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褶皱臂尾轮虫是一群微小的多细胞动物,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水域中,是鱼类、虾蟹类的重要天然饵料生物。随着虾蟹育苗业及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褶皱臂尾轮虫作为优质活饵料的用量越来越大,现将室外土池培养轮虫高产技术介绍如下。一、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态条件1.温度在5~40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通过实验确认了褶皱臂尾轮虫的最佳培育水温(28~30℃)和比重(1.015)的条件下,开展了轮虫培育水体的紫外线和臭氧消毒处理、不同换水方式、不同的饵料组合和培育方法等试验,以期达到利用小水体实现轮虫生产性的高密度培养,降低劳动成本和生产时间,保证经济水产动物开口活饵料的供应.结果表明:培育轮虫的水体经紫外线和臭氧消毒处理;混合投喂小球藻、面包酵母和光合细菌;经5~7d的培育后,进行全换水等方法有利于轮虫的繁育和持续生长;轮虫初始接种密度为209个/mL,经9d培育,可达到4079个/mL,的高密度.  相似文献   

3.
刘媛媛  胥琴 《水产养殖》2012,33(11):35-35
本文针对冬季育苗生物饵料缺乏,褶皱臂尾轮虫幼体成活低的问题,采用室内高密度培育轮虫的方法,提高产量.赣榆县广星育苗场,25#~35#池用于轮虫培养,38 m2/池,1#、2#、3#池饵料培育.  相似文献   

4.
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是一 种半咸水的滤食性浮游动物,作为鱼、虾类幼体的 开口饵料,其适口性、可得性、营养价值及饲养 效果均优于其它饵料,而且适应力强,生长快,繁 殖迅速,培养成本低,极易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利 用。褶皱臂尾轮虫的高密度培养是水产养殖鱼、虾 育苗成功与否的关键。 褶皱臂尾轮虫的大规模、高密度培养的环境条 件要求与褶皱臂尾轮虫的生理需求相一致,否则培 养的褶皱臂尾轮虫将会增殖不良、密度低、营养价 值低、甚至逐渐死亡。针对目前国内的研究情况以 及生产上的需要,我们从光照、通气、饵料浓度 等几种环境条件因子对褶皱臂尾轮虫增殖的影响进 行了对比试验,目的是为大规模培养中提高褶皱臂 尾轮虫的增殖速度和增殖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褶皱臂尾轮虫(简称轮虫)是海水鱼虾类苗种生产的优良生物饵料。在近几年轮虫的大规模培养过程中曾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轮虫的细菌性疾病危害尤为突出。对此,我们做了一些探索,现把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国外,特别是日本,非常重视轮虫的生产性培养及应用,日本水产界从1960年就开始从事轮虫的培养研究工作。目前在日本,真鲷和日本对虾的苗种生产都离不开轮虫的培养应用。我国从开展鱼、虾、蟹类人工育苗工作以来,一直都在探讨幼体适口饵料问题。  相似文献   

7.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下文简称轮虫)隶属于轮虫纲、单巢目、臂尾轮虫科;是广盐性种类,广泛分布于温带到热带半咸水和海水水域。它是目前唯一能集约化培养的一种海水轮虫。作为海产苗种良好的开口饵料,随着近年来海产鱼类养殖和人工育苗工作的深入开展,其规模化培养技术愈发显示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室内人工海水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用水、盐度、温度、接种密度、饵料等方面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人工海水尽可能采用无机盐全面的配方,盐度1.5%左右,温度25~30℃,接种密度20~50个/mL,每100万轮虫投喂酵母0.5~1.0g。  相似文献   

9.
褶皱臂尾轮虫在水产动物育苗中的应用由来已久,尤其是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不可或缺的开口饵料。尽管自然界中存在大量野生轮虫,且营养全面丰富,但受季节限制常不能保证工厂化育苗需要。  相似文献   

