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现象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中剩余劳动力数量急剧增多,据调查,我国农村常年剩余劳动力大约可占农业总劳动力的45%左右。当前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雷敏 《甘肃农业》2008,(12):67-69
本文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数据,在对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与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产业聚集效应进行数量分析,得出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农民工资收入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效应,最后,对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路径选择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3.
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而且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大意义。概括了湖南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提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人多地少的矛盾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使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何正确引导,统筹安排,有效转移,足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现代化乃至我国全在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保 《云南农业》2014,(6):64-65
简述石屏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特点,通过对因素分析,采取多种促进转移对策,全面推进石屏县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认为困扰中国农村经济从而困扰整个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因此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和途径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职业教育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入手,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雅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指出由此产生的负效应: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影响到农业生产、"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家庭保障功能日渐弱化等农村社会问题和城市社会保障能力受到考验、城市社会治安面临严峻挑战等城市社会问题。提出做好培训工作、鼓励回乡创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进城务工人员解决后顾之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大、素质低,且转移速度缓慢。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首先,第三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与第二产业相比,在同等数额的投资下,可以安排更多的劳动力。其次,第三产业的一些部门对劳动力的文化、技能素质要求相对来说不像第二产业那么高,这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状况和特点相吻合。再次,第三产业受客观环境的…  相似文献   

10.
大理州是云南省的农业大州,农村劳动力中剩余劳动力约占40%,人地矛盾突出。2004年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了统筹有序、范围扩大、渠道拓宽、收入提高、技能增强等一系列新特点,并由此产生了资源配置优化、比较优势强化、城市化加速、人力资本提升等连带效应,推动了大理州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周海霞  罗守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3):594-595,597
运用新的模型论述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使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形成动态的均衡,社会就业量和工资不断提高,导致社会需求增加,从而劳动力需求也增加。经济的良性循环需要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人口的合理引入。  相似文献   

12.
李德  艾鹤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3):588-589
从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变动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农民工的流动,认为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体制的转变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加强对城市农民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游钦  胡宇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49-4450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现实的经济社会问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说明只有将农民转移进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将农民视为理性的经济人,分析其进城的成本与收益两个方面,来揭示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户收入的农村土地流转绩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物理动力学的分析方法,从农村土地流转的几个利益攸关方角度分析土地流转的驱动力。根据当前农村的生产实际和土地流转的特点,把农户分为两种类型,运用成本——收益法对两类农户在土地流转前后的收益进行探讨,并建立模型。结合实地调查资料,运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和讨论。得出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农户收入增加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农户收入的农村土地流转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物理动力学的分析方法,从农村土地流转的几个利益攸关方角度分析土地流转的驱动力.根据当前农村的生产实际和土地流转的特点,把农户分为两种类型,运用成本——收益法对两类农户在土地流转前后的收益进行探讨,并建立模型.结合实地调查资料,运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和讨论.得出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农户收入增加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跳跃转移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慧蓉  钟涨宝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679-6680,6682
依托第三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被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所证实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但是与先行工业化国家一般经历的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式不同的是,后起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由于经济发展面临的背景和历史条件的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呈现出跳跃转移的显著特征。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呈现出跳跃转移特征,而且追求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进一步加强这一特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跳跃转移是我国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龙彪  胡春晓  杨欢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435-2437
如何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才资源,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中部地区在区域间协调发展战略中处于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重中之重。笔者从中部地区农村人才资源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着手,分析中部地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意义,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重视农村教育、增加“三大”投入、树立新时期农民“四个理念”等几方面,提出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8.
张言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701-7701,7720
分析了劳务输出对凤阳县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并提出加快县级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何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269-2270
通过分析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提出了加速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农村人力资本角度分析表明,劳动力素质低下是限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指出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