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玉建  张秀兰  封文杰  董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317-11319
着眼于农村农业信息化对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在选取13项指标测度黄河三角洲地区农村农业信息化水平基础上,深入探讨黄河三角洲地区19个县域单元农村农业信息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以及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用Spearman和Kendall系数验证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农村农业信息化指数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二和第三产业总和的Kenda11和Spearman系数相关性显著,表明农村农业信息化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关系密切。进一步分析可知,构建“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产业化促进信息化”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实现黄河三角洲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的思路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2.
以河南省108个县域单元为对象,从粮食生产视角入手构建农业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对2000—2014年河南省县域农业生产效率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并借助ESDA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研究其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河南省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相对最低但提升幅度较大,纯技术效率总体较低且上升缓慢,规模效率较高并趋于稳定,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要大于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较低是制约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2)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全局自相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特征,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且随时间的推移相关性愈加显著。(3)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整体上呈现南部优于北部、东部低于中部高于西部的空间梯度分布格局;热点区主要集中在豫北、豫南、信阳等地并有向周边扩散的趋势,冷点区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地区且呈连续分布态势。结合效率测度值及空间分析结果,提出针对各区域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粮食增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长江三角洲乡村性测度及其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长江三角洲为研究区域,构建乡村性RI理论公式,测度2000-2012年县域单元的乡村性;通过Moran’s I、LISA集聚图及空间变差函数,对转型期长三角县域乡村性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县域乡村性非均衡性显著,乡村性较弱的县域所占比重略大,县域乡村性整体上呈现出弱的分布态势;县域乡村性全局表现出空间集聚的自相关性,HH集聚区集中在通泰扬和台州,L-L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苏锡常地区;县域乡村性空间格局的连续性和自组织性越来越强,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较显著,且空间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各向异性,从东南—西北方向县域乡村性呈"塌陷型"的空间分布结构;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转型期长三角地区乡村发展重构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吴滢  千庆兰  周柳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306-18309
以2009年广东省67个县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人均GDP等5大类23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通过因子分析法获得各县级单元经济发展实力的综合得分,利用GeoDa软件,计算出2009年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全局Moran's I,再运用Moran's I散点图和LISA方法分析其局部空间的自相关性。结果表明,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空间分异关联特征为在中部临近珠三角地区的县域经济呈现"高高集聚";在粤西、粤北等边缘地区呈现"低低集聚",倒U型差异特征显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呈现由珠江三角洲核心区—边缘区—东、西两翼—粤北山区递减的分布格局,经济发展水平最强的县域仍位于珠江三角洲核心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全面测度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及其时空变化,并揭示关键影响因素。【方法 】文章利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含西藏、港、澳、台)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2010—2021年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当前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综合水平为0.398,总体仍然偏低。(2) 2010—2021年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呈现出逐年提升态势,年均增长率为1.22%;从空间差异看,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3)人均GDP、城镇化率和农村平均受教育程度分别在1%、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具有正向影响。【结论 】(1)抓住数字乡村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历史机遇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综合水平,(2)打破信息壁垒,持续缩小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滇中地区41个县域为研究单元,利用GIS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人口城镇化的空间结构,以因子分析法探索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采用OLS和GWR探究人口城镇化影响因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滇中县域人口城镇化水平整体偏低且空间差异大,人口城镇化水平随距离衰变明显。2)全局自相关分析表明滇中县域人口城镇化存在显著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局部自相关分析表明人口城镇化水平局部相关性不明显,各县域人口城镇化进程呈孤立态势。3)因子分析法确定滇中县域人口城镇化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产业结构。OLS模型发现三种因素对人口城镇化均具有正向拉动力,经济发展作用力最大,产业结构其次,农业生产的作用力最小。4)GWR模型研究发现经济发展影响强度从北到南增强,农业生产影响强度从西到东增大,产业结构影响强度从西南向东北方向增大。滇中县域需要提升人口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以此促进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农业现代化通过改善要素配置结构,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本文构建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中国1 86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测度出中国县域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SARAR模型研究农业现代化对中国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县域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较低;中国县域产业结构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能够促进县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水平提升;农业现代化对县域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东部县域产业结构,进而影响全国县城产业结构;农业现代化对中西部县域产业结构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3点提升县域农业现代化水平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市场前景巨大。