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建群  王程  张玲 《植物医生》2011,24(2):16-17
通过2006—2010年对鲜食葡萄病害的调查,诊断出宾川县葡萄发生的主要真菌性病害有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炭疽病、葡萄房枯病、葡萄灰霉病、葡萄白粉病、葡萄黑痘病、葡萄大褐斑病、葡萄小褐斑病、葡萄穗轴褐枯病。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总结出:新建果园,强化苗木选择;适时清园,遏制病源传播;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清理副梢,以利通风透光;预防为主,及时喷药;避雨栽培,控制病害;果穗套袋,减轻病害等技术应用于葡萄生产,达到农业增长、农民增收、节本增效的目的,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炭疽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 避雨栽培措施对葡萄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控作用?然而2020年, 在广西地区避雨栽培的葡萄上也发生了较严重的炭疽病, 田间调查发现, 炭疽病病穗率高达70%~80%, 造成产量损失50%?本研究于2020年从广西南宁市的‘阳光玫瑰’葡萄炭疽病病果中分离得到4株炭疽病菌?根据形态特征和多基因(ITS? ACT? TUB2? GAPDH 和CAL)系统发育分析, 将4个菌株鉴定为Colletotrichum viniferum?这是在广西首次发现C.viniferum引起葡萄炭疽病?  相似文献   

3.
<正>葡萄气灼病是由于生理水分失调造成的,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不会传染,但与特殊的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条件密切相关,如果出现影响葡萄水分吸收、水分流失和蒸发的气候条件等,就会发生气灼病,而且发生较重。病害发生后,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将会对葡萄生产不利,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产值的提高。1症状气灼病主要为害葡萄幼果、穗轴和果穗,从葡萄落花后的幼果期到转色期均可发生。以靠近地  相似文献   

4.
黑痘病和霜霉病均是葡萄上常见病害,在我国葡萄栽培区普遍发生,而且日趋加重。一般减产20%~30%,重者达509/6以上,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质量。生产上农民一般采用甲霜灵、杀毒矾、乙磷铝等药剂防治,因长期单独使用,病害已对这些药剂产生了抗药性,而药剂造成的污染也非常严重。因此必须选择新的高效、低毒药剂予以替代。作者于2003年先后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78%代森锰锌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分别对葡萄黑痘病、霜霉病进行了田间小区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5.
 葡萄黑痘病(Elsinoe ampelina(de Bary) Shear)为我国北部葡萄的主要病害,近年在各地造成严重减产,并不断随着苗木蔓延到无病的新区,因此它是当前葡萄病害防治和检疫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黔东南州葡萄栽培面积逐年上升,但由于春夏季气温高,雨量大,有利于葡萄病害的发生,加上防治措施不力,延误最佳防治时期,葡萄病害特别严重,常造成低产、劣质葡萄,商品价质不高.据多年对州内葡萄病害的调查研究及防治实践,总结出黔东南州葡萄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兴安县葡萄种植面积达0.97万公顷,主要分布在溶江镇、严关镇、兴安镇、湘漓镇和漠川乡。主栽品种为巨峰、夏黑、温克等。目前该县葡萄病害发生严重,有十几种之多,其中葡萄白腐病、穗轴褐腐病、房枯病是最常见的病害,这3种病害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后期田间症状十分相似,很多果农把它们相互混淆,为此笔者对这些病害的田间症状进行了描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果农开展葡萄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摸清避雨栽培和套袋技术对葡萄病虫害发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者于2015年4—9月在贵州省余庆县开展了葡萄避雨栽培和果穗套袋试验。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和果穗套袋技术对葡萄侵染性病害黑痘病、霜霉病、大褐斑病、穗轴褐腐病、炭疽病、白腐病、灰霉病及非侵染性病害日灼和裂果均有控制效果。同时,可防除鸟害。避雨栽培与果穗套袋技术集成使用,其控害、提质效果优于单一技术,能有效防治葡萄病虫害,减少农药施用量和施用次数,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葡萄是咸宁市的特产作物之一。据调查,葡萄主要病害有黑痘病、霜霉病、炭疽病等,影响葡萄的生长,造成葡萄减产和品质下降。笔者介绍葡萄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以供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青岛地区栽培的巨峰系葡萄幼穗期出现了一种新病害,其特征是幼穗轴发生腐烂。据调查,其发病率一般为26%左右,严重地块病穗率可达63%以上。  相似文献   

11.
葡萄主要果实病害的防治夏英三(山东省临沐县白旄镇农技站,276713)葡萄白腐病、黑痘病、炭疽病、灰霉病、房枯病是葡萄主要果实病害。夏季多雨潮湿果实病害发生较重,在山东一般7~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防治上采取以下措施:一、清除病源:经常巡视田园,发现病...  相似文献   

