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8 毫秒
1.
一、油茶修剪在栽培方法上的地位关于油茶栽培技术,自选地、选种以至于造林抚育一系列的措施,极为繁多。这里只就栽培过程中的修剪一项加以论述,阐明油茶修剪在栽培方向上的地位和与油茶速生丰产的关系。油茶何以必要修剪?修剪一般是在果树栽培中所采取的必要措施,对于油茶是否有修枝的必要,首先,从油茶生长发育的特性来看:油茶的休眠期很短,12月至次年2月为假休眠期,3—5月  相似文献   

2.
油茶树体锰元素含量和积累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油茶平衡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长林4号5年生油茶树为试材,就其树体对微量元素锰的年吸收和积累规律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油茶各个器官中锰元素的含量不同,叶片中锰元素的含量最高,其次为树皮,枝干和根系的锰含量相当;油茶植株在其整个发育期对锰的积累总量为8.42 g,其中休眠期(1月)至抽梢期(4月)每株的积累量为2.11 g,抽梢期(4月)至果实发育期(7月),这一时期是油茶吸收积累锰的活跃时期,此期内每株油茶植株对锰元素的积累量为6.31 g,达到了全年吸收积累总量的75%,其中0.28 g的锰元素被积累到根系中,其余锰元素被运输至其地上部分;而7~10月油茶植株对锰的积累量几乎为0,此期内枝干中的锰元素向果实中转运,以满足果实生长发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莫峥 《湖南林业》2013,(7):38-39
油茶苗木栽植技术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苗木的成活率.栽植油茶苗木的关键技术主要有: 一、栽植时间 在湖南种植油茶,以1~2月油茶苗木处于休眠期或半休眠期为好.造林的天气以阴天或小雨天为宜.将苗木种植后,树体会很快进入生长期,此时,无论是温度(包括气温和土温),还是湿度都适合苗木生长,苗木极易吸收水分,造林的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4.
《林业科学》2021,57(5)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对油茶产量的影响,确定油茶关键生长时期的高温干旱指标及其影响关系,为油茶高温干旱灾害预警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湖南省不同区域油茶标准化产量数据和2007—2015年气象资料,包括油茶果实膨大高峰期和油脂转化期的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降水日数以及≥30℃热积温和≥30℃高温日数等气象指标,对油茶标准化产量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可指示高温干旱出现的因素和阈值,并建立产量预测模型。【结果】在果实膨大高峰期,降水日数与油茶标准化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在果实膨大高峰期和油脂转化期,≥30℃热积温和≥30℃高温日数均与油茶标准化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油茶果实膨大高峰期≥30℃热积温达到36.7℃或≥30℃高温日数达到26天,以及油脂转化期≥30℃热积温达到13.6℃或≥30℃高温日数达到10天,为高温干旱出现的阈值。采用果实膨大高峰期≥30℃日热积温预测油茶标准化产量的模型效果最好。【结论】可将导致高温干旱灾害的果实膨大高峰期和油脂转化期的热积温或高温日数阈值作为油茶产量降低的预警信号,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采用果实膨大高峰期至油脂转化期≥30℃热积温和≥30℃高温日数建立油茶产量预测模型,可较好进行油茶产量预测预报,为油茶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探究不同肥料类型对油茶树体生长、果实养分含量及其油茶产量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佳肥料应用于农林施肥,为提高经济效益奠定基础。本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每年每株施用复合肥、油茶专用复合肥和油茶专用有机肥(0.2 kg、0.3 kg、1 kg)以及空白对照来开展施肥试验。并测定了不同的油茶树体指标、油茶果实养分及油茶果实产量指标来比较和分析不同处理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油茶树体指标而言,在4个处理中,油茶专用复合肥对油茶树体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佳;对于油茶果实养分含量而言,施用油茶专用有机肥具有显著促进果实养分含量累积的作用。对于油茶产量而言,油茶专用有机肥比其他处理更能促进果实产量。油茶树体指标、油茶果实养分指标及油茶产量指标间有及其密切的相关性。本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油茶专用有机肥在油茶生产与经营上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油茶炭疽病发生、发展体现了寄主、病菌和环境的辩证的对立统一规律。病菌和寄主间的对立统一,是内因;环境条件是外因。物候期是外因通过油茶表现出生长发育的年变程,从而引起病菌生长发育的深刻变化,促进病害的循环季节性进展。油茶物候期分为抽梢发叶期(2—5月),芽发育期(5—9月),开花期(10—12月),果实生长期(1—10月)和假休眠期(12—2月)五个期,以及十三个亚期,二十六个阶段。它的特点是同时经历着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生长发育过程,而生殖器官又平行进行果实,芽蕾两部份。由此,延长和加深着油茶和病害的时间性和复杂性。以果病为中心,各器官发病伴随每一物候而转移,其先后顺序为叶芽—叶—枝—果—花芽。病害和物候期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两者是一致的。它提供了:每一物候的来临,作为病害发生的短期预测预报(时期)。发病起始温度为13.4℃(叶芽),16.0—19.7℃(枝叶),19.2℃(果)和23.8℃(花芽)。在年周期中,物候期有生长和休眠阶段,病害也存在着发生和休止时期。因而,防治关系是后者为防期,前者为治期。  相似文献   

