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评估土荆芥入侵可能对川西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量土荆芥残渣(1.25、2.50、5.00、10.00 g/kg)对在退化高寒草甸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常用的3种培育禾本科牧草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早熟禾(Poa annua)根际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土荆芥残渣含量增加,老芒麦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高土荆芥比例处理显著抑制了老芒麦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垂穗披碱草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随着土荆芥残渣含量增加呈现"增加-降低-增加"的趋势,而真菌数量则呈现"减少-增加"的趋势。早熟禾根际土壤中放线菌数量显著变化;土荆芥残渣对早熟禾根际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大,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变化显著,而老芒麦受影响的酶只有脲酶和纤维素酶,垂穗披碱草的则是蔗糖酶和硝酸还原酶;土荆芥残渣也影响了牧草根际土壤的养分状况,对老芒麦和早熟禾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而对垂穗披碱草的影响则是较高比例的土荆芥残渣提高其速效养分的含量,而较低比例的土荆芥残渣则降低全效养分的含量。3种牧草根际土壤的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增加。上述结果表明,土荆芥的入侵将会通过影响牧草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酶活性,进而改变牧草根际土壤的养分状况。土荆芥入侵可能会通过改变土壤微生态系统而改变植物之间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2.
植物根际微生物和酶活性对铅污染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汝杰  陆引罡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634-9636
通过根际袋法土培试验研究了铅污染下不同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添加Pb浓度升高,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总的趋势增加,其所构成的三大类菌数的趋势也因植物根系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细菌数量增加,黑麦草和早熟禾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降低,翦股颖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呈现波动起伏;真菌数量均增加。4种植物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铅含量都表现出负相关性,与淀粉酶活性负相关达到极显著,铅对黑麦草和狗牙根根际土壤脲酶活性表现出低浓度下激活高浓度下抑制,早熟禾和翦股颖根际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铅含量表现出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秋季生长季中草地早熟禾根系生物量、根重密度、根长密度的分布动态。[方法]采用土钻法在生长季内对草地早熟禾草坪取样,研究根系生物量、根重密度、根长密度在时间、空间上的动态变化,以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结果]在秋季生长季中,草地早熟禾根系生物量、根重密度、根长密度的变化规律相同,8月底达到峰值,分别为0.18g/cm2、5.75×10-3g/cm3和114.64cm/cm3。根系各指标的空间分布规律相同,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减少趋势。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趋势相同,说明草坪草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根系分配不同的光合产物。[结论]该研究为认识根系周转规律,C、N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循环、再分配的过程及根系不同时期的吸收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白三叶草在不同生长期其根际与根外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数量与变化.结果表明:各生长期的根际与根外微生物的数量都是细菌>放线菌>真菌,而且细菌是微生物的主体;根际效应明显,根际效应的影响程度也是细菌>放线菌>真菌.不同生长期的白三叶草对根际细菌、真菌及微生物总数的影响相似,分布数量与根际效应均随植株生长的盛衰而增减,但对根际放线菌则随植株生长的盛衰而减增.  相似文献   

