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并且更加强调城乡协调发展,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以新型城镇化为研究背景,通过建立城乡协调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线性和法得到济南市城乡协调度为0.57,处于城乡基本不协调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约济南市城乡协调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促进济南市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有助于解决当前济南市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丰富我国城乡关系领域的研究内容以及落实新型城镇化道路,对其他城市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3.
邱欣 《农业考古》2006,(6):234-236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贯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本文论述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增强工业化、城市化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虽然改革以来中国城乡关系逐步改善,但目前中国城乡差距仍过分悬殊,城乡发展失衡问题仍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一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简要阐述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性,指出了福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差距,剖析了福建城乡发展差距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小城镇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多项功能,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何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十分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基于此,就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加快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转变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城乡经济联系日益疏远,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农民得不到应有的国民待遇,严重影响着城乡协调发展.甚至威胁着社会的安定和团结,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及存在问题的几点分析,提出了为保证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同步协调、健康有序发展的若干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9.
《河南农业》2006,(11):1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共分八个部分,现将其中涉及内容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0.
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战略举措,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步骤,有利于从整体上改变农村面貌.  相似文献   

11.
私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 ,小城镇为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体系。二者的协调发展对推动农村城市化、现代化进程 ,繁荣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其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重要发展战略,小城镇作为联系乡村与城市的桥梁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赣州市储潭镇为例,在城乡统筹的视角下,全面而系统分析小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机遇,科学合理的总结出小城镇发展战略,指导小城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系统科学理论视角出发,将城乡协调发展视为一个由经济,社会人口空间和资源环境等构成的复 合系统,并对其进行科学解析借鉴系统协调度分析思路,构建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系统评价模型并以江苏2002要 2011 年城乡协调发展情况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证明该模型能够更深入地量化揭示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状况, 从而为相关策略的制定与选择提供合理的分析视角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都是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没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将失去客观基础;没有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将丧失原动力。坚持二者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目前城乡统筹的具体实现形式。但在其协调发展中存在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不平衡、城市群发展不充分、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运作乏力等多方面的问题,应从公共产品均衡机制、城市群发展机制、要素流动机制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的构建和完善等方面,促进我国目前的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发展小城镇促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化。我国13亿人口9亿农民,所以城乡一体化关键是农村城镇化,而农村城镇化又依赖于小城镇的发展。本文就新时期小城镇的发展问题做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我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央对加快城镇化的各项要求和部署,充分认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以小城镇为纽带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都是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坚持二者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目前城乡统筹的具体实现形式。在分析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以昆山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昆山市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之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2.39%,并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但也存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质量不高、主体"错位"、"争地"矛盾突出、社会资本"下乡"目标"不纯"等问题和挑战。要结合昆山市实际,探索具有昆山特色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道路,加快机制创新,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现代产业体系支撑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与农业发展格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用地保障机制、多元化投入机制,尽快建立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9.
贵州乌蒙山区是国家划定的18片贫困区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山区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该文以毕节市七星关区为毕节试验区的典型,在其2005-2013年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依据结合协调发展模型对七星关区2005-2013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综合测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毕节七星关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目前属勉强协调发展类,但该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发展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因此,应在确保该区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制度体系建设,树立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从现实性出发,对当前存在的城乡差距进行了客观性和长期性的分析,然后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分别从适度城乡差距和过度城乡差距两个方面入手,详细论证了城乡差距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并指出城乡差距与城乡协调发展之间除了对立关系,还存在统一关系。随后,针对城乡差距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如何控制并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