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家简介     
《辽宁农业科学》2011,(6):F0002-F0002
徐秀德(1955-),中共党员,二级研究员,植物病理学博士,现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创新中心副主任,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导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高粱栽培与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  相似文献   

2.
《湖南农业科学》2011,(7):F0004-F0004
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成立于1973年,隶属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是湖南省事业性植保专业科研机构。现有在职职工60人,其中研究员9人,副研究员18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博士7人,硕士23人。挂靠的国家级平台主要有: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病虫草害防控功能研究室、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南方病害综合防控科学家岗位、农业部益阳有害生物科学观测试验站  相似文献   

3.
芝麻是我市传统的种植作物,而芝麻病害的发生与防控直接影响到芝麻的产量和质量,为解决此问题,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出了芝麻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收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芝麻田间杂草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筛选出芝麻田间杂草有效防控技术,在一年两熟区主产省河南和一年一熟区主产省山西进行了试验,在播后芽前和生长期分别采取了几种除草剂和地膜覆盖、人工除草防控措施,调查了不同种植区防控技术对主要草害、次要草害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筋草适宜播后芽前用50%乙草胺乳油用量3 000 m L/hm2进行防除;马齿苋应在播后芽前用33%二甲戊乐灵乳油用量1 800 m L/hm2进行防除;防除苋菜采用黑色地膜覆盖最佳;狗尾草应选在生长期采用人工防除;一年两熟区对杂草的防控,应选在播后芽前,对芝麻生长影响较小,可获得较高产量,地膜覆盖物理方法比化学方法对杂草的防控效果好;一年一熟区不论是播后芽前还是生长期,化学除草效果会随着芝麻的生长而递减,50%敌草胺和生长期48%苯达松化学防控杂草效果好,芝麻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5.
红壤旱地芝麻防早衰叶面调控剂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速效肥料、生长调节剂及抗病药剂对保持芝麻生长中后期的正常生长都能起到积极作用。"磷酸二氢钾+硝酸铵+腐植酸+赤霉素"配制能有效防控红壤旱地芝麻早衰,在此配方基础上,添加代森锰锌能对防控芝麻叶部及茎部病害起到一定的作用,从而增强了红壤旱地上芝麻的抗早衰能力。  相似文献   

6.
青枯雷尔氏菌引起的芝麻青枯病是芝麻生产上重要的毁灭性土传病害。为了制定有效的防控方案,比较分析了抗病品种利用、土壤处理、合理轮作、生物/化学药剂防治等4项单项防治技术,以及综合防控技术对芝麻青枯病的防效。结果表明,4项单项防治技术均在不同程度上减轻了芝麻青枯病的发生,降低了产量损失。其中,综合防控技术的防病效果最好,防效达85.91%,比空白对照增产57.79%,投入收益比为1∶7.01。  相似文献   

7.
青枯雷尔氏菌引起的芝麻青枯病是芝麻生产上重要的毁灭性土传病害。为了制定有效的防控方案,比较分析了抗病品种利用、土壤处理、合理轮作、生物/化学药剂防治等4项单项防治技术,以及综合防控技术对芝麻青枯病的防效。结果表明,4项单项防治技术均在不同程度上减轻了芝麻青枯病的发生,降低了产量损失。其中,综合防控技术的防病效果最好,防效达85.91%,比空白对照增产57.79%,投入收益比为1∶7.01。  相似文献   

