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鱼属于石首鱼科黄鱼属,俗称黄花鱼,为我国特有的地方性养殖品种,是传统四大经济鱼类之一.目前,大黄鱼人工育苗主要集中在闽东地区,对于大黄鱼仔、稚、幼鱼培育技术尚未见报道.本文对大黄鱼育苗技术进行了生产性总结,旨在为石首鱼科鱼类的人工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黄鱼[Pseudoseiaena crocea (Richardson)],俗称黄花鱼、黄瓜鱼、红瓜等。在分类上隶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大黄鱼属于暖温性、广盐性的河口鱼类。其肉质细嫩洁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为我国传统的美食海鱼,备受青睐。  相似文献   

3.
深水网箱黑鮸鱼与大黄鱼立体套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鮸鱼(giichrays miiuy),属石首鱼科,是海产名贵的食用经济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鱼鳔有养血、补肾、润肺、健脾等作用,具有较高的滋补药用之功效,该鱼主要出口至日本及韩国等地,国内市场销售也很广.是深水网箱中较理想的养殖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岱衢族大黄鱼室内人工育苗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美芬 《齐鲁渔业》2009,26(3):23-25
大黄鱼(Pseudoseiaena eroeea Richardson)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分布在我国黄海南部、东海、南海等海域,其肉味鲜美,为名贵海水经济鱼类,曾是我国海洋渔业重要的捕捞对象。但近30年来由于过度捕捞,使其资源受损。为保护繁衍大黄鱼资源,发展大黄鱼增养殖业,从80年代起,福建省、江苏省就开始进行大黄鱼人工育苗的研究,至90年代获得成功。现将笔者近年从事大黄鱼室内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低盐度养殖条件对大黄鱼肌肉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分别在盐度2、4、6、8、10、24(对照组)的水体中饲养大黄鱼幼鱼,6个月后,检测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并采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来评定肌肉蛋白质的氨基酸营养价值。结果显示:大黄鱼肌肉中的水分含量与盐度呈负相关性,盐度2组(S_2)肌肉中水分含量最高,达(77.4±0.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盐度6组(S_6)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含量(EAA)、呈味氨基酸含量(DAA)分别为(11.4±3.4、)%、(4.3±0.1)%和(4.5±1.5)%,均为最高(P0.05),且该组EAAI最大(73.88);盐度8组(S_8)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UFA)和必需脂肪酸含量(∑EFA)分别为(39.1±3.0)%和(26.8±1.6)%,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各低盐养殖组饱和脂肪酸总含量(∑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MUFA)显著高于对照组(S_(24))(P0.05);各组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在(9.8±0.4)%~(13.0±0.2)%。试验表明,大黄鱼在盐度6~8的水体中养殖,肌肉营养较佳。结果将为大黄鱼低盐工厂化养殖和抗低盐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 福建沿海均有大黄鱼分布,是海洋捕捞主要经济鱼类之一.福建大黄鱼产量以62年为最高,年产达136万担,64年最低,年产仅13.4万担.七十年代产量逐见上升,79年达91.7万担,现就福建省大黄鱼资源变动情况,提出繁殖保护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大黄鱼(Pseud osviaena crocea)俗称黄花、红口、黄瓜鱼、黄花鱼,隶属于石首鱼科、黄鱼属,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8.
大黄鱼属石首鱼科、黄鱼属。分布于黄海南部至雷州半岛以东海域,分岱衢族、闽一粤东族和硇洲族三个地理种群,为暖温性和集群洄游鱼类。  相似文献   

9.
林后祥 《河北渔业》2011,(9):40-41,42
<正>连江县海水养殖业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兴起了网箱养鱼的大高潮,主要品种有大黄鱼、鮸鱼、真鲷等等,现今网箱数量已发展到10万箱。随着养殖容量的增加,摆在养殖者面前的许多实际问题,也逐一显现出来,尤其是鱼类病害,给养殖户带来十分  相似文献   

