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优质早稻金优2155进行N、P、K、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单施K肥或与N、P配合都能促进分蘖。N、P肥要与其它元素配合后才有促进分蘖的作用。增施有机肥也利于分蘖。增施N、P、K都能显著增产,但以N、P、K配施的产量最高。在施NPK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利于促进分蘖,但要相应减少化学N肥用量,防止N肥偏多影响产量。单施N、P肥能提高整精米率,单施K肥降低整精米率,单施N肥降低胶稠度,单施P、K肥会提高胶稠度,以施NPK肥的胶稠度最高。因此,金优2155在生产上为了高产、提高整精米率和脱稠度,要N、P、K配合施肥。为了进一步提高整精米率,可增施有机肥,但要适当减少N肥用量,防止N肥偏多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2.
此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探讨N、P、K及有机肥(油饼)的单施和配合施用对小红稻的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K肥或与N、P配合都能促进分蘖。N、P肥要与其它元素配合后才有促进分蘖的作用。以N、P、K配施有利分蘖。增施有机肥也利于分蘖。增施N肥可以提高小红稻的叶面积指数,增施钾肥有利于促进小红稻茎鞘物质的转化和输出。增施N、P、K都能显著增产。以N、P、K都有施的产量最高。在施NPK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利于促进分蘖,但要相应减少化学N肥用量,防止N肥偏多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3.
此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探讨N、P、K及有机肥(油饼)的单施和配合施用对小红稻的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K肥或与N、P配合都能促进分蘖。N、P肥要与其它元素配合后才有促进分蘖的作用。以N、P、K配施有利分蘖。增施有机肥也利于分蘖。增施N肥可以提高小红稻的叶面积指数,增施钾肥有利于促进小红稻茎鞘物质的转化和输出。增施N、P、K都能显著增产。以N、P、K都有施的产量最高。在施NPK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利于促进分蘖,但要相应减少化学N肥用量,防止N肥偏多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法,以晋大53号为试验材料,对其各生育期干物重及成熟后产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效果最好,产量较对照增幅也最大,达176%.N、P、K肥的混合施用较单一施用无机肥,产量均有所增加;增施P肥,明显有利于增产,但单施效果不明显,产量与空白对照相当,与N肥配合施用增产迭64%,增施K肥,叶片显著增大,叶色变绿,功能期延长.并且K对大豆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氮肥用量及氮(N)、磷(P)、钾(K)单施和配合施用对小米草株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株高结果显示N肥具有明显促进小米草生长的作用,株高随着N肥用量的提高而增加,P肥和K肥对株高的促进作用有限。在P90K120基础上,每公顷施N60、120和180kg分别增加鲜草产量(每公顷产量,下同)10625、18300和21951kg,分别获得纯利润1061、1776和2021元。不同P、K肥配合对N肥效果产生明显影响,分别以不施P、K肥、只施P肥和P、K肥配合施用为基础,N肥施用分别提高小米草鲜草产量12501、15600和18300kg,结果显示N、P、K配合施用效果最好。N、P、K养分间具有明显的正交互作用,N、P肥配合施用对产量的交互值为 3099kg,P、K的配合与N肥间的交互值为 5799kg,说明N、P、K只有配合施用才能充分发挥各种养分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施用对油菜产量、经济效益及养分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在施用磷、钾肥的基础上增施氮肥,油菜籽增产38.43%~81.32%,每公顷纯增收入2 209~4 431元,施氮显著提高了油菜的N累积量,并促进了P、K的累积;在施用氮、钾肥的基础上增施磷肥,油菜子增产4.30%~14.13%,每公顷纯增收入228~1 055元,施磷显著提高了P累积量,促进了对N、K的累积,施磷量过高N、K累积量下降;在施用氮、磷肥基础上增施钾肥,油菜子增产8.33%~19.50%,纯增收入470~1 233元/hm2,施钾使油菜N、P、K养分累积量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从1992到2000年,在中性紫色土上进行了不同肥料处理对水稻产量与品质影响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组合对水稻的增产顺序为:MNPK>NPK>NP和NK>N>PK>CK,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明显提高了水稻产量;水稻产量与气候密切相关,正常气候各年度稻谷平均产量在6.0~7.0t/hm2左右,1993年气候异常,各处理稻谷平均产量仅为4.0t/hm2;除1993年N肥、P肥、K肥效平均分别为:K(12.4kg)>P(7.5kg)>N(4.9 kg)外,其他正常气候年份化肥肥效则为N>P>K.施氮肥、磷肥籽粒全氮、全磷含量比不施氮肥、磷肥分别平均高14%,32%;M+NPK配施茎叶中含磷量比单施化肥处理高27%,施氮肥水稻籽粒粗蛋白含量均比不施氮肥高,施钾肥处理水稻吸钾量明显高于不施钾肥处理.  相似文献   

8.