12.
水果无公害栽培是指在合乎一定产地环境标准的条件下,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能产生公害,生产的果品卫生达到一定的安全标准。与其它果品无公害生产相比,南方葡萄在生长过程中,由于高温、多雨、气候湿热,是葡萄生产的次适宜和非适宜区,生产上病害严重,年用药防治病害达20余次,对葡萄果品的污染大,造成了极大的果品安全隐患,防治病害用药过多,是产生公害和果品污染的主要因素,因此,葡萄无公害栽培成功的关键是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同样,葡萄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李树褐腐病主要为害叶片、果实,造成树势衰弱、产量下降,是永泰县近年来李树发生普遍而严重的病害。通过对李树褐腐病发生为害特点的调查和药效试验,提出以健生栽培为主、药剂保护为辅的一套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日本发生的葡萄病毒类病毒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田准 《植物医生》1998,11(5):38-40
目前,被认为是病毒或病毒性的葡萄病害有30多种,从葡萄上检测出病毒约30种(Bovey等,1980),并已弄明,其中的20种病毒的传播媒介为昆虫、线虫、土壤菌(表1)。其中,世界性广泛发生、危害严重的有葡萄扇叶病、葡萄卷叶病,尤其在欧美,以扇叶病为代...  相似文献   

15.
正葡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果树之一,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截止到2013年,中国葡萄栽培面积已达715.5万hm2,葡萄总产量超2 300万kg。长期以来,葡萄病害是影响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由葡萄座腔菌科真菌(Botryosphaeriaceae)引起的葡萄溃疡病(Botryosphaeria dieback)是葡萄上的主要枝干病  相似文献   

16.
王力  王光辉  李宗 《广西植保》2003,16(4):18-19
当年栽培的芦笋发病较轻 ,病害亦少 ,基本不用药剂防治 ,而栽培老区病害较重 ,主要有褐斑病、茎枯病、根腐病、紫纹羽病等病害发生 ;现就生产中芦笋病害的症状及其防治措施作简要介绍。1 褐斑病 Cerccsporq asparagi  该病在我国发生较普遍 ,但为害较轻 ,其危害程度不及茎枯病。主要症状为 :病斑发生在茎秆、分枝及拟叶上 ,典型的病斑边缘红褐色或紫红褐色 ,中央淡褐色。在潮湿条件下 ,病斑表面生有灰黑色霉层 ,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 ,病斑逐渐扩展呈不规则形 ,严重时分枝枯黄 ,拟叶提早脱落 ,病株早衰。  高温多雨季节有利于该病发生 ,…  相似文献   

17.
甜瓜保护地栽培是一种主要的栽培形式,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病害的发生特别严重。为此,笔者将保护地甜瓜病害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介绍如下:1发病原因甜瓜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在大棚、温室内必须具备3个条件:易感病的甜瓜植株;一定数量的病原物;适宜发病的温、湿度等环境条  相似文献   

18.
葡萄黑痘病是南方多雨地区葡萄生产的主要病害,预防好葡萄黑痘病是南方葡萄成败的关键! 发生规律:黑痘病主要以菌丝(病原菌)在受害的残留物的溃疡中越冬,生命力很强,病菌可存活3~5年,每年4~5月产生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到  相似文献   

19.
王宇  杨畅  杨晓  善文辉  杨芳  王琦 《植物保护》2021,47(3):242-246
本研究在云南、四川、贵州、陕西、重庆5个省(市)共18个县市进行葡萄酸腐病、炭疽病和黑曲霉病害调查,调查发现,5省市葡萄酸腐病发生严重,在陕西省和重庆市部分地区发病率可达到35%以上;葡萄炭疽病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四川省成都市和重庆市璧山县,其发病率分别达到49.0%和45.0%,并且重庆市璧山县炭疽病的病情指数高达32.6;葡萄黑曲霉病发生普遍,陕西省西安市、四川省、重庆市发病率均高于20.0%,其中陕西省西安市发病率已达46.0%。5省市针对葡萄病害防治药剂主要集中在18种杀菌剂,主要防治葡萄炭疽病、白腐病、灰霉病和白粉病,酸腐病和黑曲霉病的防治技术比较缺失。通过调查,期望给当地提供合理的病害防控及药剂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20.
范承彪 《广西植保》1999,12(1):29-30
兴安县种植巨峰葡萄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引种试种的头几年,葡萄病害发生非常严重,许多果农因此而失去了信心,特别是葡萄黑痘病的发生和危害,使枝叶、果粒到处斑斑点点,造成减产并严重影响果品质量,有的整园果实失去商品价值,而造成失收。通过当地果树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