5.
以热带柱花草和黑籽雀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磷水平对其根际酸性磷酸酶、微生物数量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牧草根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随着磷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低磷(P0)处理时达最高,柱花草的ACP活性为603.24 mg/(kg.h),黑籽雀稗为367.21 mg/(kg.h)。当高磷浓度处理时,柱花草根际ACP活性较黑籽雀稗低。各处理中,柱花草的根际微生物总量较黑籽雀稗高,柱花草根际真菌的数量随磷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低磷处理时土壤真菌数量较多,这有利于根瘤菌的形成。2种牧草的根系活力随着施磷浓度的增加而递减。黑籽雀稗根系活力P0处理极显著高于P3和P4处理,显著高于P2处理。黑籽雀稗根系活力受供磷水平的影响大于柱花草。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稗草[Echinochloa crusglli(L.)Beauv.]在不同浓度除草剂条件下的资源分配特点,现选用百草枯为试验试剂,并据大田施用量设置5种施用浓度,分别测定不同浓度条件下稗草各器官生物量、生殖分株数量特征,并比较分析各器官生物量及生物量分配比例。试验结果表明:盛花期至结实期,稗草的总生物量基本保持不变,根、茎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逐渐减小:生殖器官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逐渐增加;而叶生物量的变化无明显规律,生物量分配值随除草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生长时期内,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呈茎>根>叶>花(果)。生殖分株数量特征随除草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在C1浓度条件下,稗草穗长、RAⅠ、RAⅡ呈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三峡库区植被边坡植物物种根系特征与土壤渗透性之间的关系,以裸地为对照,应用WinRHIZO(Pro.2004c)根系分析系统对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Lin.) Nash)、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Flugge)、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 Pers.)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等4种护坡草本的根系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紫花苜蓿和香根草的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显著大于狗牙根和百喜草;(2)不同草本类型和同一草本不同土层之间土壤渗透性存在较大差异,且各草本土壤渗透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对于裸地而言,4种草本均能显著增强土壤渗透性,其土壤渗透性优劣表现为:香根草>紫花苜蓿>百喜草>狗牙根;(3)土壤的初始入渗率、稳渗率、平均渗透率和渗透总量等各参数均随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增大而增强,且与直径介于0.5-5 mm不同径级的根系特征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故根系对土壤渗透性的增强作用主要归功于0.5-5 mm径级的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4)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对考斯加科夫入渗模型参数K和a有较大影响,随着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的增加,表征土壤初始入渗率的K值逐渐增大,而表征入渗能力衰减的参数a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和种植密度的水稻对稗草生长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不同类型不同密度的水稻(Oryza satiua)与一定密度的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混合种植,结果显示:不同处理对稗草株高的影响不显著;低密度水稻处理的稗草分蘖数显著高于其它密度;高密度处理的稗草面积指数显著低于其它密度;对稗草生物量的影响各处理间差异显著,随着水稻密度的增加,稗草生物量逐渐减少,稗草的生长速率逐渐降低;稗草的相对生长率也随水稻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差异不显著;不同类型水稻对稗草的抑制效应不明显,但相对来说穗数型品种的抑制作用稍强一些。  相似文献   

9.
樱桃根际生物活性因子动态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樱桃根际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种群数量及速效性养分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春梢旺长期脲酶活性、磷酸酶活性最高,根际效应显著,随生育期推进其活性及根际效应均逐渐减弱,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表现为负向根际效应;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变化在生长期内表现为低—高—低型,新梢停长期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多,但二者根际效应方向相反,落叶期真菌数量最多。生长季内速效性养分整体呈下降趋势,根际碱解氮亏缺明显,而根际速效磷、速效钾相对富集,这种作用亦随生育期推进逐渐减弱。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间相关性强,而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间相关性弱。  相似文献   

10.
从蓝莓根际土壤中筛选出4种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L12、L13、L14和L15。通过蓝莓盆栽试验,研究了这4株PGPR对蓝莓根际土壤养分与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蓝莓的一个生长周期内,L13和L14能够显著增加蓝莓根际土壤中的可培养微生物数量,而接种L12和L15降低了蓝莓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接种4株PGPR均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L13对土壤速效养分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增加幅度为5.05%~22.27%;菌株L15、L14、L13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较大。综合以上分析,L13能够明显改善蓝莓根际土壤的养分状况和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水稻田杂草千金子、稗草的有效药剂。[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惠茎1号、惠茎2号和五氟磺草胺等除草剂对水稻田千金子、稗草的防治效果。[结果]在千金子防治上,各处理最终效果均达100%。对于稗草防治,陶氏益农生产的17%稻喜1.2 kg/hm~2的除草效果最好,产量也比对照药剂增加2.58%,其次是惠茎1号1.2 kg/hm~2,产量比对照药剂增加1.80%,江苏华农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氰氟嘧啶肟1.2 kg/hm~2,产量比对照药剂增加1.06%。该3种药剂处理下的水稻苗数较对照略有增加,后期株高无差异,安全性好。[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水稻田稗草和千金子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栽插密度和水层对水稻化感品种抑草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具有化感特性的华抗草78和江苏地区主栽的扬稻6号,通过田间试验明确在不同栽插密度和不同水层深度条件下水稻品种的抑草效应,结果表明:每公顷45~60万苗的水稻栽插密度、水稻移栽后10 cm水层保持15 d的条件下华抗草78对稗草、异型莎草和陌上菜的株防效和干重防效明显,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小区及大区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40%乙草胺(Acetochlor) 扑草净(Prometryne)EC,对玉米田多种杂草,如稗草、马唐、狗尾草、鸭跖草、藜、铁苋菜等均有特效,防除效果稳定在90%以上。在杂草基数低于200株·m-2的地块,用药量为3000mL·hm-2,超过200株·m-2的地块,用药量为3750~4500mL·hm-2,施药时期为播种后5~9d。该除草剂对玉米安全、无药害,且不影响下茬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稗草对三种玉米田常用除草剂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琼脂法与整株法测定黑龙江省玉米田12种稗草生物型对莠去津、乙草胺和硝磺草酮抗性水平,同时测定不同抗性生物型体内SOD、POD、CAT及GSTs酶活性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宾县生物型对莠去津产生低水平抗性,抗性指数为5.01。鸡西和五常生物型抗性指数分别为3.40和3.23,处于敏感性下降阶段。12种稗草生物型对乙草胺和硝磺草酮均未产生抗性;施用莠去津0~11 d,宾县生物型体内GSTs酶活性变化率始终高于五常和敏感生物型,3 d后POD酶活性变化率开始显著高于敏感生物型,其酶活性平均变化率与稗草抗性水平呈正相关;SOD和CAT酶活性变化率与稗草对莠去津抗性程度无关。稗草产生抗性可能是体内GSTs对莠去津代谢作用加强所致,与POD酶活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倒置"W"9点取样与田间普查和定点系统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水稻田主要杂草发生种类、密度、出现频率、危害指数及不同群落出现频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黑龙江省水田杂草群落组成主要有稗草、稻稗、三棱草、狼巴草、野慈菇、浮萍、牛毛草、雨久花、小茨藻、芦苇、眼子菜、剪股颖、稻李氏禾、萤蔺、泽泻、针蔺等。主要杂草群落为稗草+稻稗+三棱草,部分地区狼巴草及野慈菇等群落突出。全省水田杂草群落划分为三江平原地区、东南部地区、中南部地区、西部地区、北部地区群落。  相似文献   