定位施肥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1992到2000年,在中性紫色土上进行了不同肥料处理对水稻产量与品质影响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组合对水稻的增产顺序为:MNPK〉NPK〉NP和NK〉N〉PK〉CK,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明显提高了水稻产量;水稻产量与气候密切相关,正常气候各年度稻谷平均产量在6.0~7.0t/hm^2左右,1993年气候异常,各处理稻谷平均产量仅为4.0t/hm^2;除1993年N肥、P肥、K肥效平均分别为:K(12.4kg)〉P(7.5kg)〉N(4.9kg)外,其他正常气候年份化肥肥效则为N〉P〉K。施氮肥、磷肥籽粒全氮、全磷含量比不施氮肥、磷肥分别平均高14%,32%;M+NPK配施茎叶中含磷量比单施化肥处理高27%,施氮肥水稻籽粒粗蛋白含量均比不施氮肥高,施钾肥处理水稻吸钾量明显高于不施钾肥处理。  相似文献   

9.
钾肥用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1年,在缺乏氮、磷、钾养分的黔北丘陵黄壤上,对小麦在两种NP水平下施用不同用量的钾肥.试验结果表明,在配施NP肥的基础上,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小麦产量显著增加,处理N1P1K3比N1P1K0、N1P1K1、N1P1K2分别增产23.8%、9.9%、3.4%,处理N2P2K3比N2P2K0、N2P2K1、N2P2K2分别增产26.9%、10.8%、4.3%,并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处理N1P1K3比N1P1K0蛋白质含量可提高1.67个百分点,处理N2P2K3比N2P2K0蛋白质含量可提高0.89个百分点,从而改善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10.
氮磷钾不同用量配比对水稻的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2年4季的小区试验和49个大田对比试验,研究氮、磷、钾及有机肥不同用量配比对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昭平县中低产田上进行水稻配方施肥的氮、磷、钾肥适宜用量为:每公顷施用纯N、P2O5和K20分别为135.0kg、54.0kg和81.0k,科学配比为N:P2O5:K2O=1:0.4:0.6。每公斤纯N、P2O5、K20可增产稻谷分别为4.71k、9.43kg和11.52妇,均达极显著水平;肥料的肥效排序为:K>P>N;采用“氮磷钾配合,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的施肥策略,有利于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配方施肥比习惯施肥增产491.0kg/hm^2,增幅7.4%,达极显著水平。生产上为了降低推广难度,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完全可以简化为科学施用专用肥。  相似文献   

11.
丁洪  张玉树  李卫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042-4043
[目的]为新型肥料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配制新型白菜专用肥(N∶P2O5∶K2O=16∶7∶13),设5个肥料处理,比较了新型专用肥、普通肥料和俄罗斯复合肥对大白菜的施用效果。[结果]新型专用肥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大白菜的产量。与普通肥料相比,施用等养分量、等养分比例的肥料,新型专用肥可增产10.0%;与俄罗斯复合肥(N∶P2O5∶K2O=16∶16∶16)相比,施用等养分量的新型专用肥可增产20.0%。新型专用肥能明显改善大白菜品质,可溶性糖含量可提高2.7~3.4 g/100 g,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还可明显提高肥料利用率,氮、磷、钾比普通肥料分别提高3.4%、2.4%和9.8%,比俄罗斯复合肥分别提高-0.1%、10.0%和9.5%。[结论]研究开发新型专用肥是实现作物增产增收和保护环境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水稻氮磷钾肥增产效应及当季利用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十年来,红塔区春和镇水稻生产中偏施氮肥、轻施磷钾肥的现象突出,已成为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提高单产,探索水稻科学施肥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土壤、植株、籽粒养分的室内分析,进一步研究春和镇水稻氮、磷、钾肥的增产效应及养分吸收规律,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结果表明:施肥是水稻增产的重要措施,而氮素肥料是春和镇水稻增产的最主要的养分限制因子,其次是钾肥,再次是磷肥;平衡施肥条件下能减少有效氮的损失,同时促进土壤钾素的活化及吸收能力,氮、磷、钾肥的利用率比肥料单一施用分别提高5.6%、3.2%、54.3%。因此,春和镇水稻肥料施用中在保证适量氮肥的前提下,磷、钾肥要合理配比,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给黄土旱地经济合理施肥、粮食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对小麦产量、各生育期钾素营养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小麦增产效果差异显著。单施氮肥小麦增产75.3%,单施磷肥小麦产量则降低24.7%,NM、PM、NPM配施小麦增产75.9%~92.9%;小麦钾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生长发育前期,孕穗期以后因泌钾现象多表现为负吸收,施用有机肥,特别是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促进小麦吸钾作用明显,小麦植株各器官含钾量明显提高;单施N肥、NP配施小麦钾素的吸收量、吸收速率较高,单施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小麦钾素吸收量和吸收速率比对照也有明显提高;单施N肥小麦氮肥利用率较高为76.73%,单施P肥小麦磷肥利用率较低仅为14.20%,NP配施与单施P肥相比,吸磷量、吸钾量分别增加112.53%和79.36%。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作物氮、磷、钾吸收量,但肥料利用率却不高。[结论]施用有机肥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以明显促进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4.
