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消费者对无污染、环保、富营养茶叶产品需求的增加,发展生态茶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绿色农药在茶园中的应用为生态茶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茶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绿色农药以科技含量高、增产效果明显、无污染、环保、无公害为主要特点,在茶园中推广应用对生态茶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9年6月4日,四川省各市(州)和28个茶叶产业核心县(市、区)植保站站长来到全省绿色防控现场会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夹江县龙沱乡修文村茶园观摩学习,他们对该茶园安装杀虫灯、黄板,释放捕食螨,应用生物农药等技术防治病虫害的效果赞不绝口,特别是对该茶园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茶叶生产、加工发生了重大变化.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茶园管理机械化逐渐普及;茶叶加工和深加工越来越多样化,新产品大量涌现并向优质化、无污染、无公害方向发展,茶叶生产和加工在向企业化、产业化、规范化经营方向转变;茶叶行业为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不断进行农工贸、产学研的联合.  相似文献   

4.
有机茶是指在茶叶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茶树营养需求生产的茶叶。发展有机茶产业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有利恢复生态平衡,可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好口味、饮用安全的环保茶叶,有利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近年来,安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有机茶产业,按高标准规范有机茶园的建设,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推动茶业、企业健康可持续发碡,把茶业大县做成茶业强县。  相似文献   

5.
有机茶生产土壤管理和施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智娜 《福建农业》2006,(11):14-15
有机茶属纯天然无污染的茶叶,因此,生产有机茶的茶园选择、土壤管理和施肥对茶树的生长、茶叶的产量与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赖春银 《福建农业》2012,(12):22-2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茶叶无公害的要求日益强烈,无污染、无防腐剂和品质优良的无公害茶叶越来越受到青睐,市场空间广阔。永定县西溪乡充分发挥原有农场优势,从2006年开始积极引导当地农民走无公害茶叶发展之路,到2011年建立了近500亩的生态型茶园,不仅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成为附近乡镇群众休闲观光的好去处,提高了茶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司杰 《现代种业》2010,(1):57-58
一、茶地的选择 有机茶属纯天然无污染的茶叶,因此,生产有机茶的茶园或基地须选择在远离城市、远离工厂、远离村庄的深山或半深山区,以利于防止城乡垃圾、灰尘、工业废水以及人类活动给茶叶带来污染。要求茶园四周有森林,茶树处于密林的怀抱中,茶园上空多蓝天和云雾,茶树常处在云雾笼罩之下,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广西龙州县茶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龙州县茶叶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传统茶叶作业存在的问题.就推行茶园作业机械化的迫切性和优势进行详细分析,总结该县茶园机剪机采示范经验,认为推行茶园作业机械化,能有效地缓解劳力紧缺的矛盾,破解该县茶叶产业的发展瓶颈是该县茶叶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正从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城出发,约20多分钟的路程就到了太平镇邓村,沿着林荫小路拐几个弯就是神仙坑生态茶园。这"茶叶庄园"主人是谁?答案就是新兴县六祖乡人李国勋。10多年前,李国勋受雇于一间茶叶公司管理茶园。由于对茶叶种植的无限热爱,他辞职与拍档一起承包这片山地发展生态环保旅游观光茶园,创业初期资金不足,李国勋还向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加深,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大,也逐步认识到只有发展无公害的优质茶叶才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出路.2003-2004年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福建省植保植检站的安排,在福建省建瓯市建立了无公害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初步掌握了建瓯市茶叶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探索了无公害水仙茶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几种生物农药对茶园斜纹夜蛾的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防治茶园斜纹夜蛾的有效生物药剂。方法:采用300亿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0.3%印楝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等5种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2%甲维盐乳油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短稳杆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印楝素和苏云金杆菌等4种生物农药在推荐剂量下,药后3~10d,对斜纹夜蛾的防效均在80%以上。结论: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和印楝素等4种生物农药适用于防治茶园斜纹夜蛾,值得在无公害茶叶和绿色食品茶叶生产中特别是有机茶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上年采取绿色防控作业、遭受病虫危害的茶园,进行不同梯度数量下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解淀粉芽孢杆菌对恢复茶树生长势、促进发芽、改善品质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能恢复茶树生长势,改善茶叶品质,提高产量,增产增收。解淀粉芽孢杆菌施用方法为春茶萌动前灌根,该方法操作简单、简便易行,绿色环保,可以作为黄山市“粘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防控模式的组成部分,运用绿色防控茶叶生产上。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在茶园中应用生物农药的种类,重点阐述了生物农药在茶园中施用的注意事项,分析了在茶园中推广与应用生物农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胡志华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3):238-238
本文应用天泰(阿维茵)生物农药防治茶尺蠖试验,为今后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提供可靠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天泰(阿维菌)生物农药防治茶尺蠖效果高于敌敌畏,并保护了天敌,对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在今后大田生产中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12年以来,为了加快永顺县茶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和提高茶叶质量,开始茶叶标准化创建工作,通过打造一个核心区,示范带动全县茶叶标准化生产面积333公顷。把砂坝镇高楼村的67公顷茶园作为标准化创建的核心示范区,茶区环境优美,无污染,海拔600~700米,非常适宜茶叶生长,良种覆盖率达100%。通过标准化示范核心区的带动,砂坝镇的爱民村、万灵村、田谷垭和砂坝居委会等地333公顷茶园实行标准化生产。在核心示范区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绿  相似文献   

16.
优势基地建设技术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实际,以环保为前提,合理选择基地。选择远离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空气清新、水质洁净地理地势有利茶叶生产的基地。在基地发展新茶园时应注意旱、中、晚良种的合理搭配,有利优化茶类结构和缓解劳动力紧缺的矛盾。茶叶优势生产基地的建设是提高茶园质量基础,也是保障茶叶鲜叶原料质量,提升茶叶原料质量安全水平的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7.
陕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高陕西茶叶品质,推动陕西茶叶生产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调查了陕南茶园所采用的农业、物理、生物农药等病虫害绿色防治情况。结果表明,只有部分茶叶合作社以及公司采用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广大茶农仍然采用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建议各茶叶产业相关部门积极参与,进一步推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保障陕西茶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无性系茶树良种具有多种优势,抗旱性、抗寒性较强,发芽较早,质量优,产量高,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是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经调查发现,无性系种植茶园与常规茶园相比,可以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无性系茶园可提前一年建成,建成之后茶叶的产量可以达到常规茶园的1.4倍,产值是常规茶园的2倍左右。因此发展无性系茶园有利于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在当前茶叶市场不断发展过程中,茶叶产品品质要求不断提升,生产成本不断加大,所以发展无性系茶园是  相似文献   

19.
种植趋向环保化 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直接引导蔬菜产业的品种结构向天然、无污染的绿色环保型方向发展。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生物农药、高效无残留或低残留化学农药,禁止使用剧毒农药,尽量少施化肥,多施有机肥料,以避  相似文献   

20.
信阳茶区栗茶间作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铭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207-2211
对信阳毛是的纯茶园和栗茶间作茶园的生态环境(包括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叶中各项生化指标(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茶园小气候因子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栗茶间作茶园能更有效地改善光照条件、降低环境温度、提高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强空气湿度及提高土壤养分.栗茶间作茶园茶叶品质较纯茶园也显著提高,氨基酸和茶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纯茶园茶叶,而茶多酚含量却显著低于纯茶园茶叶.因此,栗茶间作茶园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