻能力又大大降低。每年重庆地区枇杷生产因为花序腐烂和幼果受冻造成不小的损失.严重者整株无果.用大棚栽培枇杷,塑料棚膜的保护可避免花期雨水的影响.减少低温对幼果的冻害.并且可提早10~15d采收果实。鉴于此,我们从2002年秋开始研究大棚枇杷防雨防冻的栽培管理技术.现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