水稻施用化肥的增产效应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吉林省近年来水田肥料试验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施用氮肥的增产效果显著。磷钾增产效果不稳定。如全省95点平均施N 7.7kg/亩,增产31.2%,1kgN增产水稻12.7kg;在氮肥基础上施P_2O_5 6.2kg/亩,增产6.4%,1kgP_2O_5增产水稻4.3kg;在氮磷肥基础上施K_2O 5.9kg/亩,增产5.9 %,1kg K_2O增产水稻4.4kg。并对如何提高肥料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提出,目前可通过采用养分平衡法及肥料效应函数法确定合理施肥量,分期施用于氮肥、磷钾肥缺素地块,改进耕作栽培技术等措施提高肥料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一种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好气培养间歇淋洗法比较了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和普通无机化肥复合肥养分释放的不同,模拟了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在20周内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氮的淋洗总量占加入量的37.92%,磷淋洗量占加入量的19.14%,钾基本上全部淋洗出来,养分释放平稳持久。不同肥料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处理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可促进花椰菜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20年的连续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无机肥长期配施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有机肥料,土壤全氮含量比化学肥料要高,有效氮平均高出15.9mg/kg;(2)施用磷肥和钾肥是提高土壤磷钾养分的基础。施肥使土壤有效磷平均高出18.8mg/kg,有效钾平均高出27mg/kg;(3)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物理性质,配施不明显改变pH。有机肥料使土壤容重下降12.6%,田间持水量平均上升19.7%。(4)有机无机肥连续配施,能持续高产稳产。稻谷总产(19年早、晚稻平均),以NPKM为最高(5556.8kg/hm2),比单施化肥NPK)增产704.3kg/hm2,增产14.5%。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水稻主产区化肥减施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辽宁省水稻种植面积约50万hm2,较10年前下降了近1/5,但由于单产持续增加,年产量始终稳定在400万t以上。作为单产最高的粳稻主产区之一,在化肥零增长的背景条件下,兼顾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化肥减施潜力有待研究。【方法】2020年对辽河三角洲、东南部沿黄海和辽宁中北部3个水稻主产区进行农户施肥调研,每个稻作区分别选择高、中、低产代表乡镇为调研点,每个调研点选择2—5个村,每个村选择10户进行调研,共计590份调查问卷。各稻作区氮肥推荐用量基于前期研究基础确定。依据作物养分需求量和稻田土壤养分状况,采用磷钾衡量监控方法,估算稻田磷、钾肥适宜施用量。基于此分析辽宁省水稻化肥减肥潜力。【结果】辽河三角洲、东南部沿黄海和辽宁中北部稻区农户平均产量分别为10.4、7.7和8.7 t·hm-2,差异较大,同一稻作区高低相差约4 t·hm-2,不同稻作区间高低相差约2.7 t·hm-2。辽宁省稻田N、P2O5和K2O平均习惯用量分别为229.4、102.8 和91.1 kg·hm-2,氮肥用量较2004—2017年降低了12%—32%,磷钾肥用量有所增加,氮磷钾肥比例约为2.2﹕1﹕1;3个稻作区农户习惯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变异较大,纯氮和P2O5平均用量高低相差分别为79.5 kg·hm-2和35.4 kg·hm-2;农户纯氮施用量高低相差约4倍,有2.5%农户不施钾肥,个别农户不施磷肥,P2O5和K2O最高用量分别为294.5和225.0 kg·hm-2,盲目施肥现象依然存在。