7.
油茶苗木栽植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苗木栽植技术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苗木的成活率。栽植油茶苗木的关键技术主要有: 一、栽植时间 在湖南种植油茶,以1~2月油茶苗木处于休眠期或半休眠期为好。造林的天气以阴天或小雨天为宜。将苗木种植后,树体会很快进入生长期,此时,无论是温度(包括气温和土温),还是湿度都适合苗木生长,苗木极易吸收水分,造林的成活率高。如种植的时间太晚,在种植时苗木已处于生长阶段,气温又较高,  相似文献   

8.
湖北麻城是我国油茶主要产地之一,拥有十分珍贵的早熟油茶种质资源。为了科学评价该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以便对其进行更好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文中从该地的实生早熟油茶群体中选取50株油茶样株,分单株采集样品,对其果实成熟期、果实颜色、果实形状及果实数量性状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该地早熟油茶果实的成熟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实颜色主要有青色、红色、黄红色和青红色;果实形状有橄榄形、卵形、球形和桔形4种,其中以球形为主;果实12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12.21%~42.19%之间,其中,单果籽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果实12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介于1.296~1.706之间。以上结果表明,该地早熟油茶种质资源的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9.
油茶果实生长特性和油脂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油茶主要良种的标定植株进行果实生长和含油量分析研究,探索油茶果实油脂形成与转化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果实体积生长主要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油茶果实质量的增加主要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下旬采收前两个高峰期,其质量增加值超过油茶果实总质量的2/3.油茶种仁含油率、鲜籽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均随果实生长逐渐增加,年周期内存在两个增长高峰期,为8月中旬至9月初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采收前.油茶鲜果含油率在9月20日至10月20日的高峰期的增幅达鲜果总含油量的68.9%,指出霜降籽油茶果实不宜提前采收,否则会对产油量造成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德宏州油茶的出籽率和含油率在不同月份进行检测分析,研究德宏州油茶果实含油率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鲜果出籽率和种子质量的增长主要在4月到5月以及8月到9月2个时期。干籽含油率从4月至8月呈增长趋势,之后逐渐趋于平稳,因此8月之前不宜进行采收。随着果实的日益成熟,果皮颜色逐渐由青色变深至黄褐色,红褐色与黄褐色果实的干籽含油率明显高于青色和青红色果实的干籽含油率。  相似文献   

11.
油茶炭疽病生物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油茶炭疽病生物防治的研究,在我国还属首次探索。在油茶树皮上分离到的一个芽孢杆菌株系,能减少炭瘟病茵对油茶花器的侵染,并降低了油茶果实的发病率。经测定的10种植物炭疽菌中,杨树炭疽菌在油茶果实上表现有明显的人工免疫作用。单独和综合利用这两种益菌进行多点防治试验,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阐明高州油茶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特征,为其种质资源评价及优良品系选育提供技术指导。在广东省内高州油茶主产区,选择其成熟林分,开展样地调查,测定不同区域高州油茶果实性状,并采用生物学、遗传学和数量统计的理论方法进行了分析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高州油茶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特征表现为连续性、正态性和集中性,符合数量遗传性状的特点。不同区域的果实性状存在差异性,具有地理多样性。11个果实性状指标可提取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90.6%。各性状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其变异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鲜籽质量、干籽质量、籽粒数、干果质量、鲜果质量、果皮厚、鲜出籽率、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单果含水率、果形指数。  相似文献   