8.
《农林科学实验》2013,(23):F0004-F0004
2005-2013年,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芝麻研究室在合肥、海南等地,用不同来源芝麻种质与核不育株0176A反复测交、回交和成对杂交,可育株父本自交,通过连续鉴定和系选,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山西省芝麻病虫害发生规律、提高芝麻产量和经济效益,以当地主栽芝麻品种汾芝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建立病虫害系统观察圃进行调查,研究芝麻病虫害发生规律,同时开展芝麻高产高效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芝麻苗期基本没有病害发生,盛花期是病害发生较为严重的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病害有枯萎病、茎点枯病和叶斑病;芝麻苗期虫害主要为小地老虎和甜菜夜蛾,而棉铃虫和蚜虫主要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对芝麻进行危害;采用高产高效绿色防控技术,对芝麻枯萎病、茎点枯病、叶斑病、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6%、65.6%、73.2%、85.7%,对小地老虎、蚜虫、甜菜夜蛾、棉铃虫等虫害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8%、95.0%、100%、100%。示范区与对照区相比,产量增加了33.6%,经济效益提高了54.8%。综上,采用芝麻高产高效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显著提高了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减少了芝麻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降低了种植风险,而且显著提高了芝麻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科学防治芝麻病虫草渍害,实现芝麻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等生产目标,2010—2016年连续进行了芝麻病虫草渍害的系统调查,同时2014—2016年对集成的芝麻病虫草渍害轻简化绿色防控技术进行试验。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南阳市芝麻主要病害有立枯病、枯萎病、茎点枯病、白粉病、叶枯病和疫病,立枯病在苗期发生,其他病害在盛花中期及以后发生;主要虫害有小地老虎、甜菜夜蛾、棉铃虫、蚜虫和蟋蟀,苗期害虫主要是小地老虎,蟋蟀在盛花期后进行危害,其他害虫全生育期都可进行危害;芝麻田普遍发生的杂草有马唐、牛筋草、铁苋、马齿苋、狗尾草、小麦实生苗、稗草、小蓟、反枝苋,分区域发生的杂草有香附子、田旋花、苍耳、青葙、野西瓜苗、马泡瓜、苘麻,这些杂草随芝麻出苗而发生;芝麻生育期间降雨多、田间长时间积水时,易引起渍害发生,抗病耐渍性品种对渍害抵抗能力强。针对芝麻病虫草渍害发生规律,通过优化防治药剂和技术集成,研究出芝麻轻简化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后比不防治的增产25.58%~52.17%,比常规防治的增产7.17%~13.51%,且一般年份产投比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西南农业大学土壤肥力研究室是1985年由农业部批准正式成立的。第一任研究室主任由著名土壤学家、博士导师侯光炯教授担任,现由陈世正教授继任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12.
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是在已故著名菌物学家、农业教育家周宗璜教授亲自创办的真菌研究室基础上于 1 997年成立的 ,是从事菌物科学的专门研究机构 ,下设菌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室、菌物化学研究室、菌物生物学研究室、菌物栽培学研究室、菌物标本馆和食用菌基地。目前专兼职研究人员 8人 ,其中 ,教授 4人 ,硕士生导师 3人 ,博士生导师 1人 ,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共 2 1人。国务院学科评定组成员、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吉林农业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李玉教授兼任该所所长。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由早期的粘菌学研究发展到菌物系…  相似文献   

13.
小地老虎是为害芝麻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调查阜阳地区小地老虎在芝麻上的为害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为当地芝麻小地老虎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干热河谷区芝麻繁育加代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进行调查,明确了区域内主要病害有芝麻枯萎病、白粉病、芝麻植原体病害3种,主要害虫有烟盲蝽、白粉虱、烟粉虱、芝麻天蛾、叶螨等5种。并结合生产实践进行病虫害防控措施总结,以期为云南干热河谷区芝麻繁育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平舆县芝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已由单纯追求产量效益型逐步转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的新阶段。芝麻是重要的食品原料,芝麻病虫害防治直接关系着芝麻产品的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切实有效做好芝麻病虫害绿色防控,对保障芝麻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消费者身体健康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连续三年选用防治芝麻枯萎病、茎点枯病、青枯病、细菌性叶斑病、渍害和虫害的新型农药10~15 d喷雾防治一次,苗期、初花、盛花及生长后期连续喷雾4次,使芝麻亩产迅速提高,从而总结出一套芝麻病虫害综合防控集成技术,在芝麻主产区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品种筛选试验,从合理密植、适期播种、平衡施肥、适时打顶、病虫草害防控、建立连片示范基地、树立高产典型、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户、现场观摩等方面总结了近几年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周口综合试验站芝麻高产示范田建设的经验和体会,为我国芝麻主产区开展芝麻高产创建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连续三年选用防治芝麻枯萎病、茎点枯病、青枯病、细菌性叶斑病、渍害和虫害的新型农药10~15 d喷雾防治一次,苗期、初花、盛花及生长后期连续喷雾4次,使芝麻亩产迅速提高,从而总结出一套芝麻病虫害综合防控集成技术,在芝麻主产区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科技》2009,(16):F0004-F0004
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由1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10个综合实验站构成。研发中心设置1个首席科学家岗位、3个功能研究室及10个岗位专家。河南省农科院张海洋研究员担任首席科学家。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在安徽区域设一岗一站,即江淮区耕作栽培岗位专家和阜阳综合试验站,并根据产区优势,在阜阳综合试验站设立4个芝麻示范县(临泉、阜南、太和及颍上)。  相似文献   

20.
揭雨成,男,1966年生,汉族,湖南桃源人,中共党员,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农学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物遗传育种学硕士生导师和作物种质资源学博士生导师,2007年作为引进人才调入湖南农业大学,任该校作物遗传育种学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和研究所科技与产业部主任.现任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