10.
大黄鱼是闽南渔场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1952-1977年平均年产量11,394.5担,最高年产量为86,820担(1956年),最低仅1,017担(1967年),1978-1982年平均年产量34,279.6担,1983年春汛只产538担。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浅海大型围栏人工饲养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行为特征,于2017年8月22日、26日利用小型超声波标志,对6尾大黄鱼分别使用体内植入法和背鳍悬挂法进行24 h运动行为跟踪,获得了围栏内大黄鱼昼夜垂直运动深度及水平位置数据。结果表明:1)体内植入法的试验鱼进入稳定状态所需时间比背鳍悬挂法多2 h左右,稳定性优于背鳍悬挂法;2)两种固定方法大黄鱼活动水层多处于水下4~10 m深度,且更加集中于6 m附近水层;3)试验鱼的水平运动多出现在围栏外侧做往返游动,在靠近工作平台附近出现的概率最小,在投饵区的活动较为频繁。试验首次基于超声波标志跟踪法研究了浅海大型围栏人工饲养下大黄鱼的行为特性,可为今后浅海大型围栏养殖大黄鱼的操作平台选址建设、养殖管理以及大型围栏的设计优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省宁德地区大黄鱼网箱养殖为实证对象,进行网箱养殖的负外部性经济分析,探讨控制负外部的经济与政策手段。选取三都澳海域3个案例进行实证调研,并采用规范研究法研究可能带来的外部污染源及应对措施。研究表明:该海域网箱养殖具有网箱布局高度集中、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为公共池塘资源,以及过度投饲鲜活饵料流失现象严重等特点。这些特点易带来明显的负外部性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成本。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社会成本的产生机制,并提出加强养殖技术基础研究与养殖环境经济评价,合理确定养殖规模与养殖网箱布局,建立准入与退出机制,以及提高组织化程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胡荣炊 《福建水产》2011,33(2):62-64
于2009年4月至2010年11月在平均水深18m、流速0.7m/s的福建省罗源湾岗屿海区,采用2口(c/)12.8m、入水深10m的深水网箱放养 110.3g/尾规格鱼种进行大黄鱼养殖试验.经19个月养殖,平均规格达到597.5g/尾,养成成活率约43.7%.试验结果表明:相对小网箱养殖,大黄鱼深水网箱养殖成品鱼体色...  相似文献   

14.
褐毛鲿(黄金鮸)的形态特征及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褐毛偿(Megalonibea fusca Chu,Lo & Wu,1963)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毛偿鱼属;英文为Dusky roncador。褐毛鳞我国南方渔民俗称“网撞、木撞”,北方称为“黄金鲿”。系近海暖温性底层大型肉食性鱼类,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峡、东海、黄海南部,喜栖于底质为岩礁和石砾的8~10m深的浅水水域,适温范围为15~35℃;适盐范围为5~35。其体型大,通常成鱼体重35—40k异,大的可达100kg。近年来自然海区资源十分稀少,现已成为珍稀鱼种。此鱼肉质非常鲜美,营养丰富,口感十足,其鳔加工的“网撞鲛”是极为名贵补品,具有降血压、补元气、养颜、强身、治虚、滋补肝肾之卓越功效。其鳔仅次于黄唇鱼,具有很高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智能围网、工程栏网和深海网箱三种不同养殖模式下的大黄鱼为研究对象,对其形体指标、质构特性、形体色泽以及肌肉中的游离氨基酸组成、甜菜碱含量、羟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探讨不同养殖模式下大黄鱼营养价值和品质特点。结果表明:三种养殖模式大黄鱼体形与野生大黄鱼类似,工程栏网大黄鱼体形最优。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的特征滋味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各有特点,这种差异可能是温州地区养殖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品尝时口感差异的原因之一。大黄鱼肌肉硬度和肌肉中羟脯氨酸含量能较好地反映温州地区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的品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温州地区仿生态大黄鱼的品质评价体系构建,推进温州地区大黄鱼仿生态养殖模式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也是一种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要养好黄颡鱼,首先要抓好黄颡鱼的病虫害防治,其次要提高黄颡鱼的养殖批次。  相似文献   

17.
大黄鱼(Larimicbtbys crocea)隶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是目前福建省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1-3]。由于网箱布局过密、水流不畅、水质富营养化,为寄生虫的繁殖和病原菌的繁衍与流行提供了条件,造成鱼病频发,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4]。  相似文献   

18.
围网与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营养成分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鱼Larimichth ys crocea (Richardson)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传统养殖的大黄鱼肉质已明显不如野生大黄鱼.本实验采用临近海区不同的养殖模式(围网与普通网箱)养殖的大黄鱼肌肉来研究其营养成分(包括常规营养成分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与营养评价.结果表明:围网养殖大黄鱼的粗蛋白、氨基酸总量、呈...  相似文献   

19.
不同养殖模式对大黄鱼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工厂化养殖模式、网箱养殖模式养殖的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进行了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工厂化养殖模式和网箱养殖模式的大黄鱼粗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大黄鱼(P0.05),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大黄鱼(P0.05)。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大黄鱼必需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网箱养殖大黄鱼,但显著低于野生大黄鱼(P0.05)。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大黄鱼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均显著高于网箱养殖的而显著低于野生大黄鱼(P0.05)。工厂化养殖模式养殖大黄鱼可以生产出肉质营养结构和风味优于传统网箱养殖的大黄鱼。  相似文献   

20.
开发和研究鱼类人工配合饵料既是发展经济鱼类养殖的需要,也是应用水产养殖新技术,提高经济效率,提高鱼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需要。配合饵料的来源十分广泛,各种廉价的营养物质都可利用,可以根据鱼类的营养要求,针对性地配合各种营养成分,制做不同的饵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