13.
自1999年以来,安徽各地先后开展油茶良种选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至2011年12月,安徽共选育出油茶良种36个,其中选育于本地的良种31个,引种良种5个.果实特征:果实颜色有红色、青色、黄色;果实形状有球形、椭圆形、桃形、尖桃形、枣型、三棱柱形、吊钟形、鸡心形等;果实成熟期有寒露籽和霜降籽.经济性状:平均鲜出籽率、出仁率和果油率分别为47.71%(65.96%~ 36.02%)、60.55%(72.6%~43.2%)和8.015%(11.56%~5.6%);安徽省内油茶良种栽培区域按果实成熟期划分,寒露籽主要在皖东和皖西北,霜降籽主要在皖西南和长江以南.  相似文献   

14.
林地覆盖对于促进油茶果实生长、提高油茶果实产量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稻草覆盖(A1)、无纺布覆盖(A2)、薄膜覆盖(A3)以及无覆盖(CK)等不同处理下的油茶果实生长变化及其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覆盖可以有效促进油茶果高、果径的生长,提高果实体积及果实产量,不同覆盖材料中稻草覆盖对果实生长的影响最大,观察期末的果高、果径、果实体积及果实产量分别比无覆盖高4.7%、9.7%、16.85%和51.8%。  相似文献   

15.
生态因子和人为因素对油茶出油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果实和种子的脂肪含量和出油率,不仅与油茶的品种质地有关,而且与油茶生长的立地因子和气候因子有关,通过人工控制和改造生态环境,可以促进油茶产量的提高,有利于油脂的合成与积累,提高油茶的出油率。采收后的油茶果实和种子,仍在继续进行生理生化变化,不同的处理,对油茶的出油率出会产生影响,人为因素可以提高油茶的出油率。  相似文献   

16.
油茶壳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盛产于我国南方各省,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广东、浙江等省区。油茶果壳约占整个油茶果实总量的60%以上,其组成成分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单宁等物质。据统计,全国现有油茶栽培面积达到400万公顷,年产油茶果实达560多万吨。油茶籽全籽含油25%~35%,油  相似文献   

17.
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是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果实的重要钻蛀性害虫,在我国油茶产区对油茶果实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危害。文章依据FAO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方法,从油茶象甲在中国的分布情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受害寄主的经济价值、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5个方面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油茶象甲在中国的综合风险值R为1.98,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8.
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是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果实的重要钻蛀性害虫,在我国油茶产区对油茶果实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危害.文章依据FAO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方法,从油茶象甲在中国的分布情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受害寄主的经济价值、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5个方面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油茶象甲在中国的综合风险值R为1.98,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不同油茶物种及品种果实中甘油三酯的组成。[方法]采用HPLC-MS、主成分分析方法对6个不同油茶物种和9个不同普通油茶品种果实中甘油三酯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24种甘油三酯,主要为OOO(三油酸甘油三酯)、OOL(1,2-二油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OP(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三酯)等不饱和甘油三酯,其中,不同油茶物种果实OOO、OOL含量较高的均为浙江红花油茶(21.18%、17.70%),OOP含量较高的为普通油茶(14.62%);不同普通油茶品种果实OOO含量较高的为长林166号(45.83%),OOL含量较高的为长林18号(21.05%),OOP含量较高的为长林53号(16.90%),含量均超过10.00%。不同油茶物种和品种果实甘油三酯的综合排名与其含油率排名均存在差异。[结论]结合含油率与甘油三酯主成分分析结果得出,不同油茶物种果实中,浙江红花油茶表现较优,不同普通油茶品种果实中,长林21号表现较优。研究结果为油茶籽油指纹图谱构建、品质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油茶炭疽病是普通油茶(Camelliaoleifera Abel.)的主要病害,它侵染油茶部位多、发生期长。在金华地区从3月下旬至11月,即从春梢开始萌发至果实成熟的各个生育时期的枝、叶、花、芽、花蕾、果实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