以南京都市圈60个区县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测度南京都市圈各县区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并分析整体和局部的空间分异特征,以期为南京都市圈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南京都市圈的内生发展水平对发展潜力评分在一定程度上起决定性作用,其他子指标起协调作用;该地县域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南京都市圈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整体以南京市及周边为中心呈现"由中心向外扩散"的特征,高潜力发展水平区域对周边低潜力发展水平的辐射连带效应不显著,区域合作发展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以江苏省65个县市为研究实证单元,基于区域城乡一体的思想构建乡村性指数,对县域尺度上江苏省乡村性进行定量评价,以ArcGis 9.3、GeoDa 095、SPSS 16等软件平台为支撑,采用Jenks最佳断点分类、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县域尺度江苏省乡村性的空间分异进行定量地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县域尺度江苏省乡村性差异性不显著,但乡村性较强区域所占比重略大;从苏南到苏北呈现乡村性梯度递增的空间分异特征;全局上呈乡村性集聚分布态势,局部上在江阴、昆山等7县市和苏北灌云、阜宁等7县形成县域尺度的乡村性"冷点区"与"热点区"。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省65个县市为研究实证单元,基于区域城乡一体的思想构建乡村性指数,对县域尺度上江苏省乡村性进行定量评价,以ArcGis 9.3、GeoDa 095、SPSS 16等软件平台为支撑,采用Jenks最佳断点分类、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县域尺度江苏省乡村性的空间分异进行定量地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县域尺度江苏省乡村性差异性不显著,但乡村性较强区域所占比重略大;从苏南到苏北呈现乡村性梯度递增的空间分异特征;全局上呈乡村性集聚分布态势,局部上在江阴、昆山等7县市和苏北灌云、阜宁等7县形成县域尺度的乡村性“冷点区”与“热点区”.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重庆市2009年、2014年土地利用数据,以功能区、区(县)、乡(镇)3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从土地城镇化水平及变异指数、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方差分解等方面分析了3级尺度土地城镇化水平的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城镇化格局特征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表现为大尺度空间格局稳定性强、变化幅度小、变化类型少,小尺度空间格局变化显著、变化幅度大、变化类型多的特点;尺度较小的行政单元土地城镇化格局受到上级行政单元土地城镇化总体格局的限制,并表现出局部的点状、带状分布特点;区(县)级尺度对土地城镇化水平的不均衡度贡献份额最大,功能区级尺度次之,乡(镇)级尺度最小;不同尺度,土地城镇化格局成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区(县)土地城镇化格局受经济发展、产业集聚、人口集聚等多因素综合影响,乡(镇)土地城镇化格局受地形条件、区位条件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运用空间自相关、空间马尔科夫链方法对1987~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县域农业比重数据的时空分布及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比重空间自相关性强且空间聚集现象明显;2农业比重存在区域趋同趋势,“低”水平县域趋同趋势有所加强,“高”水平县域趋同趋势有所减弱;3县域自身及其邻域同时向上转移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蒙东以及蒙西的乌兰察布且呈收缩态势,县域自身或邻域有一方或双方均向下转移的区域绝大多数位于蒙西;4农业比重水平转移显著受到时间和区域背景的制约,区域趋同趋势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不稳定与不独立的特征;51987~2001年,农业比重低水平地区和高水平地区的区域背景对水平转移均起到了负面影响;2001~2014年,农业比重低水平地区的区域背景对水平转移起到了负面影响,而高水平的区域背景则产生了正面影响。这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区域趋同趋势存在及差异提供了空间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冀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按照冀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对冀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多指标综合测评法、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在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2002—2016年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空间分异显著,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空间特征,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2)农业现代化水平空间集聚趋势明显,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分异显著,河西地区为高水平集聚区,陇南地区为低水平集聚区,空间关联效应不断增强,并持续表现出空间稳定性特征;3)人均农机化财政支出、公路密度和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是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可以从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和建立农村资金的回流导入机制等方面促进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均衡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服务“三农”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服务"三农"是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本文简要综述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机遇,并提出了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信息化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部署,促进了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作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示范平台,其信息化建设已迫在眉睫。文章阐述了信息化建设在推动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发展,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巩固基层党建基础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该文分析了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给出了相应建议。旨在提高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信息化水平,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县级、乡镇级两级空间尺度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方法定量研究广水市耕地质量的空间集聚性规律特征。[方法]基于空间自相关Moran’s I分析方法,以湖北省广水市为研究区,将耕地质量国家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作为空间变量,以耕地图斑作为空间单元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从县级和乡镇级两级尺度上分析耕地质量空间差异性特征并进行两级对比分析。[结果]广水市耕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性规律,"中北部"的耕地质量较高,"西北角"耕地质量相对较低,其他地方耕地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且分布较集中。广水市耕地质量在县级和乡镇级尺度上呈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说明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很强的集聚态势。县、乡镇两级尺度上,耕地质量指数Moran’s I值均呈现出国家经济等指数国家利用等指数国家自然等指数的递减特征,三者均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集聚态势。[结论]耕地质量空间差异在不同尺度上有一定的敏感性和内部差异性特征,耕地质量空间差异特征研究可为土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加速农 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是推动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抓手,它关系到农村现代化与农业 科学化的进度和发展,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效益效率的关键内容。文章重点论述了国家大力推进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信息化的深层次内涵及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提 升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李景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390-8392
选用反映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16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计算出各区县的综合分值。结果表明,万州区、开县、涪陵、忠县等地区是库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城口、巫溪、巫山、武隆是库区农业和农业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