16.
10%氰氟草酯EC对水稻秧田杂草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达  任新峰  王晶  陈功  陈萍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714-2716
探讨了10%氰氟草酯EC在水稻秧田的除草效果,以及用氰氟草酯进行杂草防除后杂草的氮、磷、钾和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0%氰氟草酯EC对水稻秧田稗草、千金子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药害,也未发现人畜中毒.  相似文献   

17.
槟榔、橡胶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槟榔、橡胶作为供体,玉米、花生、南瓜、黄豆、稗草、马唐为受体,通过种子萌发的生测和根伸长的生测法来测定槟榔、橡胶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槟榔叶浸提液在对玉米、南瓜和黄豆的萌发和根生长的影响呈现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的现象;槟榔叶浸提液高浓度下对稗草和马唐的根生长有抑制作用。槟榔根系周围的土壤对玉米和南瓜的萌发、玉米和黄豆的根生长都有促进作用;而对南瓜的根生长和花生的萌发有抑制作用。橡胶叶浸提液高浓度下对南瓜的萌发有抑制作用;低浓度对花生的根生长有促进作用;橡胶叶浸提液对马唐的根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橡胶根系周围土壤对玉米种子的萌发和根生长都有少量促进作用,橡胶根系周围的土壤对花生的萌发和根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大豆苗后2~3片复叶期(禾本科杂草3~5叶期)施用120 g.L-1烯草酮乳油525~675 mL.hm-2,对野黍具有较高的防除效果,对稗草、狗尾草防效理想,对大豆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培育优良抗性品种,选取新歌来德(Nuglade)、自由Ⅲ(Freedom Ⅲ)和优异(Merit)3个草地早熟禾品种的不同外植体,在不同浓度的6-BA,KT和NAA的培养基上进行植株培养,研究其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基上,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有较大的差异。草地早熟禾种子的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基以MS(有机)+B5(无机)+2 mg/L 2,4-D+0.4 mg/L 6-BA为最佳;分化培养基以MS(有机)+B5(无机)+1.0 mg/L KT或MS(有机)+B5(无机)+1.0 mg/L 6-BA为最佳;生根培养基以1/2(MS(有机)+B5(无机))+0.8 mg/L NAA最佳。初步建立起草地早熟禾的植株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20.
碧桃不同器官除草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菜、黄瓜、反枝苋、苘麻、小麦和稗草为受体植物,采用琼脂混粉法在室内测定了碧桃不同器官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碧桃的不同器官粉末在10 g/L的添加浓度下对各受体植物幼苗的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普遍对胚根(或种子根)生长的抑制效果高于对胚轴(或胚芽鞘)生长的抑制。其中,根器官对所有的受体植物均具有很高的抑制活性,而其他器官只对反枝苋和生菜显示了很高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