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秋刀鱼、鲐鱼、竹笑鱼等是为日本近海捕捞的重要中上层鱼类,因为渔获量多又称为多获性鱼类。一般来说,水温的变动对中上层鱼类的影响比中下层鱼类等的大。  相似文献   

2.
《水产科技情报》1975,(12):23-23
《日本水产资源保护协会月报》1975年3月刊登一篇文章,题为《柔鱼、乌贼渔业的现状》,摘译如下:1973年世界柔鱼、乌贼类的渔获量为102.9万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年报的分类来区分,其中11%为金乌贼,52%为太平洋斯氏柔鱼,37%为其它柔鱼类.  相似文献   

3.
日本渔业情报服务中心对日本海、太平洋、黄海柔鱼,及北海道近海巴氏狭乌贼的近年渔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北海道太平洋沿岸1980年夏季柔鱼丰渔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1981年度各海域局部渔获前景作出予测,认为柔鱼资源的恢复情况良好。得出柔鱼丰渔~歉渔周期为9年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绿鳍马面纯Navodon septentrionaltis(Günther)又名皮匠刀、橡皮鱼、面包鱼,是一种暖水性底层鱼类,广泛分布在东、黄海和朝鲜、日本的近海。  相似文献   

5.
渔业动态     
2006年1月日本东北部近海围网生产继续捕到大量鲐鱼鲐鱼(Scomber japonicus)是为日本的重要经济鱼类,在日本列岛周边水域除了北海道的北部和西部近海以外都有其分布。1978年日本近海水域的鲐鱼渔获量增至162.6万t(创历史最高记录),以后逐年减少,1991年减至25.5万t,其后渔获量时增时减地在30~90万t之间波动,虽然在1997年曾一度回升到84.9万t,但1999年又减至38.2万t,2004年又减至33.5万t。表明日本近海的鲐鱼资源处于低迷状态。分布于日本周边水域的鲐鱼是为日本近海围网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日本近海的围网共分有8个作业海区,其中在日本太平…  相似文献   

6.
近海浮绳式网箱养鱼,就是指在港湾外的近海设置浮绳式的网箱,选择优质鱼类,进行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近海浮绳式网箱系统是由主缆绳、副缆绳与拖网浮子连接的框架及网片、吊脚绳与沉架等缝制而成,然后采用铁锚和锚绳将其固定在近海养殖海区进行养殖生产。1 军曹鱼的经济价值及生活习性 军曹鱼,属鲈形目,军曹鱼科,军曹鱼属,海南省地方俗称“海甘楚”。军曹鱼特点为个体大、生长快、抗病力强、产量高、肉厚质细、味嫩滑鲜美、且无细刺骨、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佳,是目前海水网箱养殖鱼类中的优良新种之一。军曹鱼为肉食性鱼类,性…  相似文献   

7.
五条[鱼师](Seriola quinqueradiata)又称[鱼师]鱼,别名平安鱼、油甘鱼、青甘鲹或青甘等,属于鲹科、[鱼师]亚科、[鱼师]属,是一种温水性深海鱼类。在自然状态下,五条鲫分布于台湾、日本附近海域,主要以甲壳动物、鲭、乌贼、沙丁鱼等为食,并呈一定季节性洄游现象。五条[鱼师]肉质鲜美,特别是DHA含量很高,是做生鱼片的上等鱼类,因此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 在我国海洋渔业中,机轮底拖网是主要渔具,其捕捞对象以近海底层鱼类为主.由于作业方式较单一,近海底层鱼类资源受到破坏,而中上层鱼类如鯷、鲱、鲐、沙丁鱼等及东黄海的主要捕捞对象如马面纯、带鱼、乌贼等具有垂直洄游或栖息水层变动的习性,而中上层鱼类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2017年3月19日,在长江口近海采集到1 ind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全长133.0 cm、体质量13.8 kg,对其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食性分析结果显示,春季中华鲟在长江口近海摄食较好,摄食强度为4级,饵料生物共有6种,其中鱼类有黄鲫(Setipinna taty)、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和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3种,甲壳类有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和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2种,头足类仅四盘耳乌贼(Euprymna morsei)1种。结合历史资料分析认为,中下层和底层鱼类是近海中华鲟最主要的饵料生物。  相似文献   

10.
日本《水产资源保护协会月报》1975年3月号刊登一篇文章,题为“柔鱼乌贼渔业的现状”,摘译如下: 一、日本周围的柔鱼乌贼钓渔业日本的渔业总产量为1070万吨(1973年),其中柔鱼乌贼类的渔获量为40万吨,占  相似文献   

11.
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Temminck etSchlegel)俗称白(鱼免),为石首鱼科黄姑鱼属的近海中下层鱼类,分布于我国的东海、南海及日本南部沿海。其肉味鲜美,含脂量高,营养丰富,在日本市场上被视为高级鱼类,价格高于鰤鱼。日本黄姑鱼由于生长迅速,病害少,易于养殖,当年即可达商品鱼规格,经济效益显著,成为海水鱼网箱养殖诸多品种之佼佼者,倍受养殖业者欢迎。但其海区野生苗种来源  相似文献   