以各稻作区近3年平均产量增产5%为目标产量计算推荐施肥量,辽河三角洲稻作区目标产量为10 000 kg·hm-2,N、P2O5 和K2O的推荐用量分别为234、111和101 kg·hm-2,有82.1% 的农户氮肥效率较低,过量施氮问题突出,其中有21.7% 的农户具有较大减氮潜力,可节约氮肥13.7%;9.6%的农户具有较大磷肥减施潜力,可节约磷肥5.1%;钾肥需要适量补充。东南部沿黄海稻作区目标产量为7 500 kg·hm-2,N、P2O5 和K2O的推荐用量分别为179、83和76 kg·hm-2,68.0% 的农户磷肥效率较低,过量施磷现象普遍,其中有28.0% 的农户具有较大节磷潜力,可降低18.6%的投入量;约20% 的农户处于氮、钾肥低产低效水平,能减施7%左右。辽宁中北部稻作区目标产量为9 000 kg·hm-2,N、P2O5 和K2O的推荐用量分别为210、80和91 kg·hm-2;约有30%的农户氮、磷、钾肥具有较大减施潜力,其中氮、磷肥可减施约1%,钾肥减施约4%。【结论】辽河三角洲稻作区氮肥过量施用问题突出,有21.7%的农户可减施氮肥13.7%;东南部沿黄海稻作区磷肥过量施用现象普遍,有28.0%的农户可降低18.6%的投入量;辽宁中北部稻作区约有30%的农户具有化肥减施潜力,氮、磷肥减施约1%,钾肥减施约4%。  相似文献   

18.
钱永稳  余媛  张爱平  李文西  毛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45+12905
[目的]研究磷钾肥施用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N2K2+P0、N2K2+P1、N2K2+P2(N2P2+K2)、N2K2+P3、N2P2+K0、N2P2+K1、N2P2+K3共7个处理,调查水稻有效分蘖、粒数以及实测产量、经济效益。[结果]磷钾肥施用能够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总粒数、实粒数,降低稻谷的空瘪率。N2K2+P1、N2K2+P2、N2K2+P3处理的水稻总产量分别比不施磷增加6.5%、5.2%、4.4%,而钾肥施用的水稻总产量与不施钾基本相当。磷肥施用可以增加水稻的经济效益,而钾肥施用对水稻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小。[结论]磷钾肥施用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但在丘陵地区施肥时需合理控制磷钾肥用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强筋小麦生产提供施肥依据,以西农979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氮磷钾肥配施做底肥,研究其对群体、产量及其结构的效应。结果表明,高磷处理各生育期群体数量最高,磷肥对群体调节有显著作用,氮磷钾构成对不同生育期生物产量效应不尽相同,以越冬前生物量与成熟期关系最为密切。在各处理中,高氮处理的产量最高,比CK0增产33.1%,比CK增产19.1%。增施一定量的氮钾肥有明显增产效果。传统施肥水平下增施钾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5.8%,氮磷水平相同条件下适量增加钾肥可增产11.8%,钾肥过多增产效果不明显;磷钾水平相同的条件下适量增加氮肥可增产12.6%,氮肥过高则减产3.9%;氮钾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增加磷肥产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0.
春甘蓝施用钾肥的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甘蓝高产的钾肥施用技术。[方法]以甘蓝品种"春甘8398"为试材,设置了2个氮肥(N)水平(225、300 kg/hm2)和3个钾肥水平(0、225和338 kg/hm2)共5个处理。收获时调查了甘蓝的株高、叶片数、展开度、单球重、叶重、根重、单株生物量和净菜率。[结果]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能明显促进春甘蓝的生长发育。施钾量在338 kg/hm2以下时,株高、单球重、根重、生物量和净菜率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加大逐渐增加。1999年施钾平均增产33.8%,2001年施钾平均增产27.7%。施用钾肥处理平均增收2 190~3 090元/hm2,施用钾肥的产投比达3.85~5.19∶1。[结论]施用钾肥能大幅度提高甘蓝产量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