10.
郑伟 《科学养鱼》2005,(5):68-68
轮虫作为种重要的水生动物饵料,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培养,在多种鱼类和甲壳类幼体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人工微粒饲料的使用越来越多,但作为生物活饵料,轮虫在控制水质、提高幼体成活率等方面仍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单晓鸾 《齐鲁渔业》2005,22(2):37-38
褶皱臂尾轮虫是小型的浮游动物,营养丰富,是海水鱼、虾、蟹等育苗饵料系列中最理想的开口饵料和早期生物饵料。褶皱臂尾轮虫具有广盐广温性,适应性强,生长繁殖速度快,培育成本低等优点。现将土池培养轮虫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褶皱臂尾轮虫的室内规模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伟 《河北渔业》2006,(2):59-60
轮虫作为一种重要的水生动物饵料,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培养,在多种鱼类和甲壳类幼体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人工微粒饵料的使用越来越多,但作为生物活饵料,轮虫在控制水质、提高幼体成活率等方面仍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温度、时间组合的过渡驯化对褶皱臂尾轮虫低温保存存活率的影响。将25℃下培养的轮虫预先在10℃或15℃下分别经过24、48、96h驯化后,在4℃或0℃保存10d,观察轮虫存活率的变化状况。试验结果表明,轮虫在25℃培养温度下,经24h驯化比48h或96h驯化,其在低温保存下(4℃或0℃)最终存活率都高(P0.05);将轮虫由25℃降至15℃驯化24h后,再放入0℃保存10d,轮虫最终存活率最高,平均达42.7%,明显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  相似文献   

14.
褶皱臂尾轮虫属轮虫纲,简称轮虫,其适应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迅速,营养丰富,大小适口,体内含有粗蛋白达60%~70%,是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最理想的优质开口饵料,大量培养轮虫是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土池生态培育的关键措施之一。近年来,射阳县由于率先掌握了轮虫土池培养技术,推动了射  相似文献   

15.
褶皱臂尾轮虫的敞池增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池塘的底泥中蕴藏着丰富的轮虫休眠卵,搅动底泥使其上浮可促进萌发、繁衍形成轮虫种群数量高峰期。高峰期的生物量和持续的时间与水温、食物、pH等诸多因子有关,其中饵料浮游植物的种、量是重要影响因子。在大型浮游植物长期占优势的水体,轮虫种群数量增长极慢。作者还根据轮虫的现存量估算了轮虫池的供饵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鑫  郭恩棉 《齐鲁渔业》2008,25(7):42-42
在对褶皱臂尾轮虫进行观察和制片的过程中,由于其个体小,组织柔软,对外界环境刺激反应较强烈,同时体表覆盖有角质层,因此制作的切片容易破损和收缩。针对这些问题,本实验经过摸索和比较,对常规的石蜡切片技术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把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水产科技》1980,(29):6-9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是养殖各种水产无脊椎动物及鱼类的优良饵料生物.日本、美国及欧洲的生物学家已经把它作为重要经济鱼奥仔鱼的饵料.  相似文献   

18.
近年,随着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推进,各地开展健康的、生态的水产养殖模式的研究、推广和示范已成为当今水产养殖生产的主流。动物性饵料生物由于它的健康、生态和富有营养而使它的生产性培养又成为这主流中的重要成分。目前,从南到北许多育苗、养殖生产单位都把注意力集中到轮  相似文献   

19.
褶皱臂尾轮虫培养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轮虫生产性培养过程中接种密度、投饵量、水质、轮虫生长和营养强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接种密度在用单胞藻培养时应为10~30个/ml,用酵母培养时20~50个/ml;酵母投喂量0 3~0 35g/百万,投喂量不宜过大;酵母投喂的轮虫使用前2d最好用单细胞藻类强化。  相似文献   

20.
用酵母高密度培养褶皱臂尾轮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面包酵母室内高密度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结果发现,1.5 g/(106·d)的较高投饵量.适合于接种密度约为50个/ml的褶皱臂尾轮虫培养,而投饵量为1.0~1.2 g/(106·d)时.适合于200个/ml以上较高密度的褶皱臂尾轮虫培养.投饵量为1.5 g/(106·d)时.不适于500个/ml以上接种密度的褶皱臂尾轮虫培养.若褶皱臂尾轮虫密度继续高至1000个/ml以上,投喂量则需进一步降低至1 0 g/(106·d)以下.褶皱臂尾轮虫接种密度低至30个/ml以下时,除酵母外,适当添加一定量(1/3以上体积)的单胞藻.可提高褶皱臂尾轮虫的增殖速度,降低褶皱臂尾轮虫培育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