12.
鮸鱼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鮸鱼Miichthys miiuy(Basilewsky)隶属于石首鱼科,鮸鱼属,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的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为近海暖温性中、下层鱼类。鮸鱼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鱼鳔具有滋补药用功效,商业价值很高,具有广阔的增养殖前景,是网箱养殖的优良品种。笔者在2002年蓝天海水养殖苗种场主持完成了鮸鱼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一、日本水产品的产需情况。日本的水产品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在1971~1980年的十年中,海洋捕捞产量保持在915~990万吨之间,其中鱼类占85%以上,鱼类中的鲐鳕、乌贼、沙丁、玉筋鱼和秋刀鱼的产量占鱼类总产量的70%以上,其中资源变化较大的为鳕鱼、玉筋鱼和沙丁鱼、乌贼。前两者在十年内分别下降了41%、26%,后两者分别上升了4倍、42%。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鱼类加工制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船上箱装冰鲜,仍是很多国家的重要保鲜方式。七十年代初开始在欧洲和日本的近海拖网渔船上广泛采用。其好处是能减少鱼和鱼之间的挤压;鱼货从渔船卸到鱼市场时,鱼仍能保持在低温状态下;也便于卸鱼。  相似文献   

15.
日本对促进水产动物摄食的引诱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日本对促进水产动物摄食引诱物质的研究开始于六十年代初期,当时金田等人在漱户内海钓鲷时,常用油乌贼(枪乌贼的躯体阴干半天左右,涂上玉筋鱼油使之熟化)为饵,因效果良好而得到启发。继之,他们把等量的日本鳀鱼或竹刀鱼的碎肉与淀粉残渣混合,再加入10%充分乳化的乌贼肝油,作为钓鰤鱼的撒饵,效果确实很好。近年来,弟子丸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省海洋渔业的捕捞强度不断增加,渔政管理上存在着问题与困难,致使近海主要经济鱼类产量下降,大、小黄鱼已形不成渔汛,目鱼生产日趋恶化,带鱼资源的捕捞压力极大,为此,保护近海水产资源,减轻沿岸近海渔场的捕捞强度,合理利用水产资源是我省渔业生产上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鉴于东海中南部的上层鱼类和浙江中南部外海以及钓鱼岛渔场的马面鱼等鱼类资源,尚有生产潜力。因此,1983年浙江省科委、省水产厅为了尽快打开我省海洋渔业新局面和扶植恢复钓业生产,  相似文献   

17.
摩洛哥的海洋渔业资源除鱼类外还有甲壳类、头足类和贝类。其中头足类中的章鱼和乌贼(门哥)是摩洛哥海洋渔业重要捕捞对象之一。在摩洛哥沿近海处于休渔的章鱼捕捞,自7月1日起重新开捕。  相似文献   

18.
<正>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目、乌贼科,分布于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大洋洲北部、东部、和西部,印度近海,红海及我国的南海近海海域。食性为肉食性动物,能主动掠食各种中、上层小鱼及其他游泳动物和底层甲壳类。仔稚鱼以端足类和其他小型甲壳类为食,幼体多捕食小鱼,如鳀鱼、黄鲫鱼等,成体则以扇蟹,虾姑、鹰爪虾等为食。养殖条件下可驯食冰鲜饵料。繁殖季节春季集群游来浅水区交配、产卵;  相似文献   

19.
福建海区头足类资源及捕捞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福建海区位于东海南部,南临南海.头足类资源虽然不如东海北部日本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和南海近海的中国枪乌贼(Loligo chinensis)资源那样丰富,但根据历年的产量统计及调查资料表明,在福建海区现有的46种头足类中,日本无针乌贼和中国枪乌贼等产量均达到万吨以上.此外,诗博加枪乌贼、杜氏枪乌贼、莱氏拟乌贼、虎斑乌贼和拟目乌贼等都有一定的数量,可见,资源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20.
珠江口鱼类组成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李永振 《水产学报》2000,24(4):312-317
根据1998年珠江口水域尖尾罟网和掺缯网周年月度渔业资源调查资料,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珠江口鱼类的种类组成、生物学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珠江口水域的鱼类主要是沿岸或河口性的小型鱼类,棘头梅童鱼、皮氏叫姑鱼、银鲳、孔Jia虎鱼、红狼牙Jia虎鱼、触角沟Jia虎鱼、矛尾Jia虎鱼、拟预选尾Jia虎鱼、眶棘双边鱼、双线舌鳎、半滑舌鳎、凤鲚、勒氏短须石首鱼、丽叶Shen、前鳞骨鲻、龙头鱼、带鱼、短带鱼、小带鱼、鳓鱼、黄鲫、日本Ti、康氏小公鱼、黄吻棱Ti、棕腹刺Tun、黄鳍东方Tun、火枪乌贼、杜氏枪乌贼等,是珠江口鱼类组成的主体。鱼类组成的季节变化明显,但底栖种类和中上层种类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