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桦尺蠖(PhigaliadiakonohMonvecht)是大兴安岭林区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为掌握其发生危害规律。我们从1987~1991年,在白桦尺蠖发生地,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2008-2010年对云南普洱市鸡油菌形态特征、生态分布、生态环境、发生季节、发生地植被类型、土壤性质等生态学特性的调查研究,揭示了鸡油菌子实体发生与气候、植被、土壤的关系,旨在为进行鸡油菌的人工促繁、驯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可快速安装的大流量应急供水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结构及性能。可快速安装的大流量供水系统克服了传统森林火灾扑救方式的许多不足,具有可快速安装、大流量、不受距离限制等特点,在森林火灾发生时可快速安装到位,并源源不断地把消防用水输送到火灾发生地。  相似文献   

4.
鄂南地木耳的资源分布和生态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木耳在鄂南各地均有分布,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生地土壤类型、质地差别较大,但均在其表面含较多的石砾,酸碱度以中性到酸性为主;植被中无高大植物,通风状况良好,阳光充足,发生地潮湿但不渍水,且含丰富的有机质。  相似文献   

5.
正红菇的生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正红菇生态环境各因子调查观察,为人工模拟生态环境、引种栽培野生红菇提供依据。历时4年的调查研究表明:正红菇是一种外生共生菌;在相对稳定的生态条件下(平均温度25-27℃,湿度80%-100%,降雨量(土壤含水量)达40%以上),正红菇发生,降雨量为其主导因子;正红菇年发生2次,在夏秋季节高温、闷热阵雨之后为发生盛期;发生地海拔不限,以山的中下部为多,林间郁闭度0.8左右,土壤pH值5.6-7.0之间;其共生树种以壳斗科为主。  相似文献   

6.
油松落针病发生与地形因子及林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省清原县油松天然林及人工纯林进行全面踏查,分析了油松落针病发生地的地形因子和林分条件,结果发现:在所研究的地形因子中,不同坡向油松发病率有差异,阴坡发病率较高;坡位对油松落针病的发生程度有影响,下腹发病程度较重;林分树种组成及密度对油松落针病发生的程度有显著影响,油松人工纯林发病重,林分密度、郁闭度大时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7.
根据山西省太原市林场红脂大小蠹的发生、发展、扩散等动态过程,探讨了G IS在红脂大小蠹综合治理中的应用。从红脂大小蠹的发生地入手,对实地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将野外调查资料建立了详细的数据库,初步完成了红脂大小蠹信息的数字化。建立了太原市林场电子地图,叠加了森林资源信息和红脂大小蠹分布、危害信息,对红脂大小蠹发生的区域进行了准确的定量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T itanG IS软件对红脂大小蠹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准确地确定防治面积,设计合理的防治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森林火灾应急管理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罡 《河北林业》2009,(3):20-21
森林火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社会的灾害,是突发公共事件的一类,它的发生和蔓延,将会给灾害发生地和全球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恶化。森林火灾具有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性。为了应对森林火灾,应当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以尽可能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是沙棘的两种主要蛀干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沙棘的根部和干部。沙棘木蠹蛾近年在沙棘种植区大面积暴发,红缘天牛也多伴随发生。目前,从生物生态学特性、成灾原因、监测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对这两种害虫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不同发生地的生活史、危害特性、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及所采取的主要防治方法进行概述,以期能进一步更有效地促进其危害控制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华松梢蚧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宁  张康 《陕西林业》2008,(4):38-38
中华松梢蚧,又名松针蚧,属同翅目盾蚧科。以若虫、雌成虫附着在针叶上用口针刺吸汁液危害,致使整个针叶变黄,提旱脱落,不能萌生新叶,枝条萎蔫枯死,严重影响松树的生长发育。2002年在华县金堆林区爆发成灾,发生面积约7万亩,引起各级领导及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我们会同省、市有关专家教授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虫害4~6月为大发生期,有虫株率高达95%,平均3头/针,最高虫密度达9头/针,致使针叶枯死,成片的松林像火烧一样,严重发生地带有片林枯死。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欧洲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欧日和日欧杂种落叶松、西部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进展,对胚性培养物的超低温保存、原生质体培养和基因转化等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落叶松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对黑龙江省3个松茸发生地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发现:松茸发生地的坡向多为西坡、西北坡和北坡,海拔在370~500m之间,植被稀疏、种类相对单一,土壤养分含量偏低,土壤机械组成多为石砾和沙砾,土壤pH值在5.02~5.21之间.  相似文献   

13.
近日,茶陵县森林公安局安装了一副森林防火“千里眼”——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据了解,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采用卫星定位,将提供森林防火火情快速定位、量测分析、信息标注、GPS跟踪、紧急预案设定、火情管理及灾后统计等功能。通过该系统,森林防火值班员不仅可以查到全县城区、各乡镇情况,还可看到其他周边县市的地理信息情况。一旦发生森林火情,可迅速在电脑上定位着火点,并直观展现火灾发生地的地理、林桕、设施等综合情况,显示出扑救火灾的最佳路线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湖南石门“5·18”森林火灾的基本情况及扑救经过,火灾发生地的自然环境。阐述了扑救该火灾所用的多兵种参与、多战术综合运用、多机具参与的战术以及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根据南方夏季森林火灾发生的特点,论述了该火灾扑救对扑救南方夏季森林火灾3大方面的启示。此外,还指出了处置“5·18”火灾案件存在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5.
樟巢螟幼虫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樟巢螟1~2代幼虫成活率均在99.0%以上。其幼虫的暴食期分别在7月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中旬,幼虫日夜取食,但夜间食量大。幼虫危害具有食叶、群集、警觉、趋嫩、转移、成灾、单一等习性。对于零星发生地可用人工除巢的方法,对明显和严重发生地应以药剂和人工除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6-1999年在浙江省富阳市,新昌县等地开展了松材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明确了松褐天牛补充营养,携带和传递松材线虫特性,研究出新型松褐天牛引诱剂(M99),并取得应用预测和防治松褐天牛的显著效果,采用松材线虫早期诊断,病木伐除清理,引诱监测,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扑灭了一个松材线虫病新发生地,建立了6700hm^2的综合防治示范林,总结出包含有八章五十一款的“浙江省松材线虫病工程治理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一些重特大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分析结果来看,灭火人员应有一定的灭火安全知识外,还应加强心理素质训练。 1987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库都尔林业局育林林场发生的森林火灾,造成52人牺牲,24人受伤。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对灭火人员的安全非常有利,事故发生地为一草塘沟内,沟内有一小溪和小道,灭火人员完全可以利用小溪和小道进行安全自救。但灭火人员是林场的青年工人,毫无心理准备,遇火后一片混乱,个自逃命,因此,造成重特大伤亡事故。 1986年3月,云南省玉溪市和昆明市安宁县发生的两起森林火灾中,造成…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规范各设区市之间在发生森林火灾后进行的跨区扑火增援作业,河北省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森林防火办公室日前出台了《关于规范扑火队伍跨区增援的意见》,对增援条件、组织实施和增援补助等方面进行规范,相关规定自2013年10月1日起执行。《意见》规定,只有两种情况才可开展跨区扑火增援作业。一是火灾发生地人民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  相似文献   

19.
鄂西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经营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西三峡库区是湖北省长江防护林建设和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其水土流失的主要发生地是坡耕地。本文通过对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农林复合经营现状及其重要性的综合分析,提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行产业重组;重视科技投入,培养技术人才;积极推广,发展优化的经营模式;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功能,实行政策扶持和优惠;加强生态环境教育等可持续发展对策,为湖北省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提供了一条有效  相似文献   

20.
1989年7月在江苏省仪征市铜山试验林场的雪松苗上发生松毛虫严重危害,致使雪松枯死。经考察证实系马尾松毛虫危害。发生地是80年代初期新建的一个有100多亩雪松的苗圃,苗高达6~10米。苗圃周围均为农田,1~2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